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醫神科學與宗教之戰(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修仙醫神 >>修仙醫神最新章節列表 >> 科學與宗教之戰(上)

科學與宗教之戰(上)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舞殿冷袖  分類: 仙俠 | 奇幻修真 | 舞殿冷袖 | 修仙醫神 
這天姜皓星正在網上查閱有關神仙的資料,郝建國無意中看見,不由笑道:“你怎么也會看這種東西?”

姜皓星正看得入迷,頭也不抬地反問:“看這個有什么不對嗎?”

“這些封建迷信的東西,不應該是你們科學家看的吧?”郝建國笑道。

聽到這句話,姜皓星從電腦屏幕前轉過頭來,正色道:“難道你認為,宗教就一定不對,科學就一定正確嗎?”

郝建國奇道:“難道不對嗎?你想想,十七世紀初,伽利略被迫宣布放棄自己的主張。三百多年后,愛因斯坦百年誕辰紀念日上,教皇保羅二世卻為伽利略平反,承認他是對的。時至今日,在科學與宗教的斗爭中,科學無疑占了上風。這沒有任何疑問吧?”

姜皓星點頭道:“沒錯,與實證的科學相比,僵化的宗教缺乏說服力,甚至很多時候,都不能自圓其說。例如,根據《圣經的說法,上帝是萬能的,同時又是仁慈的。可是,出現在人間的惡,究竟是上帝無力阻止呢?還是他有意不管?如果是前者,那么上帝就不是萬能的,而如果是后者,上帝又談何仁慈?這兩者之間,上帝只能選擇其一,相信上帝自己也會感到很為難。”

“比之宗教,科學則更有邏輯性,更能令人信服。可是,爭論中的雙方,一定有一方正確嗎?科學一定是對的嗎?”

頓了頓,姜皓星繼續道:“表面看來,這問題似乎很可笑,甚至沒有必要回答,但仔細想想,有哪一門科學,不是建立在幾條特定的假設,或所謂的公理之上?這些假設真的正確嗎?一旦它們出了問題,那由此導出的一系列理論自然也有問題,至少,需要一定的修正。”

“其實,科學的含義,就是在一種理論被提出后,不斷用各種實驗去驗證它。如果發現是錯的,就放棄它,或者對它進行修正;如果發現是對的,那就等待下一次的驗證,同時,它的可信度就高了一點。可是,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永遠也得不到必定正確的理論,或者說真理,因為證偽只需要一個實驗,但再多的實驗也不能證明理論的正確性,而只能無限地提高它的可信度。就算我們找到了真理,我們也并不知道,只知道這是個蠻不錯的,值得信賴的理論。”

回憶著自己在軒轅星系的學習過程,姜皓星緩緩道:“本來,我對科學是沒有什么疑問的,少年時,我曾相信,科學能解釋一切,也能做到一切,如果現在還有科學所解決不了的,那也只是因為它不完善,在將來,這些問題終究會得到解決。但現在看來,事實并非如此。”

說到這里,姜皓星迅速在頭腦中過了一遍地球上的科技成就,用郝建國能夠理解的話說道:“例如,如果量子力學正確的話,我們想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就是永遠也做不到的。這與儀器是否精密,測量是否仔細無關。或許,上帝能夠知道,但至少,我們不能。”

姜皓星繼續道:“你在學校里,學過《生理學這門課程吧?學了它之后,你難道沒有為人類自身結構的復雜、精巧而感到驚訝嗎?一個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已經能令我們驚嘆不已,而在它之上,由以億計的細胞組成的高等動物,以及更高級的、具有意識的人類,簡直是不可思議。人類真是進化而來的嗎?這么點時間夠進化嗎?至少我是不敢相信的。”

“在此,我并不是懷疑達爾文的進化論,雖然有人認為進化論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但我覺得對整個環境而言,熵還是增加的。不過,進化論并沒有真正解釋生命的起源,更別提生命起源的環境了。”

“談到環境,如果追根究底的話,自然得研究整個宇宙。那么,宇宙是如何產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解釋無非有兩種:宇宙一直存在;宇宙始于某時。如果是前者,那么在我們之前,已經有無限的時間過去,宇宙已經過去了相連事態的一個無限序列,而序列的無限就是它永遠不能通過連續的綜合而別完成,也就是說,宇宙一直存在是不可能的,它一定有一個開端。那么,促成這個開端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郝建國想了想,答道:“開端的原因是大爆炸吧?”

