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輔第八章 第六章 張居正的心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首輔 >>大明首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章 第六章 張居正的心思

第八章 第六章 張居正的心思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銀月令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銀月令 | 大明首輔 
第六章張居正的心思

等走進文淵閣的大門,蕭墨軒卻忽得啞然失笑了。

這文淵閣里頭,走來走去的竟全是筆吏和內侍,其他五位內閣大臣,卻是一個人影也沒見。原本嘉靖帝時,全在西苑的內閣值房里頭,眼下雖是內閣值房轉到了乾清宮的東暖閣附近,但是也全都照著從前,一起擁了過去。

只有蕭墨軒這個新嫩,還傻乎乎的跑到文淵閣里來。蕭墨軒這也才想明白過來,為什么剛才自己要到文淵閣來的時候,會跑去那么多內侍和護衛過去迎接,敢情這里根本沒人么。

不過,那幾位閣老都想離皇上近些,蕭墨軒卻沒什么念想,昨個晚上自個還在和皇上一起喝燕窩羹呢。皇上對那幾個老家伙有些不待見,蕭墨軒也知道,那是嫌他們羅嗦。但是蕭墨軒不一樣,他和皇上能彈到一根弦上去,所以他想見皇上,反倒是比其他幾位閣老便利。

雖然蕭墨軒是第一天到文淵閣辦公,可畢竟是文華殿大學士,內閣里的筆吏們又豈是敢怠慢。挨個過來向蕭大學士打個喏,先混個臉熟再說。

只是,直過了辰時,也沒見過一份公文和奏折送來。一打聽才知道,那些東西也全送到東暖閣邊上的內閣值房里去了。

你們愛干就干著去吧,蕭墨軒瞅著面前光溜溜的案桌,無奈的苦笑了一聲。

也罷了,內閣里,自己的資歷最淺。六部二司里也沒有掛職,只是皇上臨時給掛了個翰林院侍講學士的名兒,翰林學士還是由李春芳兼著。就算公文送來了,自個還當真想批不成。

文華殿大學士是正五品,翰林院侍講學士是從五品,擇高者位,那眼下就是正五品。正二品地直浙經略。已是被奪去了。那該就是正五品了,可為啥拿的卻是正二品的俸祿。好象李春芳李老師也是如此。

蕭墨軒閑來無事,竟是伏在那里,算起一筆糊涂帳來,僅當作消磨時間罷了。

“哈哈哈。”蕭墨軒算帳正算得糊涂,忽得聽到外頭一陣笑聲傳來。

“蕭大學士,約莫是徐閣老來了。”文華殿東房中書舍人顧從義,也是松江人,是徐階的老鄉,對徐階的聲音最是熟悉,連忙起身對蕭墨軒說道。

蕭墨軒連忙站起身來。準備迎了出去,卻見徐階已經走進來了。

“見過徐閣老。”蕭墨軒上前行禮道。

“今個子謙第一回至內閣。于公于私,都是應該來見上一回。”徐階笑著和蕭墨軒對面坐下,“只是在值房里公文甚多,倒是耽誤了。”

“閣老客氣了,在下只是蒙皇上錯愛,日后還望徐閣老不吝賜教。”蕭墨軒眼下還不至于在徐階面前擺譜,連聲謙讓。

“聽說子謙昨個晚上在乾清宮陪著皇上到兩更,前幾日也是陪著皇上擔心。今日各地及京里來的公文不算甚多,若是困了。不妨先歇息上一兩日。內閣里頭,自然有我等這幫老家伙擔待著。”徐階像是無心似的。隨便扯過一個話頭來。

公文?我要批你給我不?我不歇著還能怎么辦?蕭墨軒心中只覺好笑,但是面上自然不能露出來,只能憨笑幾聲,算是回應。

“老夫聽說,子謙你又向皇上獻了良策?”徐階盯著蕭墨軒地臉,似是想看出點什么。

私下打探皇上身邊消息地事兒,大肆宣揚自然不好,可是在各大員之間,倒不算什么秘密。能做到朝廷大員的,誰個不想著法子多知道些皇上地脾氣和情形呢。

“閣老的消息倒是靈通。”蕭墨軒微微一笑,也不避諱。

“事關老夫,老夫又怎能不留心著點。”徐階和蕭墨軒相對一笑,“只是子謙你不會想一口吞了下去吧。”

