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龍奪嫡第四百四十三章 《京師紀要》(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十龍奪嫡 >>十龍奪嫡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四十三章 《京師紀要》(上)

第四百四十三章 《京師紀要》(上)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鳳鳴岐山  分類: 清史民國 | 歷史 | 胤祚 | 鳳鳴岐山 | 十龍奪嫡 
網友上傳章節上朝對于朝臣們來說不過是平常之事罷了,無論哪個朝代能參與上朝都是一種榮耀,一種身份的象征,就上朝的頻率而言,也算得上是皇帝勤政與否的一個標志,在這方面上,遠卓帝著實算不上有史以來最勤勉的帝王,大體上也就是五日一大朝的樣子,勉強及格罷了,當然,這也是因為多出了軍機處那么個怪胎,當皇帝的要了解朝務也真無須需一定要通過上朝來得知只要軍機大臣不偷懶,朝堂大事就瞞不過皇帝的耳目。

自打軍機處成立以來,這朝會最大的作用不過是讓朝臣們聚在一塊兒聽聽圣上的旨意,議一些沒什么太大價值的小事情,不過,今兒個的朝議則不同了“萬言書”可不是鬧著玩的,指不定要掉多少腦袋,罷多少的官呢,能不能借此機會邀個圣寵可就看在朝會上表演得如何了,大家伙自然是憋著一股子勁打算好生表現一下的了。

“臣有本啟奏圣上。”三呼萬歲一畢,素來以直言著稱的左都御史錢明毓第一個站了出來,手抱本章道:“圣上,臣以為萬言書一事實乃刁蠻小人捏造事實以蠱惑人心,妄議朝政、詆毀圣上,按大清律,當嚴查此事,對犯案之人嚴懲不貸,以儆效尤,臣身為左都御史自愿請命徹查此案,還天下一個公道,請圣上明鑒!”

錢明毓是天子門生,又是專門負責按察各級官吏的言官,話里頭又死扣著大清律,此言的分量還是很足的,一起子不明圣意的大小官吏們都以為錢明毓此舉必是得了圣意。立刻呼啦啦地站出了一大片,個個口口聲聲地請求圣上下旨徹查此案,一時間朝堂之上喊殺聲四起,陰風陣陣,頗有些文字獄即將到來前地景象。

“錢愛卿之意,朕知道了。”祚淡淡地說了一句,揮手讓那幫子喊打喊殺的朝臣們都先退下,但并沒有表態是否要徹查此案。

“圣上,臣不同意錢大人的意見,臣以為此事須緩。圣上以仁德治天下,以禮教化人心,雖有些小犬不安于室,妄自狂吠。不過草芥之見耳,日久見人心,待得真相大白之日。緩緩查去,自會有出首之人,直指真兇,緝拿問罪可也。”禮部侍郎范文華見祚沒有表態要立刻查案,自以為得計地站了出來。獻上了一個以拖待變之策。

“此言大謬也!”聽得怒起的錢明毓立刻站了出來,高聲道:“圣上。范侍郎此言實乃酸儒之言,擅自匿藏萬言書那等無君無父之言者即是謀逆之大罪,按清律當誅九族,范侍郎當庭為此等惡事辯護,也是同罪。”

“錢大人欲陷皇上于不義乎?殊不知公道自在人心,圣上仁厚,爾欲將桀紂之事嫁于圣上乎?圣上每每教育我等:不以言罪人,莫非錢大人都忘了乎?”范文華毫不客氣地反唇相譏道。

祚不止一次在朝堂上說過“不以言罪人”的話,也真兒個從來沒有因議論朝政口誤而修理過誰。這倒也是事實。范文華此言一出,滿殿的大臣立刻交頭接耳地低聲議了起來。一時間大殿上嗡嗡之聲大作。

錢明毓氣急,也不管啥君前失禮,手指著范文華道:“此事不是普通之案,是謀逆之舉,并不適用不以言罪人之圣諭,范大人曲解圣諭,居心何在?”范文華的臉頓時憋得通紅,剛要開口爭辯,祚抬了一下手道:“罷了,都退下罷。....”祚既然開了口,錢、范二人雖有心再辯也不敢堅持,各自磕了個頭退了下去。

祚心中雖早已有了定議,可還是要召開此次朝議,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想看看朝臣們的反應,錢、范二人雖爭得起勁,其實所差有限得很,只不過一個是主張立刻徹查,大殺四方,另一個主張緩查、少殺罷了,說到底兒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主張立刻徹查地還是占大多數,雖說有投祚所好的成分在內,不過依照大清慣例原本就當如是罷了,也算不得稀奇。

