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名將第二十二節 他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架空>> 風流名將 >>風流名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二節 他鄉

第二十二節 他鄉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七月生我  分類: 架空歷史 | 七月生我 | 風流名將 
風流名將

易寒面對這最后一座城池,也是他此次北征的最終目的,他并不似以前那般著急選擇立即攻城,而是先穩軍安營,銀川城不是自己想攻陷就攻陷的,城高墻厚,城內糧草充沛,兵力雄厚,這必定是一場艱苦而持久攻堅戰,打的是消耗,打的是耐力,所以這一次他先做好后勤工作,而不是倉促進攻,都兵臨城下了,能攻下銀川才是目的,而不在早一步晚一步。()

易寒一邊多方打探收集銀川城內的情報,一邊做好地方政治工作,下令部隊不準擾民,擅動百姓一物者立斬不赦,派兵沿途張貼告示,內容千篇一律,讓當地的百姓明白自己軍隊的身份,是解救他們而來,軍民一家,知你們窮困潦倒,所以鎮北軍準備分給你們糧食,分給你們土地,分給你們耕作用的黃牛。

許多受盡戰爭之苦的百姓從藏匿的深山老林聽到消息,返回而來,一經接觸,受到的待遇果然如麒麟將軍所說的一般,護國軍態度和藹,規規矩矩,而且還分給他們糧食,土地,簡直就是救他們脫離苦海的天兵天神。

這好消息一經傳播,頓時引起轟動,鄉民百姓開始逐漸回歸家鄉,好似以前又能種田納糧了。

易寒這一招先穩后勤的策略效果明顯,護國軍駐地開始出現一派軍民魚水和諧,周邊地區的百姓房頂炊煙越來越多,戰亂是藏匿起來的糧食也主動挖了出來。

易寒會讓布斯赫明白,任你銀川銅城鐵壁也必為這股民心所向瓦解。

一個月之后,易寒才正式攻打銀川城,他延州只用了半個月,可是攻打銀川準備工作卻足足用了一個月。

守城的最關鍵有兩個階段,最初的幾天面對敵人的猛烈強攻與長期的苦熬,面對護國軍的強攻,布斯赫守了下來,當然面對英勇善戰的護國軍,他感受到壓力,但是這壓力并無法動搖他守住銀川的決心,這關系到整個戰局,這關系到整個北敖的命運,就算只剩下他一個人,他也會用自己的性命來擋住敵人的進攻。

與此同時,駐扎的黃河下游的李毅收到西王府方面來的求援急書,信中陳述了西王府所面對的困境,甚至齊子明還分析整個西北的戰局,懇請他李毅大義出兵,助西王府鎮守鎬京城。李毅眼睛沒有瞎,沒有人比他更關心西北的戰事了,他是苦于自己無糧無法出兵,而且樞密院還屢屢發來文書,讓他鎮守此地保護天子安危,不得隨意出兵,這些事情是自己讓孤龍率十萬兵力支援西王府之后發生的事情,在朝廷看來,西王府是自己的潛在死敵,那有出兵相助的道理,大概天子心里也過不了這一關,如今舍天子而去,卻助西王府鎮守鎬京,李毅可以猜想到,自己一定會受到朝廷方面的重重阻礙,如今只有先斬后奏了,他可不會蠢到去征求朝廷的意見,立即調兵遣將,準備支援西王府。

十萬兵馬歸營聽從調動,如此浩大的軍事行動如何能瞞過近在滎州朝廷的耳目,朝廷大概猜測到了李毅的心思,立即派太師劉鋤來到鎮北軍的大營。

怎么說李毅還是朝廷的將領,而朝廷雖名存實亡卻沒有完全亡滅,他即背負臣民,就不得不受其所限,還是在大帳中接見了劉鋤。

李毅雖然看不慣劉鋤為人,兩人沒有什么交情,但是這么多年來倒是河水不犯井水,我守我的邊關重鎮,你謀你的朝廷政要。

李毅語言冷淡道:“不知道劉太師來此有何貴干啊?”

劉鋤笑道:“皇上差我前來給李元帥傳一道密旨”,說著將密旨呈上,李毅雙手捧接過來,打開一看,看完之后卻是臉色鐵青,天子令他駐守此地,若無皇命,不得調動兵馬,同時已經讓劉鋤代替方安中擔任樞密院樞密使一職,同時作為鎮北軍監軍協助他李毅整頓鎮北軍。

李毅看完之后,一臉冷青,卻不說話。

劉鋤問道:“李元帥,可看清楚了密旨的內容”。

李毅卻道:“劉太師,素李毅難以從命!”

