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鼎第443章 天要下雨(3)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鼎 >>漢鼎最新章節列表 >> 第443章 天要下雨(3)

第443章 天要下雨(3)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南海十四郎  分類: 歷史 | 五代十國 | 南海十四郎 | 漢鼎 
您目前的位置:»»

當鷹揚軍正在和突厥騎兵進展苦戰的時候,中牟里面也有很多人,同樣為了這場戰事感覺到緊張。他們非常想知道這場戰斗的每一個細節,非常想知道到底是誰占據了上風,甚至想知道,劉鼎和李克用,到底是如何指揮這場戰事的,突厥騎兵到底起了什么樣的攻擊,鷹揚軍又是如何擋住這些攻擊的。

但是,無論外面的戰局如何,他們都不敢出城去。城外乃是突厥騎兵的活動范圍,沒有了高高的城墻掩護,他們隨時都有可能成為突厥騎兵殘殺的對象。中牟城內的大部分人員,好像對突厥騎兵都相當的害怕。中牟城內有各種各樣的謠言,有人說,李克用在收拾了鷹揚軍以后,要對付還有很多人,尤其是那些來自朝廷的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張浚和崔沆,雖然很關心戰事的勝負,可是同樣不敢出城去打探究竟。他們和李克用之間的恩恩怨怨,很難用一句話來形容清楚,如果要細究其中的恩怨,至少要從十年前朝廷討伐李國昌的時候開始說起,但是毫無疑問的,如果有機會,李克用絕對不介意剁掉他們的腦袋。

關正杰是鷹揚軍在中牟的主要負責人,每天都負責解答有關鷹揚軍的事情,接待各方的客人,中牟城內的大小事務,也基本上是在他處理。但是,他說得最多的,乃是“無可奉告”四個字。每每有人問到關鍵的問題,他就顧左右而言他,如果對方逼問的實在太急,躲不過的話,他就硬邦邦的說出這四個字,即使在張浚和崔沆的面前也同樣如此。

是的,無可奉告。關正杰對于眼下的態勢,的確是無可奉告。

王滿渡大營和中牟之間,已經完全斷絕了聯系,關正杰也完全不知道王滿渡大營現在的真實情況,更不知道突厥騎兵和鷹揚軍之間,到底是誰贏了誰輸了,他和張浚、崔沆他們一樣,都是非常緊張的,急切的想要知道戰斗的勝負,他甚至根本睡不著覺,每天面對大眾的時候,雙眼都布滿了血絲。

張浚他們每天都站在城頭上,遙望著東北方,那里就是王滿渡大營,就是他們關注的焦點。然而,他們雖然距離王滿渡很近,卻不敢靠近。他們唯一能夠看到的,只有偶爾出現的突厥斥候,他們正在中牟的外面原野悠哉游哉,顯然是在監視中牟的動靜。其實整個中牟,只有五百名鷹揚軍的老弱病殘,根本不足為患。

倒是廝殺的聲音,隱約可以聽到,有時候廝殺的聲響還特別大,可是,他們有時候又懷疑,自己是不是耳鳴,因為畢竟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有時候甚至眼見也未必為實,何況是耳聽呢?十月初三和初四兩天,廝殺聲還是相當激烈的,尤其是初四這一天,廝殺聲直到深夜才漸漸的停止,但是從十月初五開始,廝殺聲似乎就完全的消失了。

十月初六的晚上,崔沆自言自語的說道:“奇怪,今天李克用怎么沒有動進攻了?”

張浚也搖搖頭。不知道突厥騎兵和鷹揚軍到底在搞什么鬼。他們都覺得。其中一定是生了一些事。才會導致戰斗地停止。可是。到底是什么事呢?劉鼎和李克用之間。到底有什么事情生呢?戰斗地結果。到底是鷹揚軍勝利了。還是鷹揚軍失敗了?

