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第七章 基礎建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 基礎建設

第七章 基礎建設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酒里的熊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老酒里的熊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解決守窯的安全問題,同時也是為了擴大部族的安全活動區域。原始部族如果不能脫離山洞的保護,就永遠不可能有壯大的一天——再大的山洞也是有限的,更加不可能走向文明的創建與擴散階段——因為山洞是不可復制的。

所以當前首要的任務是為族人建立一個更大的“人造安全區”——村寨!

在進一步擴大制窯工作前,首先得建造一個能遠遠大于保護陶窯所需要面積的村寨。

在享受了兩天的“飽暖”生活后,鑒于食物儲備已非常豐足,我告訴木青,新的一天不用再狩獵了,只派了幾個婦女出去采集“純天然綠色”食品,其他的壯勞動力都參與我新的勞動安排。

在有了建陶窯的經驗以后,木青對我安排的所有不能理解的活動都不可能再有任何異議。

峭壁下的草地由于是在一座山脊梁上,總的形狀像一個覆蓋在地的船頭。我大致目測了一下,平整的部分也有大約1公里見方,但對于我們的部族來講,建一個村寨要不了那么大面積。

最后我帶領“猛男”們開挖了一條寬約30厘米,深約60~80厘米的溝渠,圍起了以洞口下為中心,半徑約200米的一個——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國土局的同志還沒上班吧?今天星期幾?

為了趕進度,我率領壯男們開拓了一個大概模樣,交了兩根棍子給木青:一根用來量寬度,一根量深度。繼續修理溝渠的重任就落到了婦女同志們肩上。

然后我帶領主力作戰部隊,扛上部族里所有的石斧、陶斧,開始大運動量的伐木工作,主要目標是直徑在25~30厘米的小樹,或滿足同樣條件的大樹的分枝,木駝的任務是帶幾個人去枝葉,并把削制好的木頭砍成3米左右的長度,馬齊主要負責警戒工作和搬運工作。

從人力資源管理的統籌學原理出發,不能等到一項工作結束再從事下一項工作。在部下們能夠比較好地掌握伐木地技巧和標準以后,我提前返回到“圈地”內,指導木青他們幾個老人,將每一根運回來的木頭根部80厘米左右長度的一截放到火中燒黑表面(碳化,作用是防腐)——碳化深度大概1~2厘米。

這是一項工作量“前所未有”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我也沒指望能在一天內完成,到天黑之前,溝渠修理完成了不到200米(總長有600多米),木頭僅有不到100根——石斧的工作效率實在有限得很。但讓我感到極為滿意的是,所有的“勞動人民”都保持了飽滿的工作熱情,絕對沒有所謂“怠工”這回事出現。

幾頭出現在附近的狼看到如此熱火朝天的勞動建設場面,無地自容地逃走了。它們可能不太清楚:從此有數萬平方米的地盤再也沒有它們的活動空間了——這里已是有主之地!

次日的勞動在我和木青的安排下有條不紊地繼續進行,但那幾位摘果子的婦女同志熱情高漲,不太服從我的安排,也想留下來挖溝——我還是決定交給她們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收集藤條,大量的藤條!

伐木的工作在這一天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天黑前,盡管溝渠還差100多米才整理完,木頭已伐了近500根,比我預想的要快——后來我發現安排警戒的同志們都“擅離職守”,投入到了伐木工作中。對馬齊同志的管理失職,由于我還沒能夠想到辦法怎么樣用他能理解的詞匯批評教育他,我決定先把該同志今天的表現——有功有過——都記在心里,將來再表揚或者教育他!

基礎建設工程開工后的第三天中午,我所需要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溝渠施工完成600余米、木頭砍伐700余根(并燒好根部)、大量的藤條。

終于進入了正式的建設階段:我帶著主要勞動力,將準備好的木頭碳化的那一頭插入溝渠內,大概隔一米一根,再將開挖的土回填進去,木駝帶著最大力的幾個“力士”,用幾根細一點的木頭(兩米左右長),使勁地將每一根插好的木樁周圍的土夯實,我來做工程質量監控,要求每一根木樁間距相等,并不偏不斜。

這樣每一根樁露出地面的高度大約都在2.2米左右,另一幫婦女同志則在我的指導下,在木樁間用藤條編成一面面“藤墻”。老年戰斗組則負責在編好的藤墻上涂粘土——防火用的。

這項工程的工作量也不小,當天進展最快的是插木樁的那一組,完成了整體工作任務的約1/3——插好了近200根樁,編藤條那一組進展緩慢得多——只有不到50根樁之間的藤墻完成了編制。

由于沒有建立工程進度控制機制,這樣的結果我已經很滿意了,木青沒有經過我同意的情況下,天黑后擅自給每一位勞動主力增加了一碗鹿肉湯。

看得出來也沒什么反對意見——包括我在內。

通過這一陣子的摸索,“老虎”在煲湯方面已是族里的權威,我對該放哪些野菜和放多少鹽已沒有了發言權——有時我在想,她將來會不會移民到廣東去。

有了這個顧慮,晚上感受到她和“鯊魚”睡在我背后發出的鼻息,還是有了一些想法。

……但我還是什么都沒做。(郁悶!實在找不到應有的感覺啊!)

新的一天里,我對工程人員的安排做了一些調整,“老年突擊隊”終止了抹泥工作,加入到編藤墻的工作中來,連4名稍大一點的小家伙也組成了“少先隊”,加入到建設工程中去。

盡管安樁的工程隊伍還是大為領先——基本完成了整個工程,但編藤墻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進展——天黑時大約有200根樁之間有了藤墻。工作隊如此熱情如火,以至我差點忘記了在特意留出來的“寨門”——約兩米寬——那個地方是不能編藤條的!

