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向黃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向黃河

第一百二十四章 奔向黃河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酒里的熊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我拿著這袋豆子,如獲奇珍。

“把黎族的禮物轉到土魯的畜欄里面去,這東西歸我了。”

姜由和土魯面面相覷,不知道為什么我對這點東西興趣那么高。

呵呵!等你們嘗到大豆燉肉、豆漿,還有豆油,就知道這東西的好處了。

開了春,種完粟,我就會單獨開一片坡地,把這些豆種下去。

但開春以前,我還有一件放不下心的事——炎帝到哪去了?

沒有徹底的解決炎族的問題,我無法安心的全力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去。這些年來,拼命擴大人口規模,集中發展文明,所為都是盡可能的在有生之年能全面地提升這個世界的文明水平,但在農業文明沒有真正地強大起來之前,我是不放心的。說不定在我嗝屁以后數十年,一個強大一點的游牧部落看著一地的鮮嫩粟苗,想用來喂牲畜,就順便將我們的文明給滅了。

我得在還能戰斗的時候,盡可能的全面樹立農業文明的絕對優勢地位。

不過這的確很難,不是我能輕易達到的目標,在過了數千年以后的后世強大王朝,仍舊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往往一個中等大小的游牧部落,就能將所謂的“中央王朝”打得納幣和親,無還手之力。

這也是為什么我一直在發展中不斷壯大騎兵的原因。

農業文明一定得有強大的機動力量作后盾,目前我們所擁有的這種馬還遠遠達不到后世的中亞、西亞傳過來的“高頭大馬”所能提供的那種戰斗支持力,但經過不斷的改良和引進,相信在很多年以內,太昊的騎兵在草原上應該都處于優勢地位。

后世的封建王朝,擁人口數千萬,有時往往連一支數千人的騎兵都建不起來,怎么能保衛其文化?

太昊的發展有必要給后世建立一個不間斷文明的基礎,讓一個強大并領先的文明持續地發展下去。文明的持續需要有制度、宗教、民族性等方面的因素支撐,但任何時候,一個具有強大武力,并懂得節制使用的文明。應該可以得到安全的發展,而不致于輕易被中斷。

但現在,這種優勢還遠未樹立。農業文明和游牧文明比較起來,還處于脆弱的風雨飄搖狀態,一兩年的欠收,就會讓一個農業文明步入絕境。

這時候更經不起強大敵人的沖擊。

可是我們也不是孤軍作戰,“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不是么?

春播之前,我必須得找到我們的敵人或者朋友。

大年后,我把盈伯和姜由都留了下來。仔細籌劃年后的戰斗。這一次攻守易勢,我們在一段時間內將不用為后方擔心,至少在春播之前不需要保衛粟地,可以把全部機動力量投入到對敵作戰中去。

這方面盈伯和姜由就顯得有些無能為力了。

他們的機動力量遠不如我。

姜由努力訓練了一個月,還沒有完全掌握對牛群的驅趕技巧,只是他的銅牛頭對牛群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而已。

長途奔襲對姜由控制的牛群來說,還是困難了一點。

另一方面,姜由的“牛騎兵”數量嚴重不足。黎族人和炎族比較起來,在騎牛方面的確還有欠成熟。

只有將我的騎兵先充分調動起來了。

除了后方留了100多騎兵用于通訊和必要的運輸以外,太昊所有的騎兵都得參加這次作戰。

太昊五年1月16日,石頭城外,煙塵四起,如雷的蹄聲大作。

姜由正在進行黎族最大規模的訓牛演練,上萬頭牛在近千名戰士的驅趕下,分成四五塊,向不同的方向奔跑。經過這半個月的訓練。族人的技巧正在趨于熟練。不過讓姜由最為得意的是,現在他和他的兄弟們都已經戴上了“銅牛頭”!

還真別說,這些“銅牛頭”在馴牛中產生了不錯的效果,基本上戴銅牛頭的族長都會被牛群認為是“頭牛”而緊隨其后。

姜由騎馬站在高處,滿意地看著這樣的訓練效果。

一名“牛騎兵”靠近姜由,伸手往遠處一指,牛群狂奔地聲音蓋過了他說話的聲音,但從遠處的長草間。一隊騎兵的身影出現。在這個時代,幾乎就代表太昊的族人來了。

“是太昊族長!”

