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第一百四十四章 集市貿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四章 集市貿易

第一百四十四章 集市貿易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酒里的熊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兩城之間,已經不見了當年的大批牲畜,替代的是大片的粟田。

連綿數公里的粟田郁郁蔥蔥,粟穗搖擺中已經能嗅到粟米的飯的香味。

“牲畜呢?”我看著籬笆墻里的一塊塊粟田,好奇地問馬齊。

“皋陶的牲畜都已經分給小族放牧了,神山這邊就靠粟米生活,少量的牲畜和貿易城的一起在兩座山外的草地上放牧,由我們的騎兵們看著呢。”馬齊下馬走到一塊粟地邊,看著沉沉的粟穩,笑得鮮花爛漫地。

看得出來,他當貿易城主這幾年里,農業已經成為主要的生產方式要知道馬齊以前在大元可是負責畜牧業的。

貿易城在他的管理下,已經日漸興旺,進城一看,人口之多,房屋之密讓我嚇了一跳。現在的貿易城應該是大元四城中最為繁盛的吧,城內的人口不會低于10000多,居住區已經密密實實地修滿了房子。

“好多房子都沒人住呢”馬齊解釋道“許多小族都在城里修了房子,平時不住,每隔15天有一次大型的交易活動,他們就帶上牲畜和物品住到城里參加交換,到后天,城里的人會有2萬多。”

集市交易?15天一次?

我有點好奇了。

本來這一次也就是從貿易城經過一下,告訴他們渡過大河的消息,順便看一看貿易城的發展情況,卻意外得到這個消息。

一種“趕集”的好奇心讓我決定在貿易城多留幾天,等趕過了集再走。

貿易城里,長老們已經在宗廟里備好宴席,等候我們的到來。

“為貿易城的繁榮——干杯!”我舉起專門燒制的陶酒爵,與眾故人一飲而盡。

僅此一餐。就可見得貿易城地繁榮甚至已經超越太昊不少。近百人參加的宴席,用長案排出二十余桌,菜肴達到16種,連餐具也已經出現盆、碟、碗、杯、爵、尊等十余種樣式,加上明顯經過長期釀造后積累了相當經驗和技術的粟米酒,這一餐讓我開始對太昊的廚師有了更高的期望。

一定要選幾個好一點的廚師到貿易城來學習——我暗下決心。

宴后,馬齊堅持要帶我到貿易城倉庫看看,檢查一下這陣子從工業村運過來的銅錠。馬齊比較細心,將銅錠專門堆放在一間屋里,并為其制作了大量木架,以免銅錠觸地過快生銹甚至在銅錠上能看到一層薄薄的不知道是牛還是其他動物地油脂。看來工業村的技術人員已經摸索出銅錠保管的一些常識,并告訴了馬齊。

“族長。這些東西究竟有什么用?”

馬齊一臉的好奇,卻掩不住眼中地綠光。

這小子是屬白眼狼的,早知道他這么用心不是沒理由的。

“你也知道這是好東西?”我笑笑,“這個可以做出銅盔、銅車,還有其他原來只能用陶燒制的工具。”

“族長啊,聽說太昊那邊有一種牛車,可以運好多東西,那是怎么回事啊?”馬齊干脆挑明了說。

我拍拍馬齊的肩:“放心吧。太昊城里熟練的打銅匠很快就會大量的派遣到大元四城來,你們很快就能用上銅馬車了!”

實際上,這個承諾還是沒有在短期內實現。

戰士們在我地示范下,可以不顧生死地站上筏子。但匠人們就不同了,后來我才知道,有幾名匠人為了不上筏子,指天誓地下跪求饒,什么招都用上了。

上筏子。毋寧死!

戰士們只好放棄了這個辦法。直到冬天里,大河的水降了下去,才開始有大量的打銅匠人在牛背或馬背上過了河。到太昊6年,少昊和大元諸城間才有了牛車從事客運和貨運。

參觀貿易城的倉庫也讓我對貿易城的家底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

宗廟后的所有“迎賓房”已經全部改建成了重要物品的儲藏倉庫。

包括銅錠、精美地陶器、好看地玉石、虎皮、族內大事的記載冊等等東西都存放在這里。

而在行政軍事區里,專門建設的糧倉也堆得極滿,除了為新糧入庫而準備的新倉庫外,舊倉庫已經出現了大量地粟米積蓄,看來這幾年貿易城不僅貿易發達,農業也在持續獲得豐收。按貿易城現有的常住人口算,這些糧食足供兩年食用。

馬齊見我兩眼放光,連忙解釋:“這里頭有些糧食是皋陶、伯益、剡族的小部族存放在這里的,他們用貨交換到了糧食,卻運不走,只好讓我們給他們保管一下,最后會分一部分給我們。”

物流業?倉儲業?后世貿易的基本要素已經在這里出現!

