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第一百四十六章 銅錠東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六章 銅錠東來

第一百四十六章 銅錠東來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酒里的熊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用30斤粟米賠給他!”大長老略和旁邊的長老們商議了一下,對牽牛者說。

要在平時,這兩個陶尊隨便哪一個都要值這個價,陶器商錯在剛才表演有點過火,惹得長老們不滿,只讓牽牛者賠一半的價。

“可是——可是——俺只有這頭牛——”牽牛者期期艾艾地說。

“那你還有沒有一起來貿易城的同族族人?”大長老不忍,悄聲提醒他。

“對了!”這家伙頓時明白過來“我這就去找我的族人借!——不過這頭牛?——”

大長老微微一笑:“我們先幫你看著!”

一場糾紛終亍得到解決,除了陶器商略有不滿,其他人都滿意散去。

我在人群中躬身躬得很辛苦,終于可以將背打直。這下子從戰士們頭上也被長老們發現了。

戰士們為我讓開一條路,長老們全體站起來躬身作禮。

這已經是我所能接受的最高禮節,跪拜是大元諸城中目前所不通用的禮節。

“做得不錯!”我拍拍大長老了他的年齡已經比當年的木青要大,木青到死也不過42、43歲,而這個大長老已經快45歲了,精神頭看起來還比當年的木青好得多。

想起木青,我又是一陣黯然。

穿越到這個世界已經13個年頭了,其間最讓我神傷的就是木青的離去。

要是換在現在的生活條件,木青絕對不會早逝。

當年我見到木青時,他大不了也就比現在的我大上4、5歲,而我現在還是一副青壯像,當年的他就老態畢現了。

這些年來,和山洞中的生活相比。諸城中地生活是優裕得多了。

盡管還有諸多限制條件,但我所見到的40歲以上的“老人”日漸多了起來,加上沒有大的戰亂,絕對“綠色”的食品,精神上的快樂無憂,在農業時代生活的這些族人應該會比山洞時代要長命得多。

這些老頭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市場上組成一個“臨時法庭”,對交易中發生地糾紛進行調解和裁決。參加交易的人員超過了2萬人。發生各種類似的糾紛是常有的事,馬齊原來是讓負責法律事務地長老們在宗廟內行使執法權的,但后來因為雞毛蒜皮的事太多,經常需要牛、羊、雞等禽畜進出議事大殿。長老們感到很不爽,宗廟內負責衛生工作的人員也頗有微辭。

后來經過城主和長老團協商,將執法場所改到了廟門口,基本上是兩天時間,負責法律工作的長老們分為兩個組,每個小組各一天。

通過近年來的裁判工作,這些長老們都積累起了較為豐富的執法經驗。對一般交易中發生地糾紛可以說洞若觀火,不會被糾紛雙方的表演所蒙蔽。但長老們在執法中運用得最多的手段還是經濟處罰,其次是采用“笞”刑,近年來一直沒有用過“役”以上的刑——“笞”刑是在廣場上公開行刑的,對廣場上的人還是有一定的威懾力的。

可惜目前太昊和少昊都還沒有成文法,執法地標準還有很大地隨意性,從今天裁決的案例來看,由于陶器商的表現不佳。盡管他損失的是兩件陶器。卻只得到了相當于一件地賠償。

在這個年代,既然還不能做到“有法可依”,就更不可能要求長老們做到“有法必依”了。

這樣子是不行的,今年冬季農閑的時候。我一定得組織一個“立法委員會”,讓太昊、少昊和黎族的長老們一起參加,共同制訂一個基本的法律框架。

為期兩天的貿易活動結束后,各族人散去,貿易城的匠作區、居住區甚至宗廟都賺得盆滿缽滿,宗廟在交易中得到了大量的牛羊,交給馬齊的騎兵去放牧了。

從這種管理辦法看,貿易城實行的是早期的“公社”制,還沒有進入我所期望的漸進式私有制。

不過且不用去管他,讓略有不同的制度共生并進吧,在這個階段,誰知道什么制度才是最適合的呢?