姜由策馬迎上來,翻身下馬在前面恭候。

“上馬吧!姜由!”我遠遠地招呼。

我們并轡馳上石頭城。路邊的族人紛紛下跪,我有些惴惴。姜由卻安之若素。

這一次我帶來的已經是第五批出發的偵騎,前面已經出發了近百騎,每組20余人,按俘虜的說法,他們的敵人在東北方向,所以我們的偵騎也是往東北方向進發。

一般這樣的前期工作我很少參與,但有一天姜由帶信給我,說有一名俘虜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消息——北方有一條大河,很大,四季的水顏色不一樣,冬天清洌,上有浮冰,夏天會泛黃,濁浪滾滾。

黃河!

我被這個消息打動了。

姜由讓人把這個曾經跟隨炎族族長向東方征討作戰的長老帶來,半晌后,一名看上去大約有30來歲的戰士被帶到了屋內,他個子沒有姜由高,和姜巨差不多,膚色黝黑,看上去頗為彪悍,和太昊族中的所謂“長老”區別就太大了。

這時他已經沒有披牛皮的資格,而是在城內從事修城墻和修房的苦役工作,但眉宇間一股倔勁還沒有消退,見到姜由,猶豫了一下,卻終于還是跪了下去。

“起來吧!太昊族長來問你話呢。”姜由淡淡地招呼。

望向我時,略帶驚訝,大約他已經知道,這一次炎族其實是敗在我手里。

但這種驚訝和剛才面對姜由時的敬畏有本質的不同,姜由對所有姜氏的族人都有一種天然的懾服力,不論他是炎族還是黎族的戰士或長老。

我則明顯是一個外族人。

“聽說你見過北方的那條大河,能跟我說說嗎?”

“那條河在很遠的地方。騎牛也要很多天,比草原上所有的河加起來還要大,每到夏天,就會變黃,水中有很多沙子,暴雨后會淹沒草原,天地間全是河水,要不是我們騎了牛,戰士都會被沖走。所以族人和羊群都只能在坡地上,冬天才能下平原地區來,牛群就不怕了,只要不離大河太近,洪水來的時候不會淹過牛背。”

“大河漲水會淹多遠?”

“不知道,我們所能看到的草原都在水下,天地間只能看到水。”

未來水世界?

據說河南平原就是黃河從黃土高原上帶下來的泥土沖積而成的,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想來每一次都會是濁浪滔天的壯觀場面吧!

后世的大禹治水,是不是就治的是黃河的水?

“那你們的敵人是什么人?”

“和姜氏一樣,是從西邊山上過來的部族,卻從由黎族學會了種草籽(黍),許多年前,也是因為我族的牛吃了他們種的草,才起的沖突,但是他們人太多,會用很多的矛打仗,開始我們打不過,后來族長帶了所有的牛,才把他們打敗。我沒做長老的時候,有一次發了大水,他們不能收獲草籽,才從平原地區逃走,現在到了東方的山地去了。”

我最感興趣的是他說的“人太多”這句話。

從姜由的前輩們發明了種黍開始,到現在應該有百年左右的歷史了。其間換了數代族長,卻沒能像姜由一樣,將由族各部重新聚在一起過。那些散失的小族。完全有可能在飄泊中將種黍的技術帶給了其他部族,并加以發揚光大。

能讓炎族都認為“人太多”的部族。應該比太昊這邊的三族聯合起來規模還要大了吧!在這個年代,我相信,應該只有大規模的農業種植才能供養這么大的族群。

我對這個部族越來越有興趣了。

“打了這么多年,你們又占有優勢,那為什么你們還沒有消滅那個部族呢?”

“他們占了山道,堆起石頭,我們的牛群上不去。”

看來這個被打了數十年的大族也已經找到了對付牛群——至少也能自保的辦法。但我卻深知,河南平原在后世的很多年內,盡管洪水頻發,卻仍是重要的文明發祥地,除了宜牧之外,更是因為其農業發達,粟麥連年豐收。

進入山地的農業文明很難有大的作為。

看來面對共同的敵人,我們和被逼到山上的部族還有很多可能互補的地方。

不過既然炎族的主力都在東方對付強大的農業部族,還是讓我先去看看聞名已久的黃河吧!

告別姜由,同時也拒絕他想同行的要求。

開玩笑,他現在練的兵,將來也許是我們對付炎族的重要力量呢!

我到黃河去,不過是一次帶有“還愿”性質的探險之行罷了。

向北直行,沿途跨過無數的小河。這一帶是我們的偵騎經常出沒的地方,盡管我經常安排騎兵們來,他們一個個都顯得輕車熟路,我卻是頭一遭,所見的景觀居然有點像當初向南方探險所見的水鄉。但北方的特點也十分明顯,越往北,長草中的黃色就越多,再往北,幾乎就見不到鮮嫩的綠草了。

“族長小心——前面有牛群!”一名偵騎兵跑回來。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