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無悔人生太上老君相關資料(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重生之無悔人生 >>重生之無悔人生最新章節列表 >> 太上老君相關資料(轉)

太上老君相關資料(轉)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冷冰寒  分類: 都市重生 | 冷冰寒 | 都市 | 重生 | 異能 | 修真 | YY | 抗著鋤頭打鬼子 | 冷冰寒 | 重生之無悔人生 
太上老君原本是道教對老子的尊稱。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一名重耳,又號老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曲仁里人,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著《道德經五千言。后世道教將他尊奉為祖師。

傳說老君生于天皇氏之初,通曉天然之理,在仙界被稱為萬法之師。老君雖歷代都有所顯化,但始終沒有得到誕生的機會。遂和光同塵,借以臨凡傳立世教。他先命玄妙玉女降凡做了天水尹氏之女。之后,他從太清仙境分神化氣,寄胎到玄妙玉女腹中。玉女得胎之后,容顏常少,神氣安閑。她所居住的地方,六氣和平,眾惡不侵,冬無凝寒,夏無酷暑,常有祥光覆映左右,五行之獸守衛堂前。這樣,經過了80年,有一天,玉女夢見天開數丈,一群真人捧日而出,旁邊玄云繚繞。玉女醒后,起身來到渦水園中。此時正值旭日初升,玉女站在李樹上,手扳樹枝,對日凝望良久。慢慢地,只見日精漸漸變小,從天空墜下,化做流星,如五色彩珠飛到口邊,玉女忙捧住吞到口中。忽然從左肋下涎生一小兒。這孩子一生下來就走了九步,步落之處,蓮花綻起。他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說道:"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我當開揚無上道法,普渡一切動植眾生”。玉女將他扶坐道李樹下,他又指著樹說:"這樹的名字就是我的姓。"這時,陽景重耀,瑞靄蔭庭,萬鶴翔空,九天稱慶。玉女看去,只見他鶴發龍顏,頂有日光,身滋白血,面凝金色。耳有三漏門,美眉廣頰。玉女帶他到池中洗澡,忽見九條龍飛駕而來,化做九條巨鯉,吸水為他噴浴。此時,他已能言語行動,見到他的人都覺得非常奇異。此子生下9天,身體便有九變。到了6歲時,自道耳大,取名重耳,字伯陽。人們因他生下來就是白頭發,便稱他為老子。玉女生下老子不久,其父靈飛得道成仙,玉女也要重返天位,于是招來老子說:"我就要走了,會有太乙元君教你煉丹之術。"說完已有千車萬馬,五帝上真,擁抬著八景玉輿,迎玉女升天。

老子拜送了母親,便開始遠游山澤,求煉神丹。他來到嶗山,遵圣母囑咐向太乙元君問道。太乙元君授以修煉神丹之術及各種法術。老子曾經問元君:"凡民無知,死者甚眾;撫心流血,見了叫人傷悲,想給他們神藥,叫他們都得長生不死。可以嗎?”元君說:"不可。天生萬物,有善有惡,善者應該叫他生存,惡者應叫他滅絕,不能都給什么長生之藥。"

老子得此言,便尊從其理,勸諭世人;即所謂成神化仙之道,必借重真心修煉而成。而老子自己則因此守真抱一,煉丹服氣,直到能乘空凌虛,出有入無,變幻莫測。于是就有半空紫氣下青牛一片碧波飛白鷺

周文王時,被召為守藏史。武士、成王時又為柱下史。昭王時,去官歸隱。后來為要開化西域,就在昭王23年,騎著青牛,準備過函谷關而去。關令尹喜知道后,特來求道。老子見他很虞誠,便留下五千真言,這就是后世傳誦的道德經。因這五千言,他成為位居三清的大神仙,被奉為道教的祖師。

到了唐朝初年,晉州有個叫吉善的人。有一天,吉善正在羊角山上走,遠遠看到一位老公公,騎著一匹白馬緩緩而來。他儀表堂堂,容貌偉岸。老者來到吉善面前,將自己的身世告訴了吉善,吉善轉告給了唐高祖。高祖覺得非同小可,正好可借此夸耀祖宗,便認老者為祖。于是,就在羊角山見到老者的地方立了一座廟宇,追尊這位老者為太上玄元皇帝,又稱做老君。這樣,老君便又成了唐朝皇室的祖先。

老子,古代中國思想界的一位偉人。他在世界上較早提出了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為千百年來的世人提供了觀察社會、思索人生的獨特視角,他的思想是構筑中華文化思想體系的重要支柱和組成部分。他又是現實生活中一位特立獨行的奇人,為人處世卓犖不群,在當時和后人的心目中包裹著濃厚的神秘色彩。雖然歷史己跨越千年,但老子的思想和精神由于早已融入中國式的生存生活活動里而至今猶有極強的穿透力。

