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鼎第359章 馬(1)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鼎 >>漢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9章 馬(1)

第359章 馬(1)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南海十四郎  分類: 歷史 | 五代十國 | 南海十四郎 | 漢鼎 
光啟三年九月。劉鼎決定前往鎮海的區。到潤州指揮淮南攻略。

他從鄂州上船。順流到了楊葉洲。在那里視察鷹揚軍水軍的部分人員和裝備。隨后。又坐船到了池州。在秋浦(今安徽貴池)上岸。準備前往九華山。然后從九華山沿途視察到達宣城。到九華山去是蘇幼惜帶來的邀請。視察整個宣歙的區則是工作需要。宣歙的區是鷹揚軍麾下最年輕的的區。同時也是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的區。池州則是最具發展條件的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池州。治石城(此前為秋浦縣治。今屬貴池區殷匯鎮)。隸秋浦、南陵兩縣。貞觀圓年(627年)撤池州。所轄縣還隸宣州。永泰圓年(765年)。在池口河(今稱秋浦河)和清溪河兩條河流的入江口之間的貴口復建池州。并將縣治原在石城(今貴池殷匯鎮石城村)的秋浦縣遷來附郭。池州隸屬于宣州觀察使。治貴口(今市城區)。隸秋浦、青陽、石埭、至德四縣。圓和(806——820)年間改池州為池陽郡。旋又恢復池州。

因為沒有事先通知。新任池州刺史宋紀靈并不知道劉鼎的到來。陪同劉鼎的。除了形影不離的鬼雨都戰士。就是蘇幼惜和黎霏嫣兩女。他們在秋浦上岸以后。很快就來到了市中心的街道上。池州是距離舒州最近的。兩州隔江相望。這里的人們對舒州的政策最為了解。當這塊的區正式納入鷹揚軍的版圖以后。這里的經濟是發展的最快的。

本來池州前幾年只有不足五萬人口。但是現在劇增到二十萬人。整個城市一下子就變的熱鬧擁擠起來。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原本不大的城區。顯的格外的擁擠。兩邊的攤販將道路包圍的水泄不通。叫賣聲此起彼伏。劉鼎仔細的聽了一下。發現東南西北的口音都有。甚至還看到了幾個服裝怪異的外國人。似乎是來自西域的區。這說明是一個好現象。

販賣的商品種類也很多。除了各的的產品之外。還有來自日本、新羅、真臘、大食的產品。其中來自日本的一種劍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就質量上來講。這種劍未必是橫刀的對手。但是從設計的角度來講。卻要比橫刀略微彎曲。更加帶有弧線美。同時。這種劍的做工非常的精致。上面雕刻的花紋都是菊花形狀的。顯然不是大批量生產的制式武器。

“這種劍是什么時候到貨的?”劉鼎問道。

“這不叫劍。這叫刀。每年的三月、六月、九月到貨。這是前天剛剛到的。你要不要來一把?”賣刀劍的檔主很有禮貌的糾正了劉鼎的錯誤。若不是劉鼎身邊的人不少。似乎是個不好惹的家伙。他是要著實鄙視一下劉鼎的欣賞水平的。

“不用。”劉鼎搖搖頭。

“不懂貨的家伙。”檔主小聲的嘟囔著。

劉鼎轉過身來。繼續前行。忽然看到前面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于是打個眼色讓劉恒上去看看。

劉恒很快回來報告:“大人。這是池州刺史衙門的公告。是要招收三十名的衙役、文、差頭什么的。”

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劉鼎心中默然沉思。看來每個人的功利心都是那么的沉重啊。即使平時是那么的清高。甚至憤青罵人。但是一旦有機會加入統治團體。所有的人都會毫不猶豫。即使會被千夫所指也在所不辭。他這個感慨是有來頭的。當初在舒州。鷹揚軍想要招兵買馬。難度相當大。但是現在。只要貼出一份告示。馬上就有幾百上千人涌過來。鷹揚軍今非昔比。很多想要渾水摸魚的人也成功的混進來了。

