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輔第三十七章 東海之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首輔 >>大明首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章 東海之波

第三十七章 東海之波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銀月令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銀月令 | 大明首輔 
周牛山終于如愿從了軍,被編入了戚繼光的“新軍”,做了一名狼筅手。

雖然入了軍,可是見到蕭墨軒的機會并不多,蕭墨軒是監察御使,平日里的作訓,他管不著,一般也不會出現。

周牛山自己心里也有忌憚,自己現在不過是個小小的士卒,要去控訴省里的大員,即使自己敢說出,人家信不信還是另外回事兒。弄個不好,自己報仇不成,還把腦袋也給丟了。

轉眼之間,便是去了多半個月。羅龍文已經完成了他的賑災使命,先回了京城去了。鄭必昌和何茂才,依舊坐在衙門里,雖然時常派人來問候,蕭墨軒一時倒也懶得去理他們,只是暗暗記了些事,只等回京之后再行上奏。

戚繼光新招的三千新軍,本就是生性悍勇,又經戚繼光的嚴訓,漸漸也是有模有樣起來。

大明嘉靖四十年,七月十三,寧波府,寧海縣海面。

黃昏的夕陽下,天邊的卷云被鑲上了一層金邊兒,水面上也被映得一片通紅。幾艘紅色的方頭漁船收起了網,掛上了帆想要在天黑前趕將回去。海面上一片風平浪靜,泛起的波濤,輕輕的拍打著漁船的船舷。

“咦,那里怎那許多船?”一個初次出海的后生,在眼前用手搭起了涼棚,好奇的向遠處張望著。

“船?”船老大聽后生這般說了,把手里的帆索在桅桿上繞了幾圈,打了個活結,也轉身來看。

只見東南邊的海面上,幾排風帆直向自己這里而來。看那架勢,至少有四五十條船,船身還都不小。

“這附近幾個府縣倒似并沒有這般大的漁隊,即便是官家的那些兵船,卻也沒有這般多。”船老大未免生了幾分疑心,“若說是西洋來的商船,又怎生不去泉州,卻跑到這里來了。”

“我且爬高些看看。”船老大一邊說著,一邊攀著船帆向桅桿上頭爬去。等爬到了頂,也用手搭個涼棚,向那邊張望著。

不看不打緊,這一看之下,船老大嚇得幾乎要失手落了下來。那一排船隊里,已經有幾艘船開得近了,船上的桅桿頂上垂下一面旗來,上書“八幡大菩薩”五個大字。

“快開船,快開船,倭寇,倭寇……”船老大手忙腳亂的向下爬著,一邊大聲叫道。

象山,寧海,奉化三縣沿海相繼發現倭寇蹤跡,而且賊勢頗大,三縣縣衙不敢怠慢,立刻派人趕赴杭州求援。

七月十四日子時,蕭墨軒剛在杭州官驛里睡下不久,便被叫了起來,知會了倭情。蕭墨軒也不敢怠慢,立刻起身朝總督行轅而去。

杭州,浙直總督行轅。

胡宗憲掀開擋在地圖前面的竹簾,剛想開口說話,卻又一陣猛烈的咳嗽,

“部堂,好好保重身體才是。”譚綸連忙斟了一杯茶遞送了過去。

“不打緊,不打緊。”胡宗憲伸出手來接過茶杯,又輕輕搖了幾下頭。

“象山,寧海,奉化三縣都發現了倭寇的蹤跡,而且來勢不小,每一股都有近百條船。”胡宗憲噙了幾口茶水,胸前的翻騰略緩了幾分下去。站起來走到地圖邊上,指著上面說道,“其中寧海的倭寇,已經逼近縣城;奉化的倭寇,也已經在西鳳一帶上岸,一直逗留此處;象山海面上的倭寇卻似向紹興方向而去。”

“俞將軍正領軍駐守寧波衛,本督這便命他會同觀海衛的駐兵,前往奉化清剿從西鳳上岸的倭寇。”胡宗憲把手按在地圖上,略一沉思,開口說道,“譚大人則請從杭州后衛選兩千兵,前往紹興,會同臨山衛和瀝海千戶所的駐軍,嚴防倭寇上岸。”

“是。”譚綸起身應道。

“臺州地方上,現在是巡察僉事唐堯臣在領著海防戎務。”胡宗憲抬起眼來看了戚繼光一眼,“三路倭寇中,以襲擾寧海縣這一路最大,便請戚將軍領著那三千新軍前去,本督再發一封令,命唐堯臣從臺州出兵助你。”

“末將遵命。”戚繼光正想試試那三千新軍的威力,聽了胡宗憲的令,立刻一口應下。

“在下這般布置,蕭大人以為如何?”胡宗憲回過身來,對蕭墨軒問道。

“呵呵,胡部堂是大將之人,自然不會錯。”蕭墨軒看著掛在墻上的地圖,總覺得有些不對,可是又說不出到底哪里不對,只能是輕輕一笑。

“既然諸位都已另無他議,便就依此行事吧。”胡宗憲右手握拳,重重的砸在了案桌上,“倭寇近年來都是小股游走,難以清剿,這回卻是個難尋的機會,諸位務求痛擊來敵。”

蕭墨軒回到官驛以后,并未急著歇下,而是找了把椅子坐在窗前,出神的想著。雖然說不清楚到底哪里不對,可是總像有塊骨頭塞在心里一般,有種說不出的煩悶。而且,這事怎么總感覺有那么幾分熟悉的感覺呢。

“寧海,奉化,臺州,戚繼光。”蕭墨軒輕嘆一口氣,托著腮幫,口中念念有詞。

“象山,寧海,奉化,臺州,戚繼光。”念著念著,蕭墨軒忽然心里猛得一動,“戚繼光,臺州大捷?”

“可是不對啊,以前看的書上,都說臺州大捷的時候,戚繼光正在臺州督領軍事,可是眼下,他卻還在杭州都指揮使司里呆著呢。”蕭墨軒搖了搖腦袋,自嘲的笑了一下,“看來歷史學的還是不夠好。”

不過既然想起了“臺州大捷”,蕭墨軒便也饒有興趣的回想起來。

歷史上的臺州大捷似乎是在公元一五六一年發生的。這一年,倭寇萬余、戰船數百艘,先后在臺州東北的象山、奉化、寧海等地登陸,企圖誘明軍出臺州,而后乘虛而入。

戚繼光當時正督軍臺州,聞訊后立刻迅速部署兵力,令一部守臺州,一部守海門,自率主力赴寧海。

倭寇探知戚繼光出臺州,遂兵分三路,由健跳、桃渚、新河三個方向進犯臺州。

戚繼光得知新河情況危急,遂令唐堯臣率軍赴新河抗擊。自率師在寧海殲滅入侵倭寇之后亦迅速回師增援新河,

在增援新河的途中,行至寧海西南的梁莊時,戚繼光又得悉新河告捷,唯桃渚一路倭寇正向臺州府城進逼,遂督軍火速回城。回軍至花街,正巧遇倭寇大隊人馬,戚繼光指揮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將其殲滅。然后,揮師北進,殲滅入侵健跳的倭寇。

也就是這一戰,促成了和侵擾大明海域多年的倭寇的決戰之勢,也為后來將倭寇徹底趕下大海,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一章  |  大明首輔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