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第十六章 公孫瓚歸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六章 公孫瓚歸順

第十六章 公孫瓚歸順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就在昌黎城大戰落下帷幕之時,八萬五千北疆軍正在全速朝朝右北平行進,一路上煙塵漫卷,腳步聲如同滾滾宏雷,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許多百姓擠到官道邊觀看,人們議論紛紛。

一個扛著鋤頭的中年人瞪大著眼睛,感慨道:“乖乖!這么多的軍隊啊!”中年農民回過神來,左右看了一眼,推了一下身旁一個年輕人的肩膀,年輕人轉過頭來,疑惑地看著他。

中年農民咧嘴一笑,問道:“小兄弟,你知道這是誰的軍隊嗎?他們這是要去干嘛?”年輕人揚了揚眉頭,一指隊伍中的一面軍旗,獻寶似的大聲道:“沒看見嗎,這是驃騎將軍的大軍!”中年農民驚嘆了一聲,隨即又急聲道:“那他們這是要去哪?”

年輕人摳了摳腦門,回答道:“聽說他們要開往遼東和遼東蠻子作戰!”中年農民露出恍然的神情,興奮地叫道:“早就聽說遼東蠻子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我們正擔心他們會打到漁陽來呢!現在好了,有驃騎將軍的大軍在,那些遼東蠻子有的苦吃了!”

年輕人卻搖了搖頭,“聽說遼東的蠻族來了近三十萬人,而驃騎將軍的大軍只來了幾萬人,局面不容樂觀啊!”

聽到這話,不只是中年農民不樂意了,連周圍的人也都紛紛反唇相駁。一人言辭鑿鑿地高聲道:“想當年,驃騎將軍就憑幾萬軍隊就將百萬黃巾賊殺得聞風喪膽!而漠北鮮卑人也是被驃騎將軍給滅掉了。現在,加上前面去了遼東的張郃將軍的大軍,驃騎將軍在遼東也有了十幾萬雄兵,難道還不能將遼東蠻子打回老家嗎?”

這話說到了所有人的心坎上,周圍的人們登時大聲叫好起來。年輕人嘆了口氣搖了搖頭,他覺得這些一天到晚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哈哈把戰爭的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百姓們對北疆軍的期待非常高,但不知如果北疆軍最后不利,百姓們會做何敢想。

五天之后,曾炩率領大軍來到遼東屬國的昌黎城,公孫瓚和張郃聯袂出迎。

自從遭遇遼東聯軍的突襲,丟城失地開始,公孫瓚就很清楚,大漢國的諸侯,再也不會有他公孫瓚這一家。不管是兵敗自殺,還是歸順高句麗都是如此。那時候,他雖然向曾炩發出了求救信,但是他不相信曾炩在面臨中原諸侯的強大壓力之下,還會出兵幫助他。

雖然曾炩實力強橫,但是在他的周圍,圍了一大群的虎狼般的諸侯。而且遼東各族來勢洶洶,實力強大。曾炩來救援,人少了起不到作用;人多了,曾炩必須得面臨后方有失的危險,但是,曾炩是承擔不起后方有失的后果的。

退一萬步說,就是曾炩冒著后方有失的危險,前來救援他,那么,大家都是一方諸侯,人家曾炩不可能沒有任何要求的來救援他。但是現在他的地盤已經丟失殆盡,拿什么來回報人家?即使人家看著昔日交情以及同為大漢國臣子的份上不說,自己能有那么厚的臉皮嗎?而且,曾炩本來就是一個以商人起家的人,那對利益肯定是會非常看重的,他可能不提出要求嗎?

到此時,公孫瓚知道,他能夠拿出的,就只有他的效忠了,因為他失去了其他一切的可以回報人家的資本。

隔著老遠,曾炩就看見了等候在城外的公孫瓚和張郃。

曾炩也只得跳下馬來,畢竟,此時的公孫瓚雖然實力盡去,但是他仍然是一方諸侯,這起碼的尊重還是要表達的。而且,他的老師盧植此時也在驃騎將軍府效力,盧植是曾炩的師叔,那么,論起來公孫瓚也是他的師兄了。這一層關系雖然不重要,但是卻是不能不管,至少在外人面前還是要表現一下的,不管這是真情也好虛偽也罷,也不管他曾炩愿不愿意,都必須得去做一做。

來到公孫瓚面前,曾炩笑道:“伯珪兄,久違了!”

公孫瓚卻是不敢擺譜,說起來,曾炩還是他的頂頭上司,因為曾炩以驃騎將軍領冀州、幽州、并州和漠北都護府的軍政,也就是說,這四個州級行政區的所有官員,都是他曾炩的屬下。以前,他自恃實力雄厚,可以不將這層關系放在心上,可以陽奉陰違。但是,現在他沒有了那個實力,而且性命都是人家救的,他已經失去了那種高傲的資格。公孫瓚身為一方諸侯,這樣的事情他還是很清楚的,曾炩稱呼他一聲“伯圭兄”,那是給他面子,是人家講禮節。即使人家直接叫他名字,甚至鳥都不鳥他,他也不能說什么。

公孫瓚向前急行幾步,對曾炩行了一禮,說道:“將軍折殺公孫瓚了!”

