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鼎第344章 回首向東(1)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鼎 >>漢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4章 回首向東(1)

第344章 回首向東(1)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南海十四郎  分類: 歷史 | 五代十國 | 南海十四郎 | 漢鼎 

令狐翼剛好無事,就在旁邊觀戰,順便做裁判。

兩個小家伙才下第一盤,水平馬上就表現出來了。平時艾飛雨的小和尚,居然片刻就輸了。小和尚不服,要求再來,陳摶欣然答應,于是擺開棋盤再戰。這一次,小和尚是打醒了十二分精神,下子的時候十分謹慎,每每下子之前都要反復推敲陳摶可能的反應,看他的緊張和謹慎,那是務必要扳回一盤。

和他的緊張、謹慎形成鮮明的對比,陳摶卻是神態輕松,好整以暇,在等待對方下子的時候,他還在喃喃自語的背誦道家的經義,仿佛面前的棋盤根本吸引不了他的注意力。可是事情實在有點古怪,小和尚是打醒了十二分精神,又緊張又謹慎,每每下子都要反復思量,陳摶似乎是在閉目養神,不太專心,下子也是隨意為之,根本不用思考,可是下子卻絕對準確,一會兒的功夫,和尚又輸了。

小和尚不服氣的說道:“再來。”

小道童好整以暇的說到:“來就來!”

小和尚使出了百般解數,無論如何也要贏回一盤,但是他的手氣的確不好,居然又輸了。令狐翼在旁邊看著,也搞不懂為什么他就輸了,但是看小和尚的臉色,就知道小道童沒有作弊。幸好,小和尚有股不服輸的念頭,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無論如何也要贏回一盤。小道童的耐心確實很好,奉陪到底。誰知道一十九盤下來,小和尚居然無一勝績。

小和尚指著小道童,半天才憋出幾個字:“你,不是人啊!”

陳摶傲然一笑。伸手指了指上天。

小和尚徹底屈服了。

陳摶肅容說道:“雙陸其實不好玩,我教你玩最新的。”

說著,他從懷里掏出一副象棋來。

其時。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象棋,這副象棋完全是陳摶自己根據前人的棋盤,改善出來的,因此小和尚也沒有見過,但是等陳摶擺開了棋盤以后,他很快意識到,這個象棋要比雙陸復雜多了,居然還有“帥”、“車”、“馬”、“炮”、“卒”、“士”、“相”等。有關的規則也相當的有趣,很快就將小和尚完全吸引了。

陳摶慢悠悠地說道:“我從現在教你下象棋,如果你能夠在三十年內贏我,就算你有本事。”

順治小和尚倔強的說道:“就算我不能贏你,我的子子孫孫,也要贏你!”

陳摶不以為然地說道:“你是出家人。何來的子嗣?”

順治小和尚堅定的說道:“我自然會還俗!”陳摶驚訝的說道:“你倒是有志氣啊!不知道你的俗家姓什么?”

順治小和尚不假思索的說道:“我俗家姓趙,我已經想好了,如果我有子,就叫趙弘殷,如果我有孫,就叫趙匡!如果我不能贏你,我的兒子趙弘殷就會來找你。如果我的兒子也不能贏你,我地孫子趙匡也會來找你。如果我的孫子趙匡不能贏你。那他的兒子、孫子同樣會來找你!”

陳摶點頭說道:“好,到時候我就等著你的子孫來找我!”

令狐翼忍不住說道:“你能活那么長么?”

陳摶自信的說道:“那就要看我的本事了。”

正在這時候,從涼亭里面傳來一句語調很高地話:“大人的終極目標是什么?”

