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鼎第580章 秋高氣爽(1)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鼎 >>漢鼎最新章節列表 >> 第580章 秋高氣爽(1)

第580章 秋高氣爽(1)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南海十四郎  分類: 歷史 | 五代十國 | 南海十四郎 | 漢鼎 
漢鼎

“飛雨,你怎么看”

“可以一試。”

“若是他反,西蜀必天下大亂。”

“可讓李天翔駐軍蜀中,對付南詔。”

“李天翔不是他的對手。”

“他既知大人心意,自然不會反。”

“我還是不放心。”

“大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若是不準備重用他,當日具面,就應該取他性命,永絕后患。”

“嗯,你說的是對的。”

“大人不妨加恩籠絡顧全武。”

“好,就按你說的辦。”

從艾飛雨的住所回來,劉鼎直接來到了位于驪山的作戰室。

盡管長安和洛陽之間的交通,已經相當的順暢,騎馬往來只需要半天的時間,鷹揚軍總部也已經遷移到洛陽。但是,驪山華清宮依然是鷹揚軍總部的管轄范圍,這里的作戰室,也隨時更新鷹揚軍的所有動向,平時即使劉鼎不在這里辦公,也有專門的參謀隨時更新信息。

畢竟,驪山的華清池溫泉,是洛陽沒有的。在疲勞之余,浸泡在溫泉里,實愜意的事情。再揚軍高層每個人,腦力使用都是過度的,尤其是艾飛雨、李怡禾、朱有淚等人。他們的腦子,時時刻刻都在琢磨著鷹揚軍的大小戰略,在疲憊不堪的時候,能夠跳入溫泉中,用熱熱的溫泉水洗掉疲勞,實舒服的享受。

驪山的夏秋兩季,氣候還是非常宜人的。

九月,秋高氣爽,景色怡人。

驪山周圍的樹葉,有些已經變紅子。

到冬天,這里的樹葉,全部都會變紅。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劉鼎還記得太祖的這句詩。

仿佛受到天氣的影響,作戰室里妁每個人,都顯得神采奕奕。

劉鼎到來作戰室的時候,朱有淚和李怡禾兩人,也剛剛從溫泉里面起來,還穿著寬大的浴袍,蹲在椅子上琢磨各地送來的情報。這個姿勢,是他們最喜歡做的,和文化教養無關,純粹是最輕松的體現。的確,在解決了蜀中的問題以后,鷹揚軍總部難得清閑一段時間。

現在鷹揚軍的主力,都在涼州一帶。由于和歸義軍的關系還沒有協調好,所以短期內無法對西域直接發動攻擊。王彥章已經帶領豹騎軍,提前到達瓜洲,在石英璐的協助下,直接對在西域活動的拓跋刀鋒提供支援。當然,這種支援僅僅局限于武器和物資上的支援,直接的軍事行動還沒有。

至于另外的一部分鷹揚軍主力,則在河北地區繼續休整,對契丹人的內斗作壁上觀。韋國勇帶著罡字營和飲飛營兩支騎兵主力,一直在滄州的北部活動。他們是在訓練,也是在等待時機。

在之前,契丹人已經爆發了第一次內斗,耶律撒刺毫不猶豫的教訓了耶律阿什,消滅了他七千余人。契丹可汗耶律安糯亦不得不公開刮斥耶律撒刺的行為,這為雙方的徹底破裂,埋下了伏筆。在朱溫的不斷慫恿下,耶律超超開始集結更多的契丹騎兵,準備對耶律撒刺發起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耶律撒刺雖然不想契丹人內訌,可是面對耶律超超的威迫,卻也不得不奮起反抗。

現在正是金秋九月,秋高馬肥,正是開戰的大好時間,相信契丹人的內訌,很快就要上升到一個嶄新的截斷。不過,劉鼎現在關心的,倒不是契丹人的內訌。契丹人的內訌,有楊鷺颯和韋國勇兩人緊緊的盯著,他們一定會尋找到最好的機會,對契丹人發動致命一擊的。