“蕭某是晚輩,哪有這般大的胃口。”蕭墨軒暗地里揣摩著徐階的心思,“徐閣老那里,自然也少不得留下一份。”“哦,呵呵。”徐階微皺了下眉頭,才慢悠悠站起身來,“那徐某就拭目以待子謙你的捷報了。”

“閣老,不再多坐一會?”蕭墨軒見徐階還沒說上幾句話,就要起身離開,也是說著些客套的話。

“子謙,這朝廷里頭,行事還是要再小心一些啊,莫要砸了自個的腳。”徐階轉回頭來,朝著蕭墨軒微微一笑,朝內閣外頭走去。

“閣老慢走。”蕭墨軒知道徐階要去內閣值房,也不再挽留,只是走到門邊相送。

徐階走了一半,轉回身來又看了蕭墨軒一眼,似乎想說上些什么,可見蕭墨軒已是轉了進去,終于還是沒說出口。

他徐家已是有良田萬頃,卻也舍不得這到嘴的肥肉,只是沒想到,竟會要徐階自個來做說客。不過,若真要做這事兒,還真少不得他徐家地份。蕭墨軒坐回到文淵閣東房的椅子上,若有所思。

那邊徐階已是走到了內閣值房地門邊,卻是又一次回過頭來,朝著文淵閣的方向看了一眼,鼻子里哼出兩股粗氣來這一老一少兩個,各懷著不同的心思,揣摩著對方心里的想法,像是打啞謎一般,又不挑明了開來,卻不知一場偌大的誤會,竟是由此而生。

大明嘉靖四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未時中。

一份奏折,從紫禁城里的文淵閣發出,直接送到了內府司禮監。司禮監掌印太監陳洪,當即將奏折轉呈乾清宮,交圣上御裁。

與此同時,一則小道消息則悄悄的在京城內外迅速傳了開來。

“聽說皇上和文華殿大學士蕭墨軒商議,要廢除制鈔局和鈔庫司。另設錢庫,要招百官和各地大戶入股。”

“那若是朝廷和皇上拿了金銀卻不吐回來,那豈不是不妙?”

“那可不一樣,那錢庫不歸著戶部衙門管,京里的任一家衙門也牽連不著,聽說過蕭家設在江南地惠豐錢莊不?”

“那自然是聽說過,據說南京城里地惠豐錢莊。一家便占了京都財氣地一半。便就是連臨淮侯和另幾個侯爺家里的金銀,也全存在那里呢。存錢還給利息。這倒是新奇,聽說京城里有幾家錢莊,也準備依著模樣描呢。”

“那不就得了,朝廷與其把錢銀放在太倉里任那幫碩鼠去啃食,倒不如把金銀全存到錢莊里頭。少了碩鼠地啃食不說,光每年多得的利息這一塊,就夠皇上再修一座大殿了。若要用時,再去錢莊取就是。”

“這……這倒也是個道理。”議論者紛紛點頭。“皇上果然英名,能想常人所不敢想。只說他蕭家吃得下太倉那許多錢銀。”

“蕭家自然是吃不小。那不正招百官和各地大戶入股么。”

一時間,街頭巷尾,傳得議論紛紛,最動心的倒是從京城里來往地富商們。

大明朝地商人,地位不甚高,有時候甚至還不如一個農夫,便就是連絲綢衣服也不給穿。

這些人手里雖是有錢,又往往能攀附上權貴,可那畢竟只是攀附。官老爺一句話。也能從天上跌到地下。

可眼下這消息若是真的,那可是一個和朝廷搭上關系地大好機會。如果真能經營好。那么子孫后代的衣食,就全有了保障。即使經營不好,也可以和朝廷,和大員們搭上關系,那也未必就是虧了。

只不過,有人爽,自然有人不爽。

“閣老,學生且是早就說了,那蕭墨軒就是沖著您來的。”趙貞吉恨不得把手邊細白的瓷杯給捏碎。

“徐壽,把燈挑亮些。”徐階的臉上,已是看不見笑意,對了徐壽喚了一聲,又把那份奏折的拓本拿在說上看。

“兩位閣老,趙大人。”工部尚書徐杲,雖只是個木匠出身,可只論起心思來,竟是比趙貞吉還要細上幾分,“依下官看,這份折子上,也沒說要架空了戶部衙門,這各部各司的財用,兩京一十三省的帳目,也仍在戶部手中。制鈔局那邊,自從嘉靖二十三年后,所發通寶也極少。真正撤去地,也不過僅僅是銀庫一塊。”

