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六十五章 出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最新章節列表 >> 六十五章 出巡

六十五章 出巡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淡墨青衫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淡墨青衫 | 清明上河圖 
第四卷第

茲事體大,康承訓雖然是皇帝心腹,從二品的殿帥,也不敢驟然應承,只是俯身問道:“陛下出巡至潼關,是查察軍務呢還是看民政?政事堂的諸位宰相大人,知道了么?”

趙桓冷著臉道:“朕要出巡是國家大事,需要知會各位宰相,樞密們也要知道,不過朕意已決,相公們是協助朕管理國家,朕要出巡,相公們難道還不允不成?”

這話說的很重,趙桓因折彥文一事,對殿前班的諸多殿侍很是不滿,連帶著發作這康承訓,自然也沒有好聲氣。

康承訓跟他多年,卻也不懼,只是看趙桓神色不對,便不再多說,只是問道:“陛下召臣來,是要臣跟隨大駕么?”

“不是。”趙桓皺眉道:“朕讓你來,是提前知會你,朕出行自然要有人扈從護衛,不但內殿直的幾百人多半要帶走,新建的奉圣軍也練了一個多月,兵么,光練不成,正好讓朕帶上潼關,看看戰場,感受一下歷練一下,比練半年都強。”

“陛下說的是。”

康承訓滿臉疲憊,這些天來,他奔波河東長安各地,又奉命組建奉圣新軍,前后奔走疲于奔命,趙桓命他留駐長安,一則是不放心,二來也是讓此人稍事休息。

見他再無別話,趙桓又向張憲笑道:“張憲,就由你領著奉圣軍,一路隨朕到潼關。”

張憲大喜,潼關雖然現下沒有戰事,不過金兵尚未全退,與宋軍常有小規模的接觸,若是皇帝到得軍前,沒準士氣大漲,潼關近二十萬大軍狠打一仗,自己麾下的這些新軍就可以得到質一般的飛躍。

當下立刻躬身,答道:“臣遵命!”

見趙桓神情怡然。張憲想起自己上書請求回到岳飛軍中的事,原本想當面問皇帝的意思,又想到皇帝這會子一心想自己帶好奉圣軍,話到嘴邊,卻又縮了回去。

趙桓看張憲欲言又止,當即就知道此人心里想法,不禁心中好笑。

岳飛在荊湖的戰事開始很是順利,春夏之交率五萬大軍進入荊湖。

到襄陽見過李綱后,與折可存等荊湖大將相配合,迅速進剿,幾仗下來,鐘相雖然有多年經營的幾千壯士做為核心力量,到底所謂十幾萬人的大軍多半是因為災荒所致地饑民,朝廷一面狠剿,一面加以安撫,加上有李綱這樣在民間很有聲望的元老大臣坐鎮,反叛的規模逐漸變小。

岳飛每戰必勝。也狠狠打擊了鐘相麾下將士的軍心士氣,到得秋天時,義軍所占領的州府已經全部被收復。除了緊靠洞庭湖邊的幾個縣城,再無別處落腳。

岳飛原是要加緊進軍,怎料那時潼關戰事緊急,李綱害怕關陜有失,于是下令各軍收緊,向著唐、鄧、洛各州府壓迫,隨時準備進入京東京西兩路做戰,以支援潼關戰事。經過這一收縮,鐘相卻是大大松了一口氣,原本潰敗的軍隊經過收編休整。原氣稍復,雖然岳飛最終沒有進入中原做戰,再次殺來,鐘相卻依托洞庭湖水域,與宋軍來回游擊做戰,因著天氣漸漸冷下來,荊湖雖然不似關陜河東那么大雪成災,卻也不再適合做戰,岳飛便部勒部眾。在潭州附近駐軍,準備來春再行進剿。

張憲是十幾歲就跟隨岳飛征戰,岳飛戰事進入焦灼狀態,他不免心里發急。雖然因著屢次立功,趙桓有意提拔,已經給他加了正五品防御使的官銜,再加為奉圣軍一軍地總管,職位比岳飛已經相差不遠,不過一想到岳飛來春要面對狡詐之極的大湖水賊,張憲心中焦急,恨不得飛到荊湖去幫手。

在練了奉圣軍一月時間后,眼看一切都上了正軌,張憲便上書趙桓,請求調回岳飛的部下做戰。

只是趙桓并不想這個悍將再回岳飛麾下,其中關節,連他自己都有點想不明白。若說懷疑岳飛造反,趙桓自問沒有這樣的疑慮,只是武將勢力實力太大,縱是岳飛他也并不能完全放心。

于是張憲上書,趙桓只是置之不理,預備過一陣子再說。

今日讓這張憲帶著新練的奉圣軍上戰場,卻果然使得這個一心想走的勇將心生猶豫,趙桓甚喜這樣直心腸的勇武之士,當即又向張憲笑道:“卿宜努力,朕對卿有厚望!”

