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第二十章 文明緣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章 文明緣起

第二十章 文明緣起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酒里的熊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村長到底要這么多人做什么?”

木青腦袋里其實也在想這個問題。

以我對原始語言的掌握水平,以及現有原始語言詞匯的數量看,要跟木青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是一個具有很大挑戰性的問題。

不過幸而木青也沒有問。

從社會發展史來看,只有當原始村落的規模愈來愈大,安全感愈來愈高,生產能力愈來愈強,生活物資愈來愈多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進行更深入的社會會分工,才會誕生更多的技術和發明。

“倉廩實然后知禮節。”

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進化到文明社會,其中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在生產工具的大發展后出現生產過剩!

然后才會有文化和文明!——餓著肚子是寫不出好詩來的。

從新石器時代進化到農耕時代,有幾個重要的社會進步標志。

一是產業誕生——從狩獵中誕生了畜牧業,從采摘中誕生了農業。

二是文字出現,從“結繩記事”,用巖壁畫描述生活到使用具有抽象表達能力的“文字”,是一個質的飛躍——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

文化和文明有了最重要的載體!

目前我要做的就是在歷史前進的關鍵地方,往滯澀的車輪上推上關鍵的一把!

從而啟動文化時代。

從前期所做的工作來看,隨著人口的增加,以及生產工具的改進,狩獵者——主要的食物生產者——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從最開始的大約三分之一,減少到目前只需要十分之一,90以上的人就可以從事其他工作。

所以我才得以修筑圍墻,建設畜欄,建筑房屋,擴大陶器生產,開創農業,甚至在部落沖突中有足夠的機動力量可供使用——如今還能夠從事較大地域范圍的貿易活動。

在這種條件下,是該“創造”文字的時候了。

我決定在“村子”里開辦“學校”!

但有幾個工作必須得同時開展——農業將在今年的豐收后成立專門的“部門”來管理,畜牧業需要將范圍從畜欄內圈養擴大到能在草原上放牧,村子的圍墻應當加以改進,基本的生存技術應當擴散!

文明的發展有一個基本的規律:金字塔規律——當已有的技術和文化大面積擴散后,就會催生下一個層次的技術和文化。

我們已經普遍比其他部族發展高出了一個層次,如果這個差距愈來愈大,會導致部族間的不平衡,加大出現沖突和其他部族衰亡的可能——像陶器就是一例,不是因為陶器,就不會流“第一滴血”!

所以我決定將魚網、骨(或石)矛、弓箭等技術先擴散出去——看得出來,木青對眼前的部族優越地位已經習慣了,對這幾項技術的擴散有一點不太滿意。

不過稍后將要讓他噴血的是另一個任務——認字——我滿眼同情地看著這個30多歲的“學生”:同學——該你入學的時候了,老師我不會因為你超齡就放過你!

現在先讓他輕松地憂郁幾天。

我讓騎兵們散布出去幾項“通知”:

“大元神族”歡迎各部族前來“相親”,所有的“神族”青年只有在能使用和制作石矛、魚網、弓箭的條件下才能參加相親,而且這一次我們不會把相親與陶器貿易聯系起來,誰相上了“神族”青年,在“人員對等流動”條件下,可以把這些“技術人才”帶走!

從吳山族俘虜過來的戰士們只要通過培訓,就有資格參加相親——我已經很難核實究竟哪些人是“已婚”的,就干脆同意吳山族所有人都可以參加相親——吳果除外!

(民政局的同志在不在哪?喂!就是找你——辦結婚證哪!)

從人事管理角度講,人才流動是有利于共同進步的。康佳公司人事部沙經理曾在講座中跟我講:如果我們公司的人才流向了其他公司——起碼我們為社會培養了人才!

話說回來,要是沒有吳山族這些戰士,我們的“單身人士”還真的不夠。

后來有的部落學精了——你們“大元神族”不是沒有足夠的“女單身”嗎?沒關系,只要你培訓好了的戰士,我用兩個女青年換一個!不用相親!而且換過來的“技術人才”馬上配備老婆一名。

這直接導致了本村木駝、馬齊他們負責的“木矛培訓班”、“魚網培訓班”、“弓箭培訓班”的生意火爆——現如今,“技術人員”就是吃香啊!而本村的人口總量也急速上升。

人員的頻繁往來讓我不得不將預留的十間“人口發展儲備房”先作為了“培訓教室”和“涉外賓館”。

同時“神器”大減價——五歲以上的小孩子,只要長到和“神族”騎兵帶的箭一樣高(大約90厘米),就可以兩個人換一口鍋,一個人換三個碗!

這讓木青更加不得要領——村長要“小學”的苦心他是不明白的。

另外騎兵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建設和確立“草原賓館”的“戰略基礎”地位——“狡兔三窟”,僅得免其不死,我們不能只有村子做為戰略后方,至少得有一個互為犄角的戰略支撐點——何況將來從“山洞文化”過渡到“平原文化”,也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從此至少有一半的騎兵長期以“草原賓館”作為活動的基地。

甚至在那里還有了一名“老虎”親自帶出來的徒弟作為“軍營廚師”。

在其周圍30公里內,再也沒有狼群能立足。

木青的任務還是以建設為主——重建一道新的圍墻!

這一次我要把“基本農業用地”都規劃一部分在圍墻內——因為那600畝粟地在野豬的多次偷襲下,已損失了130余畝——實在是防不勝防啊!

從長遠來看,這是我們的“種子用地”啊!——干脆圈起來!

這一次的墻是長方形的,全使用石基土坯墻,上面用木板蓋頂,地面高度達到2.8米,設計有箭垛,平均厚度為50厘米。

邊長為800米1200米,是不太規范的長方形——說梯形可能更接近些,以山洞那邊的石壁作為一道天然墻,把原來的村子整個圍了起來。面積擴大了16倍。

同時墻外規劃了一道深2米,寬4米的壕溝,第一期壕溝是挖墻體用土產生的土溝,剩下的以后再逐步完善。

不過原來的莊稼地那邊是不用壕溝的——墻外是極陡的坡,人和獸都以從那里難以上來。

就這樣,整個山背可用的平整地面基本上都用了起來!

已經能滿意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需要了。

木青的任務艱巨而繁重,盡管村子人口不斷在增加,但小孩子比例太大,在他手里可用的壯勞動力只有不到100人,加上幫忙的“準勞動力”——老人和小孩,總共不到150人。

就這樣土魯還要和他爭用來繼續建房的人手。新住房也在不斷新增中——盡管談不上真正的“二期工程”,工作量也不小,基本上得有10個人專門做這件事,其中主要的土魯的徒弟,多數已經對建房所需要的土工和木工技術能夠熟練掌握了,這也是我所要求的。

一片繁忙中,初秋,梓燁的一周歲生日到了,470畝莊稼在同時大豐收!

“大元村小學兼掃盲班”也將要開學了!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