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第一百四十二章 渡過大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二章 渡過大河

第一百四十二章 渡過大河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酒里的熊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什么?大河改道了?!”

騎兵帶回來的消息讓我坐不住了。

洪水肆虐這兩個多月里,銅錠已經斷了貨,打銅區的匠人們整日長噓短嘆,無所事事,就等著水退后讓騎兵們去帶一批銅錠回來好開工。

按以前的規矩,去帶銅錠的騎兵會得到一些銅制品,他們也非常愿意。

但8月6日出動的“運銅隊”在13日就返回了太昊城,然后給我帶回來了這個驚人的消息。

“水很寬,一眼望不到邊我們沿河跑了一天也沒有找到過河的地方,只能返回了。”

三天后,我帶著一隊騎兵到了大河邊。

老天!

大河將我們原來從少昊過來的通道完全阻隔斷了!

現在大河是從西北往東南流的。

按道理這個方向是淮河流域啊!為什么成了大河的入海通道?

奪淮入海!我腦子里浮出這四個字。

在后世的書上,我應該在哪里見過這四個字,似曾相識,卻記不起來了。畢竟是學工科的人,對這些文史方面的細節不甚了然。

但現實就是:我們和大元諸城、少昊、有熊族都徹底地失去了聯系!

公孫豹跟在我身后,欲哭無淚。

他還怎么回去啊!

現在的大河才真正露出了“大”的本來面目,再不是冬天那般清淺孱弱,而是磅礴浩瀚,一眼望不到邊,從我所在的地方望過去,至少也得有二十多公里寬的河面!

這個寬度甚至不會少于從太昊到石頭城的距離!

后世的黃河應該沒有那么寬吧。

近百人分為兩隊,分別沿上下游兩個方向開進,尋找可能地過河地點。

我往上游走。對另一組騎兵提出的要求是:“尋找水面平穩,寬度盡可能窄的地方。”

入夜以前,所見的都是茫茫水面,不見對岸,耳邊盡是哄鳴的水聲,我們在大河邊搭起帳篷,露宿下來。

熊熊的篝火燃起,映得星空黯淡。我和公孫豹他們在星空下的大河邊,看著波紋反射的火光發愁。

公孫豹其實不用太擔心,大河在冬天可以輕易地涉過,最多只需要等幾個月而已。有熊族今年地粟應該也要豐收了吧,我留下的那些戰士應該能夠為有熊族人提供必要的農業技術指導。甚至我相信,在冬天到達有熊族的公孫豹會看到,他地族人已經可以開始制作比較粗糙的陶器了,而且生產農具、弓箭和藤網的技術也已經大為提高。

但我的麻煩才剛來到。

太昊這幾年的發展,與大元諸城和工業村源源不斷提供的人才、技術、銅錠有密切的關系,而太昊地最新技術也在通過這條道路反向提供給大元諸城和少昊。

下一年。我本來已經決定不再將農業發展作為主要任務,而是集中精力尋找更多的金屬礦,盡可能制作出比較硬的青銅來,說不定運氣好的話,還能提前生產出鐵來。

同時還規劃了向公孫氏遷往北方的部族,以及姜由新控制的姜氏部族輸出太昊文明。

但大河的阻隔,會使得太昊和少昊、大元諸城的物資和技術往來大大受限,特別是金屬制品地缺乏了將嚴重制約太昊地發展。更談不上大規模地向北方各族傳播技術和文明了。

怎么辦?

我苦笑了一下——難道用我才發明的木筏子?

這東西全靠木材身的浮力載重,加上形狀很難加工,在水中的阻力較大,劃起來十分費力。運送少量地人和物資還不是太困難,但要運輸大宗物資,特別是還有怕水的糧食,就是一個大問題了。

兩天以后,兩隊騎兵按約定回到了出發點。

比較起來,我們的出發點已經是最理想的渡河地點了,其他的地方要么窄而水急,要么水平穩而寬得沒邊,根本看不到對岸的一點跡象。

沒辦法了,當前緊要的事情是和對岸取得聯系,再想辦法運送物資。

鐵!我現在迫切地需要鐵!

有了鐵,就能造出鋸和釘,就能制造出高精度的薄板,就能造出船。

到那時,誰還怕這樣的河!