他們地確希望是鷹揚軍勝利了。這樣朝廷才有回去長安地機會。可是他們也知道這個希望不大。在這樣地原野上和突厥騎兵對抗。鷹揚軍地風險實在是太大了。固然。鷹揚軍地戰斗力是值得夸獎地。可是畢竟是太冒險了。當初宣武軍和突厥騎兵戰斗了好幾年。都沒有能夠討了好去。遠道而來地鷹揚軍。難道還能比地頭蛇地宣武軍更加地厲害?

在中牟城里面。好像張浚和崔沆這樣有心事地人。還有很多。例如韋莊。例如其他勢力地代表。他們同樣急切地想要知道。這場戰斗地結果。韋莊顯得憂心仲仲。想要打聽。卻又不敢打聽。鷹揚軍對于來自長安地人。都沒有好感。要是被他們抓到了。說不定連辯解地機會都沒有。就被喀嚓一聲砍掉腦袋了。

十月初五很快就過去了。

十月初六。似乎也慢慢地過去了。

十月初七。時間顯得特別長。似乎每一刻鐘都要比之前地一天還要漫長。就在一天地時間里。張浚去找關正杰就找了三次。希望可以從他那里得到有關地消息。哪怕是一點點地消息。

但是,關正杰的答復依然是:“無可奉告!”

他的確是無可奉告。

王滿渡大營那邊,現在究竟怎么樣了,誰也不知道。

恐怕只有熬到雙方約戰的時間結束,他們才會知道結果。

十月初八,是突厥騎兵和鷹揚軍結束戰斗的預定日期。

這天早上,張浚早早的起來,催著關正杰前往王滿渡大營打探消息。

按理說,到今天戰斗應該結束了,無論鷹揚軍是勝利,還是失敗了,都要知道一個結果。他和崔還是朝廷派來的公證人,眼看戰斗結束了,他們卻連戰場都沒有看到一眼,這個公證任務,還怎么做下去呢?

關正杰為難的說道:“兩人大人,實在對不起,我沒有進入王滿渡大營的權力。”

張浚著急的說道:“你不親自走一趟,怎么知道你們鷹揚軍到底是勝利了還是失敗了?”

關正杰猶豫著說道:“要不,在下陪各位去走一趟?”

張浚和崔沆對望一眼,只好說道:“好!”

不入虎,焉得虎子,想要知道戰斗的結果,只有豁出去了。

一行人收拾收拾,正準備出門,忽然間,城外傳來急促的馬蹄聲,似乎有大量的騎兵正在趕往中牟的方向,中牟城墻上的粉塵,都被如雷般的馬蹄聲震得悉悉簌簌的往下掉。他們面面相覷,第一反應,是立刻退回去中牟。他們的臉色都有點煞白,想要說

,但是又沒有辦法說出來,一顆心卻是提到了嗓子眼

騎兵。

突厥人的騎兵?

難道是突厥人打敗了鷹揚軍,然后到中牟接管來了?

他們急忙跳下馬來,沿著樓梯跑上去城頭,想要仔細的看個救濟那個,結果還沒有到達城墻上面,就聽到有人出雷鳴般的歡呼,可以清晰的聽到“鷹揚軍”和“劉鼎”兩個詞。他們都喜出望外,激動的神情溢于言表,難道是鷹揚軍取得勝利了?

張浚畢竟年輕一些,體力比較好,他三步并兩步的沖到城樓上,現城頭上,已經擁擠了不少人,各方派駐中牟的代表,現在全部都出現在了城頭上。崔和張浚還沒有站穩,就被后面沖上來的人推著往前走,他們急忙沖到一個城垛的后面,依靠著城墻,驚喜的看著外面的原野。

這時候,馬蹄聲已經漸漸的輕微,少了很多殺氣,多了幾分閑逸。他們看到幾百名的鷹揚軍騎兵,逶迤而來,騎兵隊伍中間的雙劍交叉旗,異常的醒目。

這不是鷹揚軍的騎兵是什么?在鷹揚軍的騎兵中間,幾個軍官簇擁著一個身軀高大的青年將軍,施施然的到來中牟的城門前。

劉鼎!這不是劉鼎是誰?