劉鼎現在要琢磨的事情,和遠在萬里之外的邏些城有關。

邏些城是吐蕃王國的首府。

從地圖上看,邏些城距離中原實在是很遠很遠的。

強盛時期的吐蕃人,曾經有遷都的打算,試圖將都城遷移到安西四鎮中的于闐,但是后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最終不了了之。因此,直到現在,邏些城依然是吐蕃人的首府。從地圖上看,從長安到邏些城,至少要走一年的時間。

最靠近邏些城的鷹揚軍轄區,是成都府。由于吐蕃王國的內亂,邏些城的防衛力量,比較薄弱。鷹揚軍如果從成都府出發,經過墨脫,到達邏些城,不是不可能的。當初人民解放軍就是沿著這樣的路線進藏的,劉鼎相信鷹揚軍或許也能夠做到這一點。以前,總是吐蕃對中原發動進攻,現在,應該輪到中原軍隊,對吐蕃發動主動進攻了。

事實上,劉鼎對于吐蕃的了解并不多,他看到的,都是經過再三簡略的簡報。要是詳細的介紹吐蕃,從吐蕃的歷史、政治到軍隊,都一一道來的話,只怕劉鼎就沒有精力做別的事情了。這種專門研究對手的行為,自然有前線將領去進行。

比如,錢耀。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在西藏高原,很早就有人類居住。戰國以后,在民族斗爭中失敗的羌族部落,如越葡羌、發羌、唐旄、迷唐等部,都逐漸遷移到西藏地區。他們和當地人民相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動在雅隆河谷(西藏窮結縣)的拖牛部,統一扼牛部各部落的叫棄聶棄贊普。“贊普”是雄健丈夫的意思,以后成了吐蕃君長的專稱。贊普妻稱為末蒙。

吐蕃的王族稱為“論”(有大論、小論),宦族稱為“尚”。論和尚構成了統治階級的核心。大論、小論即大相、副相。此外還有內大相(也稱為論莽熱)、內副相、小相各一人。又有整事大相、副整事、小整事,皆任國事。由這些官員所組成的中央機構,“總號曰尚論掣遁突瞿”。

吐蕃原來信奉缽教,后來又從唐朝輸入佛教,缽教巫師和佛教上層僧侶也是統治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吐蕃的官制除本族特有的外,也兼采唐制。據漢籍文獻記載,吐蕃官名有宰相、中書令、都元帥、尚書令等官方招牌猛男四菜一躺上傳

這些官,可能是根據唐代官名而意譯的,其實際不一定如唐代那樣有細致的分工。從棄聶棄開始,吐蕃確定了酋長世襲制度,《冊府元龜卷961,《外臣部;土風說,“其設官,父死子繼,絕嗣則近親襲焉。”

吐蕃在地方上實行軍政合一的制度,把全境戈了分成四個軍事行政區,即拉如、葉如、伍如、云如,各區的領兵軍官兼任地方行政長官。每區又分上下兩部,其下有若干千夫長以統部民口從《舊唐書;吐蕃傳下的記載中,可知吐蕃的地方官也兼采唐制,設節度使、觀察使等職,節度使之下設州,州置守將,如維州守將悉怛謀。軍事據點設討擊使,如別將尚恐熱為落門川討擊使。

對于這些古怪的名稱,劉鼎沒有太多的心思來研究,吐蕃就是原始化的朝廷,還沒有完全進化。吐蕃的民眾和軍隊,基合二為一的。平時是農民,戰時就是士兵口吐蕃還保留著奴隸制度,貴族都擁有大量的奴隸口吐蕃的奴隸為貴族服務、生產、打仗,甚至是陪葬。現在河西走廊的很多溫末人,就是當初吐蕃貴族的奴隸,在脫離了吐蕃貴族以后,他們自立一體,和吐蕃貴族的關系,非敵非友,很是復雜。

