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第三卷暗流涌
\朱門風流
管朱元璋留下了皇明祖訓。但朱棣既然能悍然舉兵靖江山。自然并不是一個守成規祖訓的皇帝。他事事都稱乃是效法太祖。可真正到了做事情的時候卻力排眾議。無論是遷都還是發兵交趾。抑或是北征還是鄭下西洋。如種種大多都是反對浪潮中推行。只不過。即便是一向乾綱獨斷如。在張越所提事上也頗為謹慎。
一連三天。朱棣都在仁壽宮召見了戶部尚書夏原吉。少不的叫上了始作俑者的張越。一面是掌管國庫十年的老臣。對于朝廷的每一分開支國庫的每一點積蓄都'中有數;另一邊則是事先做足了功課。將利弊一一舉例表明。皇帝召見了三天。一老一少幾乎就吵了三天。雖說還不至于針鋒相對。但面脖子粗自然是必定的。然而。面對天子一連三天的暖閣賜飯。夏原吉仍是激動的面色通紅。張越自然也只能是一幅感激涕零的模樣。
這都是不對外公開的召見。然而。張越自打從青州殺人回來還不曾有過正式任命。吏部負責選的官員倒是問過好幾回結果都是在尚書義那兒就被打了回來。于是干脆就裝作沒這回事。既然如此如此。官員們瞧見張越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午候見。少不的疑惑質疑。暗地里的議論聲就不曾消停過。
所幸這種情形只是持續了三日。三日之后。當某些官員照例走過午門的時候沒有看見張越候見的身影。議論的風潮方才漸漸小了些。
只是誰都不知道。這天在文淵閣中。義夏原吉再加上楊榮金幼孜等幾個閣臣卻是分成了渭分明的派爭執不休。
“臣不同意開禁讓庶民下海。但對于國庫中多余的香料番藥讓平民博買卻是贊成的。以胡椒蘇木作為折色不少官員根本用不了這許多。也是賣給民間百姓。與其如此。何妨就直截了當一些?平民利自然會稱頌皇上圣恩以后若有朝貢使再來庫房也有地方安他們帶來地貢物。”一向機敏多智地楊榮如是說。
金幼孜眉頭大皺。卻是反對的最激烈的一個:“太祖皇帝祖訓仍在。若是輕易開海禁。天下人必定指責皇上為不忠不孝!商者滑若人人因逐利而去經商。田地誰來種?賦稅正就是夏稅和秋糧。倘若因為區區商稅開禁。豈不是喪失了根本?讓那些奸商往來于西洋中。徒然讓番邦笑話我大明!再說。大宋重海商結果如何。國庫還不是空空!”
然而。和張越爭辯了整整三天的夏原吉卻態度大變:“和我朝相比。宋時農稅更輕。天下米價更賤三市舶司一年的收入兩百余萬貫并非虛妄。至于說國庫空空。那是因為他們地邊患太多。最初是契丹。然后多了西夏和金。再后來還要應付蒙古。再者。宋時冗官乃是我朝地好幾倍。對于士大夫優給太多。所才會竭盡府庫。”
義的態度則是中庸一些:“國庫之物若是令平民博買多有不妥。但朝貢使入貢之前除去必要的貢物。其余貨物不妨都由民間博買朝廷不再以瓷器絲綢交換。至于海禁可以一步步來。如今是許進不許出。不妨先由三地市舶司擇聲譽良好的商家開給引函。由其下海。待試行一年之后再觀后效。臣贊成張越說地一個道理。與其放任庶民偷偷出海逃避賦稅。還不由朝廷出面定一個章程讓他'遵守。”
倘若不是最后朱棣發話。文淵閣中閣臣和尚書的爭吵恐怕三天三夜也不會消停。看著爭執不下的兩撥人。棣并沒有發怒。反而很是滿意。只是口氣卻依舊嚴峻:“既然你們看法不一。如今朕只要你們把舊例全都找出來看。不但是本朝。前朝不能少。今日之事朕不希望聽到外間有所議論。你們先退下吧。”
雖說無論義夏原還是楊榮金幼孜都是飽讀詩書的人。但要把以往的舊例全都找出來。這談何容易?若是有《永樂大》在也就算了但《永樂大典》如今還在南京文淵閣。這史冊浩煙海。他們到哪里去一條條查證?話雖如此。面面覷了一會。眾人人仍是齊齊答應一聲告退。一出仁壽宮。見夏原吉和義聯而去。金幼便不滿地看了一眼楊榮。
“勉仁。兩位尚書糊涂了。你么也跟著一起糊涂?”
楊榮和金幼孜都是以才思敏捷聞名。甚至連朱棣北征時。往往也不忘帶上他們兩個文官。金幼能夠在鞍上寫就一篇絕妙好文。楊榮則擅長贊襄軍機。乃是北征的大力者。兩人平素少不了有些別苗頭的意思。此時聽金幼竟然直截了當說這樣的話。楊榮頓時眉頭一挑—
涂?我看是你糊涂。你們全家都糊涂!