劉鋤聞言一驚,厲聲喝道:“李毅,你想抗旨不成”。

李毅朗聲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李毅不能拿個人榮譽聲名而置整個國家危難于不顧,就算因此抗旨,犯了抄家滅門的死罪也在所不惜,劉太師請回吧”。

劉鋤喝道:“李毅,你這是死罪,你公然叛變,就算朝廷奈何不了你的鎮北軍,難道你就不顧及你在金陵的家眷老少嗎?”劉鋤立即拿李毅的家眷來威脅他。

李毅哈哈大笑:“劉太師你盡管試一試”,他的表情不怒自威,令人感覺不寒而栗。

“送客!”說著兩位侍衛走了進來,刀拔出一半,露出刀刃寒芒。

劉鋤“哼”的一聲,揮袖轉身。

李毅喊道:“慢著!”兩個侍衛又立即把劉鋤攔住。

李毅淡道:“劉太師,你把圣旨拿回去,就說我已經出兵了,沒接到圣旨”。

劉鋤冷笑道:“好你個李毅”。

李毅卻懶得看他一眼,朝兩個侍衛使了個眼色,兩個侍衛立即拔刀相挾,劉鋤只能乖乖的拿回圣旨,又是一聲冷哼離開大帳。

劉鋤走后,李毅朗聲道:“讓李文保將軍來見我”。

一會之后走進來一個英姿勃勃的年輕將領,“不知道元帥召我前來有何要事”。

李毅卻直呼其名道:“文保,你回金陵一趟吧,我剛才抗旨不從,我李家會有滅門之禍,你回去保護李家老少舉家搬遷,離開金陵前往京城找易天涯,暫時安置下來,我不想朝廷拿我的家眷來威脅我,我也不想因為我不受威脅,最后讓家人成為倒下亡魂”。

李文保便是李毅僅存的第一子,李文保欲要推辭給別人,李毅卻拍了他的肩膀,“你是我李家僅存唯一的頂梁柱,家族存亡責任重大,非你不能擔當,不要再拒絕了”。

李文保臉容一肅,只聽李毅卻笑道:“和華柔給我生個大胖孫子”。

李文保想起家中老少,又想起常年嬌妻一個人孤苦伶仃,這仗都不知道打到什么時候,點了點頭,答應了下來。

李毅道:“你將我身邊的百名近衛給帶走吧,遇到事情,你自己拿捏”。

李文保點了點頭。

料理所有瑣事之后,次日,李毅率鎮北軍全部趕赴鎬京。

身處滎州的天子,聽劉鋤添油加醋的一番話,頓時勃然大怒,立即下令讓兵部尚書周置親率兵馬前往金陵,將李毅一家就地處斬。

周置接受皇命,大吃一驚,誰敢動李毅的家眷,皇上這是糊涂了嗎?李毅可是坐擁二十萬的鎮北軍啊,讓把他給逼急了,殺個回馬槍,這朝廷鐵定亡滅,周置卻不了解李毅,李毅是一個不會因為個人恩怨而不顧全大局的人,就算滅門之仇也不會改變他的準則。

周置一邊聽命行事,一邊卻把這個消息透露給丁制,丁制受到消息,大吃一驚,連忙面見天子。

天子正在氣頭之上,見了丁制,冷漠問道:“不知道丁卿見朕有何要事稟報”。

丁制道:“我聽說皇上要將李毅一家就地處斬”。

天子冷冷道:“李毅抗旨不從,藐視朝廷,敢為其說情者一并論處。”

丁制卻還是道:“皇上,李毅的家眷動不得啊,李元帥一生忠心為國......”