“四哥,朕想聽聽你的見解,此事該當如何處置?”祚看了眼允縝,淡淡地問了一句。

允縝人是來了,不過原本打算做壁上觀的,可沒想到祚第一個就點到了自己,不由地愣了一下,想了想道:“回圣上地話,臣以為錢大人之言甚是,按祖制,妄議朝局者當誅九族,只是范大人所言也無不妥,究首惡而不及其余,方顯圣上寬仁之意,臣以為查可以查,緩行為佳。”

允縝暢暢而談,可一席話說下來跟沒說是一個道理,不過祚卻也懶得計較,笑了一下,也沒多問,看向了允祥,點了下頭道:“老十三,你管著內閣,給朕拿一個章程出來罷。”

自打出了“萬言書”這檔子破事,老十三可是愁白了不少的頭發,身為內閣總理大臣的他自然是知道此檔事情地要害之處,也曾私下去拜訪過鄔思道,可惜碰了個軟釘子,啥主意都沒得到,這些天來左思右想了好久,連覺都沒睡好,總算讓他想到了一個不錯的主意,此時聽到祚發問,倒也不慌,站了出來道:“啟稟圣上,臣以為此事重大,但有先例可循,依大清律自是當徹查,臣也同意該查,不過臣以為此事實乃小人作祟,而大眾不解圣意所致,圣上可以一邊下詔徹查,以查出真兇,嚴懲首惡,一邊以明詔發布天下,以辨明是非,安撫民心,此臣之愚見耳,望圣上明察。”

嘿嘿,老十三能想到這一點已經算是不錯了,看起來是用了心的,比老四那貨瞎應付強多了。祚原本就沒真兒個地打算征求朝臣們的意見,只是想試探一下朝臣們的心罷了,至于那幫子軍機大臣祚早就了解了他們地想法,原也無需多問,待得老十三話音一落,祚只是笑著點了下頭,示意老十三歸回原位,面色一肅,看向了站在王公大臣最前列的長子弘歷道:“弘歷,對此事,你有何看法,說來與朕聽聽。”

弘歷磕了個頭,不慌不忙地道:“啟稟皇阿瑪,兒臣以為諸位大人地話都有道理,不過卻未曾說到點子上,兒臣以為此事來勢洶洶,看起來嚇人,其實不然,雖有小人作祟的成分在內,但大體上是因對朝廷之舉措不解所致,無論緩查、徹查都不過是治標不治本之舉措耳,須知民心嬗變,為政者當善體民心,而不是強行彈壓,古人云: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便是此理。兒臣以為此事查亦可,不查亦可,不查為上,兒臣有四策可定此事:其一明詔公告天下,詔令各地官府多設布告,派人到民間廣而告之,將是非曲折公之于眾,公道自在人心,流言不攻自破。其二,詔令翰林院出書著作以明真意。其三,詔令各省、府、縣學政廣為宣揚圣意,以攏士子之心。其四,強化督察院之職能,與吏部密切配合,對各地官員加強監控力度,對上述三舉措之執行力度列入考績內容,并加強打擊貪官污吏之力度以平民心。此兒臣之愚見耳,望皇阿瑪明斷。”弘歷的長篇大論一說完,滿殿嘩然,人人側目,誰也沒想到弘歷竟然能說出如此有見地的話來,一時間亂哄哄的議論聲大作了起來。

嗯哼,這小子說得倒是不錯,這法子跟方靈皋的大體類似,能說出這些也算是難為他了,尤其是強化督察院的職能更是個了不得的想法,唔,貌似后世的廉政公署那一套,法子倒是好法子,只是現如今還不到整頓政體、清吏治地時機,最少要等軍制改革與金融改革完成后才能考慮此事。祚心中對弘歷地四策很是滿意,不過卻沒有帶到臉上來,只是淡淡地點了下頭道:“朕知道了。弘揚,你的看法呢?”

祚這話一出,滿大殿立時安靜了下來大家伙都知道弘歷、弘揚這哥倆個如今已經開始了爭斗,弘歷珠玉在前,大家伙都想聽聽弘揚又能有何高見地。

弘揚向來沉穩,不急不躁地出了列,跪倒在大殿上,冷靜地說道:“啟稟皇阿瑪,兒臣以為大哥分析得很正確,水能載舟亦可覆舟,對于此點兒臣并無異議。兒臣以為大哥所出四策都屬上策,只是其中所耗之人力、物力卻是不少,雖可達成上情下達之利,卻無下情上傳之通道,兒臣以為此四策尚未能達盡善盡美之境地。”弘揚說到此處便停了下來,看著祚不說話......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上一章  |  十龍奪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