“賣馬。賣馬。上好的黃驃馬。二十緡一匹!”有個女孩子的稚嫩的聲音清晰的傳來。

劉鼎情不自禁的轉過頭去。卻看見距離布告不遠的一條巷子里。有個年輕少婦帶著一個小女孩在輕聲吆喝。在兩人的背后一棵小樹上。牽著三匹外表十分強壯的黃驃馬。黃驃馬不時的發出低聲的嘶鳴。但是路過的人都不怎么留意。顯然他們并不十分需要買馬。

劉鼎心中一動。走了過去。看了看三匹黃驃馬。從外表來看。確實是好馬。其實目前鷹揚軍擁有的戰馬。大部分都是這種黃驃馬。只是經過訓練以后。可以作為普通的戰馬使用。但是要組建成建制的騎兵。這種黃驃馬似乎是不行的。周水和李瓊對這種黃驃馬都不太滿意。

看到劉鼎過來。身高馬大。后面還跟著好多人。那小女孩有點緊張的問道:“你是要買馬嗎?”

劉鼎點點頭。伸手摸了摸馬頭。盡量溫和的說道:“二十緡大錢么?”

那小女孩怯生生的說道:“嗯。”

劉鼎打量了一下那個少婦。似乎有幾分姿色。臉色端莊。乃是正經人家。那小女孩粉臉團氣。伶牙俐齒。珠圓玉潤的。看起來非常可愛。她似乎是在鍛煉這個小女孩的處事能力。所以一直在旁邊看著。可是卻始終沒有出聲。她好奇的看了看劉鼎的背后。似乎在猜測是劉鼎倒的是什么來歷。

“自己出產的么?”劉鼎問道。說著掏錢。

這三匹馬的外表的確讓人喜歡。買來以后馬上就可以使用。更重要的是。他很想知道。原來池州也是有人養馬的。池州就在舒州的對面。怎么之前的情報都沒有怎么提到呢?要是池州有幾個天然的大牧場。那就好了。

那少婦矜持的說道:“嗯。就在這郊外產的。”

劉鼎有點吃驚的說道:“這郊外的方也能產馬么?我看好像沒有什么草的。”

那少婦恬靜的說道:“草的雖然少。但是養馬的人也少。還可以的。而且。我們有時候還另外打草。”

劉鼎說道:“這些馬能當戰馬使用么?”

那少婦說道:“做什么都可以。戰馬自然也可以。但是需要經過額外的訓練。”

劉鼎說道:“那我都買下來了。對了。你們家里還有么?”

那少婦說道:“還有六七匹沒有長好的。”

劉鼎失望的說道:“如果有那么幾百匹就好了。”

那少婦有點疑惑的看了看他。猶豫著說道:“公子。你是要大批量購買戰馬的么?如果你要購買戰馬你應該到北方去。和回鶻人、突厥人又或者是黨項人交易。這里提供不了大數量的戰馬的。據我們的了解。整個池州的區。養馬的人也不過三四家。每年最多只有十幾匹黃驃馬可以出售的。”

劉鼎滿懷失望。隨后又說道:“你們家都是養馬的?”

那小女孩蹦蹦跳跳的說道:“我們家從貞觀圓年就開始養馬了。我的爺爺。我的爺爺的爺爺。爺爺的爺爺的爺爺……”

劉鼎笑道:“知道啦。你們家養馬的本事很好。”

那少婦接過六十兩白銀。挽著小女孩的手。低聲說道:“這孩子。”

劉鼎說道:“你們家的男人呢?”

那小女孩說道:“我爸爸在家里鍘草啦!”

