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第六十二章 新政風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二章 新政風潮

第六十二章 新政風潮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從初平三年八月到初平四年二月,曾炩花了足足半年的時間,才終于完成了這次龐大的政治體制改革。這其中遇到的麻煩,受到的阻礙,以及曾炩等人付出的心血汗水,自是不用多說。當然,在曾炩緊握兵權,且迅速的降服了各地官員,番王之后,這架新的政治機器也終于建造完畢,并且開始運行了起來!

任命陳群為內閣總理副大臣之后,曾炩就將改組地方政府的事情交給了陳群這個擅長內政的人去處理。大體上,出了立法這一個環節之外,地方政府的行政體系與司法體系基本上與中央政府一致,只有一點例外,即地方政府再無兵權!大漢所有軍隊的指揮大權都統一歸國防部掌握(曾炩兼任國防大臣),并且統一調配。各地軍隊也是輪番調動(邊防地區軍隊除外)。地方官員手中沒有了兵權之后,要造反,那就更不可能了!

這些事情,基本上是按照曾炩的意思,并且加上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推廣下去的。以陳群的政治能力,他足以完善曾炩定下的這套政治制度。可以說,陳群在這場政治變革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這證明了他是一名治國能手,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家!曾炩只是為新的政治體制打下了基礎,搭起了骨架,而陳群的作用就是為這具骨架敷上肌肉,皮膚,增添內臟,最終,讓這個新的政治制度活了起來!

從這個角度來看,陳群的作用功不可沒。可以說,在當時的情況下,也只有陳群有能力做到這些。曾炩在政治上完全信任陳群,而且,陳群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魄力來繼續曾炩的政治改革!

這僅僅是改革的開始,這也僅僅是為新政的推廣打下了基礎!曾炩不是笨蛋,他做了這么多,其實只是基礎工作,他的目的是要推廣新政,是要讓大漢快速的發展起來,以他不可想象的速度發展起來!那么,在改組了政府之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更多的,能夠幫助大漢迅速發展的新政推廣開來!

這里,不得不提到曾炩任免的二十一名重要官員。這二十一人都是曾炩這些年最信任的助手。在新的政府中,他們都擔任了重要的職務,其中九人是部長,十二人是副部長。而他們的作用就是為曾炩制定有利于發展的新政,并且將這些政策推廣開來!

曾炩在完成政府改組之后,推行的第一條新政就是人才選拔制度。以往,政府官員都是通過舉薦來任免的。而以往考試的那些四書五經,也只是檢查了這些預備官員的文才,其寫文章的能力,而真正能夠讀好四書五經,又具備治國能力的人,那可以說是寥寥無幾,像于謙這樣的人才,更是少得可遇而不可求!讓這些思想僵化,且務虛不務實的人來治理國家,他們能做什么好事嗎?

這次,曾炩制定的人才選拔制度,完全將這種一步登天的辦法給拋棄了。各部門單獨選拔人才,且大部分進入政府機構的人員,都必須從低層做起,通過自己的能力一步步的提升!而要進入政府部門,只需要一道很簡單的考試,即能力考試!這是對幾種能力的統一考試,在通過考試之后,就能進入政府,充當最低級的行政人員(不是官員),在試用一段時間之后,如果能力出眾,再提交上級主管審核,通過之后,就將得到提拔了。而每一級官員,都直接對其所選拔的人才負責。

當然,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仍然有弊端,在曾炩之后,這些弊端就已經嚴重的暴露了出來。不過,在曾炩的這個時代,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先進的人才選拔機制。很多不喜歡四書五經,又有治理天下抱負的人才正是通過這種辦法進入了政府,后來成為了大漢(夏)歷史上有名的大臣。

其實,曾炩這一套人才選拔機制本身的左右就是在大漢(夏)帝國這座巨大的金字塔型建筑中,打開了一條連接頂層與基層的,更為寬廣的通道,讓處于社會金字塔最低層的人員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上升到社會的頂層。這也就給了更多普通百姓希望,讓他們能夠參與到國家建設,國家發展中來。說白了,也就是將百姓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結合了起來!

