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輔第六卷 第四章 殿前大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首輔 >>大明首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卷 第四章 殿前大法

第六卷 第四章 殿前大法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銀月令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銀月令 | 大明首輔 
第四章殿前大法

大明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乙酉,直浙經略府衙。

一夜溫存,懷里的衣襟尚有余香,蕭墨軒輕輕提起衣領,貼在鼻翼上,嘴角浮起一絲淡淡的微笑,帶著些暖意。

興許,自己近來是有些偏執了,卻是忽略了身邊最重要的東西。

面前的案桌上,放著厚厚的一疊圖文,都是從龍江船塢送來的。

近日來,從宮里送到南京來的文書不知怎的卻是日益的少了,大多都是內閣的遞子。

除了龍江船塢,重開清江船塢的折子也是批了,而龍江船塢雖然名義上是歸了惠豐行,卻也頂了一個直隸官商的頭銜。

況且造福船這樣的事兒,前頭有著成祖爺定下的規矩,雖然眼下有了皇上的旨意,可是幾位閣老也是小心著,未免私下發信箋吩咐了蕭墨軒幾句。

龍江船塢的船工,要比清江船塢要齊備的多,但是龍江船塢做出來的東西,蕭墨軒回回也吩咐另外錄上一份,由經略衙門轉送到工部名下的清江船塢去。

最上面的一副大圖,上邊畫的居然是一艘六千料的福船。

六千料,蕭墨軒也是暗自禁不住伸了下舌頭,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所乘的旗艦。也不過是六千料,看來這幫家伙聽說了寧波港一事兒之后,倒也真是卯足了勁。

圖上的那艘大船。搖擼,平衡舵這些傳統的東西,蕭墨軒在西爾維斯號上并沒有見著過,想來還沒有被西洋人學了過去。

而加上了縱橫帆和側舷炮這些東西地大明福船,沉穩當中卻又多了幾分霸氣。西方的縱橫帆和東方傳統的八面風絞盤的結合,足以讓船速提高上好幾分,即使在無風的情況下,也可以保證在速度上超過西洋炮艦。

船體外邊的鑄鐵包殼,倒是水師兵船常用的,只是即便是六千料的大船。一時間也無法覆蓋整個船體,只是在船側和首尾易損的地方上加上。

但是如果真的能做到這樣,蕭大少爺已是大大地滿意了。兩眼直直的盯著手里的圖,恨不得馬上就登了上去,好好的威風一把。

“蕭大人。”蕭墨軒正看的入神,卻聽見門沿上有人輕輕的叩了一下。

“回話。”蕭墨軒微微抬起頭來,朝著門邊上應了一聲。

“蕭大人,有浙江巡撫李應節李大人送來的軍報。”門外頭,只見是盧勛閃了出來。回了南京之后,蕭墨軒已經奏請朝廷。舉薦盧勛為經略府五品經歷,比盧勛原來的京衛百戶。已是高了一品。更要緊的是,經歷手里的職權可不是一個百戶所能比得上地。

“軍報?”蕭墨軒聽見軍報兩個字,心里不免動了一下,未及去看,就開口問道,“可是倭寇又在生事兒?”

“是倭寇。”盧勛點了點頭,“可屬下適才看了,卻又牽連著紅毛鬼。不過好在并不牽連著直浙,而是從閩中傳來的通報。浙江也另發了一份去總督府給譚大人。”

“哦。”蕭墨軒隨口回著聲,目光卻落在了手里地軍報上頭。“澎湖,西洋人。這到底會是哪一幫子……”

林道乾是誰,蕭墨軒并是很不清楚,畢竟他只是直浙經略。管不到閩的事兒。

而倭寇和西洋人勾結在一起,也是常有的事兒,并不奇怪。只是這么一份軍報。卻讓蕭墨軒想起些什么來。

在福建隔海相望的地方,還有一個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故事,蕭墨軒曾經聽過了不下數十遍,而這回西洋人出現在澎湖一帶,難道和寶島會牽連上關系不成?

“這……軍報上倒是沒提起。”盧勛以為經略大人在問自個,“興許閩中傳到浙江海道的軍報也沒細說,要不……屬下發個件讓浙江去問問?”

