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第二十八章 城市規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八章 城市規劃

第二十八章 城市規劃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酒里的熊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四平方公里的面積內應該有什么東西呢?

粗看起來比較大——4百萬平方米吶。

可是仔細一規劃,就發現能容納的東西實在有限。

主體的規劃還是打算采用后世常用的十字分割方案,以一座主體建筑為核心,四條大道為主線,將城內面積分為四個大小基本相等的模塊。再根據各建筑群主要的職能分區,將相關的功能區域劃在一起。

我開始流著口水YY起來。

過于復雜的東西很多用不上,但有一些基本的東西是必須要有的。

比如說,在所有建筑中,中央主建筑群是核心,在規模、高度上應該比其他的建筑群有明顯的優勢,其主要的職能是祭祀、集會等,為將來部落聯盟舉行較大規模的活動提供場所

主建筑群中,我規劃了一間專門的祭祀建筑,用于供奉神靈、祖先,并為有功人員、優秀專業人才、重大發明人才各設立一個專門的表彰位置,用于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對其中特點優秀者,再用專門文字加以說明。

另設計了一間大“會議室”,用于與各成員部落代表召開會議,在部落大約有近70個的情況下,我設計了一個橢圓形的會議桌——從一開始,我打算先采用“圓桌會議”的方式與各部落平等相處。

另外還有小會議室,用于接待少量部落代表,或舉行小型會議。

還有少量的住房,供平時的管理人員和來賓住宿,我也在其中為自己規劃了一間住房——但沒有太大面積,我還是把這當作了“辦公場所”,而不是“私人宮殿”。

將來如果梅梅她們娘倆過來,我還是寧可在城內其他地方找一間大一點的房住。

主建筑群內除了這些功能性建筑以外,還有一個大的廣場,但這些功能性建筑是要用圍墻圈起來的——增加其神秘性,與民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廣場則是開放的,面積比以上這些建筑加起來還要大一點——當然跟天安門廣場還是沒得比——大約6萬平方米。

主建筑群整體上比其他建筑地基就要高一截——因為城中心的地面就在山丘頂上。

城內有四分之一的面積是匠器作和商業區,面積大約80萬平方米,我為土土的陶器銷售和土魯的木器制作與銷售規劃了相當大的面積,也為部落間的互換有無提供了寬闊的交易場所。

另外有四分之一的區域是留作教育和衛生事業發展基地,我打算在那里建設專門的學校和公共衛生機構——醫院。同時也預留了大量的居住用房。

必竟居民才是享受教學和醫療服務的主要對象。

還有四分之一的地方是用于軍隊建設,那里有我們的軍隊駐地,俘虜的關押地等,軍用物資的部分生產也要放在里面。

最后四分之一則為各部落預留,允許所有部落在那里建筑自己想要的房子。

在建筑過程中,還得建設較為暢通的石材建筑的排水網和公共通道。

當然還得有公共綠化帶和一個小型的“人民公園”。

在YY了很多天后,我決定先建設軍隊和俘虜住地。

不能讓建設者們總在極差的條件下生活和工作。

土魯接受了這個重大的任務,他要在這里實施我的設計方案,我讓他按先軍營——再匠作與商業區——后主建筑群——最后是居民與文化衛生區的順序進行建設。

這個工程的周期是比較長的,總規劃面積達到我們原來村子的四倍,所以在安排完工作后,我就放手讓土魯去做了。我得回村去完成其他的工作。

女兒兩個月沒看到我了,基本上沒有什么印象——畢竟才一歲零10個月,不過很快就熟悉了起來,原來學的“普通話”也沒忘記。

“爸爸,來!”

“爸爸,坐!”

“爸爸,吃!”

不斷的對我發號施令。

梅梅的普通話要進步得多了。

“老公,要回家。”

“老公,要吃飯。”

“老公,要睡覺。”

□□□□□□□□□□□□□□□□□□(刪去60字,梅梅能認的字不多。)

這讓我對開展普通話教學有了一點信心。

不過對上一屆學生的認字考核就讓我對前途不大看好。

兩三個月的學習中斷,這批“學生”除了木青居然還有進步外,其他的學習情況就不容樂觀了。

“學而時習之,不亦苦乎……”

看著一張張咬牙切齒的老臉和小臉,我還是決定繼續我的“教學計劃”。

土土那邊則在我的要求下,開始擴大陶窯的規模,在新“村”——已經具有了城鎮功能——建成以后,他的陶器對凝聚人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到了需要量產的時候,同時在尺寸方面也要做得更大,高度超過一米二的甕就是我要他特別燒制的器之一。

將來在我們村子主體上搬遷后,舊村子將是主要的“精品陶器”生產基地——我打算把基本的陶器生產技術擴散出去,但在新品、精品和大型陶器方面,保持一定的技術優勢。

新城鎮的建設完成以后,人口的集中不再需要以陶器來完成了,功能多樣化的城鎮能夠產生一定的輻聚交應,人們可以在這里互通有無,各取所需,自然會有人愿意來入住。

人口進一步增加,則分工會更加細致,產生更多的技術和知識。

我讓土土制作大型的陶甕還有一個用途——儲存糧食。

短期的儲存可以用木板倉解決,可是要長期保存,如達到一年或以上,要達到防蟲、防水、防腐等要求,就必須采用更好的儲存手段。

夏商時代,官方的主要手段也是采用陶器。

周朝以后才開始采取在地下挖深坑的“地倉”——在山嶺的頂部挖空出地坑,再進行必要的表面硬化,不會漏水。

但以我現在的產量,以用我即將要推動的“私有土地”制度來看,一米2左右,能裝大約200斤糧食的陶甕應該能滿足一時之需了吧。

再過一個月,我的第二季粟就該豐收了,從目前長勢良好的情況看,畝產將達到去年的兩倍以上——那就是超過20萬斤糧食啊!

在不狩獵的情況下,這些糧食也足以支撐全族——不含俘虜只有800人——近一年的食用啊!

當然那是不太現實的,狩獵還得進行。

另外相當一部分糧食,我將用于滿足我在新城外面進行“示范農業”所需。

(大大們:春播一粒種,秋收萬顆籽,有了你們的大力支持,才有我的成績,兄弟將謙虛聽取大家的意見,努力進步,與大家一起完成這部書,如果寫得合您的意,請用票票鼓勵我;如果寫得不合您的味口,歡迎把票票捆上石頭,拴上藤條扔出來砸我!!)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