刀削般的臉龐,堅毅的眼神,棱角分明的五官,魁梧的身軀,山岳般的氣質,立刻將城頭上的所有人都吸引了。無數的歡呼聲情不自禁的響起來,關正杰等人都亡命的大聲高叫,好像要將自己的嗓子叫到完全嘶啞為止。那些各方勢力代表化妝而成的商旅,在這種熱烈氣氛的感染下,也情不自禁的放聲大叫。

誰也沒想到,劉鼎竟然在第一時間來到了中牟。

劉鼎既然平安到來中牟,說明鷹揚軍肯定沒有被突厥騎兵打敗。而且,看劉鼎悠哉游哉的樣子,還有身邊鷹揚軍騎兵雄糾糾氣昂昂的氣勢,顯然是鷹揚軍擊潰了突厥騎兵,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如果不是親眼看見,誰也無法想象,鷹揚軍居然在王滿渡周圍的原野上,戰勝了突厥騎兵。對于朝廷的很多人來說,突厥騎兵乃是他們的噩夢。朝廷每次面對李克用的武力展示,都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兩年前李克用攻擊長安,迫使朝廷不得不逃亡鳳翔,最后經歷了千辛萬苦,才居在興元府。完全可以這么說,朝廷現在承受的苦難,全部都是李克用一手造成的。

崔沆和張浚狠狠的握了握自己的雙手,心情自然帶著相當的興奮,他們的確為鷹揚軍戰勝突厥騎兵感覺到興奮,但是興奮過后,兩人的心情,卻有變得相當的復雜。鷹揚軍是取得了勝利,可是李克用的下場到底怎樣?還有鷹揚軍對朝廷的命令,又將如何呢?劉鼎此人的野心,會不會因此而膨脹呢?

牟急忙打開城門,歡迎劉鼎的到來。

城內的所有人,都聚集到了城門洞的后面,等待著劉鼎入城。

在這些圍觀的群眾里面,絕大多數都是抱著各種各樣目的來到中牟的商人,他們背后代表著各種各樣的勢力。他們到來中牟的目的,就是希望在第一時間得到更清楚的消息,以便背后的勢力,可以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現在鷹揚軍打敗了突厥騎兵,鷹揚軍周邊的所有勢力,都必須根據這個消息作出根本性的戰略改變,否則,等待他們的,將是滅亡的命運。

藏勒昭揮揮手,近百名鬼雨都戰士面無表情的進城,布置好警戒,他們占據了所有的十字路口,控制了周圍的制高點。隨后,是令狐翼帶著近百名的弓箭手入城,他們跳下馬來,潛伏到了周圍的屋頂上,仔細的搜查那些可疑的位置。當所有的小隊都打出安全無虞的手勢以后,藏勒昭和令狐翼等人騎馬在城內繞了小半圈,確信一切正常,這才打出可以前進的手勢。

于是,更多的鬼雨都戰士,騎馬進來,在街道的兩邊布置好警戒。侍衛隊長夏可舞,親自帶著幾十名貼身侍衛,簇擁著劉鼎入城。這時候人們才現,原來這些騎兵,都是劉鼎身邊的侍衛,并不是真正意義的騎兵,但是他們顯然要比普通的騎兵更加的彪悍多了,那凌厲的眼神,仿佛能夠洞察周圍的一切動靜。

劉鼎慢悠悠的騎馬走到大家的面前,揮手向大家問好。民眾激動的情緒,頓時被點燃了起來,很多人都在大吼鷹揚軍和劉鼎的名字,現場的氣氛異常的火爆,好大一會兒聲音才逐漸的降低下來。劉鼎沒有下馬,而是在馬背上示意大家安靜,表示自己有話要說。

喧囂激動的人群,馬上安靜下來了,所有人都伸長了耳朵,全神貫注。他們都相信,劉鼎宣布的,將是震動天下的消息。甚至,極有可能是改變天下命運的消息。

果然,劉鼎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我知道大家很關心王滿渡的戰事,我特點來向各位通報一下。”

“第一,我們擊退了突厥騎兵,突厥人的傷亡,在萬人以上!”

