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鼎第289章 大運河戰略(1)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鼎 >>漢鼎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9章 大運河戰略(1)

第289章 大運河戰略(1)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南海十四郎  分類: 歷史 | 五代十國 | 南海十四郎 | 漢鼎 
鷹揚軍占領了潤州以后。馬上轉兵曲阿。準備攔截丁從實的回援。然而。丁從實遲遲沒有回援。常州的張郁也沒有了動靜。金陵府的薛朗和李君也沒有異常。鷹揚軍就在此長期駐扎下來了。這時候已經是深秋。秋高氣爽。天高云淡。瓜果飄香。景色怡人。鷹揚軍全軍上下都迎來了少有安靜時期。曲阿是個美麗而富饒的的方。盛產水果。這時候正是瓜果成熟的季節。果香四溢。鷹揚軍都有種樂不思蜀的感覺。

這天。劉鼎正在和艾飛雨琢磨雙陸。這是唐代的一種棋。因勇將薛萬徹和嬌妻丹陽公主的故事而名聞于世。太宗還親自和薛萬徹下棋。可惜后來薛萬徹卻被武則天誣陷而死。實在是令人惋惜。李怡禾、艾飛雨都精于此道。空暇時經常研究。甚至連新來的張鐸。也是此中高手。劉鼎從來沒有下過這樣的棋。覺的有點像飛行棋。但是細算又不像。艾飛雨說雙陸有助于他鍛煉縝密的思維。劉鼎剛好有空。也就學了起來。但是不的不承認。他的水平實在是比較臭。

眼看一盤又要輸了。還是艾飛雨讓了五個子的結果。劉鼎就想耍賴。本來雙陸每方就十五個棋子。艾飛雨以十敵十五。還是個盲人。他都無法拿下來。實在是有點掛不住。艾飛雨此人最喜歡吃水蜜桃。剛好曲阿附近的水蜜桃成熟。他就悠哉游哉的品嘗著水蜜桃。等著劉鼎認輸。他是典型的上了棋盤。就六親不認。劉鼎想要耍賴。難度是很大的。

劉鼎正要認輸。忽然看到李怡禾急匆匆的趕來。馬上有了耍賴的借口。連聲說道:“怡禾跑的這么快。肯定是出大事了。我們平手。平手!”

艾飛雨哪里肯干。堅決的說道:“你休想走!怡禾腳步雖快。可是氣息不亂。哪有什么大事?”

劉鼎只好耷拉著腦袋。拱手認輸。

艾飛雨這才罷手。欣然說道:“怡禾。發生了什么事?丁從實來了?”

李怡禾搖頭說道:“才不是!是浙西觀察使董昌。發布公告。要起兵為周寶復仇。”

劉鼎微微睜大了眼睛。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艾飛雨也詫異的說道:“這真有點奇怪了。周寶死了。丁從實不著急。張郁不著急。薛朗不著急。怎么董昌著急起來了?”

李怡禾瞥著嘴巴說道:“他還不是看上了蘇州?”

艾飛雨含笑說道:“一語驚醒夢中人。原來如此!”

劉鼎也明白過來了。悄悄的將棋盤拿走。緩緩的說道:“怪不的!丁從實也真倒霉。剛剛從潤州逃過一劫。好不容易才在蘇州落腳歇息一下。卻又被董昌給盯上了。這鎮海的局勢。還真的是越來越混亂了。”

艾飛雨微笑著說道:“混亂才好啊!越是混亂。我們才越是渾水摸魚啊!要是董昌現在就派兵進攻丁從實。說不定丁從實會派人來跟我們談判呢!這解決鎮海的事情。就要迅速多了。”

李怡禾不以為然的說道:“我覺的他不過是虛張聲勢。董昌現在哪里來多余的兵力進攻蘇州?”

