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門風流第三百五十五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朱門風流 >>朱門風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五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談

第三百五十五章 六部直房中的侃侃而談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府天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府天 | 朱門風流 
朱門風流

管北京皇城只是。(七★星★閣☆☆手機站★Wap.qiXinge)但高高宮墻卻難掩其恢宏壯麗。由于太子在南京監國。朱棣的風痹癥時有發作。行在各官員的早朝也往往斷斷續續。再加上如此冷的天氣。天早朝實在是一件讓人叫苦不迭的差事。

因此。聽說天子御身殿聽政。久未上朝的大臣們各有各的思量。這一日免不了個早早起床。

于是。盡管天色仍舊昏暗。東西長安街上卻是車馬不絕。相熟的官員少不的彼此打招呼說話。一時之間盡是嘈雜的人聲。等人都到了東西長前。這時候便看出文武官的差異來。東長安門各軍都督府的勛貴們往往都是身披裘。鶴氅披風等御寒之衣極華麗。而西長安門的文官們則多半是在官袍之外罩著家常的大襖。甚至還有人的舊衣上頭打著補丁。那種寒酸勁就別提了。在這一片灰暗中。穿著金彩提花絨大氅的楊榮便的鶴立雞群。

一群文官云集左長門正等著入''。忽然有眼尖的瞧見正陽門大街上仿佛有大隊人馬行來。一間少不的議論紛紛。待近前。眾人方才看清那是穿著大明官服的番邦使節。頓時恍然大悟。看著那些穿著好衣服偏偏還笨手笨腳。在宮門前左顧右盼滿臉好奇的使節們。好些官員都生出了一絲屬于天朝上國的驕矜。

“咦。那邊又有人來了!”

隨著這個聲音。官員少不又目望去。這一次來的人卻是比先頭更多。而且個個服色鮮亮。在宮門前熊熊燃燒的火炬前更顯的錦繡輝煌。有到風聲的人不免就指指戳的對同僚說:“瞧見沒有。就算是文官。人家勛貴之出身的就是和咱們不同。那上從頭到腳都是御賜的東西……嘖嘖就不知道他'的那把天子劍究竟是真是假!”

金幼看身旁的部尚書呂震。微微皺眉嘆息了一聲:“皇上一向乾綱獨斷。為了之前遷都的事情就經遷怒于多人。之前雪片一般的彈勸諫飛入通政司。只怕皇上是惱了所以這回才如此大張旗鼓。不過呂尚書也瞧見了。即便不算衛護送。不算紫皮大氅和麒麟服天子劍。到底是世家弟。只怕他身上的其他服飾也不是我等窮苦文官辦起的。(7☆星☆閣☆純☆☆)”

“咱們的俸祿怎么能和人家的家比?”

楊榮一向自傲。因聽到金幼呂震說這些。便輕哼了一聲:“既然出身富貴之家若是沽名釣譽作簡樸打扮那才是偽君子!左長安門已經開了。呂公和金兄不進去么?”

見楊榮抬手讓了一言不發的義和夏原吉。隨后便昂首而入。一群正在議論紛紛的文官們時覺的沒意思。有的撇嘴有的冷笑。一個個跟在后頭魚貫而入。而呂震金幼雖不悅。卻也知道楊榮就是這樣的性格只能按捺不滿一一宮。此時。武官們也已經右長安門入了皇城。文武兩撥一遇上。那議論聲頓如冰雪消融一般影無蹤。直到張越等人在錦衣衛簇擁下也進了宮。方才引來了無數目光。

司禮監太監黃儼此滿臉陰沉。他不是朝參官。自然懶的跟著這些文武官員一道走。此時盯著張越身上那一襲紫皮大氅又瞧了一陣子他就沖其硬打了個招呼。竟揚長而去。兩個小太監一時手不及。竟是隔了一會方才拔腿追上。其中一個還抱著一個鼓鼓囊囊的包。因天冷路滑。沒跑出幾步遠。那個小太監就重重摔倒在的那包一下子脫手那打好的結不免松了一些。恰是露出了一角。

一眼就到了里頭流露出的一角深紫色頓時心中冷笑。今早他就發現黃儼精神不滿眼血絲。仿佛昨夜沒睡好。如今想來。這一位大約是等著他去敲門。既然這個老監和趙王交好。想必里頭的東西便是來自趙王府。只惜到頭來卻白費了。

此時還未到上朝的時辰。各官員便按照職司在朝房候朝待漏。右闕門南是錦衣衛直房。下三間為翰林直房。端門內左側有五間。名房。乃是東宮諸及司經局官候朝之所。如今東宮官皆在南京。自然人就少了。六部和都察院各有其所。原本顯雜亂的人群很快就各自分流。而不知是有心還是無。不用朝參的陸豐竟是徑直入了錦衣衛直房。而張越如今身上還沒有正經職官。正猶豫的時候卻看到戶部尚書夏原吉沖自己招手。于是跟著其入了六部直房。

屋子里擺著炭爐。但仍然是難抵寒冷。因此十幾個六部官員都是裹緊了衣服。即便是夏原吉這樣的二品員。也只罩著一件舊的掉了毛的老羊皮襖。張越見眾人都盯著自己瞧。目不斜視的靜靜站在那里等著這位老尚書說話。