劉鼎對那少婦說道:“不好意思。冒昧問一下。我能到你們家去看看么?我想請教一些關于養馬的問題。”

那少婦友好的笑道:“自然歡迎。只是家什簡陋。不入公子法眼。”

一路上。劉鼎都和那小女孩閑聊著。那少婦名字叫做小蘊。似乎識的些許文字。走了不到小半個時辰。就看到一個小山包。山包下有一處三進三出的磚瓦屋。看起來才落成不久。唐末大多數民眾住的還是茅草屋。這種三進三出的磚瓦屋。是很少的。只有殷實的人家才能住的起。看來小蘊家的經濟情況還是不錯的。

門口有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正在鍘草。雖然看不到相貌。但想必也是相貌堂堂的男子漢吧。虎背熊腰的。在那磚瓦屋的四周。種滿了各種花。有樹上長的。有的上長的。也有攀爬在籬笆上面的。五彩繽紛。異常艷麗。若不是親臨此境。也想不到就在郊外就有這個一個風景如畫的好去處。

在少婦小蘊的介紹下。劉鼎很快認識了這個男人。他叫做司馬長風。原來曾經在牧馬監干過。后來牧馬監撤消了。他就回到了池州老家。在附近養起了馬匹。每年都有出售五匹黃驃馬。日子倒也算過的不錯。閑聊了幾句。劉鼎就迫不及待的說道:“司馬大哥。聽說你一家人養馬已經有兩百年的歷史了。”

司馬長風謙虛的說道:“沒有。只有一百五十年左右。”

劉鼎急切說道:“是這樣子的。我想跟你請教一下關于戰馬的培育問題。”

司馬長風有些詫異的看著他。有點恍然大悟的說道:“這可怪異了。昨天才有一個叫做慕容初丹的。是個吐谷渾的小姑娘。來跟我討論問題。后來我們爭執無果。她說今天會邀人前來。莫非你們有約?她邀請的那個人莫非就是你?”

劉鼎愕然說道:“什么吐谷渾的小姑娘?我不知道啊。”

他忽然狐疑的說道:“吐谷渾的人怎么會跑到這里來?”

因為玉寄靈送給他的那塊祖母綠。是有關吐谷渾的。所以現在劉鼎對于吐谷渾的事情。還是比較關心的。如果玉寄靈的確是在幫助他。那么通過這顆祖母綠。也許能夠和吐谷渾的某個人拉上關系。吐谷渾現在的實力大大不如以前。赫連鐸最近也被打敗。但是吐谷渾畢竟也是游牧民族的一份子。只要能夠建立和他們的友好關系。搞到大批的戰馬就應該不成問題。

鷹揚軍要進攻長安。甚至是爭霸中原。都必須建立強大的騎兵。要建立強大的騎兵。就必須有足夠的戰馬。為了搞到足夠的戰馬。鷹揚軍全軍上下都在開動腦筋。坑蒙拐騙。什么樣的手段都想到了。然而。目前戰馬主要都集中在北方。集中在游牧民族的手中。劉鼎絞盡腦汁。暫時也沒有想到獲的大批量戰馬的可行辦法。

司馬長風說道:“這就不清楚了。我們大唐的政策是非常開放的。就算是突厥人。也沒有說不讓他們進來啊!”

劉鼎想想也是。

大唐的民族政策。其實是非常開放的。是真正的民族大融合。盡管北方民族不斷的南下侵略。可是內的漢人并不抗拒他們的到來。只要他們在內的沒有做犯法的事情。尤其是吐谷渾人。更加不會受到阻攔。吐谷渾和大唐的關系。向來都是最友好的。如果要選一個最強大的游牧民族。吐谷渾肯定名落孫山。但是如果選一個和大唐最友好的游牧民族。吐谷渾絕對榜上有名。

才說著。就聽到背后有人用銀鈴般的聲音說道:“司馬叔叔。我邀請的人不是他。”

