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第五十二章 潼關大戰(15)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二章 潼關大戰(15)

第五十二章 潼關大戰(15)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淡墨青衫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淡墨青衫 | 清明上河圖 
第四卷第五十一章潼關大戰(15)

此次攻擊長安,金兵的主將是以資歷最高的完顏撒離補為主,加上他一直在河東鎮守,緊鄰宋朝關陜六路,比旁人更了解情況。以此人為帥,最為妥當。只是完顏撒離補在和宋軍的一次做戰中,竟然嚇到啼哭不止,被宋人嘲笑為啼哭郎君,名聲大為受損。他自己也知道其余萬戶對他并不服氣,在下達讓諸將繼續進攻的命令后,完顏撒離補便先督促自己的部下,不得后退,不得懈怠,加緊攻城,以為其余各部榜樣。

在他的嚴令之下,金兵登城愈急,城墻上下,黑壓壓密密麻麻的金軍將士,拼命向著城頭涌去,此時此刻,也顧不得什么陣形地利,甚至蜂擁一處,一人跌下,往往十人又爭先向前。

在這樣凌厲的攻擊下,城頭的守軍并沒有后退一步。射手不停的射出弓箭,直到虎口發裂,滿手是血,然后拋掉弓箭,撿起死去同伴的刀槍,再去與敵人肉搏。

在城頭最前的禁軍士兵,往往在渾身浴血,難以支持的時候,攀抱住剛剛登城上來的金兵,一起墮城而死。

手中沒有了兵器,甚至被砍斷雙腿,仍然抱住敵人,用牙齒咬,用手抓撓,一直到同歸干盡。在長長的長安城墻上,到處是慘烈的搏殺,到處都是斷肢殘臂,血水橫流。

趙桓在幾十個衛士的保護之下,已經上了城頭,盡管城上慘景有如人間煉獄,他卻并沒有露出一絲一毫的慌亂,在進入城樓后,趙桓并沒有打擾康承訓的指揮,而只是靜靜站在一邊,看著這眼前的戰場。

壞消息顯的份外殷勤,接連不斷而來。

將軍胡斌在輕騎偵察時就受了箭傷,此時在城頭奮戰,精力疲憊。

很快就戰死身亡。

副將朱績相隨戰死。

校尉范旺腹部被敵劃開,鮮血和碎肉連同腸子流了滿地,仍然奮戰不退,直到抱著敵人墜落城下。

其余中下級軍官及士兵,戰死戰傷者不計其數。

長安城,在鐵與火中,搖搖欲墜。

這種用最簡陋的蟻附登城法,并沒有高過城墻的箭塔。也沒有撞擊城墻或城門的呂公車,也沒有投石車,金兵能給城上守軍這么大的壓力,由清晨戰到正午,半天地時間已經到了突破的邊緣,不能不說,守城的部隊太少是主因,只用最簡陋的器械就能達到如此效果,敵人的勇悍善戰,亦是原因之一。

打到這種地步。皇帝登城督戰。也并不能帶來實質性的變化,與英勇死戰的宋軍一樣,金軍也不顧死傷。輕忽敵人性命的同時也不把自己地性命太放在心上,與此同時,金兵在人數上占優,在格斗技巧和體力上占優,在射術上占優,宋軍唯一強過敵軍的,便只有地利和武器裝備更加精良一些。

而由干宋代長安城的低矮,也并沒有護城河阻擋敵人直臨城下,敵人盡管并沒有分饒城池四周攻打,而只是集中在長安城西的一段。卻仍然憑著種種優勢,強攻而上。

“催鋒營上和班直侍衛們都上吧!”

城內宋軍已經全部上城,仍然抵擋不住,就是康承訓等人,也是想象不到。無可奈何之下,他只得投入手頭最后一支力量,前者是殿前司設立不久,由最高將領統領,人數只有三百。都是精選的軍中勇士,后者人數更少,是皇帝身邊的近衛親信武官,放倒地方,都最少是一個校尉的軍銜,在這個時候,卻也顧不得了。

摧鋒營的主官是校尉易青,早就待立在康承訓身旁,聽到主將下令,面露喜色,向著康承訓抱一抱拳,道:“末將必不負將軍所望,以死報效!”

康承訓尚未答話,趙桓在城樓內聽的分明,向著易青道:“最好不要死。”

見易青愕然,趙桓微笑道:‘‘留著有用之身,多殺幾個金狗。”

“是!”