正是覃睿的聲音。

原來,從覃睿進入涼亭以后,就開始了自己的個人表演。

他的矛頭。直接指向了劉鼎本人。

在覃睿的面前。劉鼎感覺自己好像是被脫光了衣服,所有見不得人的事情。都在太陽的下面全部曝光了。

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這就是鷹揚軍目前地處境。鷹揚軍從來就沒有想過要真正擁護現在的朝廷,劉鼎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屈人之下,但是鷹揚軍的策略卻是“奉天子”,這顯然是太虛偽了。但是生活在這種亂世,想要不虛偽是不可能生存的,鷹揚軍也是依靠這樣的虛偽,撈到了不少地好處。

然而,覃睿地到來,一下子將這個虛偽的面具,從劉鼎地臉上剝了下來。他的所有觀點,都是建立在劉鼎不肯屈人之下地基礎上的,如果劉鼎還要立牌坊的話,多說無益。最終,劉鼎點頭承認了覃睿的詢問:他是不準備奉天子的。

點明了劉鼎的目標以后,覃睿詳細的敘述了自己的觀點。

他闡述的內容有五個:

第一個,是古往今來的戰例。

秦朝統一全國,是首先攻占巴蜀,然后再攻占楚國的。漢朝劉邦也是首先攻占關中,然后再控制巴蜀地區的。本朝開國的時候,也是首先攻占關中,然后從興元府進入成都,最后順流而下,統一廣大的江南地區。這三個王朝都是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他們的行軍路線對于后人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劉鼎如果有意建立一個強大的王朝,就必須借鑒古人的智慧。

事實上,川中一直都是易守難攻的區域,只有漢中附近的道路是比較容易通行的。山南西道的各個州,都是崇山峻嶺,羊腸小道在山谷中蜿蜒曲折前進,時不時還被突如其來的山澗截斷。山野間又有猛獸出沒,甚至還有傳說中的厲鬼。即使是最有經驗的獵人走在這樣的道路上,也要小心翼翼的,何況是全副武裝的軍隊?自古入川,只有走漢中才是最便捷的,三國時期的鄧艾,就是從這條道路入蜀。

提起三國時代的故事,劉鼎馬上醒悟過來了。覃睿闡述的沒錯,西蜀本來就是天險,只有從關中攻克了漢中以后,才能進一步的攻打成都。在攻克了成都以后,順江而下,那就事半功倍了。相反的,如果逆轉過來,難度將相當地大。三國時期的吳國,就從來沒有主動的進攻過蜀國,不是不想,是不能也。

還有南北朝時期地劉裕,北伐雖然沒有最后全功,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劉裕本人急于當皇帝。其實劉裕執行的北伐路線,是完全正確的。他進入長安的路線,同樣是首先攻占淮南、山東、河南,最后經過潼關進入長安。在和漢人王朝隔離了整整一百年之后,長安的居民終于迎來了劉裕。可惜劉裕急于回去健康當皇帝,急匆匆的撤離了長安。最終使得這次北伐功虧一簣。可見,這是最穩妥的路線,鷹揚軍完全可以吸收前人地經驗。

第二個,是后勤運輸的方便程度。

我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山南東道、山南西道、東川、西川的地勢,都要被江淮高上很多,這從河流的走向就可以看出來。鷹揚軍的主要后勤供應基地。是舒州和鎮海,在發動大規模戰爭地時候,主要的物資都必須從這兩個地方起運,而劉鼎目前所在的山南東道,根本不能提供足夠的軍需物資。就算是日常的居民生活。也需要從舒州和鎮海地區運送物資接濟。

鷹揚軍運輸物資的主要途徑,當然是長江。還有就是漢水。如果鷹揚軍從襄州出發,大量的物資需要從舒州和鎮海地區運來。運載物資的船只逆流而上,速度很慢,效率低下。相反地,如果鷹揚軍從舒州或者金陵府出發,則船只是順流而下,速度就快了很多,效率也高了很多。

覃睿自己做過粗略的計算,這中間的運輸效率,至少相差了五倍以上。也就是說,從金陵運輸一船物資到襄州的時間,可以從襄州運輸五船物資到金陵。不得不說,這個觀點對于整個鷹揚軍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任何戰爭都離不開后勤地有力支持,除非鷹揚軍想要淪落成淮西軍那樣地部隊,以人肉為干糧。鷹揚軍的后勤運輸,對于鷹揚軍地戰役,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僅此一條,就足夠影響鷹揚軍地戰略定位。