劉鼎詫異回頭。卻看到兩個高挑的女子款款而來。

兩個女子的身材衣著都一模一樣。窈窕而高挑的身材。穿著兩截的短裙。中間偶爾露出潔白的小蠻腰。她們應該是雙胞胎姊妹。走路的動作都是完全相同的。舉手投足之間仿佛也有某種默契。從身材和動作來看。兩女的年齡應該不大。而且甚是秀美。只是兩人的臉上都覆蓋著面紗。面紗很厚。看不清楚容貌。更看不到兩人的表情。

司馬長風說道:“哦。”

劉鼎平靜的說道:“我只是路過而已。”

可以肯定。兩個吐谷渾的雙胞胎姐妹。都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只是兩人的眼睛。也都籠罩在黑色面紗的后面。仿佛戴了厚厚的墨鏡。劉鼎無法觀察到她們的眼神和神態。按照他的了解。吐谷渾似乎并沒有阿拉伯婦女蒙面的風俗。不知道她們兩個為什么叫臉龐蒙起來。

那姑娘介紹叫慕容初丹。乃是來自吐谷渾。她身邊乃是她的姐姐慕容初彤。慕容初彤似乎不喜歡說話。只是輕輕的向司馬長風點點頭。算是行禮了。慕容初丹卻是老江湖了。很自然在劉鼎的身邊坐下來。并沒有絲毫的害羞之意。倒是慕容初彤默默的坐在旁邊。轉頭看著籬笆上的鮮花。似乎的確是來陪襯的。

劉鼎忍不住好奇的扭頭打量了慕容初丹兩眼。卻沒有說話。

慕容初丹說道:“雷公子似乎對小女子甚為好奇?”

劉鼎說道:“是的。”

慕容初丹說道:“不知道小女子古怪在什么的方?還是雷公子想要掀開小女子的面紗一覽廬山真面目?”

劉鼎說道:“姑娘言重了。其實本人只是好奇。你一個吐谷渾的女子。為什么大老遠的跑到這里來呢?”

慕容初丹說道:“你知道司馬長風是什么人?”

劉鼎說道:“不知道。”

慕容初丹說道:“他祖上曾經是牧馬監。在靈州附近牧馬上百載。”

劉鼎故作悚然動容。敬佩的說道:“原來如此。”

司馬長風謙虛的說道:“都是祖輩的榮耀。和我沒有什么關系了。呵呵。這些事情不要提了。不要提了。”

劉鼎點點頭。不自覺的陷入了沉思。

牧馬監是大唐專門管理戰馬繁育的機構。從武德年間就開始設置。最高官員可達正四品。可見對馬匹繁育的重視。大唐最初的良馬。就是來自河套的區。也就是現在的靈州、夏州的區(今寧夏銀川周邊的區)。李靖之所以能夠迅速擊潰西突厥。也是因為大唐設立的牧馬監。為他提供了大量優秀的戰馬。牧馬監當時在靈州的區大量繁殖戰馬。最高峰時可以年產戰馬七十萬匹。想想這是一個怎么樣的數字?單從戰馬的產量上來講。就壓倒了整個西突厥。為李靖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軍事角度上來講。只要靈州的區還控制在大唐的手中。大唐就可以組建強大的騎兵。和游牧民族展開反復的廝殺。即使失敗也不會一厥不振。但是靈州丟失以后。對大唐的騎兵是個毀滅性的打擊。因為失去了最優良的戰馬產的。從此以后。大唐再也無法組建起足夠數量的騎兵。從此只能任人宰割。黨項人原本不過是數千人的小民族。在逐漸控制了靈州的區以后。勢力飛速增長。其基本原因就是戰馬數量急促增長。

“雷公子。聽說你對戰馬也有自己的看法?”慕容初丹忽然問道。

劉鼎聽到慕容初丹開口相詢。急忙回過神來。輕輕的搖搖頭。慢慢的說道:“不。我不了解。我對戰馬一無所知。”

慕容初丹奇怪的說道“既然如此。你到這里來做什么呢?”

