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第一章 大夏帝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章 大夏帝國

第一章 大夏帝國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大漢國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月。

初曾炩在典韋所率領的三千無極衛的護衛下,帶著一眾妻子回到了剛剛經歷過一場流血事件的長安。

長安城中的血跡剛剛被洗去,在各方的妥協下,長安城又恢復了平靜。

朝中文武大臣為曾炩的回歸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儀式的最后,由在大漠巡視的天子派回長安的特使楊修宣讀天子圣旨。

所有人跪倒,三呼萬歲之后,楊修打開了他從大漠帶回來的圣旨。

“……自黃巾叛亂以來,天下紛爭。夏王曾炩挺身而出,戡定叛逆、征伐宇內,八載拼搏,大漢社稷光復在即,更開拓疆域數萬里,大漢中興曙光終現。夏王功高蓋世,實乃天下不二英主。”

“朕自即位以來,不能使天下太平,不能使百姓安居,實愧對天下,有鑒于此,朕雖德行淺薄,但卻欲隨先賢,依從堯舜,將帝位禪讓于夏王曾炩……”

當楊修念到此處時,全場鴉雀無聲,那些朝臣們目瞪口呆面色蒼白,就像是天已經崩塌了一般。

北疆系的大臣與將領也是一陣茫然,這樣的消息,也完全出乎了他們的預料。雖然,他們其中的很多人在這些年間正挖空心思的想將漢獻帝給趕下臺去,讓自己的主公坐上那至高之位。但是,當這樣的事情真正的發生在眼前的時候,他們卻是徹底的懵了。

圣旨下面的內容,曾炩卻是沒有能夠再聽下去。在他起兵以前,他是做夢都想著這一天的,甚至,在他掀起討伐諸侯的戰爭之后,他都還這么盼望著。

可是,當劉協到達無極城之后,數年時間的相處,卻是讓曾炩再也沒有心情打這樣的念頭。雖然北疆系的文武大臣在私下里多次準備發動政變,但是都被曾炩所阻撓。他是一個極為重感情的人,這樣的事情,他實在是做不出來。本來,他早有能力出兵滅了南方的諸侯,但是當國家完全統一之后,又將是一種怎樣的結局?他主動交出兵權?可是北疆系的將領大臣們原因么?

因為這事情,曾炩將一統大漢的腳步一拖再拖,甚至在江南不穩的情況下出兵西域,都是想拖一些時間,只是,沒想到這事情卻是來的那么突然,那么快。

如今,楊修所宣讀的圣旨,曾炩卻是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那些手下們所偽造。如果是,那將是一件讓曾炩極為頭痛的事情。因為不管怎么說,世人都會認為是他曾炩所為。就像是后世的宋太祖,普天下人,千夫所指,都說是他策劃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把那孤兒寡母趕下了臺。

趙匡英雄一世,這卻是他人生道大的一個污點。但是,趙匡自己知道,那不是他干的;趙普,高懷德,石守信一班人也知道,那不是他干的;趙匡的家人都知道,那不是他干的。可那又如何,能辯與誰知道?可是坐上那龍椅的是他趙匡,這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其實下屬不經授意,擁立上官之舉早已有之。這種風氣要從唐玄宗末年安祿山造反之后說起了,那時候,大唐朝廷開始無力控制四方藩鎮,天下各路節度使尾大不掉,目無天子,把大唐江山搞了個烏煙刻氣口朝廷上,宦官們可以任意廢立李世民的子孫可地方上,藩鎮節度使們擁有自己的私人軍隊和國土,他們可以不服從朝廷的調遣,自立于一地,形成事實上的獨立王國。大唐天子儼然成了春秋末期的周天子,成了一個名義上的共主,成了各路節度使手中的一件道具。

每有節度使死去,大唐皇帝還是會派欽差中使到軍中巡視,但是新立的節度使,是不可能出自于天子的選擇,那些節度使的部屬們會推選一個能夠代表他們利益的新的節度使出來,大唐天子只能順手推舟,冊封一番以使他顯得比較“名正言順”而已。