話還沒說完,就被怒火中燒的天子冷喝打斷:“丁制,連你也這么說,他李毅仗著自己手中的二十萬兵馬就可以不將朕放在眼里嗎?”天子自幼養成的驕傲卻讓他喪失了理智。

丁制忙道:“皇上,請聽臣一言,李毅的家眷萬萬斬不得,皇上想一想,李元帥抗旨不從,還不是為了大東國,為了將夷虜驅逐出我們的國土,但是皇上這么做,就相當于逼李元帥與你決斷,與其如此還不如先將李家一門大小先押送回滎州,暫時收監,給他李毅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這才是兩全其美之策啊”丁制沒有說的太明白,但是意思就是說拿李毅的家眷來威脅控制李毅。

天子聞言,頓時冷靜下來,我何不用李毅的家眷來威脅李毅,讓他不得不聽我令而行事,想到這里立即道;“老宰相,你立即追上周置,就說朕改變注意了,讓他將李家一門大小先押回滎州”。

丁制大喜,立即退下。

金陵還是一片繁華,因為這里遠離戰場的中心,金陵的百姓生活還是很悠然,感覺北敖安卑似離他們很遙遠,北敖要攻打到金陵,談何容易,他們憂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卻是國事戰事,憂是憂,日子還是照過,樂子還是得有,秦淮河畔依然是人流絡繹不絕,夜夜笙歌。

大約六七日之后,李文保比周置先一步到達金陵,他是救人如救火豈能不快,周置卻是公事,相比之下自然是一個快一個慢。

李文忠率百衛騎馬抵擋金陵,百匹戰馬,百名戎裝鎧甲的侍衛,自然是引人矚目,落在有心人的眼中,也就探清楚了李文忠的身份。

傍晚時分,李文忠抵達李家門口,李家下人見了門口突然來了一幫騎馬的士兵,管家一邊讓人前去稟告老夫人,一邊出門相詢,到了門口看見一個一身戎裝的英姿威武的年輕將軍,總感覺臉熟卻一時認不出來,問道:“請問這位將軍?”

李文忠笑道:“霖伯,是我”。

管家大吃一驚,“七爺,原來是你,你回來了,老夫人知道了一定高興死了”,臉上說不出的興奮喜悅。

說著一邊安排下人帶士兵住下休息,一邊帶李文忠進府,李文忠問了這些年家中狀況,老管家也詳詳到來,說著說著,卻是來到了大廳,風塵仆仆的卻也沒有著急前去見妻子。

過了一會,老夫人在墨蘭的攙扶下走了出來,見到自己最小的兒子,卻也忍不住老淚縱橫,李文忠連忙上前跪下,“兒子不孝,這么多年未能侍候母親跟前”。

老夫人笑道:“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你是我李家的好兒郎,我不怪你,起來吧”。

母子久別,卻有許多話要說,母子互相傾述一番之后,老夫人才記起讓家人來見,吩咐下人去稟,讓他們廳堂來相見,李家六位夫人在婢女的陪同下陸續來到大廳,個個露出喜悅的神色,叔嫂相稱。

而最喜悅興奮的莫過于華柔,只是她外表卻保持很安靜,很溫婉。

一番交流之后,李文忠沒有注意到四嫂不在,卻問道:“怎么不見明瑤和明濛?”

吳天瑜應話道:“七叔,明瑤上京了,在易將軍府作客”。

李文忠笑道:“怕不是作客這么簡單吧,明瑤多才多學,只可惜錯生了女兒身,否則定有一番大作為”,一語之后笑道:“明濛是否在書房?”他與兩人年紀相仿,名為叔侄,實為朋友。

這話問出,眾人表情怪異,卻沒有出聲回答,過了一會之后老夫人才嘆氣道:“明濛怨恨我們不讓他從軍,卻說讀書無用,沒辦法做一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自暴自棄,整日流連于勾欄青樓,與他那幫朋友飲酒作樂”。

李文忠臉色一變,卻也沒有說些什么,卻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意味,過了一會才問道:“可知他在哪間青樓”。

巡視全場,見眾人紛紛搖頭表示不知,嵐兒突然出聲弱弱道:“秦淮河的有間最火的青樓叫眉樓,說不定少爺會在那里”。

李文忠起身道:“我現在就捉他回來,看他聽不聽我的話”。

吳天瑜忙道:“七叔莫要傷了明濛”。

李文忠笑道:“大嬸,我有分寸”。

走過華柔的身邊時,停了一下,說道:“等我回來后再敘”。

華柔卻道:“你一身戎裝,出入外面引人矚目,還是換身便服再去吧”。

在場眾人恍悟,連忙附和。

李文忠與華柔返回房內,卻也有了小敘的空間。

李文忠卻也沒有絹戀誤事,換了身衣服之后便離開府邸,前往秦淮河。


上一章  |  風流名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