但現在對我來說,大船還是YY的產物,現實點講,恐怕只能先造幾個木筏子了。

這一次我讓幾名騎兵速回太昊城,叫木駝帶上大批木匠,并帶著工具趕到大河邊。而我們留下來的人則利用手中有限的工具,先建立一個簡單的“碼頭”。

數十柄銅斧和石斧同時投入工作,在周邊的森林里伐下大量木頭,用馬拖到河邊。停泊筏子不需要“深水碼頭”,只需要在河邊樹起一些木樁子就行了。大量伐木是為了在河邊建設一個臨時基地用的。

七天后,上千根圓木堆積在大河岸邊,而木駝也及時帶200多匠人趕到。zcnwap.zcn.o

一個邊長近200米的小型“寨子”在大河邊迅速成型,兩天內,作為墻的木樁上都纏上了藤條和橫木,讓寨子內的人有了一點安全感。

到8月底的時候,大河的水已經漸見消退,我們的寨子面對的河面已經退去了近500米距離,雖然仍是看不到邊,但已經可以預見,數月后的深冬時,這段河面將會變得很窄。

但我卻沒有耐心等到數月以后了。

三個多月沒有得到銅錠,也沒有對岸的任何消息,讓我心急如焚。

十來個木筏子已經造好,五十名新改造的“水兵”也已經在岸邊的木頭上練習了三天的劃槳動作,掌舵的“水兵”也接受了基本的理論培訓。

這些天來我發現地最大的問題,是所有的“水兵”都和我一樣——根本就不能下水(汗!)。

所以我得為每一位“水兵”分別進行“水上安全教育”,我可不想讓騎兵一變成水兵就姓“沉”名“到底”了。

主要的安全措施還和以前一樣——將“水兵”們捆在筏子上。

這也是我為什么要選擇比較平穩的河面的原因。

29日早上。第一批五個木筏子放入了大河中,20多名“新扎水兵”戰戰兢鼓地登了上去,我舉斧把系在河邊木樁上的麻繩砍斷,五個筏子先后飄了出去,從筏子上傳來一陣驚叫聲。

不過太昊戰士的素質總還是不錯地,十來分鐘后,終于全都按這幾天來訓練的動作要領,開始同步地劃動木槳。

五個木筏子在我們面前晃來晃去。劃了半天,跟我上次一樣,費了老大的勁,卻沒劃出多遠的距離。

“砰!”

兩個筏子上地“水兵”手忙腳亂地將筏子碰到了一起。其他筏子上的“水兵”慌忙用力刑水避開。

還好,匠人們準備的麻繩質量還不錯,兩個筏子都沒有散開的跡象,但也讓筏子和岸上的人駭然失色。

半個小時后,五個筏子終于開始遠離岸邊,并以較為準確的方向前進。

第二批筏子投入運行,我也在這一批。

這一批筏子里有一個扎得比較大。我讓匠人在筏子中間樹了一根樁,嘗試著將一匹馬牽了上去。結果這家伙讓我們延遲了足有一個小時!

10來個人踩下水穩住筏子,兩個人在筏子上拖,四五個人在岸上趕,折騰了半天才將這匹“絕不上船”的旱地馬牽上了筏子(幾乎是抬上去地)。而且從上筏子后的表現來看,它的膽子也不比我們的水兵大多少。

我也在這個筏子上,但為保險起見,我沒舍得讓云龍上來我還沒找到保險公司。為這個已經與我相伴十來年的伙伴保個險。

有了我在筏子上。這個大筏子負責劃槳的六名水兵配合得很好,還及時避開了與其他筏子的碰撞,順利地駛向對岸。

兩個小時后,我們已經與其他筏子保持了較明顯的優勢。第二批地四個筏子已經遠遠落在了后面。要不是怕有筏子掉隊,我們還可以將他們拋得更遠,我們甚至已經能看到第一批筏子里落后地兩個了。

從他們的前進路線看,這么個簡單的運輸工具在方向掌控上的確還差得很,只比飄在水面地幾塊木頭好上一點點。主要是依靠劃槳人員的協調動作來保證前進方向,這方面稍差的筏子很快就會落在后面。

受到筏子中間栓馬樁的啟發,我甚至開始想像,用一面帆來驅動木筏子的前景——后世的帆板運動,不就相當于在木筏子上加上一個三角帆么?

五個小時后,我們的筏子已經和第一批出發的筏子中最領先的那一個齊頭并進了,其他的筏子只能緩緩地跟在后面。

我觀察了一下,能基本和我們保持平行的這只筏子上,五名水兵的確配合得比較好,加上幾個人的體型都比較壯碩,臂力肯定要好得多。

我們的筏子上多了一匹馬,但同時也多了兩名水兵,速度當然要快一點,最后還是我們的筏子上一名水兵率先叫起來:

“族長!我們要靠岸了!”

河岸雖然早已經看見,但現在才近在咫尺。

站在岸邊,那匹嚇壞了的馬現在高興地撒著歡兒,我回頭看著逐步靠近的其他筏子,和眼前滔滔的大河,同樣興奮莫名。

大河!我渡過來了!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