于是,各路節度使的部下為了重新洗牌,對掌握的權力進行一番再分配,時常擅行廢立之權,往往殺一帥,立一帥,有同兒戲。曾經使得大唐天子狼狽不堪的節度使們嘗到了他們自醞的苦酒,也成了他們握重兵的大將們手中的一枚棋子。

這種風氣延續下來,到了五代時期,就由大將廢立節度使變成了大將廢立皇帝,軍人們之所以喜歡擁立大將稱帝,是因為每擁立一個新皇帝,有功的將校們就會得到升遷,事成則大家升官發財三事敗,自有那被擁立的冤大頭全家扛黑鍋。這種升官途徑比戰場廝殺同強敵對抗風險小,多了,他們自然樂此不疲。

在起匡之前,并不想稱帝而被部下強行擁立的大有人在,這些人的經歷,完全可以作為趙匡并未策劃陳橋兵變的一個佐證。可是,傳播這謠言的,本就是對他不懷善意的,誰會提起影響謠言真實性的史實例子呢?

石敬塘做河東節度使時,他的部下就在他率兵出征時突然嘩變,向他高呼萬歲,意欲擁他為帝,這些將校和后來擁立趙匡的將領手法就是如出一轍。石敬塘當時大驚失色,急忙下令斬殺為首的三十多名將領,親兵以表示自己的忠誠。他后來的確是做了皇帝的,但是那時他縱有心自立,也因準備不足而在韜光隱晦,這從他當時的反應就可以看的出來,這些將士搞皇袍加身”絕非出自他的授意。

再有后晉大將楊光遠率兵至滑州時,也有將校突然要擁立他為帝,老楊怒斥他們:“天子豈汝等販賣之物?”須發飛張,聲色俱厲,這才喝止了他們的蠢動。大將符彥饒在瓦橋關守戌時,亦有部將欲“擁立”老符。老符假裝同意,卻暗伏甲士將這些人盡數殺光。

后唐時,楊仁矗率軍出征時,士兵要要擁立他稱帝,這個老楊也是忠臣,堅決不肯做皇帝,他的部下已無退路,干脆把心一狠,連楊仁矗也殺了,再推出一個有人望的將軍來,那個將軍也不肯當皇帝,于是再殺,然后把這兩個將軍的人頭往第三位將軍趙在禮面前一丟讓他自己選擇:“要么當皇帝,要么當死鬼”趙在禮無奈,只得稱帝,只是叛軍力弱,不敵平叛的朝廷大軍,最終沒有成功而已,否則他就是另一個趙匡了。

還有后唐明宗李嗣源,他率兵征討叛軍到了魏州城時,所部嘩變,與魏州叛軍會合,共同擁戴李崩源稱帝,李凝源起初并無反意,還偷偷逃出了自己的軍營,只是當時事態已成,此時回到朝廷表忠心也難逃一死,于是在家眷勸說之下將錯就錯稱了皇帝。

這些發生在趙匡之前的事實,雖不能證明趙匡沒有自立之心,但是可以證明將校不與主帥商量,造成既成事實。這些可是有著“光榮傳僥”的,陳橋兵變就一定不是這樣的情形嗎?

更何況,趙匡在陳橋兵變前后的種種表現,也足以證明他并非“陳橋兵變”的主謀。首先,柴榮死的早,他的兒子柴崇王繼位時才七歲,當時天下還未大一統,諸國林立,互相征伐,這樣一個少年天子濟得甚事?大將們能安心,會馴服么?他們起了擁立新主之心實屬正常。而未必是掌握軍隊的主帥自己起了反心。

此外,當時趙匡掌握著后周最精銳的軍隊,整個開封城本來就在他的掌握之中,他的結拜兄弟“義社十兄弟”都是后周的大將軍,他要武力稱帝輕而易舉。他要脅迫小皇帝搞個,,禪讓”也是易如反掌,。以他的實力,他甚至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讓小皇帝天折,讓柴氏失去所以繼承人,然后被公推稱帝。

那樣的遮羞布,絕對比先派人謊報軍情,說契丹來犯,然后領兵出去轉一圈再殺回來,搞一出比直接復位或者玩“禪讓”還要丟臉的,黃袍加身”丑劇更高明。

雄才大略、足智多謀的趙匡會愚蠢到選擇這種無聊的下策么?