“第二,我們的傷亡很大,死傷人數在五萬人以上,骨干受到很大的損失!”

“第三,突厥人已經承諾,他們在三年內,不會越過黃河南下,大家可以過一段安靜的日子了。”

完這四句話以后,劉鼎含笑抱拳,表示自己的說話結束了。

聽眾自然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恨不得劉鼎仔細解說一番,以便從劉鼎的話語中,勝利的喜悅,但是劉鼎顯然沒有解釋的意思,于是,不少人只好獨自回味。他們越是回味,越是覺得,劉鼎所說的三句話,實在蘊含有太多的意思,想要完全揣測出其中的含義,恐怕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更令人尋味的是,這三句話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劉鼎給他們留下的想象空間,實在是太大了。突厥人的傷亡是萬人以上,那到底是傷亡一萬多,還是傷亡數萬?鷹揚軍傷亡五萬多,那部隊到

有被打散,現在部隊都到哪里去了?劉鼎憑什么相信\之內不會南下?

張浚等人最為關心,急忙叫道:“劉大人,能否仔細說說戰斗的經過?”

劉鼎含笑抱拳,滿臉歉意的說道:“對不起,我要說的,只有這三句話!如果大家有興趣,不妨來找我個別商談,歡迎大家咨詢。只要是我劉鼎能夠解答的,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鷹揚軍晚上要在開封舉行慶功會,歡迎各位前往開封參加。告辭了!”

罷,轉身而去。

隨行的鬼雨都戰士,也都依次撤離,根本不給民眾們追問的機會。

李克用最后撤退的時候,果然遵守諾言,留下了一萬匹的戰馬。加上鷹揚軍在周圍原野搜集到的兩三千匹戰馬,使得鷹揚軍擁有的戰馬數量,立刻擴大了數倍。根據最保守的估計,鷹揚軍目前也擁有了一萬八千匹的戰馬。鬼雨都戰士全副騎兵行頭不說,鷹揚軍建制騎兵的數量,也陡然翻了兩番。

光啟四年十月初七,劉鼎頒布命令,在楊鷺颯指揮的驍騎營之外,另外成立豹騎軍和飛騎軍。

這兩支部隊都直接歸屬劉鼎領導,和驍騎營是并列的關系。這樣一來,鷹揚軍就擁有了三支專業的騎兵部隊,極大的增強了鷹揚軍的戰斗力。鷹揚軍馳騁中原的篇章,也正是拉開了序幕。

豹騎軍指揮使由王彥章出任,標準編制人數大約2000,戰馬5000匹。唐初十二衛當中的左右驍衛,軍號“豹騎”,其名源自曹魏時著名的禁衛軍“虎豹騎”,武周時曾改名左右武威衛,曾經是唐軍的一支精銳部隊。可惜后來十二衛逐漸衰落,豹騎軍的名氣,也就漸漸的遠去了。現在劉鼎重建豹騎軍,顯示了恢復昔日強盛國力的決心。高三寶、宋海洋都被調入豹騎軍擔任指揮官。

飛騎軍指揮使由安仁義出任,標準編制人數大約2000,戰馬5000匹。唐高宗時,改左右屯營為左右羽林軍,軍號“飛騎”,正式確立了北衙禁軍系統。自此以后,飛騎軍一直是中唐時期的禁軍,在神策軍崛起之前,飛騎軍都承擔著重要的衛戍任務。王彥童、昆侖風等,都被調入飛騎軍擔任指揮官。