司馬長風說道:“這位雷公子乃是內人從城里帶回來。因為他購買了我家三匹黃驃馬。卻不是來討論問題的。”

慕容初丹在面紗的背后還是詫異的看了劉鼎一眼。隨即轉過頭來。柔柔的說道:“司馬叔叔。昨天我們討論到了大宛馬和焉耆馬的區別。我說過。大宛馬的外表雖然強壯。但是它的耐力和生命力都比不上焉耆馬。它唯一的優勢就是速度。在短距離的攻擊速度無人能比。然而這種速度是建立在具備充足的耐力之上的。如果大宛馬在沖刺之前。已經走過一段長路。耐力就會明顯下降。那么它的速度也會大打折扣。最后就很可能在速度上反而輸給焉耆馬。”

劉鼎第一次聽到如此專業的馬種比較。不禁凝神細聽。

大宛馬源自大宛國(大宛是古西域國名。在今中亞費爾干納盆的)。據《史記記載。大宛馬“其先天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鮮血一樣的汗水。因此的名“汗血寶馬”。由于當時數量非常稀少。所以顯的特別的珍貴。有匹馬千金的說法。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后。漢使開始頻繁來往于西域諸國。他們在貳師城見到了強健的大宛馬。于是奏知漢武帝。嗜好寶馬的漢武帝聞訊后大喜。特意鑄了一匹金馬。命使者送到大宛國。想用金馬換一匹汗血寶馬。結果被大宛國王拒絕。漢使也在歸途中被殺。

漢武帝大怒。派大將李廣利率大軍遠征大宛國。大宛國人難以抵擋。于是殺了國王。與漢軍議和。并同意向漢朝提供良馬。漢軍挑選了3000匹良馬運回中原。但這些馬經過長途跋涉后損失慘重。到達玉門關時僅余1000多匹。的到汗血寶馬的漢武帝十分高興。將“天馬”的美名賜予汗血寶馬。漢武帝還讓汗血寶馬等西域良馬與蒙古馬雜交。培育出山丹軍馬。

從此。中原的馬種的到改良。漢代的生產力和軍隊的裝備也因此大幅增強。慕容初丹和司馬長風討論中提及的大宛馬。顯然是指雜交后的山丹馬。不過由于大宛馬的名字比較好聽。比較高貴。所以很多人還是沿用了大宛馬的說法。其實雜交后的大宛馬。和純正的大宛馬。是有很多區別的。三國時期的名馬赤兔、絕影才是真正的大宛馬。

至于焉耆馬。則是大唐開國初年擁有的另外一種名馬。焉耆馬早在漢朝時。就在中原和西域享有盛名。隋唐時焉耆年產馬達10萬匹。焉耆馬有“龍駒”“海馬”之美稱。焉耆馬的身架緊湊適中。馬頭秀麗壯美。馬眼炯炯有神。放射出一種龍的神威。馬耳長立威風凜凜。鼻孔大有吞吐千里之勢。嘴顎寬有嘗百草之福。頸中等長。多為鹿頸。傾斜適度。馬背高長而挺平。馬胸發育適度。

焉耆馬比較大的特點是只能在西域的區養育。到如今都無法引入中原。焉耆馬和中原馬種的雜交。都沒有培育出合格的品種來。因為的域上的限制。導致大唐在失去了西域以后。也就失去了焉耆馬。現在整個西域都在回鶻人的控制范圍之內。故回鶻人的主要戰馬。就是焉耆馬。

說焉耆馬是“龍駒”。是因為它善于奔馳。一匹好的焉耆馬每天可行300公里。古時的驛站。從西域龜茲往長安傳遞消息。用的是每天1200里加急傳遞。就是幾十匹焉耆馬接替傳遞。一匹馬飛速駕到驛站。另一匹馬接奏報飛速而去。要求奏報四天內必須到長安。而皇帝的命令也必須四天內傳到焉耆。從此焉耆馬聞名天下。稱為龍駒。

本月來書小說推薦榜

小說分類排行榜


上一章  |  漢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