我總不能以后世的經驗強行地推動社會體制的發展吧。

拔苗助長,史上多有遺訓。

倒是法律的制訂可以對這個階段社會的發展起到一個導向的作用。

漢饃拉比法典的制訂被認為是西方奴隸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而后世在東方華夏,春秋戰國——甚至到漢朝之前的法律也有極強的奴隸制味道。

希望通過一部法律的制訂,能夠讓這個階段的社會發展更為有序一些,也更符合我在后世得到的認知。

在生活和生產物資不夠豐足的條件下,或許先發展比較充分的“公社公有制”才能達到建設私有制的物質基礎,也只有更多的物資與更多的人口,才能保證私有制社會的繁榮。

假如現在對一個原始部族族人說:“你是獨立的,部族保護你的私有財產!”然后讓他從原始部族中獨立出去,可能擺在他面前的不是如何發展的問題,而是如何生存的問題。

所以我在太昊實行的,也是大元和黎族相結合的“相對私有化”,即以小部族為單位的私有化,以促進小部族之間的互通有無,讓商業元素不斷滲入到城市文化中去。

隨著物資的不斷增長,部族間由于產出的差異,將出現一定的貧富分化,隨后才有可能出現私有的動力和階級的產生。

但近期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再差的部族也不會有“破產”的可能,大不了在宗族的幫助下多開一點土地。

貿易城的發展程度超越了我的想像,也給了我很大啟發。

接下來,是應該在大力發展中心城市的前提下,逐步建設衛星城的時候了。

當分屬不同部族的衛星城建設起來以后,再適當引導不同的城市發展各具特色的產業結構,從而建立起與貿易城性質相似的性質,但規模更大,層次更高的貿易活動。

現在,我最主要的工作應該是回到太昊,將制銅器的技術再進一步提高,再盡快傳播到少昊和大元諸城中來。

物流——以牛車為主要工具的物流,將極大地推動在少昊和大元諸城的貿易,從數量到質量都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9月初,帶著大批銅錠,馬齊和貿易城的騎兵護送我開始返回大河渡口。

大河邊,兩岸的太昊族人已經達到共700余人的規模,在少昊這邊的渡口,已經有300余人的一個基地,二十多只比較大的筏子泊在岸邊。

岸上的人一片忙碌,一個村莊的雛形也已經在大河這邊建設起來。

看到我出現,土魯的徒弟們停下了手中的活過來致意。

但過來的匠人仍然很少,主要是戰士們在搞建設。

現在大河兩岸已經各有了一個太昊基地,不管以后大河會不會再改道,我也打算將這兩個基地保留下去,并盡可能的建成相對獨立的城鎮。

沿河建城應該是后世幾乎所有大城市的基本模式,完全在山坡地形上的城市是不會有太大前途的,既然已經走到這一步,那就繼續走下去吧。

馬齊和他的騎兵們好奇地看著太昊的戰士們將銅錠一塊塊搬上木筏子,不知道接下來要怎么樣才能把這個東西弄過河去。

為了安全起見,銅錠都只是在筏子中間鋪了薄薄的一層,我估算了一下,大約有一個人的體重的樣子,就不再讓他們往上裝了。

四五個木筏子同時撐出,向大河對面劃去,岸上的太昊族人見慣不驚,沒有表現出任何意外,而從貿易城過來的戰士們則站在岸邊大呼小叫,心動神馳,惹來太昊族人的一陣哄笑。

馬齊也在被哄笑之列,看到太昊的筏子漸劃漸遠,他對將來的運輸完全放下心來。

我卻知道,這遠遠不能滿足將來的運輸需求,只是目前大河兩岸不需要再進行大規模的糧食運輸,最大宗的也許就是這個銅錠了,技術產品的運輸也是通過技術人員的交換來進行的,完全不需要把牛車從大河上運輸過來。

但我卻有一個期望,如果在接下來的兩年里,冶金業能夠有大的突破,我一定要盡快做出一把鋸子來,有了鋸子,就能做木板船了,到那時,多少物資我都不怕。

現在不是時候,太昊的豐收就在眼前,這是“農業大躍進”以后的首次收獲,不在現場會讓我不放心,秋收后,再去工業村那邊看看吧。

這一次過河沒有帶馬,而帶的銅錠,站在岸邊不覺得,上了筏子,劃出一段以后,才覺得有了銅錠在筏子上,筏子的運行反而顯得極穩定,比原來還好控制,只是普遍吃水要深一些,沒有用那個載馬過來的大筏子,小筏子還是讓我有那么一點點不太放心。不過很快就克服下來了。

9月中旬,大批積壓的銅錠運達太昊城,打銅匠們一片歡呼聲,久違的打銅聲重新在匠作區響起,陶坊、木器坊的人也跟著沾染了一點喜氣,連先前曾經對打銅聲的抱怨都不再傳出了。

好容易在安歇了兩天,放心不下,我還是想到地里看看新開的地上,粟穗長勢如何,更特別的是,我那幾畝悄悄種下的大豆長得如何了。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