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門風流
“下太平……”
雖說是半夜。內宮門早已落鎖但除了打更的監之外。尚有一行名宮女提鈴沿橫街徐行緩步。口中高唱著天下太平。此時雷聲陣陣頗為嚇人。誰也不知道是否要下雨。幾個巡行的太監便腳下匆匆預備往房中躲避。一個中年太監往那些宮女身上掃了一眼。隨即輕輕哼了一聲:“去年沒了王妃。上個月1賢妃又沒了。上氣性愈發不好。結果受罰的宮女也往日多。被罰提鈴的幾乎夜夜都有好幾撥。”
“這算是好的。如已經是四。就算下一場大雨也不至于如何。
這要是趕在數九寒冬受罰。那會兒就慘了!”另一個老太監輕輕搖了搖頭。嘖嘖說道。“去年臘月那樁情之后。一晚上被罰提鈴的宮女常常有十幾個。那可是下雪天。一晚上沒幾個人能撐下來。也不知道有多少尸灰填了井里。咳。別說她們乾清宮里被打死的小內侍難道還少了?”
這一行都是西六宮的宦官。既然夜里還要派出來巡夜。自然算不上有頭有臉。但也不是最底下的雜役。此時唏噓了一會便忙不迭的走路。就在人人趕路的當口。空中忽然爆開一團亮光。旋就是一聲響亮的炸雷。愣是把一個年輕太監嚇的坐在了的上。瞧見那副包相。其他人頓時哄笑了起來。頭說話的年太監便沒好氣的喝道:“沒出息。聽了打雷都會這般模樣。趕緊起來!”
“今年的天真是見鬼了。個月陰沉著天卻沒下雨。前兩天也是干打雷……”
這一個雷字剛剛出口。眾人只感到眼前又爆起一團更亮的白光。緊跟著。一聲比剛剛響亮數倍的雷聲猛然之間在耳畔炸了開來。一瞬間。即使是適才出言訓斥的中年太監也嚇住了。更有兩三個人差點被這雷聲劈跳了起來。那個年紀最大太監正要開口說話冷不丁卻瞥見橫街那邊再次亮起了一道電光。這一次卻是直劈謹身殿。還不等他驚呼出聲瞬間竟是再次有數道雷電狠狠劈了下來。在這種驚的天象下。他許久才失聲叫了起來。
“老天爺……天打雷劈!”
看到那謹身殿的頂上燒起了。其它人頓時也慌亂了起來那中年太監連忙嚷嚷道:“趕緊……趕緊去報信。快。找人過去救火!”多時。不但那些被罰提鈴宮女悠長的“天下太平”聲嘎然而止而且宮中禁衛太監也好被人攆急了的兔子似的四處亂竄緊趕著從云臺左右門前往外朝救火不多時。東西六宮已經睡下的妃們都被驚動了起來。獨自歇在乾清宮的朱棣也被一陣大呼小叫聲驚醒。滿心不耐煩的他聽清楚御馬監監劉永誠連珠炮似的話語之后使是朱棣一生中幾乎沒怕過什么也不禁呆若木雞。
盡管上百個太監幾乎是被從床上硬攆了起來。用最快的速度趕到了現場;盡管那幾十口鎏金銅缸第一時間就被人打開了蓋子正有人用銅盆等物舀了水去救火;盡管三大殿附近的四十架激桶被人操縱著全力施為;然而。由于這時日天干物燥。這會兒只是打雷閃電不曾下雨。因此那火竟是燒越來越旺。
混合了香料的金楠木燒的噼啪作響。救火人大呼小叫嚷嚷不斷。甚至的面仿佛都發出開裂的聲音盡管當初建造這三座大殿的時候用都是深山中砍伐的最好的木材。那些立柱甚至經過最好的處理。可擔不腐不蛀。可是在這樣的大火中。一根根柱子卻脆弱的轟然倒下。那些雍容華貴的琉璃瓦在驚人的度下片片爆裂。碎片飛:都是。
也不知過了多久。在無數救火人徒勞無益的努力下。最先起火的謹身殿一角轟然崩塌。仿佛是連鎖反應。緊跟著便是中脊和另一角。火光完全吞噬了謹身殿。然后便是奉天殿和華蓋殿。那火焰通紅的顏色映照著一張張讓人恐懼的臉就連匆匆趕到的皇太子朱高熾和皇太孫朱瞻基。面對這種情形亦是震驚的說不出話來。當看到楊灰頭土臉滿面焦黑帶著一群軍士跑過來。朱高熾更是心中一緊。
“楊卿你這是……”
“回稟太子殿下。里有事。所是我和杜宜山一當值。幸好下半夜他到外頭走了一圈。看到起火就趕緊叫了我!”楊榮口中說著慶幸。臉色卻直發白。“這火燒起來實在是太快了。我和他只來的及帶人將三大殿中的圖籍制搶了出來。眼下都堆積在東華門外由禁衛把守。太子殿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里距離火場太近。還請您和皇太孫殿下暫避!”
朱高熾僵硬的點了點頭。卻沒有挪動步子。當看朱棣被一群人簇擁著過來。當看到父親那種少有的失神表情時。他方才忍不住再次瞧了瞧那熊熊燃燒的火場。
縱使是一向強勢從服輸的父親。在面前亦是毫無辦法。三大殿……完了!
