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民來過之后,村里面的小路上多出不少小鴨子。黃色的絨毛上面都用自家備用的紅粉把翅膀上都涂上顏色,這樣就不會和別家的混合的。更有的一些在鴨脖子上綁上小紅繩子。
兩位酒樓老板過來把上次剩下的一百多只的鴨子都買走,說是國慶人太多。張牛只是笑笑。對他們的小主意一清兩楚不就是趁放假多撈上筆嗎。而張牛也提高了價格。算是國慶的回報吧,順便還詢問他們村里養的大苯鴨收不。兩位老板在旁邊一陣商量后說是可以收購,山村出的鴨味道也好,價格就是低點,等啥時候能出貨再打電話。
看著塘里少了不少鴨。這次張牛準備多養上點,算下時間離年低也就兩個多月,再養上一批剛能過上個大年。山村手機信號好了后。找人也方便。現在買鴨苗一個電話過去。就能安排送過來。這次張牛一口氣要了兩千只。剛好能讓鴨棚住滿。多出來的睡在塘邊也沒啥關系,反正不是蛋鴨不怕滾到水中。
騎著車。回村里去也該去村長談談大山的事情。車斗里還放著一桶黃溜子和泥鰍,這是這幾天用蝦籠放過來的,基本每天一個籠都能放上幾斤。現在的黃溜子比大拇指都要粗。閃亮的黃色的膚色。在烈日照射下一閃閃的。
到村,不少村里人都看到桶里的黃溜子。引來不少人稱奇,
“娃。那啥。你這黃溜子那抓的啊。”
“聽說好象自家養的。就在門前那兩口水塘。”
張牛也隨便回答幾句,拖著車往家里走去。村里就這樣啥事都會出來問個信,到處透露著鄉村氣息。
在路上碰到的村打著招呼。看到不少人家前院都在抽土爽面。這幾天氣溫不高,剛合適抽這個土爽面。
將車停在門口。提著水桶走進院里,發現張媽也在抽面條。已經掛上不少,一溜溜快要垂到地面。而張爸則拿著兩條竹稈子。可以說是竹筷子的大哥吧,超大形的。正在不斷把面條一條條隔開,不讓它們粘在一起,等涼上會就基本不用去管它了,
在分面條的張爸也看見進來的張牛。“過來幫下你媽揉下面團。要不等下來不及曬另外的面條了。”
放下水桶,洗下手,挽上衣袖就揉起面團。這面團張牛也會揉揉。別的就不會了。別家的女娃的很小的時候都已經很利索了。不過家里的小妹是個例外。不上課就沒人影和隔壁家的文文很是對手。
有了張牛的幫忙,速度快很多,半個小時后,已經把所有抽出來。木架上都掛上面條。有幾架的面條已經有點微干的跡象。看來今天自家抽的還是不錯。抽這個就怕上下不均勻,或者是上頭大下頭小。這樣的面條抽出來煮起來吃上去就像面團一樣,沒那清爽的感覺。
張爸提著水桶來到水井旁,把黃溜子都倒在大臉盆里,看來是要親手殺黃溜子了。
“這黃溜子是你那塘出的吧“在磨著菜刀的張爸問道。
‘恩,前幾天去外面的村子買了幾了個蝦籠回來。看看塘的這黃溜子有多大了。“打上一桶井水的張牛回答道。
“你這黃溜子。還真大,反正你這次拿回的也多,等下拿點送去村長家也謝謝他的幫忙”
“知道了。你不說也準備是要送去。順便還有點事和他說說呢。”
磨好菜刀。拿出一個小碗。撒上一點鹽。抓起一條黃溜子狠狠摔在地上。黃溜子一陣抽搐。再抓起來放在案板上。把菜刀從頭敲到尾,這樣就可以很簡單的骨頭抽出來。血割出來流到碗里。
張爸純熟的手藝,很快就剝出二十來條的黃溜子。都切成一段段到時候辣椒暴炒就可以。至于剩下的泥鰍嗎。剛好家里早上還買有點豆腐,可以做個泥鰍鉆豆腐這道名菜。
泥鰍鉆豆腐這菜。張牛是做不來,連張媽也不行,只有張爸能做出來。是村里少數幾個能燒出來的,一般的人燒這菜泥鰍都不會鉆。基本都在外邊就給燙死了,那還成什么泥鰍鉆豆腐你說是不。
想著那道菜。張牛就發現自己口角流出口水。趕緊抹掉這個太丟人。人家望梅止渴。他這是聽泥鰍纂豆腐流口水。
剛準備把這水井旁邊清洗下。隔壁家的文文媽倒是走了進來。迎上去問道。“文嬸。有啥事啊。到里面坐坐。”
“別了。我還是在這外面好了。那啥。。我聽村里說你今天拿了不少黃溜子回來是不是啊。”
“是啊。剛弄好少黃溜子。怎么了。”
“我縣上的親戚到我家坐坐。剛好家里沒啥菜。在門前洗菜時聽別人說你今天拿回不少黃溜子,所以過來瞧瞧。有沒多余的,買點回去讓他們嘗嘗。
張牛一聽還以為啥事“文嬸。還以為啥事,不就黃溜子嘛。說聲就行了還提什么錢呢,你等下我進去拿個洗米籃過來。”
文嬸子松了口氣。望著張牛背影。這娃還真不錯。
往洗米籃裝上不少黃溜子和泥鰍。然后遞給文嬸。“拿去吧,別讓你家親戚久等了。”
“那謝謝了。”拿著洗米籃就回去。
遠親不如近鄰。在農村上還是很平常。誰家不是低頭不見抬頭見啊。偶爾誰家煮啥餃子或者別的都會拿點給鄰居。就是圖個高興。
中午張爸下廚,這機會平時很難得的。一年到頭也就那么幾次。那黃溜子的鮮血,也給張爸喝掉了。味道是甜甜的沒啥氣味。對上了年紀但是會喝的人還是不錯,養血嘛。誰不喜歡啊,雖然有點象野人那樣。。
在整盤的黃溜子肉前,張牛和小妹都用手偷偷抓了幾快放進嘴里。辣辣的。沒有骨頭的鱔肉。鮮嫩的。就是燒出來實在是太少了。都縮成一小塊。
而后面燒出來的泥鰍鉆豆腐,揭開鍋蓋就可以看見泥鰍基本都鉆進白嫩嫩的豆腐里面。也只有偶爾幾條在外面這菜也算是成功。撒上點蔥花就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