河西走廊的事情,有王彥章、安仁義、葛從周他們幾個大將解決,劉鼎也不需要操太多的心。倒是邏些城這個遙遠的目標,現在鷹揚軍里面,除了他之外,再也沒有別人有這么異想天開的想法的。就算是最彪悍的王彥章,大概也沒有想到要突襲邏些城。

的確,對于很多人來說,軍事進攻邏些城,實在是有些不切實際。想當初,文成公主入藏,可是用了足足一年多的時間。如果路上還要打仗的話,需要耗費的時間更長。突襲邏些城,軍隊的后勤保障,也是致命的問題。在冰天雪地里面,鷹揚軍如何保持后勤供應

但是不得不說,這個想法很誘人。

目前,鷹揚軍主力在西域,吸引了回鶻、吐蕃人的目光,他們對于來自蜀中的突然一刀,可能不會有很警惕的防范。這是鷹揚軍的機會。事實證明,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想要逐步推進,平定青藏高原,都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比突襲更不可行。

但是,從蜀中殺入西藏,以前從來沒有過,劉鼎也不能百分百肯定可以做到。

畢竟,即使是當年的韋皋,也無法到達邏些城。

“就讓我們鷹揚軍開創一個新時代吧!”

劉鼎用力的搓了搓自己的雙手,走到書桌的面前,拿起了毛筆,緩緩的蘸著墨水,準備練字。

其實,林鼎平時很少練字。

但是,此時此刻,他的確想用書法來表示自己心中的愿望。

提起毛筆,聚氣凝神。

揮灑!

大功告成!

他在宣紙上寫下的,孕是“韋皋”兩個字。

的確,他希望身邊有一個韋皋。

更希望鷹揚軍有無數個韋皋。

現在的西川節度使諸葛斌,顯然是不能勝任軍事戰略的,一旦鷹揚軍真的從蜀中對邏些城發起攻擊,劉鼎肯定要更換再川節度使。

但是,鷹揚軍里面,有誰能夠比得上昔年的韋皋呢

錢鏐,他能不能勝任

熟悉唐朝歷史的都知道,劍南西川節度使并不是一個輕松的職位。蜀地民風強悍,少數民族眾多不說,南面有南詔,西面有吐蕃。天寶戰爭時期,唐軍和南詔的戰爭,總共十八萬精銳都覆沒在這片土地上,以至于宋代得出了唐朝是覆滅于西南夷手上的結論。當時韋皋走馬上任西川節度使,看好他的人,幾乎一個都沒有,甚至連皇帝都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讓他去上任的。

以韋皋所處的位置而言,僅附近云南一地的少數民族就有數十萬,吐蕃入侵常常以他們為前鋒,這給了唐軍非常大的壓力。吐蕃是大唐開國以來的宿敵,甚至趁唐朝在安史之亂中元氣大傷的情況下派兵一度占據了長安。在這樣一個腹背受敵的地方,年輕的智將韋皋開始了他的經營。

中國歷代推崇的就是斗智而不斗力。韋皋不是一個只知道打仗的莽夫,自然不會干兩面作戰的蠢事。政治能力極高的他上任之后立馬分清了形勢,確立了對劍南一地有威脅的幾個敵人,并制定了各種不同的應對方法。簡單的說來,就是分而治之,各個擊破。

韋皋首先對境內的東蠻進行安撫,然后于貞元四年(公元788年)派遣屬下判官崔佐時去南詔國與之盟好,離間南詔與吐蕃的關系。南詔國在臣屬吐蕃的二十余年之后,又重新向唐朝稱臣納貢。當時吐蕃對唐朝內地的入侵一般分為兩條線,一條是通過隴右,一條則是通過西川。從西川這條路進攻唐朝必然要與南詔聯手,此時雖然南詔已經與唐朝盟好稱臣,但是迫于吐蕃的壓力,并不敢公開與其敵對。