事實上,由于漢水的水位問題,大型樓船只有在豐水期才能上溯到襄州,如果是枯水期,漢水的運輸效率,至少要降低七成,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這意味著,在枯水期,鷹揚軍基本不可能發起大規模的戰役。但是在雨季發動戰爭,又要面臨道路塌陷、山洪暴發等困難,可謂是進退兩難。現在大量的樓船就緩慢的行駛在漢水之上,從鄂州到襄州,至少需要六天的時間。

第三,是有關人口和生產力分布的特點。

襄州地區是人口比較稀少的,整個山南東道都是貧瘠的山區,人口的分布非常的零散,除了襄州和荊州之外,再也沒有比較大的城市。另外,這里的交通也比較落后,除了長江和漢水之外,沒有一條完好的道路。州和州之間的簡陋道路,只能行人,不能通行馬車,哪怕是最小的馬車,即使是這樣的道路,還常常被洪水沖毀,導致交通中斷。現在已經進入了雨季,山洪隨時都會爆發,山南東道的大半道路,很有可能就不通了。

除了人口以外,生產力也是個很大的問題。整個山南東道的生產力,可能還比不上一個潤州,就算鷹揚軍能夠在山南東道投入大量的資金,也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里的落后局面。在這五年的時間內,需要投入的資金,可能要用千億來計算。鷹揚軍有這個時間,有這個財力嗎?這是非常值得懷疑的。事實上,由于先天條件的不足,同樣的資金投入到山南東道和鎮海地區,收益是完全不同樣的。

相反的,鎮海地區人口稠密,生產力發達,可以為鷹揚軍攻克淮南提供直接的經濟支援,鷹揚軍從這里出發,完全不用擔心后勤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淮南地區的經濟恢復,明顯要比山南東道快得多。淮南地區的經濟水平本來就是相當發達的,人口也非常稠密,即使經歷了些許的戰亂,整個淮南地區的人口,依然接近五百萬。\\\\\\這樣雄厚地人力資源。是任何軍隊都不能忽略的,也是任何軍隊都不能放棄的。

淮南地區目前地貧窮現狀,完全是因為淮南軍的倒行逆施引起的。鷹揚軍占領了淮南地區。只要廢除淮南軍的破壞性政策,可以盡快恢復生產,盡快的從當地獲得物資供給。呂用之和畢師鐸的爭奪,將淮南地區打亂了,致使當地的生產力遭受到嚴重的破壞,甚至連揚州這么富庶地城市,都出現了饑荒,一年餓死數萬人。但是。只要消滅了淮南軍,執行正確的政策,只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整個淮南地區都可以恢復正常秩序,從而為鷹揚軍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后勤支援。

從這一點上來說,淮南地區比山南東道要發達得多了。鷹揚軍需要投入的資金不多。需要耗費的時間也不多,需要花費地精力也不多,從戰役的收獲來說,淮南地區要比長安不知道勝算多少倍。鷹揚軍只要將淮南地區鞏固下來,這里將成為鷹揚軍攻占山東和河南的最強大的后勤基地。

第四,鷹揚軍未來最大的對手,乃是宣武軍。鷹揚軍戰勝宣武軍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要比宣武軍更加的強大。這種強大不僅僅包括軍事上。而且包括經濟上的,說到底,關鍵還是經濟上地。目前的鷹揚軍和宣武軍相比,在人才上沒有絲毫的優勢,部隊的戰斗力也沒有絲毫的優勢。鷹揚軍只有將經濟發展起來。為部隊裝備更好更精良地武器。提供更多地武器,才能徹底的打敗宣武軍。

宣武軍控制了河南。這是他們最大地優勢,這里是四戰之地。宣武軍的機會很多。但是河南地區久經戰亂,人口嚴重短缺,宣武軍無法在當地招募到足夠地兵員,無法擴編更多的軍隊,這是他們最大的軟肋。朱全忠不得不派人到山東去招兵,就是這個軟肋的根本體現。朱全忠對于淮南的渴望程度,絕對不在對蔡州之下,只要有一絲絲進入淮南的機會,朱全忠都不會放過的。