“可徐閣老想,這幾年來,那銀庫里頭哪里會有甚多的余銀?”徐杲繼續說道:“下官管著工部,戶部地庫房也是由下官派人繕修,哪一年不要花費上萬兩白銀。丟去這一塊石頭,日后朝廷若是年頭好過,真有了余銀,放到蕭墨軒所說的那個錢莊里頭去,不但省了每年上萬兩的花消,還能再生出銀子來,這對戶部,也未必就是件壞事

“若是這般說,那祖宗的規矩還要不要了。”趙貞吉聽見徐杲竟像是想要維護蕭墨軒的模樣,但是怒從心起。

“徐閣老,今個他蕭墨軒扯去戶部銀庫一塊,明個也許便就想著法子再把其他東西拿去。”趙貞吉說道:“朝廷的銀子出入,竟要送到一伙商人手上去。眼下雖是說的好聽,可日后若真是要用銀子了,去取的時候卻又說缺著。耽誤了事兒,皇上問責起來,到時候也少不得戶部這一份。”

“嗯……孟靜的話,有些道理。”徐階慢慢地點了點頭,把手上地文書擱下,“可徐尚書的話,卻也不無道理。”

“閣老……”趙貞吉聽了徐階地話,反倒是更急起來,一把抓起徐階適才放下的奏折拓本,翻了開來。

“閣老你且是看看,這上邊還寫著,若朝廷要借款,須得以來年賦稅以為質押,得來的卻不是銀子,只是一疊印出來的票據。”趙貞吉提醒徐階,“朝廷不是沒有向大戶富商借過銀子,當年成祖爺北征的時候,也曾經向京城大戶借貸,約定加利相還。可是那拿到的,畢竟是白花花的銀子,眼下蕭墨軒卻要拿一把紙據,就換走朝廷來年的一大筆賦稅,也還得加上利息。雖說是設專庫存銀,一兩銀票便存上一兩銀子。”

“可是那銀票印出來,又有誰算得清楚,到底印了多少?”趙貞吉急切道:“他那銀庫,也未必就只設在京城一處,到后來這就是一筆糊涂帳,如此,國家賦稅蠶食,我大明危矣!”

“這……”徐階聽了趙貞吉的話,也不禁倒吸一口冷氣。

“到頭來,這窟窿誰來補?責任誰來擔?”趙貞吉重重的丟下一句話,“到時候,閣老您是元輔,又是戶部的主官,能逃得掉牽連嗎?”

時正七月,因為議的是密事,所以徐府內書房里的門窗卻是全都關著。一排排豆大的汗珠,從徐階的額頭上流了下來。

“叔大,你如何看?”徐階把目光投向了一直坐在身邊,卻未開口過的張居正。

“哦。”張居正坐在一邊,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被徐階一叫,倒是先驚了一下。

“回閣老,依學生看。”一絲難以令人察覺的神光,從張居正的眼中一劃而過,“趙大人所擔心的這些事兒,倒是可以多法相補。”

“學生看見蕭墨軒的折子上有一條。”張居正站起來說道:“錢莊的大掌柜,可由戶部舉薦,交皇上和內閣定斷,拿的仍是朝廷的俸祿。至于印多少銀票,專庫里存多少庫銀,也是由大掌柜定。”

“如此說來,這錢莊的大掌柜,也還是朝廷命官,那銀票更不是想印就印。”張居正先安定著徐階,“那官商合營,蕭墨軒在東南主持海貿的時候,便就做過,現在也不過輕車熟路,想來是不會出什么大的差錯。”

“不過……”張居正像是顧忌什么一般,先停了一下才接上了話:“日后戶部衙門雖是手里還掌著各部的財權,但刀把子卻不是自個一家握著了。錢莊大掌柜戶部只有舉薦,卻沒有任命之權,而這錢銀的出入也要由錢莊那里再把上一關。”

“如此一來,只怕日后戶部的話,在京城各衙門里也不會像眼下這般管用了。”張居正閃爍其詞的說道:“畢竟,那些衙門每年得多少銀子的花消,也不是由戶部一家定的,而是皇上,內閣一起論下的。”

張居正要和蕭家結親的消息,早就傳了開來,張家和蕭家的私交,向來也是甚篤。趙貞吉和徐杲,原本都以為張居正多少會護著蕭墨軒一些。可眼下張居正的話里,竟是直說出蕭墨軒想從戶部分權的意思。頓時都驚詫的抬起眼來,瞅了張居正一眼。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大明首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