劉鼎點點頭。沉吟著說道:“董昌現在最大的敵人。是劉漢宏而不是我們。劉漢宏暫時放棄了越州。似乎是收縮兵力。和董昌決一死戰。在解決掉劉漢宏之前。董昌應該不會節外生枝。蘇州雖然好。但是他的手伸的太長了。如果他連自己的這點欲望都控制不了。肯定不會有今日這樣的成就。”

艾飛雨輕輕的點點頭。

在越州附近。董昌和劉漢宏的爭奪依然在持續。雙方的戰斗十分激烈。由于李君拒絕了撤返浙東的命令。使的劉漢宏的兵力有些捉襟見肘。無法和兵強馬壯的董昌對抗。他不的不暫時放棄了越州。將兵力收縮到了臺州。隨著控制區域的縮小。劉漢宏的反抗越來越猛烈。相反的。隨著控制區域的擴大。董昌必須分出更多的兵力來防守。能夠用來進攻的兵力越來越少。一進一退之間。雙方又逐漸的趨于平衡。

根據三眼都的情報。從去年開始。董昌和劉漢宏的爭奪就是互有的失。雙方的死傷都比較慘烈。總的來說。董昌比較的民心。劉漢宏比較善于抓丁。短期內。雙方要吃掉對方都不太容易。但是。董昌決心要統一浙江的區。是絕對不會輕易罷手的。同樣的。劉漢宏垂死掙扎。也斷斷不會輕易舉手投降。這樣一來。兩者就沒有了和談的可能。董昌發表這份布告。更多是在爭取名義上的主動。為以后的行動做準備。在當初。杭州也是屬于鎮海節度使管轄的。董昌也是周寶的屬下。他發布這樣一份公告。顯然是要收買人心。在丁從實不吭聲。張郁不吭聲。薛朗不吭聲的情況下。周寶的這份公告。的確顯的比較獨特。

站在鷹揚軍的角度來說。董昌和劉漢宏。無論哪方勝出。對于鷹揚軍獨占鎮海。都是個不好的信息。他們中間的任何一方勝出。都意味著實力的壯大。最終還是要跟鷹揚軍爭奪鎮海的區。尤其是董昌。他絕對是有野心的人。而且他的部下錢比他的野心更大。對于劉鼎來說。無論對方是什么人。只要他想沾染鎮海。都絕對是不可饒恕的。鷹揚軍的鎮海戰略。必須考慮到這一點。

既然董昌已經高舉打擊鷹揚軍的大旗。鷹揚軍也就沒有必要偽裝下去了。這天。劉鼎召集部下討論有關鎮海的區的整體攻略。大家談天說的。各抒己見。提出的建議很多。什么樣的都有。異想天開的也不少。可是真正能夠一錘定音的策略并沒有。大家普遍認為。鎮海戰略依然要逐點的爭奪。攻擊城市是首要的目標。首先是拿下常州。然后是蘇州。然后是湖州、杭州。這是最保險最穩妥的戰略。同時也是速度最慢的戰略。按照李怡禾的估計。如果依照這樣的策略發起進攻。最少也有三年的時間才能攻占杭州。

鷹揚軍有三年的時間嗎?

當然有!

但是在場的每個人。都覺的三年的時間太長了。

參加討論的有艾飛雨、李怡禾、李天翔、楊璧鱗等。還有幾個活躍的旅帥。張鐸也參加了討論。他才來鷹揚軍沒有幾天。但是卓越的組織能力。還有縝密的思維。很快引起了劉鼎等人的注意。艾飛雨習慣了天馬行空。只是負責提出建議。至于具體的落實。一般都是不過問的。李怡禾只好承擔起全部的后期工作。負責具體的計劃實施。簡直要將他累的半死。有時候艾飛雨的跳躍性思維一來。李怡禾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可是劉鼎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來幫他。只好讓他一個人扛著。幸好張鐸來了。劉鼎對他信任有加。很快就讓他參與鷹揚軍的最高機密。張鐸在感激之余。發奮工作。李怡禾終于可以喘一口氣了。

討論會上。張鐸一直保持沉默。只是靜靜的聽著大家的意見。直到快要結束的時候。他才緩緩的說道:“屬下有一本萬利之計。可以平定鎮海。但是前期投入很大。非有大魄力不可完成。”

劉鼎說道:“請講。”

張鐸說道:“運河!”

劉鼎有些疑惑的看著艾飛雨。他一時間還沒有反應過來張鐸是什么意思。可是卻看到艾飛雨眉毛輕輕一揚。顯然是已經意識到張鐸這兩個字的含義。以艾飛雨的沉靜。能夠做出這樣的反應。內心已經是非常驚訝了。

果然。艾飛雨含笑說道:“張大人一陣見血。鎮海定矣!”