工程建設進度中最關鍵的一天到了:所有的人都投入到編制藤墻的工作中去,木青從前一天開始已完全明白了我在做什么,對這一項工程的接近完成表示了難以抑止的激動!

“老年工作隊”又開始以涂泥為主了,在下午——距天黑還有大約兩個小時候的時候,工程已接近尾聲——這時我發現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寨門的安全設計還沒有完成!

經過仔細“研究”,我決定采用后世的吊橋方案:用藤條把8根木頭齊頭捆在一起,剛好比預留的寨門寬一點點——這就是我的寨門。在寨門空間左右兩根木樁頂部各用石斧砍出一個槽,架了一根直徑35厘米左右的木梁,并用藤條固定好,在門梁下方用一根圓木做了“門檻”。門外挖了一個兩米寬、四米長、約兩米深的坑——平時用藤條把寨門放下來,就成了這個壕坑上的橋,收起橋就有了一道防御工事——坑底我還布置安插了十多根尖頂木頭——盡管我相信下了幾場雨后,這里就成了一個池塘。

從工程驗收結果來看,我還是基本滿意的:兩米多高的圍墻,一般的野獸是沖不進來的,加上粘土則是為了我的一項不好的預見——為將來可能發生的部族沖突作一點準備。

基本上來說,這墻里的6萬多平方米面積對部族里的人來講是安全的了!

我讓長老們把那些很少下地來的小孩子們都帶下來,看著他們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玩,我和部族其他成員相比,有一種異樣的激動。

為了提高圍墻的防御能力,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我要求婦女同志多找一些帶刺的藤條回來,纏掛在藤墻的外面,連根一起拔回來的,就干脆直接種在了墻腳下。

幾天后,這道墻的安全系數又上升了一個檔次。野獸不要說沖擊,就是靠近這堵墻,也得考慮一下后果。

此后除了開飯和睡覺,以及天氣的變化外,在洞里棲息的人一天天見少,多數人工作之余都在圍墻之內的草地上活動——這種生活空間的改變對他們的身體狀況必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是周期會比較長一點。對小孩子的成長來說這樣一個環境十分重要,相信他們如果能早一點出洞活動,平均身高會得到明顯的提高,抗病能力也會得到加強。

這下子我有了一個可以安心發展陶器生產的寬闊空間,開始考慮怎樣對陶器生產進行改進,這之前的陶器都是用手捏出來的,盡管我想了很多辦法保證它們的圓度,但由于沒有轉盤,我一直沒有辦法進一步提高陶器的外觀質量。

另一方面,在沒有轉盤的情況下,由于要對土坯進行長時間的修正,土坯的厚一直不能做得太薄,否則輕微的修正動作都會破壞沒干透的土坯。這與后世用習慣了的薄壁陶瓷器皿相比,實在有太大的差距。

從以上原因看,轉盤是當前必須發展的重要生產工具!(還有一個讓我對轉盤映象深刻的原因——“人鬼情未了”里的經典鏡頭)

實際做起來并不很難:兩塊木板(石斧劈破,陶片刀修平),厚約兩厘米,用火燒法大致修圓成直徑30厘米的兩個圓盤,中心都用陶片刀穿出圓孔(直徑4厘米左右),邊沿挖出均勻的槽,其中一個圓盤靠近邊沿的地方還穿了一個小方孔;再找兩根硬質圓木棍(直徑8厘米左右,長約60厘米),一端修整出跟圓孔差不多大小的轉軸,另一端削尖插入地面約40厘米。

這下子將圓盤放在軸上,就可以轉動了。

為什么要做兩個呢?——為了解決動力力問題。因為要讓一個人既要制土坯,又要轉盤動起來,一心二用不說,還需要比較復雜的機構。

我用兩根鹿筋拴起一個圈,套在兩個盤上(邊沿上做了槽的),再調整兩軸間的距離使這根“傳動帶”拉緊。讓土土用一根小木棍插入其中一個盤上的小方孔,像推磨一樣轉動——現在兩個盤都轉動起來了。提供動力的人不管制坯,制坯的人不管轉動——很好的分工合作!

由于軸和孔的精度都不高,屬于典型的“間隙配合”,轉動的速度和運動精度也不可能太高,這個粗糙的轉盤還只是屬于“慢盤”的范疇。

要讓混合粘土能在轉動中產生足夠的離心力,并帶來成型的效果,必須讓轉速提高到每分鐘90轉以上——這直接帶來了陶轉軸的發明!

不過那是后話,安全的生產環境和“先進”的生產工具首先帶來的是陶器生產的大發展。我領導族人建設了第二座窯,比第一座大了近一倍,同時在結構了做了一點改進:在火塘和陶坯之間砌了一道小小的土墻(這為下一步建房提供了寶貴經驗。),不讓火焰直接和陶坯直接接觸,使升溫均勻;同時擴大了底部的孔——并從豎孔改為橫孔——這下子加柴可以從底部加而不是從頂部加了:有了一點豎窯的味道,也避免了我再被大火“燒烤”。

從此陶制物品在族內大大發展,快速豐富起來。器皿壁厚也快速降低到5毫米左右,但這樣就得等陶坯完全干透后才能搬動,延長了開窯周期。

就在我一邊大力發展生產,一邊開始緊張地籌備“自主建房”工作時,一件重要的“外交”事件發生了,這件事極大地開拓了我作為“村長”的視野……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