如果被宣武軍搶先控制了淮南,控制了這里最豐富的人口資源,那么宣武軍就會如虎添翼,瞬間組建起幾十萬的大軍,將周圍的一切勢力都碾成齏粉。這是鷹揚軍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也是鷹揚軍絕對不允許出現的結果。因為一旦宣武軍占領淮南,它的最大缺陷就會被有效的彌補,宣武軍的數量可以在短期內翻數番,既有質量又有數量的宣武軍,簡直是不可戰勝的。

同樣的,宣武軍對于鷹揚軍的忌憚,也來自淮南地區。只要鷹揚軍占領了淮南,控制了這里的人口和經濟,宣武軍就無計可施。戰爭比拼的畢竟是消耗,當戰斗潛力被消耗到一定的程度,就不戰自敗了。淮西軍就是最好的例子,當他們有足夠的資源消耗的時候,他們是無敵的,當他們所擁有的資源漸漸的消耗完畢,他們就走向滅亡了。

如果鷹揚軍和宣武軍的經濟實力相差太遠,宣武軍所擁有的不多的戰略資源,就會被不斷的消耗掉。縱使他們有再出色的天才將領,也無法抵擋鷹揚軍的整體優勢。說得更加直白一點,鷹揚軍可以用更多的部隊,更多的武器,和宣武軍比拼消耗,即使鷹揚軍的戰斗力不如他們,就算是耗,鷹揚軍也可以將宣武軍耗盡,這是目前最穩妥的戰略。

第五,就是鷹揚軍目前的特點。

鷹揚軍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沒有騎兵,偏偏關中地區,都是騎兵的天下,尤其是李克用的突厥鐵騎,數量至少在五萬人以上。另外,黨項人的騎兵也是可以隨時南下的,有情報表明黨項人對于和朱玫的合作很感興趣。試問,如果鷹揚軍在關中遇到敵人的大規模騎兵突擊,那又如何?在那樣的平坦區域,完全就是騎兵的天下。就算是鷹揚軍全軍都進入長安,恐怕未必能夠抵擋突厥人的猛攻,何況還有李昌符和朱玫在背后搞鬼?

騎兵的最大優勢就是高速的機動,就是可以有效的襲擾對手,就是可以輕易的切斷對手的后勤補給線。從襄州到長安,綿延三千里,鷹揚軍的后勤補給線非常脆弱,突厥人的騎兵只需要出動幾千人,就足以將這條生命線完全切斷。在沒有后勤補給地情況下。進入長安的鷹揚軍,只有死路一條,到時候就算要撤退。恐怕也不可能。因為突厥人的騎兵,足可以在鷹揚軍撤退地時候,輪番圍追堵截,直到將鷹揚軍徹底消滅為止。

因此,覃睿毫不客氣的認為,鷹揚軍進入長安,其實和主動送死沒有任何區別,在那片區域。鷹揚軍沒有任何的優勢,戰勝敵人只能是美麗的幻想。相反的,淮南地區的各大勢力,并沒有多少騎兵,鷹揚軍就不用擔心遭遇敵人的大規模騎兵。包括宣武軍在內的部隊,主力都是步兵。大家步兵對步兵,獲得勝利地把握就要大多了。

同時,由于淮南攻略需要兩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鷹揚軍剛好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不擇手段的搜集戰馬,組建自己的騎兵,并訓練成一定的戰斗力。只有騎兵隊伍達到一定的規模,至少可以保護鷹揚軍全身而退。至少可以保護鷹揚軍地糧道不被切斷,鷹揚軍才能夠進入長安。但是要和突厥人騎兵對決,還需要另外想辦法。

