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門風流第一卷童子行
熱門作品推薦:
朱門風流第四百二十章戲謔。★(╰→),捫心
于三大殿被焚以下詔求直言等等事件。即便日子并無急務。但張越這幾天不是很晚回家就是干脆不回來。兵部四個郎中。只有他一個新人。他幾乎都有五年以上的資歷。而很多員外郎主事等等都是方賓親自在廷推上爭取來的人選。于是。當這個從永樂七年就開始擔任兵部尚書的頂頭上司笑著吩咐他多擔些職責時。他自然不好推托。
然而。今天禮部主事蕭儀被處死之后。方賓卻忽然笑容可掬的對他說這幾天值夜辛苦了。早些回去休息。雖說奇怪于這位尚書再一次改變態度。但他這幾天實在是被種種事情折騰的慘了。因此實在懶的去猜測背后有什么勾當。一散衙就徑直回了家。
因張越已經連續五六天沒回來吃飯。這天難的早回來。自然是引來一群長輩噓寒問暖。連張超張起對著他很是關切了一番。這當口就能看出文武之間的差別了。和文官們中間醞釀的那一場驚人風暴相比。武官要做的也就是管好兵員。其的什么都不用心。用過晚飯。張越陪著祖母顧氏說了一會話。旋即就在老太太的驅趕下樂呵呵的回房去了。
杜如今已經不上北院大上房和其他人一同用飯。一應伙食都是這西院廚房另做。這會兒廚房送來了一糕。張越見杜吃的香甜。手拈起一塊嘗了一口。結果酸的眉毛眼睛擠成了一團。旁邊的秋痕頓時噗嗤一聲笑了出來:“'爺這是太太專門為少奶奶備的酸棗糕。可不是給您吃的。”
見張越笑吟吟的也著惱又接了琥珀手中的茶了過來。杜便斜了他一眼。她還沒來及開口。便看到張越雙手撐著炕桌。認認真真的說出了一話。
“再過個把月孩就要生了。大名恐怕有的是人著搶著要起。恐怕不到我。所以小名我已經想好了。倘若是男孩就叫靜官;倘若是女孩。就叫三三。看如何?”
“哪有男孩子叫靜的再。這三三又是什么意思?”“就因是男孩子。小時候難免愛淘氣。叫靜官說不定能收一收他的性子。至于這三三的意義就更大了。我爹在家里行三我和菁兒在孫輩的兄弟姐妹里頭也都是行三。無你這孩子是男是女。恰也是家里第四代的第三個孩子。三三豈不是好聽又好記?”
萬沒想張越一本正經竟是尋出了這么一個理由杜愣了一愣方才露出了沒好氣的表情。心里卻覺的很是燙貼。將那茶捧著暖手。見張越只盯著自己瞧她只能無可奈的說:“只要能說服一干長輩。我隨你就是。好了還有一個月呢。被你一說我這緊張勁又上來了…今兒個郡主來過了是給皇太孫捎信來的。”
張越原本還想一番瞧瞧杜臉紅的表情。此時不防她輕輕巧巧岔開了話題。待要再打趣。卻被皇太孫這三個字給打了回來。收起了玩笑的心思。他連忙問了個仔細。待明白事情原委就若有所思的蹙起眉頭。輕輕用右手中指敲炕桌。
“不愧是皇上愛重的皇太孫。一語中的。就連閣和六部大臣也沒看這么清楚。皇上氣頭之上。若是那些被彈的大臣一味火上澆油。到最后確實會釀成沒法收拾的局面。只不過。便是我站出來承擔海禁一事上的責任。可我畢竟不是當初密議遷都事的官員。這責任我卻是承擔不下來。皇太孫向來穩重不知道那一邊又會挑上誰。話說回來。這好意真真是甘霖。否則明日便要完全靠臨機應變了。”
雖說杜約猜到朱瞻基此舉的深意。但這乃是真正的大事。她無意用自己的猜測來擾亂張越的判斷。此時。見張越著說著就露出了欣喜的表情。她心里也頗為高興。須。外頭有人找。卻是孫氏把琥珀和秋痕叫了過去。,子里便只剩下了她和張越兩個人。
“今天二太太過來了一次。是來探聽消息的。”由于對東方氏并沒有什么好感。再加上對方極其稱呼之類的禮數。因此杜干脆當面背后都這么稱呼著。張越皺眉。她就解釋道。“聽口氣。大約是二伯父哪天酒醉之后吐露了風聲。所以她知道二伯父想去交趾。于是有些慌神。豐城侯病真有那么嚴重。一定要換將?”
