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李治第三十三章 《黃昏里的孩子》(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皇帝李治 >>大唐皇帝李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三章 《黃昏里的孩子》(上)

第三十三章 《黃昏里的孩子》(上)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小妖的菜刀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小妖的菜刀 | 大唐皇帝李治 
大唐皇帝李治

共1頁,當前為第1頁

品書網

送走了崔老爺子,李治就閑下來了,又端起了一邊的二胡,情挑慢抹起來,一個人悠哉自得的在黃昏下拉起了二胡。

李治的二胡拉的很好,宛轉悠揚,悲悲喜喜的總能往替交加,又不顯的突兀,歡喜時如久經盛開的茉莉,傷秋悲春者也要效那褒姒一笑,悲傷時又恰似江河水洶涌澎湃,向陽開朗之人也不免要拘一把辛酸淚。

蕭淑然每每聽了都會有意無意的撲倒李治懷里撒幾分嬌滴幾滴清淚方才作罷,倒是老師孔穎達不以為然,孔穎達不是迂腐之人,但放在李治眼里,只知君子六藝的孔老夫子,無疑正直的無趣了,這似乎是每個正直的讀書人的通病,但修養卻是好的,學術上的討論,只要不算太過離經叛道,大多言辭從不激烈的,真正能讓孔夫子起的臉紅脖子粗,也只有李治這個妖孽怪胎了。

在所有的樂器中,李治其實是最愛二胡的,如果說鋼琴是款款下樓的貴婦,驚艷神秘的令人陶醉在它的優雅不可自拔,那么二胡就只能算是走過南北闖過陽關的踽踽老人了,李治前世也曾放蕩過,每每叼著一根十來塊的云煙,翹著二郎腿在傍晚的公園里風騷的拉著二胡,一把本來可以談心可以交流的二胡,倒是吸引一批又一批奮不顧身的水靈靈白菜。

落日熔金,風輕云淡,夕陽西下之時的大明宮,其實是格外寂靜的,入眼都是熏人迷醉的金色,天邊的云朵火一般鮮紅的邊上都鑲了一條薄薄的金色絲帶,柔柔的晚風陣陣,仿佛也吹開了每個人心中經久不忘的封印。

無需語言創造意境,無需風鳴伴舞,大俗大雅的二胡悠揚略顯嘶啞的樂音,像是位不言不語走過來的老人,帶著一顆敏感的心往來于古今,或沉或浮,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就是二胡

,可以高貴可以平凡,可以不問英雄出處,也可以癡情風流,可以一弦大江東去,下一弦又能月游西湖,一曲低沉的二胡獨奏聽的旁邊的小桂子以袖拭面,咬著嘴唇,一付往事不堪回的精怪模樣,嗚嗚咽咽的,讓李治端的一陣好氣又好笑。

“吱啦”一聲,樂聲嘎然而止,李治頗顯無奈的看著止不住拭淚的小桂子,大搖其頭,“怎么,想到甚么憂愁的事嗎?哭的眼淚鼻涕一把,臟兮兮的,老大的人,也不閑丟人。”

仔細打量了數眼,看得出小桂子的淚水不像是擠出來的,倒真像是觸動心事情難自禁,對于這個從出生時就陪伴自己的小桂子,李治嘴上不屑說,其實也懶得去做些甚么,但心里其實是十分在意的,小桂子生病的時候,像李治這樣的牲口也會忍不住憂心的,病好后又忍不住暗暗喜悅,倒像是女兒家柔腸百轉了,這是李世民都沒享到的待遇的。

“小桂子思及年幼時過往種種,心就沉沉的,也止不住眼淚,擾了陛下雅興了。”小桂子擺擺自己手中的拂塵,給李治跪下請罪,清亮的嗓子沙啞,跪下后還在不斷往地上滴著淚水,看的李治心也酸酸的。

“起來起來,不要動不動就跪倒,起來好好說話,你照顧朕也有這么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說來朕倒是從沒問過你甚么,乘著這個機會,不妨向朕傾訴一下心事嘛,苦的甜的不哭不甜辛酸的都說說。”李治指了指對面的凳子讓小桂子坐下來慢慢談。