張憲哪里知道趙桓這一點點時間就動了這么多的心思,只道是自己的戰功讓皇帝很是信任,當下漲紅了臉,大聲答道:“是,臣必定不負陛下所望!”

“好,你們退下,別的事不需要你們管,軍隊起行所需動作很大,眾卿且早些準備,朕準備月底或下月初動身,別誤了朕地事才好。”

他說到這里,已經是滿臉帶笑,并沒有擺皇帝地架子,而是走到眾人眼前,注目示意,微笑點頭。

眾將心中感動,并不怎么敢和皇帝對視,只是俯身低頭,參差不齊的答道:“是,臣等遵令。”

張憲以下,是兩個副總管和一干正將、副將,趙桓有的認識,比如原本地郎官傅宿,此時正是奉圣軍的副總管,別的正將副將也有是殿前司的殿將,也有的是別軍調來,趙桓不能一概認識,仍然只是點點頭便罷。

待走到那奉圣軍副總管前,因對方剛剛調來,姓名職份趙桓還是一概不知,見他身形粗壯,滿臉通紅,手上全是握著兵器形成的繭子,當下先是心里暗贊,然后又大聲道:“好一員猛將,朕竟不認識。”

見那武將將頭低的更低,趙桓失笑道:“好漢子怕見人么,抬起頭來,朕問你姓名。”

那副總管被他一說,倒是老大的不好意思,當下臉紅過耳,抬起頭來向著趙桓答道:“臣牛皋,見過陛下!”

“牛皋?!”

聽著這個耳熟的名字,趙桓瞪大雙眼,盯著眼前這個猛將不放。

“是啊,臣是牛皋!”

牛皋也嚇了一跳,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

“牛卿,你是哪里人,到這里來之前,在哪任職?”

皇帝如此熱切,牛皋更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岔子,當下囁嚅著答道:

“臣汝州魯山人,在調入奉圣軍前,任御營中軍統領和榮州刺史。”

“哦,朕知道了,汝州是山東境內,果然出得好漢子。”

趙桓表面鎮定,還隨口夸贊,其實滿肚皮的笑意,差點兒忍耐不住,只是憋地滿臉通紅。他自來到宋朝后,滿腦子想見的全是傳說中的大將,梁山好漢,其中自然就有這個在《說岳全傳中最有名最出色的莽將、勇將。

在說岳中,岳飛自然是智慧與勇敢的化身,忠誠與理性的代表,而牛皋的莽撞就顯的極為可愛,更有人性,趙桓自小看說岳,就最喜歡這個刻畫的極為可愛地岳家軍大將。

只可惜,這個被改寫的大將,其實以軍功起家,還是在靖康二年時就屢立戰功,進入岳飛帳下前,就已經身居高位,在秦檜害死岳飛后,也毒殺了牛皋,牛皋死前,恨聲道:“只恨南北通和,不能馬革裹尸!”

想到這里,趙桓的情緒已經漸漸平復下來,看著眼前略有些憨廉魯道正用探詢的眼神看著自己,不禁笑道:“朕早聽說過卿的勇名,久欲調入殿前,只是政務繁忙,竟是忘了。”

這話到是實話,他來的越久,軍國大事就是纏身不放,連岳飛到現在也不能見上一面,更別提其它。

牛皋不知道皇帝在弄鬼,還以為說的是真,當下又是得意,又有些赫然,當即答道:“臣賤名有辱清聽,隍恐惶恐。”

他對答的倒也得體,趙桓卻更是想笑,當下忍住,向他道:“既然現下調入奉圣軍,就好生做。”

“是,臣遵命。”

“都下去吧。“揮退眾人,趙桓略事休息,換過衣袍,又到左閣門召見宰相,言明自己即將出行,一則巡視各地民風,查察政事,二來親至潼關,甚至可能到河東太原,指揮攻打太原一役。

謝亮張所等人知道皇帝對軍事做戰越來越有信心,而政務改革經過這兩年的籌畫,也勢必將大規模的進行,皇帝出巡,就是宣示威風與尊嚴于天下的意思。

原本有心勸阻,又覺得皇帝這幾年來,絕少出錯,種種舉措英明果毅,那種以前不及祖宗英武不宜輕動的借口,再也說不出來。當下各人只得答應,倒是張浚滿心歡喜,跟著皇帝到前線巡行一番自然是好,若是能親自指揮一兩場戰事,那自然是更加妙極。

時間雖然緊迫,種種準備工作自然是緊急啟動,趙桓在剛至關陜時,曾經巡行川中,那時候關中情形混亂,尚且有一個趙構在,一切儀仗護衛均是從簡,連一個安撫使的威風也是不如。待到此時,趙構身死,關中穩定,政治清明,皇帝的德望已經極高,加上政事堂與各級部門齊備,盡管趙桓下令一切從簡,準備工作卻仍然轟轟烈烈的搞了半個來月,趙桓原本打算月底就走,卻是一直拖到了十二月初,這才勉強可以起行動身。


上一章  |  清明上河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