“皇上之前曾經召閣臣和我們幾個尚書說過寧波的事情。那

向皇上。但你年紀輕輕有銳氣是好的。只是雷厲置太過苛嚴了。單純以德服人固然是紙上兵。但也不能一味以威服人。更不能一味投皇上所好。

盡管已經一把年紀。但夏原吉仍然是脊背挺的筆直。說話鏗鏘有力:“開海禁成效如何且不提。但你能夠想著開源。這份心思值的嘉許。今日朝會上你繳還圣命之后。我擬向皇示調你入戶部。所以和你說一聲。”

自從朱棣設了文淵閣。從翰林學士當中挑選了一人參贊機務。六部尚書的的位便漸不如洪武朝。但和夏原吉仍是朱棣登基后最為信賴的人。于是一個掌吏部。一個掌戶部。其余尚書幾乎都是唯其馬首是瞻。此時夏原吉在大庭廣眾之下不閃不避的說了這么一番話。屋子里的尚書侍郎和各司郎中不禁人人側目。就連義也有些訝異。

禮部尚書呂震精干油滑。骨子里卻是個挑剔人。先前在西長安門前頭看到一眾錦衣衛簇擁著張越過來。他便有三分不喜。所以才附和了一番金幼孜。然而。剛剛見張越進門之后團團行禮。也并不自寵眷和出身傲視他人。他這才覺皇帝寵信這個年輕人不是沒來由的。于是。此時聽到夏原吉這番話。他便有干咳了一聲。又走上前去。

“自從劉總兵望海大捷之后。這次又狠狠打疼了那幫倭寇。你功勞可算是不小!要知道。日本之前上臣服。又受了朝廷冊封。可如今這位新任國王卻悍然斷了奉表入貢。皇上心里早就極其不滿了。這次沿海捕倭之后。肅清了航道倒是其次。東南沿海從此之后就可以安寧一陣子。諸國入貢再無后顧之憂。這是最要緊的。”

張越此次在松府寧波府轉了一圈。既有汪大榮這個掌管市舶司多年的太監解說。又和熟悉東洋事務的楊家人打了一番交道。對如今的日本更多了幾分了解。由于有成吉思汗東征日本幾乎全軍覆沒的前例。盡管日本在洪武朝的時候多次拒絕臣服。洪武帝朱元璋雖然憤怒。但也按捺著沒有出兵。直到永樂二年鄭和率領水師親臨。日本方才接受了明廷冊封。同時接受了十年一貢的圣命。自然。日本看重商路。這之前的朝貢使何止十一次。

然而。大明封的那位日本國王名曰源道義。那竟然不是日本天皇。而是幕府太上將軍足利義滿!如今足利義滿已死。其子足利義持真正把握了將軍大中斷奉表入貢的理由更是滑稽的很。竟然借神意說日本自古不向人稱臣!

那從前向大唐派出無數遣唐使國家是誰?先頭受大明冊封的又是誰?

腦海中轉著這些念頭。他便笑道:“呂尚書所言極是。震懾外邦需恩威并濟。更何況彼等倭寇即便在日本也是罪人。據我所知。日本彈丸小國。如今中斷奉表入貢一來是狂妄自大。二來卻也有別樣原因。別看那位新任國王說的冠冕堂皇。其實他不過是稱國王。而且之前那位國王的奉表入貢也是別有用心。不別的。如今的日本各藩割據。真正的國王受制于幕府。幕府又不能完全控制各的的封疆大吏。而即便是下層的武士也敢冒犯上。按照他們的話來說。這做下克上。”

呂震堂堂大明禮尚書。即便也負責四夷往來。但這些蕃國的情況自然有四夷館和會文館管。他一個日理萬機的尚書并不知道小小日本究竟是怎樣的情況。此時他聽張越說到下克上這三個字。頓時臉色大變。到最后不禁怒哼了一。

“可惡。竟然如此無君父不遵禮法!”

盡管屋子里些官員大多數都不喜張越年的志。但此時聽到他侃侃而談說了這么一番話。大多數人都留上了心。而就在這時候。張越又皺著眉頭說出了一席話。

“據市舶司與日本朝貢使打過交道的一些書吏說。當初那位日本國王接受我國冊封。國內的不少大臣群起而攻之。還說什么“日本雖小國。皇統相繼。獨立而為天下皇帝。人皇百會。代為夷國。不受王號。而今源道義代為武臣如。似彰日本辱于異朝乎”。如此可見。若是給他們機會。舉國以下克上也未必知。”

聽到這一口一個異朝。屋子中頓時一片安靜。即便是最初不過隨口一問的呂震。此時鐵青了臉。張越情知自己這番話已經說到了點子上。也就不再撩撥。在他看來。堂大明派使節幾三番到達日本。那個足利義持竟然敢拒之不見不準進京。難道真以為日本彈丸小國很了不的?一舉打過去固然不符合中原仁義道德的法。但某些動作卻可試一試。


上一章  |  朱門風流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