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第一章 誓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章 誓師

第一章 誓師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第五卷

第五卷


敦煌城,如今北疆控制區的最西端的城市。也是此次曾炩出征西域的出發地。

遠征之前的高級別軍事會議。

只有六個人,曾炩、趙云、馬超、馬騰、賈詡、郭嘉,如今西涼軍政兩界最高級別的官員。

一番計議之后,曾炩總結道:“此番遠征,對鞏固、壯大大漢在西域的影響力意義深遠,將領方面,本帥會以趙云為副帥,馬超、典韋、曾泫、曾鋒、顏良、張郃、龐德、高覽等人為將,吳懿、徐榮、楊鳳等人隨馬騰大人留守涼州,為大軍籌措糧草。諸位還有什么建議么?”

郭嘉拱手道:“主公,西域本是我大漢疆土,如今我軍重開西域,收復華夏故土,兵威直指玉門關外,這是堂堂正正之戰,彪炳千秋之舉,出兵之前,當有一篇檄文,公告于天下。”

此言一出,賈詡、趙云、馬騰齊聲響應,曾炩若有所悟,頜首道:“有理,以文和學生和奉孝的學問,要寫一篇鏗鏘有力、義正辭嚴的檄文出來,那是輕而易舉,只是這檄文基調,卻須先定下來,諸位大人怎么看?”

賈詡拱手道:“主公,西域故土,有我漢人百萬,主公此番出征,要復我華夏故土,救我同祖同宗之漢家百姓于困厄之中,應著重申明這一點。西域雜胡,野蠻之人,不受教化,乘我中國無人,野狐升據,沐猴而冠,盜據漢土,霸壓漢民。今幸天道好還,主公統御大漢,百業復興,人心思治,故奉天威,廓清華夏,復我故土,救我漢民,此乃順天應命之舉,以我中國之大,九州之眾,兵鋒所指,勢如破竹,當能犁其廷而鋤其穴,胡虜宵小,應低首下心,甘為臣仆。若否,兵威所至,玉石俱焚”

郭嘉精神一振,撫掌嘆道:“擲地有聲,賈大人好氣魄,郭某還在咬文嚼字,大人已走出口成章了。如此氣吞天地之氣慨,實是好文,如此一來,西域百萬漢人必然歸心,主公以為如何?”

曾炩差一點便說出“扯淡”二字,只是賈詡、郭嘉都是文人,比不得武將們,隨意開開玩笑也無所謂,遂搖頭道:“不妥,又是胡虜,又是宵小,那將置我軍中許多烏桓、鮮卑、匈奴、高句麗乃至羌人將士于何地?”

曾炩微笑道:“我大漢如今那也已經是民族繁多,我軍中烏桓、鮮卑、匈奴、羌等各族戰士,也是一視同仁,方使他們傾心歸化。天下之水莫大于海,緣何?蓋因萬川納之。西域不只有百萬漢人,還有數百萬其他民族的人,這篇檄文一出,豈不是把他們有心歸附于我們的,也都推到了敵人的陣地上,你們說是么?”

趙云頜首道:“主公說的是,西域各國,不管怎么說,異族之人是占絕對優勢數量的,我們不能因為一篇檄文就將他們盡數得罪。”

曾炩道:“這篇檄文需要注意幾點,第文風上要少用瑰麗詞藻和偏辟的字句,否則,恐怕除了本就有心歸附本王的一些博學鴻儒,看得懂的就沒幾個人了,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務必要簡潔直白,讓大數人都聽得懂。第二,檄文立意上,要強調西域古道的重要作用,要知道,當年西域商道暢通,交通東西,西域之富甲天下,誰不受其惠澤,如今呢?”

“因此,要讓所有人知道,如今各方勢力犬牙交錯,彼此征戰不休,以致百十年來西域戰禍連綿,各族百姓俱受其苦。人民無論貧富,盡遭戰亂,被人搶掠殆盡,寸草不留,西域商道斷絕,以致民無生計,西行諸城日漸蕭條。而本王就是要打通西域商道,使之我軍保護一下,重新振興西域,使我西域諸族,四方百姓俱受其惠。農牧工商,所求不過溫飽,這樣一說,其利自見。”

他頓了一頓,又道:“文和先生所言的意思我明白,這件事,是要提上一提的,然而卻不可激化矛盾,中國一千余年禮義人倫、詩書典章,不得其傳,行將湮滅,本王出兵,這就是衛道保儒了。西域士林,也當擁護。還有,西域戰亂不休,百姓受苦,本王此去,自然也要保他們無憂。”

曾炩直起腰來,說道:“那些既不肯降,又不肯走的既得利益者,要打敗他們,用武力就行了。可是要站穩腳跟,就必須得到所轄領土上的百姓們的擁戴。所以,我們要堂堂正正地揮師西進,不使陰謀詭計,不可不宣而戰,要把我們做戰的意圖和決心,想要達到的目的,讓說著不同民族的語言、識著不同民族的文字的西域百姓,人人都明白,人人都知道,人人都愿意,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

“古道如龍,慘遭寸折。大漠風蕭,西域離宗,玉門關外,車馬凋零……謹以至誠,宣告天下,大漢夏王、內閣總理、大元帥曾炩氣憤風云,志安社稷。今見西域之凋蔽,感一身之責任,率堂堂之師,息賊安民,重辟古道,以事祥和,此大仁大義舉也。令旗所至,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鏗鏘有力的枚詞聲中,曾炩大旗漫卷,虎賁十八萬,出敦煌,過玉門,越沙漠,然后折而北道,浩浩蕩蕩,直奔西征:宜禾都尉城伊吾。

如今的宜禾都尉城伊吾是蒲類國王都。

蒲類,是西域諸王國之一。在今新疆東部巴里坤湖附近。曾屬姑師,漢破姑師,置車師前后國、蒲類前后國等。東漢時僅存蒲類前國。

蒲類國勢單力孤,其國王見北疆軍來勢洶洶,大有移山倒海之勢,知道勢不可為,在北疆軍到達之前,就派來使者請降了。

蒲類已降,他的鄰居,同樣弱小的移支部更是不敢當北疆軍的鋒芒,不待北疆軍向移支進軍,其首領也乖乖的到了伊吾城請降。

至此,西域諸部最東方的兩股勢力,在北疆軍兵鋒所指之下,不戰而降,曾炩也算是取得了一個開門紅。


上一章  |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