天色大亮的時候。盡管前來上朝的官員被禁衛擋在了左掖門和右掖門。但昨夜紫禁城的火燒紅了半邊天。空氣中那種燒焦的味道也瞞不了人。。禁衛們雖多。卻遮擋不住人們的目光。遮擋不住確確實實已經化作了焦炭和廢墟的那三座巍峨雄壯的大殿。
于是。即便是猶如夏原吉義這般老成持重的文
便是如英國公張這樣經歷過風大雨的武臣宿將。后亦是震的說不出話。而都察院的御史'則是三三兩兩匯集在一起。目光中都流露出幾分掩不住陰。張越和杜在杜家留宿了兩夜。昨天晚上剛剛回家。下半夜就被下人的驚呼聲驚醒。一家亦是一夜未眠。他前世里曾經參觀過故宮。知道這里曾經多次雷火。可卻沒想到自己竟然會遇上。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這三座大殿雕梁棟壯麗華美。可就是這樣結實的宮殿。竟然就在剛剛造好之后不多久毀于一旦?嗓發干的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總算是從那種極致的驚愕中回過了神。隨即就想到了此事的后果。果然四周亦是竊竊私語不斷
“雷電本就威。天象示警不可不戒!”
“為了修北京城和宮殿。也不知役使了多少工匠。耗費了多少錢糧如今……唉!”“今年入春便干旱少雨若是北直隸再有旱災。那就更糟糕了!”
“今天還要上朝么?三大全都了。以后即便是正旦朝會……還不如回南京……”
十個人里頭竟有九個人說天災示警。盡管知道這是必然的張越仍不免感到心中發沉。良久終于有小太監前來傳旨。道是今日御奉天門上朝。于是。朝官中嗡嗡嗡的議聲暫一段落至金水橋南按照品級肅立。盡管平日這是連喘氣的低聲的的方但這會兒人人都看清楚了那三大殿火災之,的慘狀。一時間仍止不了騷動。
果然等到百官在鞭聲后了橋去。在奉天門外丹參拜上朝之后。后半夜完全沒睡的棣面沉如水的現身奉天門廊內金臺。安坐之后便吩咐中官宣旨。
“躬膺天命。祗紹鴻圖。仿古制。肇建兩京。乃永樂十九年四月初八日奉天等三殿災。朕心惶懼。莫知所措。意者於敬天事神之禮有所怠?或法祖有戾而政務有乖?或小人在位賢人隱遁而善惡不分?或刑獄冤及無辜而曲直不辨?或交作并進而忠言不入?或橫征暴斂剝削而殃及田里?或賞罰不當財妄費而國用無度?或租稅太重徭役不均而民生不遂?或軍旅未息征調無方而餉空乏?或工作過度需繁數而民力凋弊?或奸人附勢群吏弄法抑有司茸罷軟貪殘縱而致是?下厲于民。違于天。朕之冥昧。未究所由。爾文武群臣受朕委任。休戚是同。朕所行果有不當。宜條陳無隱。庶圖改。以回天意。
欽此。”
在下頭仔細聽著的張越雖知道這詔書乃是何人草擬。但聽那字里行間。便知道乃是求直言詔無疑。于他所在的位置看不清皇帝的表情。可憑著對皇帝的了。他幾乎可想象朱棣這會兒沉積在心中怒氣。
于三大殿被焚震驚繚繞在百官心頭。因此這一日朝會例行公事的稟奏完各自衙門的急務。接下來便早早散去。有心人都想到了一個問題。這樣大的天災。帝雖下詔求言。但按照從歷朝歷代的舊例。宰輔大臣也應當承擔責任——如今雖說沒有宰輔。卻還有七卿和閣臣……況且。到了最后。帝應該會下罪己詔。因為這是天公示警!
兵部衙門如今并無務。因此散朝回來之后。各司房的官員也都在悄悄議論。因員外郎和另一個主事出送公文了。因此武庫司的司房中只有張越和萬世節兩個人。趁著這沒外人的時候。萬世節便湊在張越身邊。低聲說道:“這次天災來的突然。下詔求直言又說的是令群臣指斥時政。我剛剛看幾個御史和給事中的模樣。只怕是上書的時候會言辭激烈。”
見張越若有所思沒有說話。萬世節索性便攤開了說:“要說近年的兩件大事。一是遷都。二則是開海禁。兩者都是打破了太祖舊例。開海禁雖說比不上遷都的意義重大。但畢竟是違背了太皇帝的皇明祖訓。正好遇上三大殿災。只怕當初那些反對的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按理說儒生只敬圣人。可遇上這種時候。卻不免以鬼神天意之說阻治國經略大道。”張越輕輕嘆了一氣。面上旋即出了自信之色。“遷都乃是為了防備蒙元。須知歷朝歷代的國都幾乎都在偏北邊。國都在南邊的歷朝歷代都不長久。至于海禁……皇上并不是朝令夕改的性子。再者去歲市舶司課稅也頗為可觀。民間皆道便利。必然不會因天災阻大事。對了。你要是準備上書言事……”
在門外聽了一半。原本想進來的尚書方賓頓時停住了腳步。當初密議遷都事的時候。他這個尚書也是支者。此次遇上這樣天大的事。他不禁有些擔心自己被拋出來當作替罪羊。可眼下想想。他倒是越老越糊涂了。皇帝又'是那種輕易被天災所動的人?只是。這次那群討,的言官恐怕不會放過那么好會。但只要圣心堅定。事情就好辦多了!
P:又晚了。極其不好意思……有兩天。月票榜前面相差無幾。后面相差更少。大家幫忙用月票頂一頂啊。貌似幾十票就可以上升一個名次了。推薦也是_(。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