貞元四年九月,吐蕃發兵十萬進攻蜀地,命南詔配合攻擊。南昭王被迫發兵屯于滬北(今四川攀枝花附近),做做樣子。韋皋會來了,寫了一封書信給南詔王,極力夸獎南昭王歸化唐朝的誠意。他將此信用銀子打造的封函包裝起來,然后故意落入吐蕃手中。

吐蕃一看之下當然會懷疑南詔,因此派遣兩萬兵馬屯扎在會川(今四川會理西),阻擋南詔軍入蜀的必經之路,防范之心顯露無疑。南詔王一看吐蕃對他如此猜忌,大怒,直接帶兵回家。南詔與吐蕃關系最終完全破裂,真正地倒向唐朝這一邊。吐蕃失去了南詔的幫助后,再想入侵蜀地也就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

南詔王退軍后,吐蕃分兵四萬攻兩林驃旁,三萬攻東蠻,七千寇清溪關,五千寇銅山。韋皋以黎州(今四川漢源縣)刺史韋晉等與東蠻連兵防守,利用地利破吐蕃于清溪關(今四川洛縣境內)外。吐蕃失敗之后并不甘心,又發兵二萬攻打清溪關,一萬攻東蠻。韋皋則命韋晉鎮守要沖城,指揮全軍作戰。又命葡州經略使劉朝彩等出關反擊。在韋皋的指揮下,唐軍努力奮戰,大破吐蕃軍,獲得了這次防御作戰的全面勝利。

吐蕃屢屢入侵,可謂是唐朝的頭號大敵,韋皋當然不是一個只挨打不還手的人,貞元五年(公元789年),韋皋對吐蕃發動了第一次攻擊作戰。他派遣大將王有道率兩千精兵和東蠻聯手,破吐蕃于臺登(今四川冕寧滬沽),殺青海大酋乞臧遮遮、臘城酋悉多楊朱及論東柴等,史“虜墜死崖谷不可計,多獲牛馬鎧裝。遮遮,尚結贊之子,虜貴將悍雄者也;既敗,酋長百余行哭隨之。悍將已亡,則屯柵以次降定。”算是為大唐出了一口長安被占領的惡氣,韋皋由此被升為檢校吏部尚書。

中國有史以來西南少數民族問題一直讓人非常頭疼,民族叛亂簡直就是家常便飯,韋皋自然也碰到了這樣的問題。剛剛安撫了蜀地的幾個少數民族頭目,誰知道還沒過多久,其中一個叫夢沖的就反叛投靠吐蕃。不但如此,還隔絕了唐朝使者入南詔的道路。韋皋并沒有學他的“前世”諸葛武侯那樣對夢沖七擒七縱、天搞感情攻勢,而是非常干脆地在琵琶川下將他斬首,另立這個部落的二頭目為首領。從此少數民族紛紛震服,韋皋也將蜀地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貞元九年(公元793年),朝廷筑鹽州城(今寧夏鹽池縣),這座城就在吐蕃的眼皮底下,吐蕃當然不會看著它就這樣完工。為了保證城池的安全竣工,韋皋又一次主動進攻,攻破吐蕃峨和(今四川松潘疊溪營北60里永鎮橋)、通鶴、定廉城(今四川阿壩理縣),逾的博嶺,包圍維州(今四川理縣東北),搏棲雞,攻下羊溪等三城,還把吐蕃的定廉城一把火燒了。吐蕃的南道元帥論莽熱來援救,也被擊敗,殺傷數千人。

于是,鹽州城在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順利筑好。到了貞元十三年,韋皋又光復了原來失去的葡州口此時的韋皋對于吐蕃而言,簡直如同眼中釘肉中刺一般可恨了,大兵壓境、屢屢進攻。不過,韋皋不但進攻是一把好手,防守同樣穩健,吐蕃的進攻連連吃鱉。

以上情形持續到貞元十五年,在這一年,韋皋的分化政策取得了成效,在帝國西南形成了以韋皋為代表的大唐、南詔共同對付吐蕃的局面。邊境上雖然大小沖突不斷,但是在韋皋的領導下,失敗的一方總是吐蕃。斷斷續續的戰爭在貞元十七年終于形成了一場大戰,鑒于帝國西南形勢越來越不利于吐蕃,吐蕃贊普向北方發動總攻擊,進攻靈、朔二州,并且攻破麟州。