再者,誰也不能否認,趙匡極重親情。做皇帝之前是如此,做了皇帝之后還是如此,他的一生都是如此。如果說他稱帝以前這么做是以偽善盅惑人心,那他做了皇帝之后就沒有為要一如既往地繼續這么做,他是真的極為重視家庭和親人的一個皇帝。

然而,陳橋兵變的時候,他的家人在哪里?

他上至老母下至妻妾,全家老少都在開封城里,而且正在若無其事地去廟里上香,兵變的消息一傳回城,忠于小皇帝的宰相大人便派兵去抓他全家,若不是廟里的和尚起了憐憫之心將他們藏起,趙匡全家老少都要被一網打盡了。如果是趙匡親手策劃了這次兵變,他有必要把親人留在城里冒這個險嗎?

可是,帝王自有帝王的尊嚴。他能放下身段,在他稱帝已成事實的情形下,腆顏向天下人解釋當初這事并非出自他的本心嗎?又有誰會相信他的解釋?盡管他的部下為了榮華富貴玩了一出先斬后奏,盡管這件事的的確確不是出自他的授意,但他是這件事的最大利益獲得者。

夫復何言?

如今曾炩的情況,豈不就是后世趙匡所面臨的環境的翻版么?

曾炩不由得在心中苦笑,這劉協,自己跑去大漠快活去了,卻是將這一個爛攤子留給他曾炩一個人。

眾人之中,郭嘉和賈詡卻是最先反應過來,這也主要是因為他們二人曾不止一次的暗示過劉協,只是之前,劉協一直不作回應,在曾炩阻撓了幾次下面人員的兵變打算之后,二人也就沒有再去暗示什么。

兩人對視一眼,賈詡道:“陛下,請上臺受禪”

曾炩一臉苦澀,但是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卻是沒有了回頭路。

曾炩緩緩走上高臺。

楊秀卻是從身旁一個衛士的手中拿過一個包裹,打開一看,居然是大漢的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在袁術稱帝被曹操攻擊之后,向北疆求援之時,就已經送到了北疆。

曾炩看了一眼一旁面帶興奮之色的賈詡和郭嘉,接過楊修手中的傳國玉璽,轉過身來,面對眾將士百姓高高舉起手中的傳國玉璽。

“萬歲”賈詡和郭嘉當先叩拜。緊接著,百姓們及北疆一系的將士文臣一起下拜,“萬歲萬歲萬萬歲”見此情景,眾朝臣也不由自主地叩拜下去。

看著腳下的萬千臣民,曾炩不禁有一種氣吞山河的豪情。

“平身”曾炩揚聲道,眼角不由自主地跳了一跳。

語落,數萬人眾又下拜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后面,曾炩自然少不得要說上幾句。這對曾炩來說,自然不是難事。在了一番思緒之后,到擒來。

隨后,由楊修宣布儀式結束,緊接著賈詡、郭嘉與眾臣僚一道奉迎曾炩進入皇宮。

長安城百姓們久久沒有散去,都在興奮地議論著剛才之事。

來到皇宮正殿中,賈詡、郭嘉一左一右請曾炩坐上龍座。

曾炩看了一眼眼前這金碧輝煌的龍椅,不禁感慨萬千。自己以前魂牽夢縈的寶座,在自己打定主意放棄之后,卻是就這么意外的到了自己手中。世事變化,卻是難由人心所想。

待曾炩落座,賈詡和郭嘉當即引領著眾文武叩拜道:“臣等拜見陛下”