除了騎兵的問題之外,率先攻略淮南還可以發揮鷹揚軍的水軍優勢。鷹揚軍最大的長處就是擁有一支強大的水師隊伍,這是鷹揚軍任何的敵人都沒有的。也是他們最為忌憚的。如果鷹揚軍進攻長安。那么鷹揚軍水軍將會完全失去作用,等于是鷹揚軍自己。主動將最強大地拳頭白白的捆綁起來了。

然而,如果鷹揚軍攻略淮南的話。水軍可以沿著運河直入揚州、楚州,為鷹揚軍提供非常大的戰略援助,這個最強大的拳頭,就可以像以前一樣,發揮最大地威力,將敵人當場擊昏甚至是一擊斃命。從地圖上其實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淮南道的各個重鎮,例如安宜、、天長、高郵、海陵等,都處于鷹揚軍地直接威脅之下,在水軍的配合下,鷹揚軍攻占這些城鎮地難度,可以有效的降低。

覃睿最后總結:“在沒有騎兵的情況下攻擊長安,卻舍棄了自己最拿手的水軍,何其愚蠢也。”

毫無疑問,覃睿的一番說辭,讓涼亭內的所有人,都對他刮目相看。覃睿的外表,其實是很普通的,如果硬要說有什么特別的話,可能是因為身邊的人都修道的原因,在他的身上,可以隱約看到一絲道士特有的仙風道骨。另外,在闡述問題的時候,覃睿的用詞往往比較尖銳,一陣見血,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聽取了覃睿的描述以后,涼亭內的人都情不自禁的產生懷疑。毫無疑問,覃睿絕對不是普通人,普通人不可能有如此的遠見。他甘愿在房州刺史的位置上默默無聞,背后是不是有什么苦衷?他為什么在這個時候才突然出現?為什么偏偏選擇了劉鼎?他來到襄州的時候,帶著一個小道童,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特別的含義?

覃睿的陳述過后,是長時間的沉默,每個人都在思考覃睿的問題。

說到底,這就是偽君子和真小人的區別。

劉鼎如果要做偽君子,就要裝模作樣的進攻長安,就算自己付出再大的代價,也要讓皇帝看到自己的行動,認為鷹揚軍是效忠朝廷的,或許在一時感動之下,皇帝可能會賞賜給鷹揚軍更多的官職。如果劉鼎愿意做真小人,那就不用管長安了,也不用考慮皇帝的臉色了,一切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什么行動對自己最有利,就執行什么樣的行動。

從內心來講,劉鼎當然偏向真小人,皇帝的死活他才不關心呢,他和李儼其實都是在相互利用。崔綰是鎮海軍過來的,最是了解劉鼎的心思,他很快開口贊成覃睿的建議。張鐸也這樣認為。他們是跟隨在覃睿之后,最早公開承認劉鼎問鼎九五之尊的謀士。事實上,由于之前周寶的種種行為,他們對朝廷已經傷透了心,對大唐也沒有任何的希望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人人都已經看出,現在的皇帝已經是孤家寡人,連自己的性命都不能把握,和這樣的皇帝演戲。的確是沒有什么必要了。由于現在地皇帝已經淪落到生死都掌握在別人手中的地步,所以大唐的存在也沒有必要了,改朝換代是必然地事情。只有提前緊緊的圍繞在未來可能建立新皇朝的人身邊。才能獲得更多施展才華的機會。

然而,徹底的拋棄皇帝,對李儼不聞不問,不理不睬,似乎也不是最完美的方案,因為鷹揚軍可能要喪失一些機會,一些同樣有利于鷹揚軍的機會。畢竟,現在鷹揚軍還能從皇帝那里。得到動兵的借口,利用自身地軍事實力,增強皇帝詔令的震懾力,從其他人的身上得到一定的好處。

這一點說重要,其實也不是很重要,但是你說不重要吧。有時候卻又無法忽視。比如,這次鷹揚軍進攻襄州,就用皇帝的詔令,還有鷹揚軍自身的實力,威壓江南各個勢力,結果順利地從江南各個勢力那里敲詐到了大量的錢財,不但滿足了鷹揚軍攻占襄州的需要,而且還為鷹揚軍的改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這一點上來說,在皇帝的面前,還是要裝裝樣子的,哪怕僅僅是裝裝樣子。因此,象征性的攻擊長安。還是有必要地。“奉天子”的策略,有必要繼續執行。但是。覃睿堅決反對鷹揚軍對長安采取實質性的軍事行動,他委婉的表示。鷹揚軍完全有更好的辦法,讓皇帝看到鷹揚軍地忠心,但是鷹揚軍又不用真正進攻長安。

艾飛雨緩緩地說道:“然則長安如何?”