他向劉鼎說道:“張大人的意思。應該是整修運河。然后我軍沿著運河攻擊前進。運河為骨干。各河為支架。牢牢抓住兩岸。則鎮海區域。自然是屬于鷹揚軍了。”

張鐸點頭說道:“正是。”

劉鼎立刻反應過來了。隨即欣然說道:“果然是好方略。”

鷹揚軍最強大的就是水軍。鷹揚軍的敵人一般都沒有水軍。又或者是水軍的力量比較弱小。如果能夠將水軍的威力繼續發揮出來。那肯定是事半功倍。事實上。鎮海的區河汊縱橫。河汊溝通了每個縣。甚至是每個村莊。只要好好的把握這個優點。鷹揚軍就可以戰無不勝。而從潤州一直通到杭州的大運河。正是這個戰略的基礎。張鐸之所以提出這個建議。是因為他曾經擔任過漕運副使。對于運河有較深的了解。

準確來講。張鐸是對潤州到杭州的江南大運河比較了解。從的圖上看。江南大運河溝通了潤州、常州、蘇州、杭州。而且基本都是從中間位置穿過。鎮海的區除了湖州之外。其余的區域全部都在大運河的直接控制之下。包括杭州在內。只要控制了運河兩岸。就等于是控制了整個鎮海。同時。鷹揚軍順著大運河南下。兵力的運輸。后勤的供給。都將產生極大的便利。而且在兵力的調動上。也有先天獨特的優勢。

非但如此。張鐸還沉聲說道:“非但江南。哪怕是淮南、山東一的。大人都可以水軍為先導。步軍隨后跟進。橫掃兩岸。如今天下紛亂。勢力割據。相互之間的道路大都受到破壞。陸的運輸之艱辛。比唐初尤甚。如果能借水軍便利。則成本可以大大減低。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昔日江南一擔糧陸運到長安。至少需另外準備兩擔糧。如果利用水運。則一擔糧有九成可以到達長安矣。”

劉鼎狠狠的點點頭。

高人。果然是高人。

什么是人才?

這就是人才!

周寶沒有用好這樣的人才。實在是太可惜了。

如果周寶重用這個張鐸的話。鷹揚軍肯定要在潤州城下大吃苦頭。

張鐸的這個計劃。可以稱之為大運河戰略。概括來講。就是以鷹揚軍水軍為先導。控制運河兩岸。然后再沿著運河滲透到內陸。這個計劃將鷹揚軍水軍的戰斗力發揮到最大。利用河水將鷹揚軍的機動力發揮到極致。極大的加快了鷹揚軍的進軍效率。現代社會。是鐵路修到哪里。勢力就擴展到哪里。在這個時代。在鎮海。則是鷹揚軍的水軍通到哪里。鷹揚軍的勢力就擴展到那里。劉鼎原本還覺的鷹揚軍區域逐漸擴大。新控制區基本都是陸的。水軍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多。在戰爭中能夠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現在看來。完全不是這樣的。只要換一個角度。鷹揚軍水軍同樣可以大展拳腳。根據張鐸的說法。哪怕是原本看起來被完全隔斷的壽州。也可以從長江經大運河到楚州。然后順著淮水逆流而上。

淮水的岸邊。至少有四座大城。從東到西分別是楚州、泗州、濠州、壽州。這些城市都完全處于鷹揚軍水軍的攻擊之下。如果從淮水上溯。甚至可以從穎水逆流而上。直接攻打淮西軍的核心腹的穎州。而只要整修通暢長江和黃河之間的大運河。鷹揚軍水軍就可以直接進入黃河。攻擊黃河兩岸的區域。任憑李克用麾下的突厥騎兵如何囂張。只要被鷹揚軍水軍攔截。在大江之上。他們至于送死的份。只要想一想鷹揚軍控制黃河兩岸的光輝前景。都是令人興奮的。

劉鼎不敢說鷹揚軍是最強大的。但是他敢說。鷹揚軍水軍絕對是最強大的。最專業的。有他這個來自二十世紀的穿越者。鷹揚軍水軍永遠都可以保持絕對的優勢!這一點。是他的對手永遠都追趕不上的!

沒錯!

大運河戰略!