北疆一系的文臣武將都顯得非常激動,不過那些前朝的老臣們則像是死了爹娘的模樣。

曾炩揚聲道:“都起來吧”

“謝陛下”隨即眾人站了起來,分列左右。以賈詡、郭嘉為首的文臣立在右列,而以太史慈、趙云為首的武將則立在左列,至于前朝的那些遺老遺少則立在最末。

曾炩心想,這帝位雖是劉協禪讓,自己卻是不能再沿用漢的國號了,得重新定一個,于是揚聲道:“新朝創立,第一件事情就是確立國號”

頓了頓,曾炩說道:“既然我之前已經是夏王了,那么我便定國號為夏”曾炩掃視了眾人一眼,目光最后落在賈詡、郭嘉的身上。

賈詡、郭嘉一起出列道:“陛下英明”這兩人早就料到曾炩一定會將國號定位夏。

新朝初創,自然是免不了一番封賞。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前朝的有些老臣,自然是得退位讓賢的。

首先調整的,自然是內閣成員了。很快的,新一屆的內閣成員名單就出爐了,陳群仍然是內閣總理,蔡邕則是升任總理副大臣。其余內閣成員分別是:內務部部長張昭,副部長;外交部部長孫乾,副部長魯肅;經濟部部長張纮,副部長糜竺;國防部部長賈詡,副部長郭嘉;工業部部長鐘繇,副部長余清;交通部部長董昭,副部長杜畿;農牧部部長國淵,副部長棗祗;商貿部部長荀彧,副部長;戶籍部部長趙商,副部長;水利橋梁部部長劉馥,副部長王柔;警察部部長田豐,副部長審配;帝國安全部部長卞秉,副部長高雅蘭;教育部部長鄭玄,副部長馬日磾;科技部部長劉蕭,副部長鄒平;醫療衛生部部長華佗,副部長張仲景;稅務部部長崔琰,副部長荀諶。

隨后,軍隊方面也進行了晉升,太史慈、呂布、關羽、張飛、趙云、張遼、顏良、文丑、張郃、高順等十人被授予元帥;馬超、甘寧、徐晃、曾堯、曾泫、曾鋒、曾智、曾僕煦、曾濂、曾衡等十人被授予大將軍銜;典韋、吳懿、公孫瓚、張燕、張任、高覽、夏侯淵、夏侯惇、曹仁等二十人被授予上將軍銜;楊鳳、王當、周倉、曹純等三十人被授予中將軍銜;另有少將軍銜六十余名,準將軍銜一百余名。所有的將軍級軍官加起來達到了二百五十八名。

這些都是大夏帝隊的上層人物,而大夏帝國的軍隊中層,也就是校級軍官和尉級軍官才是軍隊的中堅力量,在大夏帝國近百萬大軍中,共授予校級軍銜一千三百余人,尉級軍銜兩萬余人。

總參謀部被獨立出來,雖然仍是軍隊系統,但是其并不評軍銜,而是分為一至十三等參謀,一等參謀享受元帥級待遇,二等參謀享受大將級待遇,以此類推,十二等參謀對應少尉級待遇,十三等是見習參謀。

最終,賈詡、郭嘉、荀攸、徐庶、周瑜、曹操等人被評為一等參謀。出乎大家預料,去年在南陽大戰中崛起的諸葛亮也被曾炩授予了一等榮譽參謀,這是一種皇帝特別授予的參謀,要真說起來,就是介于一等參謀與二等參謀之間,不過,卻是享受一等參謀的待遇,可以將其視為一等參謀的候補。另外,法正、程昱、戲志才、田豐等十人被授予二等參謀。至于在下面的三等參謀,則是多大二十人,四等參謀更是多大四十人。可以說,高等的參謀人員,并不比將官的數量少上多少。只不過在中層力量上,與軍官相比,就要少上不少了。


上一章  |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