之后,曾炩帶著呂布等一行人,跟著公孫瓚和張郃進了昌黎城。

公孫瓚請曾炩坐主位,曾炩推辭一番,這才和公孫瓚一起坐了主位。

曾炩問張郃道:“雋義,如今遼東的情勢如何?”

曾炩在三天前就已經得到了張郃大勝的捷報,但是因為是在行軍途中,并不知道此時遼東的具體情況。

張郃回答道:“回稟主公,自從遼東聯軍在昌黎城下吃了兩次大敗仗,就再沒有西進了。此時的遼東聯軍,已經全數退回了襄平城。據潛伏高句麗等地的情報人員的報告,扶余、三韓和高句麗都在后方征集援軍。看來,他們是想集中一切力量之后,再來和我們決一死戰。”

此時的遼東各族聯軍,在經歷前期的攻城略地和昌黎大戰的損失之后,已經只剩下了六萬軍隊了。如此的力量,明顯不是曾炩大軍的對手。要知道,此時驃騎將軍府在昌黎的大軍,已經達到了十一萬,而公孫瓚軍能夠參戰的軍隊,也還有五千人左右,基本上是遼東聯軍的兩倍。而且,北疆軍的戰力不是遼東聯軍能夠比擬的。

做出這樣的決定,雖然無奈,但是無疑是明智的。

從敢于下達這樣一個命令,就可以看出來,此次聯軍的主帥,也就是高句麗的那個公主高雅蘭是很有一些料的,并不是什么無能之輩。

只是,她沒想到,張郃居然敢將在陽樂的三萬大軍全數帶出城,并大膽的繞到攻擊昌黎的聯軍后方,先是趁高句麗大將高昌不注意,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然后火速北上,和公孫瓚一起夾擊昌黎城下的聯軍。

這也不能算是她高雅蘭的失誤,而只能說是領兵將領太過無能。十萬大軍,居然被三萬大軍全殲,這樣的戰果,的確很讓人無語。

所以,高雅蘭果斷下令西進的聯軍火速后撤到襄平。集中力量,暫時和驃騎將軍的大軍對峙。等到后方的援軍到達了,再以優勢兵力攻擊北疆軍,這是遼東聯軍唯一的取勝希望。這是一個典型的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方法,因為北疆軍匆匆來到,后勤輜重一時肯定跟不上,而公孫瓚已經被打殘,拿不出物資讓北疆軍迅速東進,這些為聯軍贏得了調集兵力的時間。

了解完軍情,曾炩正準備離開,公孫瓚說話了。

公孫瓚的神色不是太好,但是他還是堅持說出來了:“將軍,不知我能否追隨于你?”

曾炩一愣,聽這話的意思,公孫瓚難不成想投靠他?

公孫瓚說道:“公孫瓚身為大漢國的戍邊將領,沒有守好大漢國的疆土,以致其落入敵酋之手。如今將軍挺身而出,為光復我大漢土地而奮斗,公孫瓚很是慚愧。本來,我應該自裁以謝天下。但是公孫瓚希望能夠看見我大漢疆土盡復的那一刻。所以,公孫瓚愿意追隨將軍,還請將軍不要拒絕。”

曾炩說道:“伯珪兄,我們同為大漢國的臣子,雖然有從屬之分,但是卻沒有什么追隨之說。還請伯珪兄不要再提起,免得其他諸侯說我曾炩趁人之危、落井下石。”

公孫瓚說道:“公孫瓚是真心愿意歸附將軍,難道將軍是看不起公孫瓚,認為公孫瓚沒有資格追隨將軍嗎?”

曾炩苦笑道:“伯珪兄,你這真的是難為我了!”

公孫瓚正色道:“還請將軍應允!”

曾炩問道:“伯珪兄,這是你個人的意見,還是你們大家的想法?”

公孫瓚笑道:“在下的麾下,都和我是一個心思。再說,將軍南征北戰,為我大漢國立下了不世之功。而且將軍平匈奴、滅鮮卑,為我大漢國開拓萬里江山,實乃不世出的英雄人物,我等能夠追隨將軍,實在是我等的福分。”

這時候,公孫瓚的兩個弟弟公孫越、公孫范和兒子公孫續以及麾下的王門、田楷、鄒丹、關靖和嚴綱等人也紛紛向曾炩表示愿意歸附。

曾炩這才相信公孫瓚是真心愿意歸附,曾炩笑道:“既然伯珪兄愿意與曾炩共同戰斗,那么曾炩要是再不同意,那倒是曾炩的不是了。”

公孫瓚等人一起再次向曾炩見了禮,齊聲說道:“參見主公!”

曾炩笑道:“能得到各位的幫助,曾炩很是高興,各位請起!”


上一章  |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