“不必了。”蕭墨軒呵呵一笑,朝著盧勛揮了揮手,“你若是眼下無事,不若是去一回總督府知會下譚總督,就說近來這里有緊要的事兒要忙,海道那邊,且是讓他多上上心。”

“是。”盧勛得了吩咐,退出去辦了。

等盧勛退門外,蕭墨軒又拿起手里的軍報,沉思半晌,忽得一個箭步走到了墻邊,掀開了覆在地圖上頭的幕布。

“大琉球,小琉球。”蕭墨軒地手指沿著長江的出海口,一直朝著東邊劃著。

紫禁城,皇極殿。

嘉靖帝十數年間幾乎未曾上朝,僅有的那一次,其實也算不得是上朝,便就是蕭墨軒從延寧邊關回朝的那一次廷議。

只是那一回,能有幸站到皇上面前地全都是些有分量的人物。十來年里,新進京的官員們,幾乎都沒有見過皇上老人家長什么樣。

這一回在皇極殿論道,之前已經早有意旨,文武百官,皆可親獻青詞賀表。京城內外,自然是一番轟動。

上一回,成就了一個蕭墨軒,也就是從那次開始,蕭墨軒地大名,才真正的在整個大明朝響亮起來。誰能保證這一回成就的就不是自個呢?雖然沒有蕭大經略那么硬的背景,可是弄個加官進爵,也未必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所以這一回論道雖是設在晚間,可是京中百官倒更是覺得便利,犯不著請假了。

承天門,也就是后世所熟知的天安門,自下午未時起便就打開了正三門兩側的甬門。無數官員和方士,從甬門內魚貫而入。

或交頭結耳,或左顧右盼,各懷著心思一起站在皇極殿前的廣場上,有些忐忑的等待著。

京衛營的士卒們,也是難得輪上這么一回大事兒,更是罕見的安在夜間,一個個故意板起了臉,手里緊緊的握住了苗刀,冷冰冰的圍在四周。

“君子誠言,且行且思,黃昏,戌時……”

鐘鼓樓上,遠遠的傳來一陣陣悠揚的鐘鼓聲,皇極殿側隨即接起了一片打聲報時的和聲。

踏著一陣陣鐘鼓聲,廣場兩側,涌出上千名小道,人人手捧九幽燈一盞。

金箓齋法,道教無上祭法。燃燈威儀,功德至重,上照諸天,下明諸地,八方九夜,并見光明。

皇極殿前一千二百盞九幽燈連成一片,如同繁星點點,晃動人眼。千燈萬照,光輝氣勢,似可威懾鬼神

整個廣場上,頓時生起一層莊嚴的氣氛,剛才還在說笑著的官員,也都是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話來,連大氣也不敢多出一聲。

“上諭……”皇極殿的正門邊,升起一方華蓋,在無數的輝映下遠遠望去,就像是騰起了一片金黃色的云彩。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浩大的紫禁城里,響起一陣山呼般的呼聲。聲音撞在四周鮮紅的宮墻上頭又回蕩回來,像是充斥了整個宇宙。

站在其中,每一個人都不由自主的生出一股渺小的感覺,禁不住的想要跪倒在地。

“朕即位四十年有一,武不及太祖,成祖;文不及仁宗,宣宗。然朕略以慰者,尚有薄德也。”黃錦的面前,有兩個司禮監的隨堂太監,兩個一起拉開了一副圣旨。

“朕常三思,非思常之思,蓋曰,思仁,思慈,思天下百姓苦。朕自登基四十一年來,常食不過七數,常服不過八套,蓋因思天下尚有無居少食之民。嗚呼,朕既為天下萬民君父,何其不憂也……”

“自三十二年來,上天常降災于世,兩京一十三省,無一幸免,朕心如火灼,日夜反省自身,惟恐以一身而獲罪于天而禍于民。今,設金箓齋法于殿前,之光上映于天,下明于地,九幽凡世,皆沐光明;誠心誠德,愿天佑我大明。”

“誠心誠德,愿天佑我大明……”皇極殿前,無數人拜倒地上,高聲接頌。

“幽冥之界,無復光明,當晝景之時,猶如重霧……眾生或無善業夙有罪根,歿世以來,沉淪地獄,受諸惡報,幽閉酆都,不睹三光,動經億劫,我天尊大慈悲,弘濟多門。垂燃燈之文,以續明照夜,靈光所及,罪惱皆除,更乘懺拔之緣,便遂往生之愿。”

上千名方士和道童,齊聲高誦《無上黃箓大齋立成儀,滔滔之聲,猶如滾雷,回響在紫禁城的上空。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上一章  |  大明首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