“幼孜說兩位老尚書和我糊涂不打緊。但你可別忘了。若是皇上認為這是無稽之談。怎會召我等共議?再說了。皇上之前三天日日召見張越和夏尚書。莫非你以皇上就真的不曾仔細考慮過?國庫的情形如何還能有誰比夏尚書清楚?”
見楊榮說完這一番話便拱拱手揚長而去。金幼孜那臉色頓時異常陰沉。在原地'立了片刻。他望見身穿大紅繡紗袍地袁方朝這個方向來。立刻冷哼一聲。拂袖轉身從另一邊的臺階離去。卻沒注意到自己的行止全都落在了對方眼中。
此時天氣漸冷。仁壽宮的大門前掛上了厚厚的織金五彩盤龍面子棉絮夾板的厚實門簾。朱棣素來起居見人也移到了暖閣中。暖閣中設有地龍暖炕。雖隆冬亦暖融融。如今這時節自然不在話下。看到袁方打起簾籠進來。待其見禮畢。朱棣便沉聲吩咐道:“你去查一查。張越之前送進來的幾份書札。杜楨可曾過目。另外。看看這些天見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無巨都稟報上來。”
“臣遵旨。”
“還有。他先前在山東遇襲的事情還沒查清楚?”
“啟稟皇上。按察司那兒還未有消息。但據錦衣衛查證。襲擊之人確實是白蓮教教匪。所持火器來自周衛所。衛所千戶疏于管理。屬下兩個百戶謊稱火銃報廢。其實是將東西暗自以高價賣了出去。還有吃空餉米等等諸事……”
袁方一條條報的極其詳細。但朱棣越聽越是怒起。本能地又想砸東西泄憤。想起之前王貴妃的規勸。這放下了手。于是。他少不把滿心怒火都夾帶在了那刀子一般地言語中:“居然有衛所和賊匪勾結?好。很好。派錦衣衛過去將那個衛所千戶百戶押到北京來細細拷問。朕要知道他們為什么干這見不的人的勾當!朕且問你。漢王究竟于此事是否有關聯?”
“就目前這些消息言。證據未臣不敢妄斷漢王是否有關。”
這是一個很巧妙地答。倘若袁方答有。朱棣定然不愿意相信。但倘若袁方答沒有。他同樣不信。于是。盯著這個自一手提拔上來。事實證明也異常好用的錦衣衛指揮使。朱棣一如既往地選擇了相信。但卻在他出去之前又多吩咐了一句。
“朕已經決定。由御用監左少監陸豐提督東廠。年后在東安門北設立辦事衙門。你把該調的人先調過去。日后細務上頭聽他調度。但有事情你依舊可以隨時到仁壽宮求見。偵緝百官的事不可放松。不要辜負朕對你的期望。你可明白?”
這早就是袁方意料之中的事。因此他聽了這番話沒有絲毫吃驚。但也同樣沒有花費額外的`語大表忠心。是極其恭謹地伏地叩首:“臣蒙皇上簡拔于微賤。必定不負所望。”
少說話。多辦事。從朱棣時間不長的他早就摸到了這一規律。更知道皇帝的疑忌心思遠不可能打消。防著皇太子。防著漢王趙王。防著嬪妃。防著公主駙馬。防著文武百官。如今連用來提防所有人的錦衣衛也要防。張越又怎么會例外?
于是。回到錦衣衛門之后他刻找來了沐寧。端詳了對方半晌便干澀地說道:“皇上已經決定年后建東廠。你這個欽點的掌刑千戶準備好過去上任。雖說張越暗中用了手段抓了他一些把柄。但那還不夠的有更大的把柄能把他牢牢捏住。你明白么'”
“袁頭放心。咱們是有備而來。他卻是毫無準備。自然一抓一個準。”沐寧面上露出了幾分殺氣。重點頭說。“他一來不是拿我做法子立威。就是先籠絡我。我少不的好好投靠了他。讓他知道我的用處。只不過。以后我只怕是不好和你見面。有事情還用暗信傳遞的老法子。畢竟。這北京也有大德莊。”
自從當初進錦衣衛擔當校尉的時候。袁方就是和沐寧一搭一檔。彼此心意相通配合極為契。此時袁方自然不會羅嗦更多。
眼見沐寧要往外走。他忽然又開口把人叫住了:“你瞅個空子吩咐胡七他們。讓他們提醒張越做事情小心些。皇上要用他。所以必然就要確保他不朋不黨。以后指不定還會安插探子。讓他凡事多留個心眼。”
P:最后五個小月票戰已經如火如荼了。雙倍的力量果然異常強大全都掐成一團。為了不成為炮灰。大家把傳說中的神器月票全部砸過來吧。萬分感謝!(。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m章節更多。作者。正版閱讀!)
在網絡中搜索更多朱門風流
連載搜索
按書籍作者
按書籍名稱
按書籍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