搖搖頭,小桂子爬起來也不坐,只是嗚咽的請求,“陛下,小桂子想喝杯酒再說,望陛下恩準。”

李治沉默的點點頭,小桂子感激的一笑,用他那只奇怪的只有四只手指的右手拿起桌上的酒壺,肆無忌憚的狠狠灌了整整一壺酒,大口大口飲下,混著三分感慨,七分心酸,放下酒壺的小桂子感受到李治關切的眼神,一絲溫暖襲上心頭。

一曲未了的二胡,開啟了小桂子心中無人知曉的往事,在黃昏下娓娓道來。

那是一個秋風掃落葉的深秋,故事生在江南東道明州一個小男孩身上。

劉福通留福,一聽就是好名字,說起來這名字還是劉福他爹在孩子出生時請明州城一個有學問的教書先生取的,劉福的爹是個大善人,雖然沒甚么錢,但最喜歡“多管閑事”做好事了,本指望著能積點陰德,孩子長大后能人如其名留住自己積下的福報,不求做大官,卻用不用過苦日子。

但人生不僅是不能規劃的,更是難以如人所愿的,也許如此吉利的名字劉福受不起,所以劉福才三十歲卻已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了。

在劉福的記憶里,自己曾經有一個漂亮的妻子,一個可愛的孩子,家里雖不富裕,但孩子的歡笑總能讓一家人終日喜笑顏開的,每每自己上完工回來時,都能看見兒子寸步不離抓著母親的衣服在門前等著自己,那時劉福都會上前一把抱起孩子,用胡子輕輕蹭著孩子,孩子總是用干凈白嫩小手推拒著,一家人開開心心的。

后來,在一個夏天的午后,幾個男孩跑到了這里,叫醒了午睡中的劉福,告訴他,他的兒子沉入到了不遠處池塘的水中了。

也就在在那個夏天的午后,劉福瘋般狂奔起來,他的妻子在后面凄厲地哭喊跌跌撞撞的跟著。然后,沒有奇跡,他們永遠失去了唯一的兒子。

到了晚上,在盛夏炎熱的夜里,夫妻二人相對而坐,嗚咽著低泣。

再后來,他們開始平靜下來,像以往一樣生活,幾年時間倏忽過去了,妻子卻像是換上了不孕不育癥一般再沒有生下個一二半女,家里睡覺吃飯都是夫妻二人,以往的歡笑再也聽不見,除了該死的沉默還有令人無法忍耐的寂寞孤獨。

直到有一年的冬天,一個寡婦帶著個孩子來到了他們的門外,劉福就走了出去,他和剛搬來的寡婦在陽光下交談,說笑話給寡婦的小男孩聽,然后三人就做游戲,老鷹抓小雞,像個一家人一般,劉福從來沒有感到自己身心是那樣舒展,離開了寡婦和那個小男孩,這種舒展又能被感知的慢慢消失了。

天黑以后,劉福看著已經蒼老的妻子和她平坦的肚子,妻子還和往常一樣低頭默默的吃飯,屋里是令人窒息的沉默,第二天因劉福收拾起了自己的衣服給妻子留下了自己一般的家產,離開了妻子,和早已相中劉福的寡婦遠走高飛去了,還有那個孩子。

就這樣,妻子開始獨自一人生活著,過去的生活似乎已經凝聚成一幅畫了,她、丈夫、兒子就是畫的全部。

但生活就像是個了臭的勢力子,最喜歡和不幸的人開肆無忌憚的玩笑,妻子懷孕了,是劉福的,可惜對妻子來說,遠走他鄉的劉福比天涯海角還要遙遠。

孩子生下來了,名字是孩子取得,取名叫劉貴,和死去的大兒子一樣,她就是要讓偷走了自己第一個孩子的老天看看,也讓偷走了自己丈夫的寡婦和她的孩子看看,她的這個孩子一定會留住“富貴”的,也因此女人一生最討厭小偷了,她恨那偷走了自己孩子的丈夫的老天和寡婦還有寡婦的孩子,所以孩子懂事后女人最先教導的不是讓孩子喊娘,而是“打死不偷”。