相比之下,當初漢武帝采用儒家學說,其本質也是這樣的。只不過,儒家學說所打開的這一通道本身并不寬廣,且層層受到阻礙,對人才的限制也極為嚴格,一切目的不是為了國家的發展,而是為了協助皇帝管理國家!曾炩這套辦法則更為徹底,他完全將皇帝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等同了起來,然后通過這套制度,讓百姓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也劃上了等號。同時,讓百姓都為國家服務,最終,也就是在為皇帝服務了!

確定了新的人才選拔制度之后,曾炩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在新成立的十五個部門中,好幾個部門都是以前根本就不存在的,甚至可以說,那幾個部門所管轄的范圍,在以前根本就沒有!比如,教育文化部,科技部,醫療衛生部。這三個部門所管轄的事情,以前的六部幾乎沒有涉及到!為了強化這幾個部門的職權,或者是擴大其影響力,以擴大新政的影響力,曾炩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推出一系列的新政,以達到這一目的!

成立帝國皇家科學工程院,其目的是要強化科技的地位,讓所有人都知道,皇帝不讀四書五經,皇帝讀的是科學!當然,對大部分大明百姓來說,“科學”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詞語,不過,沒過幾年,當各種給百姓生活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新發明問世之后,這個詞語也就不再陌生了,甚至成為了百姓嘴里說得最多的一個新詞匯!

成立醫療事務管理總局(部下設局),目的是要強化對醫療的管理。在此基礎上,曾炩取消了以前的太醫院,正式成立了軍醫院,全權負責在戰場上救死扶傷,并且培養戰地醫療人員的事情!這對曾炩后來的發動的戰爭非常重要,同時也推動了醫學的快速發展,為后來的眾多醫學發明打下了基礎!

將無極大學更名為帝國公立大學并擴大招生數量,以及招生范圍。這是曾炩要培養更多人才,以充實新政府,迅速推進新政,新技術的重要舉措!這次,曾炩從第一界畢業生中挑選出了一百二十人作為老師,其中不少還是兼職教師,而招收的學生也擴大到了一千五百人!

設立帝國皇家文學院。這是曾炩為了推廣白話,以及一些新的文字符號(最重要的,莫非引入了標點符號,以及阿拉伯數字),廢除以往那種晦澀難懂的古文,讓百姓都有能力學到文化知識,提高大漢百姓的文化水平所做的一件意義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說,在后來的曾炩的大夏皇朝后期,能夠涌現出那么多的年輕人才,正是曾炩全面推廣白話文,讓更多的百姓能夠讀書識字,掌握知識的結果!同樣的,曾炩這一舉動,也引起了眾多人的反對,甚至連蔡邕都有點不太愿意支持他!

原因很簡單,自古以來,哪朝皇帝采用的不是愚民政策?在皇帝看來,百姓越愚蠢,也就越好統治,如果百姓都有了文化,還會在乎皇權嗎?另外,百姓有了文化,那當官的算什么?今后是個人都有資格當官,那不是削弱了政府的統治力量嗎?曾炩當然不這么想,大漢要想強大,就需要更多的人才,而人才來自于百姓,只有百姓掌握了知識文化,才知道新政的好處,也才會堅定的站在曾炩這一邊!

這些,都只是曾炩定下的大政策,而在小事方面,曾炩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他創辦了第一份報紙,讓百姓第一次有機會了解到大漢帝國(后來的大夏帝國)的重大決策,并且讓百姓有了議論國策的機會,從而讓更多的人對帝國的新政更為了解,也更為支持。

他開辦了帝國郵局,第一次讓百姓能夠方便的與遠方的親人取得聯系(最初,主要是讓軍人與后方的親人聯系)。這給了百姓極大的好感,在他們看來,驃騎大將軍做的這件“小事”非常有價值。

他開設了帝國中央銀行,第一次以政府之外的力量來管理社會經濟,并且通過貸款,向有志創建實業的年輕人提供了機會,也幫助不少貧民獲得了新生的機會!

曾炩在這個時期做的事情太多了,不過,無一例外的,這些幾乎都是千古首創,以前都是聞所未聞的!不可否認,在新政全面推廣的初期,曾炩遇到了難以想像的阻力,百姓的不理解,官員的疑惑,還有身邊親信的不解,這些都讓曾炩傷透了腦筋。不過,當新政的效力顯現出來,當數百年之后再來看曾炩當時的所作所為時,恐怕沒有人不佩服這個偉大的皇帝吧!


上一章  |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