不但易青面露振奮之色,其余的摧鋒營將士,亦是聽地真切,一個個面露感動之色,皇帝如此,縱然戰死疆場,軍人又有何撼。

摧鋒營專為沖鋒肉搏所用,幾百人歇在城下,聽得城上殺聲震天,一個個憋地狠了,命令一下,就立刻排列整齊,以陣前沖鋒的陣式,向著城頭沖去。

第一排的將士手持大盾,高舉過肩,為身后地人遮擋箭雨,身上穿著的是五十斤的打造精良的重甲,手持鐵矛長槍,一聲吶喊后,就向著金兵人數最多的地方沖過去。

他們隊列完整,體力保存的很好,左沖右殺,當者無不辟易,前排掩護,后排的矛手在空隙中接連出手,敵人刀砍槍刺,收效甚微,而摧鋒軍一個還擊,就可以輕松殺傷對方。

在這一股生力軍投入不久,又有班直護衛緊隨其后,以個人超卓的武力,支援吃緊的地段,兩相配合,終干將敵人最猛的這一股勢頭打落下去。

在催鋒軍掃蕩城頭地同時,由干壓力稍減,康承訓接連下令,讓人開始使用早就裝備好的萬人敵。

這些用生鐵包鑄火藥,裝在木籠里的利器,是宋軍守城最重要的借力之一,雖然當時的火藥威力不大,爆炸開來后,飛濺的鐵片卻能在密集的敵陣里造成很厲害的殺傷。

同時,北方的游牧民族還沒有掌握火藥武器地制造,也很少能看到,每一顆萬人敵的爆炸,都能使這些強悍的戰士心驚肉跳,士氣大跌。

他原本是要在最吃緊的時候使用這為數不多的火器,卻沒有想到,敵人攻城不過半天,已經要被迫使用。

康承訓一聲令下,幾十個被調到城頭的健壯民伕立刻跑到城樓內,三四人合力,將裝在木籠里的萬人敵抬了出來,搬運到城頭。

長安城準備的萬人敵約摸有二十幾個,已經是耗費了很大的力氣鑄造而成,趙桓原本不知道宋朝已經有了火器,偶爾看到就很感興趣,讓人試炸一個后,更想大規模的量產。只是這種武器要求實在太多,制造費時,需得大量工匠協同努力,方能制成一個。如果要量產,非得動員極大的物力財力方可,得不償失,趙桓只得放棄。

至于改良這種火器,甚至發明更多的更強的火器,則趙桓想也沒有想過。他一不是理科生,二來宋朝完全沒有這樣的工業能力,想用火器與敵作戰,等造出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火槍時,只怕早就被敵人趕到崖山去了吧。

“哎喲。”

一個民伕肩頭重了一箭,身子一斜,木籠中的黑色鐵球猛然一滾,嚇的在場的人出了一身的冷汗。

康承訓鐵青著臉,眼看著人手忙腳亂,又將萬人敵穩住。他立時令道:“點火,扔下城去。”

城頭的喊殺聲漸漸有些平息下去,摧鋒營左沖右殺,雖然已經耗了很大力氣,也開始有嚴重的死傷,卻是成功的遏制住了敵人往上沖的勢頭。

眾人急忙將引線點著,然后將木籠抬起,往著城下敵人最多最密集的地方扔去。火藥引線在空中揮灑出絢麗的火花,待落到半空時,砰然一聲巨響,整個鐵球被內置的火藥炸開,化身幾百個飛速運轉的鐵片,亂紛紛打在下面金兵的四周。

隨著第一個萬人敵的炸開,其余十幾個也在城上各處扔下,一陣陣火藥爆炸的巨響陸續響起,鐵片四散飛開的利嘯更是此起彼伏,而相伴而來的,便是城下金兵的慘叫哀嚎。

與這些火器的殺傷來比,其實遠不如城上弓弩,除了首當其沖的倒霉鬼,離的稍遠一些,鐵片的速度一減,危力就小了許多,至干發出巨響的火藥爆炸,更是不能傷人。然而金兵原本就是蠻夷部落,文明程度很低,哪里曾見過如此怪異的武器,每一個萬人敵發出的巨響,都好似敲打在城下金兵的心頭,令他們氣沮不已。

再加上城頭投入了最精銳的部隊,局面為之一緩,萬人敵投過之后,城下金兵的士氣下跌,隨著爆炸聲響,開始有人往后退去。

在陣后指揮的金軍將領知道一不可為,士氣一挫,很難在短時間內重新振作,這樣的攻城法死傷很大,完全是靠著士兵的血氣和武勇方能如此,無奈之下,只得下令暫且退兵。

后陣令旗招展,城下的金兵一面開始緩緩后退,一面與城上的宋軍對射,掩護著最前面的登城部隊。這樣且戰且退,直到小半個時辰之后,方才全數退出宋軍射程之外。

待他們全數退盡,城頭宋軍歡聲大作,揮刀持矛,向著不遠處的金人大叫痛罵,不少人淚流滿面,倚靠在滿是鮮血的城頭,想要喊叫,卻是發不出聲。半日苦戰,城頭宋軍全力以赴,死傷慘重之極,待敵人退去,方才驚覺自己猶在世上,此中滋味,只有這些城頭的幸存者才能體悟。

康承訓只看到敵人當真退卻,卻只覺得雙腿發軟,差點兒站立不直。他也顧不得檢點死傷,便立刻到得趙桓身邊,向著趙桓單膝跪倒,奏報道:“陛下,敵軍退卻。”

趙桓卻沒有他想象中的那般歡喜,只是自城樓高處看向城外,看到一隊隊的金兵在長官的呼喝下重新整隊,雖然不少人滿臉血污,不過陣勢不亂,手中兵器兀自在手,整隊后坐下休息,也放在身側,隨時準備拿起。

他心情沉重,向著康承訓道:“若是過一個時辰,敵人如此這般再攻一次,還能守住么?”


上一章  |  清明上河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