韋皋再一次主動出擊,在帝國西南,他將軍隊分成十路,大舉向吐蕃腹地進攻,真是大膽而又華麗的作戰風格。分散的軍隊并沒有被各個擊破,反而在一開始就擊破了吐蕃和阿拉伯阿拔斯帝國的聯軍。于是,“康、黑衣大食等兵及吐蕃大酋皆降,獲甲二萬首“。

這場大規模的戰爭從春天打到秋天,到了十月份,韋皋已經擊破吐蕃軍隊十六萬,攻下城池七座、軍鎮五座。然后又向維州進攻,將吐蕃的救兵一一擊破,迫使吐蕃贊普襲擊帝國西北方的軍隊回來救援,最后在維州進行決戰口這次決戰中,韋皋使用誘敵深入的計策,十萬敵軍被殲過半,活捉了敵人的總指揮論莽熱。

韋皋在蜀地二十一年,總共擊破吐蕃軍隊四十八萬,擒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一千五百,斬首五萬余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和韋皋同一時代的武將幾乎無人能出其右,絕對能算得上是不世出的名將。韋皋不但仗打得好,玩起政洛同樣一把罩。不但將蜀地治理得很好(韋皋死后,蜀人見到他的遺像都會拜祭。),而且輔佐太子登上皇位,將他的政敵驅逐,最后得封南康郡王。

三天后,錢鏐到達驪山華清宮,面見劉鼎。

他是自動請纓,要率軍突襲邏些城的。

他希望獨每一面,不希望跟在別人的后面。

寧為雞首,不為牛后。

他相信劉鼎明白他的這種想法口

劉鼎開門見山的說道:“具美,你真的要到邏些城去”

錢鏐說道:“我愿意去!”

劉鼎說道,“你有什么條件都說吧!”

錢鏐說道:“我希望從義勝軍里面抽調一萬精銳,同時將顧全武調來給我。

劉鼎說道:“行!”

錢鏐說道:“糧食的問題,我找誰解決”

劉鼎說道:“我親自負責。”

錢鏐說道:“好!”

劉鼎說道:“我決定任命你為西川節度使兼東川節度使!”

錢鏐明顯一愣,跟著喜出望外的說道:“謝謝殿下!”

他并不奢求自己能夠擔任西川節度使,這個職務不但是個肥缺,也是個容易讓人猜疑的職務,主要是因為蜀中的地理位置影響,掌權者是絕對不會委派信不過的人擔任的。劉鼎任命自己為西川節度使,顯然是信任自己,錢鏐雖然說不上十分激動,卻也有些感觸。

劉鼎說道,“但是,你的任務,不單單是襲擊邏些城,還要協助楊行密攻打南詔。”

錢鏐凜然回答:“沒有問題。”

蜀中盆地素來豐饒,物產豐富,支撐兩場小規模的戰斗,是沒有什么難度的。

劉鼎做出這個決定,當然也考慮到了。

劉鼎又說道:“根據三眼都的情報,目前吐蕃的軍隊主力,都在西域附近,準備對抗回鶻人的攻擊。在邏些城的東面,應該只有幾個戰斗力不強的代本,你要注意隱瞞消息,速戰速決。”

代本是吐蕃軍隊的編制,大約相當于現代軍隊的一個團,人數在千人左右。

邏些城的東面,在墨脫的周邊地區,只有幾千人的吐蕃軍隊,正是鷹揚軍動手的大好時機。

錢鏐回答:“屬下明白!”

自稱從“我“改為“屬下,“表明他已經正式承認劉鼎的地位。

龍紀四年九月三日,朝廷正式任命錢鏐為新成立的劍南節度使,經略東川和西川,同時對付吐蕃和南詔。


上一章  |  漢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