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第六十八 人口新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八 人口新政

第六十八 人口新政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酒里的熊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第六十八章人口新政

郯族的邀請非常誘人,但我手中實在缺乏足夠的人手可供支配。

不過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我還是決定先采用“簡化版”大元貿易方式先和郯族開展貿易,兩名騎兵奔赴皋陶,帶上我的書面指令,讓元昊帶100人到莒族來,再攜帶上必要的貨物,同郯族的長老們一起出發。

同時我也在思考人口的問題,一直以來我對少昊金天氏的各族,都是報的平等合作態度,按后世的一些思維慣性,對打別人人口的主意,始終有一點忌諱,顧慮會對大元帶來負面影響,不利于以后的文明推廣。

但盈離對人口的處理方式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讓我認識到,人口對這些較大型的部族來講,的確是一個負擔,而不是像后世一樣,是重要的資源。

這也源于原始部落的管理方式有關,依附的小族對中心部族主要是一種圖騰關系,以種族為紐帶,而不是嚴格的上下級關系,彼此間除了祭禮以外,沒有其他的經濟義務,宗主族只是享有不固定的祭物收入,其他方面與各小族并無區別。

但后世就不同了,各聯盟城邦與宗主國之間有嚴格的經濟義務,統治與民眾間有嚴格的稅費經濟關系,所以人口在數千年間被視為寶貴的資源。

當然,在這個年代,人口眾多也是一個部族的實力所在,但在大族與大族動輒相距200公里以上,走路也要10多天到一個月的情況下,這樣的實力價值也不是太大。

要等到大族與大族之間有頻繁的戰爭,人口總量至少要比現在多出四到十倍,部族間交流與沖突都比較容易。

克服了對吸納人口的心理障礙,我讓木窮、木駝和木恩他們分別宣布了幾項人口政策:

一、對大元三城中所有人口登記造冊,這也是我到這個世紀以后的第二次人口普查,主要是為下一步的人口戰略作準備。

二、原大元城外的各族,只要愿意搬到大元城內住的,一律提供住房和粟米,并義務讓青壯年和小孩子進入大元學校學習,同時可以學到陶器和木工、建筑技術,但將來新城建好后,他們得服從大元需要,到新城居住。

三、皋陶族和莒族的小部族凡愿意到大元貿易城居住的,一律免費(不需要交換牲畜)提供住房和必需的陶器,牲畜由他們自行管理,不用關到大元的畜欄里,并同樣享受“義務教育”,可以自行選擇祭祀大元宗廟或本族的神鳥。

當然第三項政策實施之前,我還是分別向皋陶和莒族的長老們提出了我的方案:他們要求分封出去的小部族,也可以直接就分到大元的新城里。長老們也沒有表示特別的意見,從盈離的態度看,還比較高興。

大元有騎兵的機動優勢擴大了放牧范圍,加上目前牲畜總量還不大,不存在與各族的牧場沖突,能夠接收他們的人口,也當然有這個能力可以負擔得起。

更讓長老們感興趣的是,有更多的族人可以學到大元族的技術了。

人口政策的威力很快顯現出來。

兩個月以后,等我回到大元城,開始籌備秋收工作時,大元城的人口又在逼近6000人,匠作區和大元學校的人氣重新開始回升,土土兄弟倆又忙著帶大批的新人。木恩也不再為收割的人力問題擔心了。

其他兩城的情況也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除了木窮還在緊張地修筑新城,木駝和元昊都對現在的發展進度很滿意。元昊已經在郯族的地盤上擴大了影響,據盈翔講,郯族的神山外從來沒有這么熱鬧過。

但按我的要求,元昊還是以貿易為主,沒有立即著手開展籌建新城的工作。

大元六年的秋收,總收成中有300余萬斤粟米,加上頭一年庫存中余下來的近200萬斤,大元城現在最緊俏的是做斗倉的木板。

這些糧食足夠大元城使用3年!

但我要用這些糧食發揮的作用,遠不只是用來做粟米飯。

在大元三城中執行的人口政策,將導致人口的快速集中,再靠畜牧業生存,很快就會由于牲畜的總量增長而可能當地部族之間產生牧場利益沖突。

只有以粟米為主食,才能供養起高度集中的人口。

游牧部族人均所需要的土地面積,比農業部族所需要的至少大出五倍到十倍。

在同樣面積上產出的糧食作物,從重量上比同樣面積的草地產出的牲畜多得多。

后世的奴隸社會大發展,前提是農業的大發展,才有可能出現人口大量集中的城市。當然還有交通和運輸的發展也是重要的條件。

比如我現在就面臨這個重要的問題——運輸。

現在有近150匹馬基本上以運輸為主,每次每匹馬可運輸200斤左右,全部出動一次,上百名騎兵護送,加上騎兵的馬上也搭上100來斤,也不過4萬斤的運量,按木駝那邊1000來人的用量,如果主體上以粟米為主食,一個多月就完了。

而騎兵們往返一次就要10天左右。

再發展下去,這樣的運輸能力就遠遠的不敷使用了。

我在心中無限地向往以青銅做軸承的牛車——超過200公里的遠程運輸,沒有這樣的工具是很難實現的。

但銅礦、鐵礦遲遲沒有找到,這個年代又不能做深井鉆探,只能碰運氣找露天礦,就不知道要到猴年馬月才能找到了。

但這個問題又不能回避,運輸現在成了騎兵隊的主要任務,木駝對此不滿,卻又無可奈何。

從我這個角度,看到的卻是農耕時代的瓶頸提前出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靠等待運輸方式改善是不行了,只有搞“以點帶面”的形式,以“示范農業”和“基地農業”為主,讓各大元貿易城建立自己的農業基地,實施一定程度的“南泥灣”工程——讓新城的開發者也同時成為農業生產者,最終自給自足。

我正在為大元七年的農業生產工作開始籌劃時,皋陶族那邊的大元貿易城里,出現了一樁意外事件。

大元法律要誕生了。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