攪亂三國第七百三十三章 孔世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親情>> 攪亂三國 >>攪亂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三十三章 孔世孫

第七百三十三章 孔世孫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孫一凡3703  分類: 歷史穿越 | 親情 | 愛情 | 友情 | 戰爭 | 殺戮 | 女人(新陰推薦) | 孫一凡3703 | 攪亂三國 
攪亂三國

通過以上諸項措施,曹智統治區的農業生產迅速恢復,這是曹智在經濟上的一大成功。有了穩定的經濟做后盾,軍事力量才能更加強大起來。

在軍事上,擴軍是勢在必行之事,但通過連年戰事,國家人口銳減。尤其是青年男壯,已經是大部分成了各軍閥的士兵。曹智又要大規模實行屯田,這就又需要男壯力來支撐,所以大規模擴軍成為了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人不能大量招,就只能少招點。但曹智還可以從他一貫的軍事設施上做文章,武器先進了,自然可以彌補兵員的不足。曹智在獻帝定都許昌后,就下令他旗下的軍隊大量生產、配備投石車等遠程攻擊性武器,要求在年底前,在各個軍事要點都能配備投石車。而且不但要求城池內守軍在各個重要的城防內配備投石車,所有野戰部隊、水軍也要大量配備投石車。

而投石車相對沒必要作為軍事秘密而要集中制造,所以曹智將建造投石車的圖紙廣發各郡太守,和各軍將領手中,讓他們就地取材就地建造。

而炸藥的原材料問題,也有欣喜的發現,在豫章和江夏交接的地域,禰衡派人探查到硫磺的儲藏。于是,禰衡為了抓緊時間重啟火藥的制造,連曹操的喪也沒來奔,坐鎮豫章,積極地從涇縣等調來了樸胡、楊車等熟悉江夏地形的將領,駐守豫章的同時,派遣大量以前在江夏生活過的江夏蠻士兵,在境邊,或是過境采集硫磺。

曹智獲知這一消息后,很是高興,寫密信給禰衡,讓他可以動用揚州一切人力、物力,采集完硫磺后,就在豫章恢復生產火藥,抓緊制造出適用于戰場的炸藥。

迎獻帝、遷都于許和恢復農業生產,發展軍隊和裝備是為今后曹智得以成功和天下長治久安的多個重要條件。

“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屯田有效地解決了糧食問題同時,也是社會穩定,人才引進有序、穩步展開。

在建安二年的正月里,曹智接到了著名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孔融的投效。這個孔融不光在一千八百年后,因為他的孔融讓梨而家喻戶曉,在這時,他也是名震漢帝國,響當當的名士。

孔融不只因為家世淵源,而是本身就才華橫溢,十歲就出了名,被當時天下文豪楷模河南尹李膺收為弟子。十六歲時就因文采出眾,而廣有名望。后來就入朝為官,在董卓執政期間,因不滿董卓的蠻橫,而被下放到北海,當了個北海相。這北海相的官職不大,但孔融依然做的有聲有色。但這有聲有色,不是說他治理當地做的有多好,而是因為他的書呆子氣使他再一次名聲大噪。

去年袁紹讓長子袁譚率部攻占北海時,這位孔大少爺,在城陷之時,連老婆孩子都不顧,只帶著幾箱破書,亡命東山,結果卻贏得了氣定神閑,談笑自若,端坐讀書臺的美譽。

曹智在聽賈詡介紹孔融這段經歷時,差點噴飯,扔下自己老婆孩子逃跑的人,還能贏得這樣的美譽,曹智真是佩服這幫讀書人顛倒黑白,把死說成活的能力。

但這時曹智控制下的漢政府剛在許都建立,按照荀彧、賈詡、郭嘉的說法現在的朝廷正值求賢若渴階段,他們主張曹智廣結天下豪杰和有識之士,使這一屆剛有生氣的漢朝廷不但要像個真正的朝廷,而且也可以擴張影響力,最終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朝廷。

曹智本來對這個孔融影響上已經扣了好幾分,但在荀彧、賈詡、郭嘉等的極力推崇下,還是接納了這個孔世孫。畢竟孔融名聲還是很大的,而且他們孔家是天下讀書人所共同崇拜的。于是,曹智在身邊諸多謀士的推崇下,以漢獻帝的名義招賢了孔融,拜他為“將作大匠”。

在孔融來到許都后,每逢朝廷議事,他對于各種政要總能口若懸河的說出一大堆理論。經常引用一些很是生疏的典著,說的你自嘆不如,自慚形愧。總的來說這人特別能說,在曹智和獻帝認識這位孔家世孫不久后,就對此人頗有好感,覺得此人頗可重用。

于是,在孔融來到許都,被任命將作大匠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又被曹智表舉為“少府卿”,少府卿可是九卿之一大官,在上面就是三公了,比之孔融在北海當的一個相可是大得多了。

