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第二十五章 血戰巨鹿(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五章 血戰巨鹿(三)

第二十五章 血戰巨鹿(三)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 
原來,這個時候,曾炩正好率領鐵騎主力沖破了黃巾軍前部的攔擊。曾炩讓典韋帶領一萬鐵騎剿殺黃巾軍前部的潰卒,自己則和戴霜帶領一萬無極衛鐵騎和一萬由原來的中山國郡國兵組建的鐵騎殺進了黃巾軍的主力軍陣中。曾炩知道,只要擊潰黃巾軍的主力,這一戰他就贏定了。

數萬鐵蹄擂得天地晃動。處在黃巾軍軍陣后方的黃巾軍老大張角面色慘白,口里喃喃地說著什么。他身邊的一名部將指著側翼惶急地道:“將,將軍,漢,漢軍又上來了!”張角茫然地點了點頭。

兩萬鐵騎吶喊著,猛地從正面入戰場。措手不及的黃巾軍登時被殺得人仰馬翻,兩支騎兵瞬間便楔入戰場縱深。

黃巾軍大亂起來,倉促間不知該如何應付,剛才那瘋狂的神情早已消失不見,代之以倉皇之色。張角舉著長劍大喊著,但是此刻卻沒有幾個人注意他。

曾炩將一名黃巾軍將領一槍梟首,舉起銀槍大喝道:“全軍突擊!!”

三路曾炩軍騎兵一起發動強擊,四員大將一馬當先,曾炩揮舞著丈八三棱五鉤神飛亮銀槍更是勇不可擋,頭頂著一輪艷陽,躍馬沖陣的曾炩就如同戰神一般。全軍將士奮勇向前,殺聲震天,刀光燦爛如雪。黃巾軍的陣腳被打亂,退卻的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亂,張角扯著破嗓子吼著,還不時地揮刀將從身邊經過的潰兵斬翻,但是黃巾軍退卻的勢頭卻越來越成氣候了。

終于,黃巾軍的所有戰斗意志在曾炩等四人連斬十來員黃巾軍驍將后蕩然無存,所謂兵敗如山倒,完全失去戰斗意志的黃巾軍丟盔棄甲倉惶后逃,想要阻止這一切的張角被兵潮裹挾著。曾炩軍騎兵乘勢掩殺,直殺得黃巾軍尸橫遍野。

張角雙眼通紅,就像是要冒出火來一樣。他帶領五千親衛,拼死攔住了黃巾軍的潰兵,逼著他們回頭迎戰曾炩軍。

曾炩和戴霜很快就和張飛與太史慈在黃巾軍原來的陣中心處會合了,黃巾軍的主力軍隊被硬生生的分割成了三塊。

四人一碰頭,各領身后的騎兵,向著四個方向沖殺而去。他們還要把黃巾軍分割成更小的單位,讓他們失去抵抗的意志。曾炩本來的目的不是大量殺傷黃巾軍,而是要盡可能多的抓俘虜。

曾炩讓太史慈率領軍隊向巨鹿城方向沖擊,那里有張角。太史慈一直未能立下大功,曾炩決定給他一個好機會。

太史慈揮舞著透甲縷金槍,率領麾下鐵騎,直接向張角帥旗所在的位置殺去。

張角看見一個手持金槍的年輕俊朗的將領向他殺來,還以為是曾炩殺來了,手持長劍就迎了上去。他相信憑借自己的實力,一定能夠殺死曾炩。只要曾炩一死,自己肯定能挽回敗局。

太史慈看見張角向自己殺來,興奮異常。他自然是明白曾炩安排他來這個方向的目的,這擺明了是要送他一個大大的功勞嘛。張角是誰,那可是黃巾叛賊的老大,斬殺了他,那功勞還不是大大的有?

幾息之后,太史慈就和張角見面了。二人也不搭話,徑直拼命廝殺起來。

不得不說張角還是有一些料的,手持長劍的他,竟然和太史慈狠拼了二十回合沒有落于下風。

不過,張角自己很清楚,再這樣打下去,自己絕對會落敗。

張角打住馬,問道:“對面來將可是中山國相曾炩?”

太史慈哈哈大笑道:“張角老兒,曾炩是我大哥,我是他二弟太史慈!”

張角心中一暗,眼前之人竟然不是曾炩。看來自己是沒有機會殺死曾炩,為二弟張寶報仇了。

張角心想,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還是先暫時回避吧。

打定主意,張角回馬就想走。

太史慈也發現張角想跑,他那里肯干。情急之下,太史慈直接將手中長槍拼命擲向張角。

太史慈這情急之下擲出的長槍速度極快,張角躲閃不及,只見一道金光閃過,張角就從馬上滾落地上。

太史慈拍馬追上張角,卻是發現他擲出的長槍從張角的背部刺入,從胸口傳出,直接將張角釘在了地上,此時已經是氣絕了。

太史慈拔出佩劍,梟下張角首級,以透甲縷金槍挑的老高,大聲喝道:“張角已死,爾等逆賊還不快快投降!中山國曾炩曾大人寬厚待人,現在賊首張角已死,必不計較爾等罪過!”太史慈還讓麾下兵士也跟著大喊,頓時,投降不殺的聲音響徹了整個戰場。