于同時組建了兩支強有力的騎兵隊伍,需要從其他部隊抽調相當數量的精銳人員,但是又不能額外增加太多的預算,以免導致財政崩潰,因此,鐵槍都正式被解散,所有人員,都調入其他部隊,以補充組建騎兵以后剩下的空缺。其中潭都接收得最多,李瓊、周水都分別調入潭都擔任團尉。

至于劉鼎身邊的鬼雨都,也全部配備了戰馬,并且在專業騎兵軍官的教導下,展開騎兵作戰訓練。以前鬼雨都擁有的戰馬,是機動的,一旦其他地方有需要,他們的戰馬會被抽調。現在,再也沒有這個需要了,鬼雨都同樣變成了徹頭徹尾的騎兵,作戰能力和機動能力都進一步增強。

同時,鷹揚軍斥候部隊擁有的戰馬數量,也大大的提升,可以展更多的斥候了。面對中原地區如此復雜的態勢,劉鼎下決心增強斥候部隊的力量,他將狄火揚和袁羚召來,讓兩人對斥候部隊的展提出意見,按照兩人的建議和要求,一次性調撥兩千匹戰馬給斥候部隊使用。

于鷹揚軍和突厥騎兵在王滿渡的戰斗,造成了突厥騎兵大量減員,很多無主的戰馬散落四周,有些可能是被民眾隱藏起來了,現在鷹揚軍正在逐一的將這些戰馬搜出來,因此,鷹揚軍擁有的戰馬數量,還會逐步增加,根據最樂觀的估計,鷹揚軍的戰馬總數,最終可能超過兩萬。

此外,由于鷹揚軍正式控制了洛陽、鄭州等區域,和突厥人接壤,通過黑市途徑,也能夠搞到部分的戰馬補充。同時,大量受傷的戰馬,在經過獸醫的醫治后,也可以重新投入使用。盡管這些戰馬無法沖鋒陷堅,但是用來后勤運輸,還是很不錯,魚多均最恨不得的就是擁有大量的馬車了。

王滿渡一戰,對于鷹揚軍來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用突厥人的戰馬,組建了自己的騎兵部隊,基本上結束了鷹揚軍沒有騎兵的日子,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提升了鷹揚軍的機動能力。在以后的戰斗中,鷹揚軍終于可以利用騎兵部隊,狠狠的打擊敵人了。

才走出不久,后面就傳來了馬蹄聲,原來是兵部侍郎張浚來了。

張浚似乎看出了一些門道,他越是琢磨,越是覺得劉鼎的幾句話,深不可測,如果不是劉鼎的親自解說,他根本體會不到劉鼎的真正意思。他于是直接騎馬追上劉鼎的隊伍,向劉鼎當面詢問。令狐翼將他帶到劉鼎的身邊,張浚就迫不及待的問道:“劉大人,突厥人全部撤回去河東了嗎?”

劉鼎含笑說道:“是的。”

張浚意味深長的說道:“你們和突厥人達成了協議?”

劉鼎搖頭說道:“沒有的事。”

張浚緊追不舍的說道:“那么,請問,到底是誰勝了誰敗了?”

劉鼎依然含笑說道:“你說呢?”

張浚半信半疑的說道:“李克用敗了。”

劉鼎微微一笑,故意擺出高深莫測的樣子,淡淡的說道:“我可沒有這么說。”

張浚感覺劉鼎這里一定隱藏著很多事情,劉鼎故意在中牟只留下三句意義深長的話,就是要讓天下人都在那里琢磨其中的意思,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判斷行事。他可不想一不小心就理解錯誤了,他擔負著皇帝李儼的最迫切要求,萬一皇帝問起來,他是這樣解釋的,結果以后的局勢展,卻和他的解釋完全相反,那后果就嚴重了。因此,他直截了當的問道:“既然突厥兵撤走,那么鷹揚軍下一步要進攻長安了嗎?”(,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m,章節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閱讀!)

小說快速導航

漢鼎網友評論


上一章  |  漢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