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第一百零六章 開天銅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六章 開天銅斧

第一百零六章 開天銅斧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酒里的熊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煉銅爐很快就拆開了,青磚被很快用于重建另一座爐子。

面對拆開以后仍凝在一起的銅礦石,我仔細地觀察了半天。的確能看到上面有還原出來的銅,甚至有的地方已經出現流動后重新凝結的比較純的固定態的銅汁。

這說明我們的爐溫應該是達到了還原銅所需要的高度,但為什么會終止?

時間不夠?

那么是碳少了?還是礦多了?怎么樣才能保證足夠的時間?

礦石在不斷增加,我的煩惱也在同步增長。

對了,我不是還有一點天然銅塊么?

煉不出銅來,先試試銅塊好不好用總行吧!

融銅之前我開始傷腦筋——這個世紀的第一塊銅用來做什么好呢?

我得選擇一樣既好看又實用的東西?

兵器?一把銅匕?一把劍?

農具?銅犁?

木工具?鑿子?

不!這些東西都不具備足夠的原始風味。

最后我選擇了鑄一柄銅斧!盤古開天地,不就是用的斧么?那把斧是誰給他鑄的?呵呵!不會用的是我將要鑄的這把吧!

一柄15斤的銅斧應該看起來有點視覺沖擊力了吧!

在建筑工人們修復煉銅爐這段時間里,我開始做鑄造用的澆鑄模,沒有后世的條件,專用的型砂我是不打算去弄了,直接用粘土做的型腔,而且由于分模精度難以保證,我把整個斧頭型腔都做在同一塊粘土里。

過程還是比較簡單,我用四塊木板拼了一個上下通透的“箱子”,把粘土倒進去夯實。表面刨平,趁粘土還沒有干的時候挖出一個梯形,長邊約有30厘米,短邊約有15厘米。但斷面是三角形的,從上往下看是一個梯形,梯形地短邊比較深,達到約8厘米,略微傾斜:長邊直到粘土表面。形成鋒刃。

這樣子,一把斧子的形腔就有了。

為了美觀,我還特意將梯形的兩腰修成弧形。不過這樣還不夠,還得為這把“原始第一斧”裝上柄不是?

為此還得鑄出裝斧柄的位置。我用一根木棍裹上一層厚厚的粘土。再用木刃修成直徑約5厘米的泥圓柱。

將這根泥柱小心地安放在斧頭形腔中斧柄所在的位置,并用粘土壓緊,以免被沖下來的銅汁沖走。

接下來是做澆鑄系統。

我讓木工另做了一個差不多大小地箱子,也是只有四個邊框,上下通透,裝入粘土前先在里面按我指定的位置插入兩根直徑約3厘米的木棍,等粘土壓實后輕輕搖動并取出木棍,再把這個泥箱放到做了型腔的泥箱上——剛好,兩個通孔正在斧腔地正上方,靠近柄的位置。

其中一個孔口被我小心地修整成為漏斗形。做為澆口,融化以后的銅汁將從這里倒入,另一個孔將作為“冒口”,多余的銅汁會從哪里流出。

融化銅塊不需要那么大的銅,我在地面挖了一個直徑約80厘米,深60厘米的土坑,點起大火燒結硬化,再放入一層20厘米厚的木碳,將坩鍋安放在正中間。里面放入銅塊。估計融化的銅汁將能裝滿我所做的型腔還稍多一點。

點起火后,純碳火的威力很快將我們逼得距離一米以外。

但由于這個結構添加木碳比較方便,我們不斷往坑中添加木碳,保持溫度地不斷上升,一個小時后。面上的銅塊出現了往下陷的跡象,說明底部的銅塊已經開始融化了。為了加快速度,我讓人投入更多木碳,使木碳堆積的高度達到坩鍋的頸部。

火勢愈大,一米外都不斷有熱氣襲來,我和幾個加木碳的人都不得不避讓開一點。

坩鍋中的銅塊加速融化,已經能看到銅汁從面上的銅塊間漫上來。

但這時面上地銅塊卻頑固地堅決不融化!

木碳我不缺,但這堅決不融地東西我卻無法可施。

氣怒之下,我抓起一根樹枝,向火堆掃了幾下風。

嘿,居然有點效,坩鍋邊的碳火顏色變了一點,溫度好像有點提高,銅塊又漫過了一點,雖然碳灰滿天飛,但為了出成果,我們幾個頂著灼熱,稍微靠近火邊一點,小心地一邊加碳一邊鼓風。

果然,這下子速度加快了,溫度上升比較明顯,坩鍋在火面上的部分居然出現了透明的跡象,而面上的銅塊也在快速地消融中。

當最后一點銅塊消失不見的時候,已經可以看見坩鍋中“波光蕩漾”了,銅塊全部融成了銅汁,一鍋黃亮的“湯”出現在我們面前。

停止添碳后,火熱略小了一點,我和木殼一人一根陶柄伸向坩鍋的耳柄,將一罐銅汁提了起來,快速提到澆鑄模所在的泥箱旁,將坩鍋靠放在泥箱上,小心地側倒鍋身,對準澆口,將銅汁傾倒進去,直到過多的銅汁從冒口溢出來。

泥箱蒸騰出大量的水氣,在澆口和冒口的銅汁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往洞內收縮,并凝結出一層膜,很快轉化為波紋形的固態。

等這個東西凝固并冷卻還得要兩天時間,我開始把這次成功的煉化和絕對不成功的煉礦作了一個比較。

比較純的銅跟銅礦肯定沒得比,但還是很有借鑒意義。

一是將銅和碳分開,可以隨時加碳,就不會造成碳用盡了而銅汁沒出來的的情況,也方便我們掌握出銅的時間。

二是鼓風,沒有鼓風,可能就會導致功虧一簣,那么在爐子里怎么鼓風?也用樹枝?

三是銅塊的大小,小塊的銅很快就融化了,可是大塊的就花了很久的時間,礦石是不是也一樣?

四是坩鍋的便利性,有了坩鍋,就不怕礦石和爐壁粘在一起了,大不了對坩鍋加熱,就能把礦渣倒出來。

有了以上的認識和經驗總結,我決定哪怕點人工,也要先把銅礦石打碎,用不用坩鍋就看碎石以后的爐子效果怎么樣了。小塊的礦石即使凝在壁上我也不怕。

碎礦工作開始了。

兩天以后,打開粘土,去掉澆冒口的殘銅,我把一根一米多長直徑5厘米的青杠木棍裝入銅斧柄處,舉起這把“開天斧”,族中近300人在“工業村”發出了一陣歡呼!

“元齊萬歲!太昊萬歲!”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