孩子謹記著”打死不偷“,就像尋常家孩子對自己母親一樣記憶深刻。

女人孤孤單單的拉扯著孩子,女人很堅強也很溫柔,哪怕帶了一個拖油瓶,依然有不少品性憨厚的單身漢上門求親,卻都被性格溫和的女人用掃帚打了出去,甚至有人借著孩子作為橋梁追求女人來,有的機靈的憑著糖葫蘆小點心得了孩子的歡喜,可女人卻依然堅貞的不可理喻,連舍不得罵一句的孩子都打了起來,憑著這股傲氣,女人一點一滴的靠著自己把孩子拉扯大。

女人沒有甚么大的營生本事,只是整日的織布,整日的,一晃時間就是十二年過去了,女人靠著織布養大了孩子,又幸運的帶著孩子到鄉下躲過了連綿刀兵,成功活下來了,可是整日里擔驚受怕的女人病倒了,于是另一個新的橋段出現了,母親這棵風雨不倒大樹倒了,躲在樹下的孩子站出來了,生活逼得他不得不去掙錢救回自己的母親。

可是孩子終歸只是孩子,他只能讓母親和自己活著,饑餓的活下去。

那是一個深秋午后的下午,小男孩來到了一個堆滿梨子的攤位,明亮的陽光照耀著他,使小男孩的眼睛不由瞇了起來。

梨子對于小男孩來說,是難得享受的美味,以前只有在生日的時候才有的吃,那是小男孩最開心也是女人最欣慰的時候了。

賣梨子的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但是中年的操勞讓頭過早的花白了,在陽光下顯得灰蒙蒙的,小男孩第一眼就覺得中年男人很面善。他走到梨子攤前用黑亮的眼睛注視乞求著男人。男人也看著對面的男孩,也許他覺得這個穿著很臟衣服的男孩很臟,甚至還把一只手放在他的梨子上,這讓他很不舒服,小男孩的手指甲又黑又長,指甲碰到了一只黃澄澄的梨子,男人就不耐的舉起手像揮蒼蠅一般揮了揮手,他說:“走開。”

小男孩害怕自卑的縮回了自己黑乎乎的手,身體搖晃了一下就走開了,孤獨的向前走,兩條手臂閑蕩著,長期的饑餓和營養不良讓小男孩的頭顱在瘦小的身體上面顯得很大,像個小蘿卜頭。

不知想到了甚么心事,小男孩又回來了,這一次男孩沒有站在男人對面,而是站在一旁,黑亮清澈又怯弱的眼睛注視著男人的梨子,還在可笑的不停的吞著口水。

男人看著他,小男孩也抬起頭來看男人,他鼓起勇氣,對男人單純大膽的說:“我餓了,給我個梨吧。”

男人“哼”了一聲,沒有理睬小男孩,小男孩不屈不饒的繼續說:“我餓了,給我個梨吧。”猶豫了一會兒小男孩小聲的補充道:“求求…你了。”

男人聽到了小男孩清脆的聲音,他看著這個很臟的男孩,皺著眉說:“走開。”

小男孩的身體似乎抖動了一下,男人響亮地又說:“走開。”

小男孩膽子小,猛地被嚇了一跳,身體遲疑不決地又搖晃了幾下,然后兩條腿挪動了,男人也不再去看他,呆呆的坐著看著天上的白云,也不知在想著甚么心事。

似乎想到了不暢快的事,男人重新低下頭,這時,他看到剛才那個小男孩正在飛快往遠處跑去。他看著小男孩,心想他為什么跑?他看到了男孩甩動的手,那甩動劇烈的手似乎抓著什么,黃橙橙的,像是一個很圓的東西,他看清楚了,小男孩手里抓著的是一個梨子。

于是男人站了起來,向著小男孩跑去的方向追趕。邊跑邊喊了起來:“抓小偷啊抓住前面的小偷啊,這么大的孩子就當起小偷了啊……”

送給小桂子。

作品《大唐皇帝李治》文字章節由自網絡收集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作品本身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立場無關。閱讀者如發現作品內容確有與法律抵觸之處,以及屬于色情小說和成人小說,可向舉報,如因而由此導致任何法律問題或后果,均不負任何責任。


上一章  |  大唐皇帝李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