第二天中午,如馬齊所言,貿易城的人口開始急劇增加。從城墻上看出去,遠近十公里內都稀稀疏疏地有小隊的人馬趕到。

那些從貿易城交換到了馬的部族是最牛的,騎手們盡管沒有經過專業的騎兵訓練,但搭上了貨的馬匹走得比較慢,也不影響騎手們在馬背上耀武揚威。這些部族的馬也不多,大不了也就十匹左右,多是距離貿易城比較遠而實力又比較強的部族,才有這個必要和本錢,用過剩的產出來換貿易城騎兵淘汰下來的劣馬,用于交通和貨運。

不過似乎從年初的戰斗之后,騎牛的技術也在從黎族向少昊這邊擴散,我也見到許多小族是騎牛來參加貿易的。當然,多數部族已經早就在使用牛作為運貨的工具,這一點倒不是戰斗或大元傳播的功勞,游牧部落在搬遷時已經早就用牛搬運東西了。

有的部族只來了幾名戰士,由族長或長老帶隊,用馬或牛搭上貨物,只為貿易而來。有的部族可能比較近,按我的觀察,幾乎是舉族而來,讓我擔心他們的族中究竟還有沒有人守護牲畜。

后一種貿易對象更接近我所知道的后世“趕集”參加者,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穿著新裝,帶著貨物,如同過節一樣趕來,一路上同族的、同村的、沾親帶故的相互招呼,相互照顧,增加了熱鬧和喜慶的氣氛貿易城的城門是敞開的,沒有后世那種過門納稅或搜檢,值班的戰士也只是在城門上觀察,只要沒有大的騷亂,就不會下去干涉。

看來隨著貿易規模的擴大,將來有必要在各城建設征稅制度。

不過目前還不需要,一是各城基本上都能自給自足,還沒有一個龐大的行政體系需要用稅收來養活,加上目前大元諸城和少昊也只是局部私有化,城主和長老團對城中族人的產出有很大的支配權,也不會有物資缺乏的情況,從貿易城的倉庫看,這座城就更加不需要收稅了,貿易和產出的豐足就讓馬齊和長老們生活得很富足,不會為物資發愁;另一個方面,在沒有貨幣的情況下,各族族人恐怕對獻祭禮能夠接受,對強行征稅還有一定的認識過程,這個東西就暫時不必勉強了。

城內對這種場景早已經見慣不驚,盡管正式的貿易在明天才開始,但今天的匠作區、貿易區和宗廟前的廣場上,都已經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匠作區以及里面配套的貿易區是貿易城“特色產品”的交易地點,各種各樣的陶器、家具、農具、馬具、牛具、武器等都在這個地方交易,甚至我還在匠作區找到了一個新開的作坊——昊香酒坊,這也是匠作區內第一個和唯一的一個有招牌的作坊!

“來了!來了!換酒的么?五斤粟換一斤酒!陶甕另算!”

“上好的粟米酒啊!——要不您先來點嘗嘗?”老板舉著一個小杯,對猶豫不決的長老們邀請道。

這小子我有點映象,應該是原來大方族的吧,來自梅梅父族的族人,看上去有20歲左右,一臉的精明,從酒坊的布置和記帳的本子看,九成九是大元學校的優生。

看到那名長老飲下一杯酒,瞇著眼砸砸嘴,一臉回味無窮的樣子,我就知道這樁生意做成了,不一會,一條牛牽到店前,牛背上卸下一袋栗米,兩小甕用黃泥封好的粟米酒用藤條捆得密密實實地放到了牛背上。

城內原來由各族修起來的房子在這一晚都住得滿當當的,馬齊對各族自建房管理得很寬松,只要服從貿易城的規劃,在居住區內建設就行了。但各族的少量貨物只能隨身帶,只有大宗物資——如交換到的大量糧食,才通過與貿易城協商,放入貿易城專門的倉庫,馬齊要收他們一點代管費。

倉庫是貿易城的專有建筑,不允許其他部族在城內私建,而且貿易城的騎兵也在倉庫區外圍了柵欄,派遣戰士專門看守,盡管還沒有出現“盜”需要防,但防火和防獸也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

匠作區和居住區里,許多長期來貿易的部族找得到原來寄宿朋友或熟人,付出一點禮品,或者僅靠交情就能住得下來,但入夜以后,我還是看到廟前的廣場上和城周圍,到處都是花樣繁多的各式帳篷。

天邊露出第一道曙光的時候,正式的貿易開始了!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