覃睿毫不猶豫的說道:“棄之!”

艾飛雨期待地說道:“愿聞其詳。”

覃睿慢條斯理的說道:“我們要進攻長安,條件尚未成熟,提早進入長安,適得其反,自取其辱而已。從襄州到長安,道路曲折難行,就算我軍只有小部隊,也必然會產生巨大地后勤壓力,同樣,小部隊在長安也會遭受巨大的軍事壓力。如果他們長安被困,則有死無生矣。故,一兵一卒也不應該派往長安。”

艾飛雨尖銳的說道:“李儼那里如何應答?”

覃睿沉穩的說道:“無他,非我軍不為,實我軍不能為也。朱玫兵多將廣,糧草充足,而我軍實力不濟矣。我軍在攻克襄州的時候,付出了重大的代價,部隊傷亡十之六七,要消滅朱玫,必定要鳳翔、河東、鷹揚三家聯合。同時,還要神策軍退出金州、商州,我軍沒有后顧之憂,才能進攻長安。我們的關鍵,就在于如何聯合李昌符,還有李克用……”

李怡禾皺眉說道:“聯合李昌符問題不大,但是李克用那里……”

覃睿平淡的看了李怡禾一眼,委婉的說道:“李公子,你誤會了我的意思。”

李怡禾微微一愣,下意識的說道:“是嗎?”

覃睿慢慢的說道:“聯合李昌符和李克用,只是緩兵之計,我們要的不是聯合,而是對方的拒絕。”

艾飛雨首先醒悟過來,含笑說道:“妙計也!”

涼亭內的其他人,微微愣了愣,好一會兒才漸漸的醒悟過來。覃睿的這個計劃,其實并沒有多大的水平含量,完全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行為,它不是建立在李克用會贊成對長安動兵之上,相反的,這是看準了李克用不會和劉鼎聯合的,故意將不能進攻長安的責任,都推到了李克用的頭上。

如何巧妙的,不留痕跡的推卸責任,本身就是一項非常高難度的動作,在勢力和勢力的爭奪中,顯得更加的重要。既要讓皇帝看到鷹揚軍的忠心,同時又要將皇帝的怒火,引到另外一個人的身上,絕對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覃睿既然敢提出這個建議,顯然是胸有成竹,至少有了比較成熟的方案。

既然李克用不肯出兵,那鷹揚軍龜縮在襄州,似乎也可以說得過去了。鷹揚軍龜縮在襄州無所事事,反而白白的增加了對興元府的壓力,為了不引起皇帝陛下的誤會,鷹揚軍決定主動的裁減山南東道的軍隊,將軍隊調到糧食產量較大的鎮海地區,就地取糧,也是無可非議的事情。

甚至在裁減軍隊的同時,鷹揚軍還可以順手牽羊地暗算一下神策軍,同樣要求神策軍裁減軍隊。如果楊復恭不肯。鷹揚軍大可以公開指責楊復恭制造不穩定因素,以后如果鷹揚軍和神策軍發生沖突,責任都應該由神策軍來承擔。如果楊復恭還不肯就范。鷹揚軍大可以在兩軍交界的地方,制造軍事摩擦,故意引起皇帝的關注,然后將罪責推到神策軍地頭上。

覃睿的計劃能不能成功,關鍵在于李克用是否會拒絕劉鼎的提議。只要李克用拒絕劉鼎的提議,那么不能進攻長安的責任,很顯然就應該由他來承擔,鷹揚軍抽身而退的目的就達到了。那么。李克用會不會拒絕劉鼎的提議呢?事實上,這是個幾乎不用考慮地問題。