孔融官升的一快,人自然有些輕飄飄地,在朝政上說話就有些肆無忌憚,前兩次的議政就向曹智提了好些意見,還有點暗指荀彧、程昱、賈詡、郭嘉等忠于曹智一桿大臣,權利過于集中他們之手的意思。

曹智對于孔融這些說詞都沒有予以理會,隨著對孔融的深入了解,他算是看明白了,像孔融這幫很是自視清高的讀書人,也就是能說,理論的東西能給你一大堆,就算這事沒理,他也有本事幫你編排些理由出來。把腦細胞都用在這上面了,自然干實事時,就不怎么樣,往往會虎頭蛇尾。

曹智開始有點后悔一下子把孔融的官職提升的這么高了,但曹智現在沒理由去降了孔世孫的官職,恐怕會引起天下讀書人的反感,他挾天子的這屆政府恐怕會名譽大損。

但曹智是個總能廢物利用的現代人,就在今天這次由荀彧主持議政會議,曹智故意沒請孔融。照道理孔融屬于九卿之一,屬絕對的朝廷重臣,他是絕對有資格參加的,但曹智就是好像故意忘記他一樣,沒派人請孔融到他將軍府議事。曹智這會兒正聽著剛榮升到許都的羽林監棗袛匯報和介紹他在蕪湖的屯田經驗時,議事廳外突然傳來一片喧嘩。棗袛一愣之下,被打斷了話語,轉而看向連襟曹智,意思征詢著曹智自己要不要繼續說下去。

曹智其實一聽吵鬧聲,就知道了是孔融來了。他故意沒讓身后當值的曹休出去查看,讓棗袛暫且坐下后,就閉目養了會兒神。

曹休莫名的看了看幾位叔父、姑丈和荀彧、李儒等曹智身邊近臣一副氣定神閑的表情,不知他們都在等什么。

不一會兒就聽廳外的典韋一聲怒吼后,那囂張的吵鬧聲,就暫時停頓了會兒。但不一會兒聲音又起,似有滔滔不絕之意。過了一會兒,可能典韋實在撐不住了,就聽兵刃、鎧甲碰擊聲下,典韋中氣十足的聲音在廳門外響起:“稟將軍,少府卿孔融求見!”

曹智聽了確定是孔融,忍不住嘿嘿一笑,但馬上裝作生氣的樣子,口氣不善的質問典韋:“不是說了,我在議事,誰人都不見嗎?”

“但......但......但那孔大人......”

“行了,行了,有請吧......”

曹智像是不厭其煩的應準了典韋所請,門外的典韋不知這是曹智故意為之,大松一口氣下,回身就去請那孔瘟神進來,他看到這種所謂的讀書人,真是頭疼,他又不善言辭,肯定說不過這孔大才子,但又不能像在戰場那樣,用武力一刀解決了這他反駁不了一句話的孔愣頭青,還是讓他進去最為妥當。這也是典韋這種只認死命令的強硬派軍將首次違反曹智不準打擾的軍令,跑來向曹智請準是否要接見這個孔世孫。

不一會兒,孔融一搖三擺帶著一陣酸風闖進了曹智的議事廳。

“曹公,聽說你把楊彪,楊太尉下了大獄?”孔融就質問首座上的曹智,火氣好像也很大。

這大概也怪不得孔融,我們孔大才子今日沒受到曹智的邀請,本來就一肚子酸水,在家里怨天尤人了一早,說著說著盡扯到他的兩個妻妾未能在為他再生一個兒子(他的兒子去年夭折了),而惱怒不已,全然沒了儒家圣人世孫的風范。兩個妻妾被罵,只有哭的份。她們一哭,孔融就更惱怒,正在火頭上的孔融這時接到了楊彪兒子楊修送來,楊彪被下獄的消息。

孔融再也忍不住了,他認為這天下正義的化身就應該是他,曹智這個決定是錯誤的,就算你要奪他太尉的官職,也沒必要給他安個謀逆之罪。這對于一個三朝老臣是多大的侮辱,對天下的士大夫是多大的一個侮辱。

作為儒門的嫡系世孫,作為本朝少府卿,孔融認為他不站出來,就沒人能在站出來了。

于是孔融借著今日未被邀請議事的酸氣,直沖曹智的將軍府而來,見面劈面就質問曹智。

曹智倒是顯得很是鎮定,臉上還掛著和藹可親的笑容,起身向孔融抱拳道:“文舉兄此言差矣,不是我把楊太尉下獄的,而是從楊太尉府中收出他與反賊袁術往來的書信,在證據確鑿之下,皇上才下旨收押楊太尉的!”

曹智現在做事滴水不漏,他什么都以獻帝的名義行事,所以別人很難尋著對曹智不利的把柄。


上一章  |  攪亂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