張越知道李彬在交趾雖說沒能完全剿滅黎利等叛黨。但至少還算是連戰連捷把黎利攆的無處容身。可就是因為如此。對于沒能抓到這么一個最最危險的人物。他'中不惜。畢竟。只看智伯陳智在李彬病重之后一味收縮軍隊不做進攻。就知道這更不是大將之才。
“就是因為豐城侯病重。所以老那
是愿意交出黎利。之后就立刻反。主將病重。輕易調動。于是白白錯失了最好的良機。依我看來。最好的選擇當然是派英國公去。但皇上必定認為殺雞不用牛刀。畢竟。黎利不同于當初陳季擴叔侄。沒有號令土人的名分。可。他屢剿不滅。一日不殺交趾不定。所以一定的熟悉勢的人去。若是二伯母再來探你的口風。你裝不知道就是。”
“問題是不止二太太。還有你大和二哥。他們都有往交趾立功的心思。”
這一次。張越卻都不想就搖了搖頭:“這一次不同于當初海上捕倭。皇上興許會派二伯父去。但其他若是再去那就是添亂了。張家人一個個都上交趾那的方。這無疑是送人把柄。你若是1著的時候。對大嫂暗示一下就好。至于二嫂……就算了。和她說她指不定還的懷疑你另有用心。”
夫妻倆又聊了一陣。琥珀和秋痕就回來了。見杜倦意上來。張越便吩咐兩人先安置了她。到看見帳子放下。他方才起燈籠轉身往外走去。這都是杜懷孕這些日子的老規矩了。知道張越此刻必定是去書房看書。秋痕連忙抓了一件薄披硬是塞在了他的手中。
“雖說已經是四月中了。可夜晚畢竟。少爺帶著披風。預備著回來的時候冷。”
張越無可奈何接過了。旋即便吩咐兩人回房。他提著燈籠出了院門。剛走過隔壁的院子。卻有早就等在這里的一個頭叫住了他。知是母親有事找他。禁有些訝。但仍是跟著進去。待到了正屋發現只有孫氏一個。他便左右張望了一下。
“別看了。菁兒去覺了。我只你說幾句話。待會你盡管去做你的正事。”
孫氏眼直勾勾的盯著自己的獨子。好一會兒方才輕輕嘆了一聲:“想當初你爹娶我的時候。屋子里已經有兩個通房。所以我嫁過來之后很是鬧了一陣心。好在他和我性子相投。那兩個又沒生養。久而久之一個病故。另一個眼看姨娘無望。就請了恩典嫁出去了。我也過了好一陣消停日子。那會兒老太太看不上你爹的沒出息。也就沒顧上往他屋子里放人。直到來了那兩個……哼。結果他一大把年紀還是弄出來一個庶子!”
恨恨的怨了一句。她才不太自然的說:“有些事情自己雖經歷過。可放在兒子身上卻另一回事。
那會兒我老想讓早些識人事。早些開枝散葉。所以才吩咐過琥珀。后來又是秋痕。知道你這孩子對她們好倒是好……如今兒身懷六甲。我實在是喜歡她。可你那三個丫頭都是老太太點了頭的。尤其是靈犀。否則也不會一直留到現在不曾打發。你從小就親近秋痕。對琥珀也不錯。靈犀這穩重的想必也不會鬧心。不。兒身懷六甲這些時日。你沒生出別的想頭。這一點倒是像你爹……總之。等到兒這回生了。你總的有個說法。”
心里揣著這一番話。張越一路走一路尋思。到外書房自省齋的時候竟是沒看見外頭站著一個人。等到方出了聲。他方才發現那是胡七。不禁有些奇怪。
“連生連虎個呢?”
“那兩個小子就是也幫不上忙。我就越俎代庖吩咐他們先睡了。”胡七笑著取過鑰匙給張越開了門。進去點了燈之后。他又去關上了房門。然后才走近前來。
“今兒個傍晚。有人往通政司又遞了折子。這一次卻是今科的三個進士。其中就有那天在杜康議過杜大人的郭子英。袁大人去查過他的底細。他因父喪遲一科應會試。在錢塘也算是有名的士子。曾經和孫亮甘就讀同一書院。當然。兩人是傲氣十足的。并沒有多大交情。要說上回針對杜大人。大約也是傲氣使然。”
“人家于廷益年少中試也沒有傲氣。他出頭考中進士尚無建樹。憑什么傲?”
張越向來不喜恃才傲物。此時頓時皺了皺眉。雖說那天有了爭執。但他對幾個進士的上書并不放在心上。問明于謙并不在上書的三個進士當中。他不禁暗自稱許。鐵骨錚錚不用在這種時候的。尚未真正在朝堂上磨。貿貿然一頭扎進這渾水中。絕不是智者所為。雖說這還不是異日那位留下石灰的于少保。但眼下便可看出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