姜皓星點了點頭,道:“以目前的科技來說,對此的解釋是大爆炸學說。宇宙從大爆炸中開始。至于大爆炸的原因,解釋是,時間隨著大爆炸而產生,之前沒有時間,而因果是時間概念,因此,說大爆炸的原因是沒有意義的。這個解釋雖然不能令所有人滿意,但本身也沒什么錯誤,只是,這樣的說法似乎近于宗教,因為教徒也可以說,在第一天,上帝創造了世界,也創造了時間……只要把大爆炸換成上帝,同樣說得通。”

姜皓星笑了笑,忽然開了個玩笑,道:“或許,教徒還能說,上帝創世之前,正在為提這個問題的人制造地獄。”

姜皓星繼續道:“其實,也正因為如此,大爆炸理論提出不久,就被教會所接納。不管怎么說,大爆炸理論還是相當成功的。通過觀察恒星的紅移,發現恒星的確正以飛快的速度離我們遠去,經測量,宇宙中氫占75,氦占25,與大爆炸理論預言一致,而如果退回到100億年至150億年前宇宙中最早的客體,也與大爆炸的粗略估計吻合,這一切都支持著大爆炸理論,而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測出的宇宙背景輻射,這個宇宙創生時的遺跡,更消除了人們對它的疑慮。可是,在大爆炸之后,我們的宇宙為什么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有現在這樣的低熵?”

“要知道,如果隨機選擇的話,選到一個最高熵的可能是最大的,而選到一個低熵的概率相當的小。對科學家們來說,最令他們感到奇怪的,是所觀察到的物質世界的結構對常量的改變相當敏感,基本力的強度稍微有一點差異,就會造成物質世界結構的劇烈變化。例如,倘若核力稍弱,質子和中子的結合就會被量子分裂破壞,所有的恒星將會熄滅。若是核力稍強,兩個質子就有可能克服它們共有的電斥力而粘在一起,便不會有氫從大爆炸中留下來,穩定的恒星也不復存在了。而假如引力的強度改變哪怕是1040分之一,就破壞了恒星內部電磁力和引力的平衡,所有的恒星只能不是藍巨星就是紅矮星,太陽這種恒星就不存在了。看起來,大自然賦予基本常量奇跡般的數值巧合,似乎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姜皓星伸出了三跟手指,逐一道:“對此,主流的科學解釋大致有三種。一是認為概率是針對集合的,對單個事件,談概率沒有意義。這話沒錯,可是,不能否認,大爆炸是以一種罕見的形式,創造了一個罕見的宇宙,并且,恰好是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宇宙。這多少讓人感到奇怪。”

“對此的回答是,假如宇宙不是這個樣子,就不會有我們在這里奇怪了。無疑,這種人擇理論多少有點牽強。另一種觀點是多宇宙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只是無窮多宇宙中的一個,我們的宇宙適合人居住,同時也有更多的宇宙沒有生物存在。”

“這解釋似乎沒什么問題,可是,借助于無窮多宇宙來解釋一個宇宙,怎么也說不過去,這違背了奧科姆剃刀原理。最易被接受的解釋是,宇宙開始時過熱,不容許鐵的存在,之后,宇宙又冷得太快,沒有足夠數量的核反應發生。于是,原初物質就落在低熵的氫的形態中。可是,宇宙的溫度又為什么這么變化?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而生命的產生,是偶然還是必然?”

“無生命的原子湊到一起,就有了生命。最初,人們是不相信的。他們認為活的生物體內一定有一種‘生命力’,它是神賜的。但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細胞被發現,DNA被發現,我們對生命了解越來越多,逐漸否認了‘生命力’的存在。米勒――尤里實驗在模擬的原始大氣和原始海洋中,用放電模擬閃電產生了氨基酸,更證明了生命能從無到有。可是,事情真這么簡單嗎?”

“我們知道,物理學一直走在自然科學的前沿,從牛頓到愛因斯坦,物理學家們破壞了無數人心中的信仰,逐步強調了物質的重要性,而否認了精神的影響。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物理學現在對精神越來越趨于肯定,相反,生命科學正試圖完全取消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命科學正走在上個世紀物理學的道路上。這不能不讓我們產生聯想,如果生命科學進一步發展,會不會繼續走物理學的老路?現在關于生命起源的觀點是否正確?”


上一章  |  修仙醫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