長期以來,人們把春秋戰國時期當作是中國社會結構和中華民族精神思想的蘊蓄磨礪期。在那個現實生活相對混亂動蕩、思想領域卻極其活躍繁榮的年代,流傳至今的中國式的最根本的道德、思想乃至文化精粹得以孕育成形。那時的諸子百家可謂是這種精粹孕育成形過程中各種文化思想百川匯流、沖激跌宕的時代現象。老子、孔子、列子、鬼谷子、荀子、莊子、孟子、墨子、韓非等等如燦爛星空,相映生輝。其中老子、列子、鬼谷子等三數人后來考證較少。尤其老子,創道家學派,開文化一脈,澤被千年,影響深遠。然而,其人其事僅僅在后世浩如煙海的典籍中留下星星點點的碎片,而且其中大半還是他人轉述摘載或者象《神仙傳之類講仙闡道的稗官野史虛幻夸大了的。老子,至今在后人的心目中依然迷蒙著奇幻的光彩。

也許正是如此,老子才半云半霧,“神龍見首不見尾”,令人好奇。最有代表性的記述是關于孔子求見老子的故事,說孔子見老子問“道”,老子說:“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也。”孔子又問“仁義”,老子說:“今仁義慘然而汩人心……夫子修道而趨,則以至矣,又何用仁義?……夫子乃亂人之性也。”又說孔子引以為榮的《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藝”都是因人陳跡,了無新意:“跡者履之出,而跡豈異哉?”這些話簡直就是對儒學理論一番鞭辟入里的韃伐與批判。孔子默默無言回來,三天沒有給學生講課。學生怪問,孔子慨嘆:我見什么人做什么事都能猜測揣度其用意,“至于龍,乘云氣,游太清,吾不能逐也。今見老子,其猶龍乎!”老子使名滿天下的孔丘張口結舌,“神錯而不知其所居也。”(意:失魂落魄。)我們且不論這件事情有多少可能性,只說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意義,實際上一直和儒學及后來的佛學一起薰陶冶鑄著中國傳統文化,早已深遠影響了中國傳統的哲學、醫學、工程、藝術乃至千百年來無數彪炳一代的名人為人處世、宦海沉浮。尤其是那些著名的文人,諸如屈原、李白、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等影響的痕跡更為鮮明,進而言之,也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特有的精神心理素質。據傳,老子著有《道德經五千言,但經考證是后人或老子同時代稍后的人根據老子的言行編纂的,又名《老子,基本上概述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是后世較近接觸這位神秘歷史人物一個比較明晰的途徑。

老子是河南鹿邑縣東厲鄉曲仁里人,一說姓李名耳,字伯陽,又稱老聃。據說做過周朝的史官,后退隱蒙山著書立說,游歷江南塞北,又西出陜關,不知所終。孔子的學說受老子的思想影響也頗多,但多數在后世的流傳闡釋中湮沒了或被故意統一到儒家學派里了,譬如“忠恕”講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乃至儒家“仁”學里的許多說法等等。后代闡揚老子學說最有影響的人物是距老子故鄉不遠的商丘東北一個叫蒙的地方人莊子,他使老子“道法自然”的理論在“齊物我、等貴賤”、“天人合一”的逍遙自在中彎入了宿命的荒野,卻也由此走入疲于戰亂天災、等級差別和迷惘是非生死的紅塵俗世,走上一切不甘于俗世憂患糾葛又企盼脫塵出俗的人群心靈祭壇,走上影響千余年中國社會左顧右盼、上上下下的道家煙霧彌漫的空靈蒼穹至高無上的地位。老子從此成了一個如西方世界耶穌一樣“三位一體”的“三清化一”神仙鼻祖。他既是俗世人生的引導者和解脫者,又是許多神仙傳說中開天辟地的老仙。中國古代泛濫成災的傳說故事里,老子都是天地間第一個由人修煉而成的神仙;人們后來按照俗世社會的構架建設了云霄之上的神仙社會以至天宮玉闕,構想了代表各階層人群意念、成群結隊的神圣仙人和三清四帝八洞散仙,老子仍是居住于三十三天之上最高的上清宮太上老君。

在神仙世界,他既是眾多神仙頂禮膜拜的神祉和白日升天的教引祖宗,又是無職無權、逍遙自在卻具有無上法力的天仙。在紅塵俗世,老子更是成了那些備受階層利益擠軋、疲于生活生理奔命以及厭倦名利的人頂禮膜拜的神祉、竭慮追求的偶像,成了中國至今絕大多數人參悟人生俗世的一份心情。

從古迄今,在中國每一個時代,每一種階層,每一類人群,每一處地域,幾乎都有關于老子與神仙的傳說故事,他們各有不盡相似的理解,但老子確實無處不在,因為他確切的說己經成為中國人傳統精神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可以說中國人有了老子才得以成為中國人。


上一章  |  重生之無悔人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