李克用對劉鼎的誤會非常深,準確來說,這不能說誤會,而是仇恨。李克用和他的父親李國昌,對黃巢起義軍都是非常仇視的。給黃巢起義軍造成最大傷害的也是他們。說的殘酷一點,當初地起義軍,最怕遇到的就是突厥人的騎兵。黃巢起義軍當初就是失敗在李克用的手下,陳州大戰,起義軍的損失非常慘重,從長安退出來的十數萬人,在這場大戰中幾乎全部被打散。起義軍最后的名將劉方翼戰死,黃巢本人也被迫出逃。劉鼎更是被李存孝等人直接打入了穎水。

對于這一戰,相信沒有哪個起義軍將士會忘記的,同樣地,突厥人也不會忘記。對于突厥人來說,劉鼎也是個尷尬的存在。當初突厥人曾經公開上報已經殺死劉鼎。但是后來,劉鼎卻又突然活過來。活生生的扇了突厥人一記耳光,這對于死要面子的突厥人來說。實在是奇恥大辱。

劉鼎的突然復活,對于突厥人地名譽來說,是非常嚴重地損害。為此,李克用私底下還派遣李嗣源、李存信、李存進來暗殺劉鼎,但是最后陰差陽錯,讓劉鼎成功的逃過了一劫。作為報答,劉鼎也派遣白欽翎暗算了李嗣源一道,讓李嗣源在床上足足躺了三個月,雙方地仇恨自然更深了。

想要和李克用合作,劉鼎需要說服很多人。同樣的,李克用要和劉鼎合作,同樣需要說服很多人。劉鼎未必能夠說服所有地麾下,李克用則是絕對不能說服所有的麾下,因為他根本無法說服得了他自己。事實上,完全可以肯定,李克用是絕對不會和劉鼎聯合的,只要覃睿的口才功夫到家,這個不能進攻長安的責任,就被李克用實實在在的包攬走了。

只要李克用拒絕,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在皇帝陛下那里也有了交代,在天下百姓的面前也有了借口,甚至有了激起民眾對李克用憎恨的活生生的材料。既然無法進攻長安,鷹揚軍呆在襄州也沒有什么意義,南下攻略淮南地區,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覃睿剛才已經提到,攻打淮南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師出有名。

當初朱玫擁立李正式登基,冊封各個地方勢力,結果大多數的勢力都拒絕了,只有淮南節度副使呂用之是接受了李的晉封的,李晉封他為嶺南節度使,他是公開上表謝恩的,盡管后來呂用之并沒有上任,但是他畢竟是公開接受了李的封賞,說明他是擁戴長安傀儡朝廷的,這對于興元府的小皇帝來說,是絕對不能饒恕的“國賊”,既然是國賊,那就要狠狠的討伐。

換句話來說,這個呂用之是李的人,鷹揚軍去攻打他,是完全符合李儼的需要的。只要監軍崔瀣在奏章上輕輕的點出幾個要害的詞語,呂用之就難逃此劫。鷹揚軍的軍事行動,甚至不需要皇帝的另外詔令,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進行。因為之前李儼的詔令中曾有過如此的語句:凡是擁戴李傀儡朝廷的,人人得而誅之。只要李儼不收回這句話,呂用之就死定了。

李儼會收回這句話嗎?

除非他瘋了。

當然,鷹揚軍對淮南地區動手,還是一個構想,真的要付諸行動,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處理。例如內部協調問題,當初劉鼎答應,淮南地區是交給楊行密來經營的,他不會干涉楊行密的行動。現在鷹揚軍主力突然東調,對淮南地區開刀,事先必須和楊行密打個招呼,最好是能夠爭取他的理解和配合,畢竟,在所有的鷹揚軍將領里面,他是對淮南地區最為熟悉的,要是他出工不出力的話,事情或許會變得麻煩起來。


上一章  |  漢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