黃巾軍已經完全失去了斗志,在得到了曾炩軍的保證之后,紛紛投降了。

自此,巨鹿大戰落下了帷幕。

此役中,曾炩以五萬鐵騎,迎戰張角的二十三萬大軍。

戰役進行的很慘烈,雙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曾炩軍共戰死一萬余人,傷近兩萬人,戰役結束后,能夠行動的騎兵,僅僅只剩下三萬出頭。,這其中還有整整一萬是帶著傷的。

黃巾軍付出的代價更是巨大。共戰死三萬余人,輕重傷共計六萬余人。其余的黃巾軍,除了極少數的逃入了不遠處的巨鹿城中外,都成為了曾炩軍的俘虜。這些逃入巨鹿城中的黃巾軍,也在第二天開城投降了。

在整個巨鹿之戰中,曾炩軍共斬殺黃巾軍三萬余人,俘虜黃巾軍近二十萬。至此,河北之地已經沒有多少黃巾軍的勢力了,僅僅在巨鹿郡的南方幾縣中,有少量的黃巾軍勢力存在。不過,他們也很快的在曾炩軍殺到的時候,獻城投降了。

到六月二十五日,曾炩已經平定了巨鹿郡的黃巾軍叛亂。

二十六日,曾炩率軍抵達廣宗縣。二十八日,曾炩與南下的趙云在廣宗會合。

曾炩與趙云會合后,率軍進入清河國。清河境內的黃巾軍望風而降,清河國不占而下。

184年七月初一,曾炩率軍進入東郡。

此時,盤踞東郡的黃巾軍卜己部有三萬余人的兵力。

曾炩率四萬大軍進入東郡,卜己部各位將領對是戰是降爭執不下。卜己本人也是猶豫不決。

七月二日,曾炩軍進駐黃河北岸的岡成城,與駐于黃河南岸蒼亭的卜己部黃巾軍隔河對峙。

這個時候,卜己部諸將更是爭執激烈,難以作出決定。

七月四日,曾炩率軍開始渡河。他必須得加快平定黃巾軍的步伐了,因為他昨天得到了鮮卑即將進攻的警訊,這一次,鮮卑要玩一場大的了。

看見曾炩軍已經開始強渡黃河,卜己不得已,只得率領軍隊迎戰。

但是卜己中計了。

曾炩知道,北方人不習水戰,而他麾下的幾乎全是騎兵,想要強渡黃河,必定付出慘重的代價。于是,他采納了賈詡的計策,以一半兵力在蒼亭正面佯裝準備強渡黃河,而有趙云率領其余的兩萬騎兵,于蒼亭上游二十里的地方,在夜里偷渡黃河。

七月四日早上,曾炩率領兩萬騎兵,在黃河北岸,裝出要強渡黃河的姿態,吸引卜己軍的注意。

卜己只看見黃河對岸曾炩軍旌旗招展,陣容鼎盛。可是由于此時的黃河河岸挺寬,卜己并不能確定黃河對岸到底有多少軍隊。

上午辰時末,曾炩軍開始向黃河中的渡船上轉移。卜己知道,曾炩軍準備渡河了。

卜己軍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黃河對面的曾炩軍的身上,完全沒有注意到別的地方的情況。

只是當雷鳴般的馬蹄聲在他們耳中響起的時候,他們才如夢方醒,原來曾炩軍已經渡過黃河了。對面的軍隊,不過是疑兵而也。

可惜,現在才明白過來已經晚了。黃河岸邊的平坦地形,極利于騎兵的沖鋒。

卜己被沖陣的趙云一槍刺死,黃巾軍大亂。

在卜己死后,黃巾軍余部很快就投降了。趙云以近乎是零傷亡的代價,全殲了卜己部三萬余黃巾軍。其中,黃巾軍被殺三千余人,其余兩萬五千多全數成為了曾炩軍的俘虜。

蒼亭一戰,黃河沿岸以及河北之地,除了勃海郡還有少量的黃巾軍余部之外,其余的全數被曾炩軍掃蕩一空。

自從曾炩在四月初出兵北上幽州開始,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個月。

在這三個月中,曾炩軍共計斬殺黃巾軍近十三萬,俘虜黃巾軍近五十萬。黃巾軍三巨頭張角、張寶、張梁悉數死于曾炩軍手下,另外,曾炩軍共計斬殺和俘虜黃巾軍小帥以上將領一百余人。可謂是戰績彪炳,名震大漢。要知道,到七月初的時候,大漢朝幾十萬軍隊總共都只取得了斬殺和俘虜黃巾軍十余萬的戰績,而自身也付出了差不多十五萬傷亡的代價。這其中,董卓在廣宗城下一場慘敗,就斷送了大漢朝五萬多精銳。現在,大漢朝兩大將軍皇甫嵩和朱雋仍然和黃巾軍在汝南、潁川和南陽一線對壘。

洛陽的大漢朝堂,又開始了對曾炩封賞的爭論。

而此時的曾炩,卻是已匆匆忙忙的班師北上,準備抗擊鮮卑大軍的全面入侵。


上一章  |  漢末風云之大夏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