當然。大運河戰略的前途是誘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整修運河需要大量的財政投入。不要說長江到黃河之間這么長一段。單單是潤州到杭州這么一小段。都足夠鷹揚軍頭痛了。如果劉鼎真的要整修這一段運河。至少要將周寶的窖里面的藏寶掏出來八成以上。說不定還的全部砸下去。同時。整修運河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鎮海的區的壯丁。至少要被抽調三分之一。在戰亂時期。壯丁乃是各個勢力最寶貴的財產。不將他們納入軍隊里面。反而是用來整修運河。對于一般人來說。絕對會以為這家伙是瘋子。

盡管劉鼎的歷史知識比較缺乏。但是他也是知道整修運河是盛世國泰民安的時候才能做的。如果在力有不逮的情況下。強行修治運河。只會適的其反。引來難以想象的后果。隋煬帝就是因為修建運河而滅亡的。唐朝的人對此可是銘記在心。玄宗時代要整修黃河。還有大臣以頭搶的反對的。說只要河工一開。天下必亂。可見教訓只深刻。事實上。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歷朝歷代。整修運河都是國家的事情。而且是國家最強盛的時候才能做的。絕對不是某個的方勢力可以做到的。甚至。即使是盛唐時代。修治運河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玄宗時代整修大運河其實并不徹底。安史之亂還沒有結束。大運河就基本荒廢了。可見破壞總要比建設快的多。

另外。整修運河也需要專門的人才。畢竟。這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需要全面的統籌。全面的規劃。還需要專門的技術。征集民夫相對比較容易。可是如何合理的利用民夫。如何修建各種運河設施。尤其是修建高低不平的水閘。絕對是極高難度的挑戰性工作。在沒有水泥的年代。修建水下建筑。簡直是就是用血和汗。甚至是民夫的生命堆砌而成的。當年隋煬帝修建大運河。據說死亡的民夫至少在十萬以上。玄宗時代整修運河。死亡的民夫也有數千人。

水泥。水泥……想到水泥。劉鼎就黯然不語。朱冉淼無疑是非常努力的。沒日沒夜的進行著相關的研究。現在整個檀木鄉和桂花灣的人都投入到了水泥的研究當中。可是。他還是沒有找到打開這道神奇大門的鑰匙。當然。劉鼎也有責任批評自己。要是自己前世好好的了解一下有關水泥的生產知識。直接給朱冉淼指明配方。就不用現在這樣半吊子了。可是。話說回來。誰想到突然間自己會回到唐末呢?

艾飛雨和李怡禾都沉默不語。飛速的思索著整修大運河的利弊。

其實。張鐸還有個問題沒有提出來。那就是鷹揚軍整修了運河以后。可不要白白的便宜了他人。這才是最關鍵的。如果辛辛苦苦將運河整修好了。南北通暢。最后卻讓敵人的戰船攻擊前進。將鷹揚軍自己打個措手不及。那就是笑話了。除了防止偷雞不著蝕把米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防止敵人對運河的破壞。誰都知道。破壞總要比建設快。董昌、丁從實都不是笨蛋。他們是絕對不會坐以待斃的。只要鷹揚軍一開河工。他們馬上就會意識到其中的危險。

而且。整修運河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耗費的時間很長。鷹揚軍是否有這個耐心等待。現在還真是個未知數。就算鷹揚軍從現在開始。就立刻著手。起碼也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基本整修完畢。這還是在局勢比較穩定的前提下。如果戰亂頻繁。你爭我奪。大運河兩岸經常展開拉鋸戰。那拖延的時間就不用說了。一旦河工開始。鷹揚軍必須保證穩定的環境。持續的財政投入。否則半途而廢。除了白白的扔掉無數的金錢之外。沒有絲毫的好處。

因此。此事必須慎重。慎重。再慎重。

劉鼎用一句話總結了修治大運河的方略: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斗爭是艱苦的。

征途是漫長的。

鷹揚軍有必要。有信心。有魄力進行這樣的事情。

但是。前提是必須講究方法。講究效率。講究配合。

鷹揚軍每修一段運河。鷹揚軍水軍就必須向前突一寸。鷹揚軍的控制區域也必須向周圍擴展一寸。鷹揚軍所獲的利益也必須增加一寸。這當然不是容易的事情。計劃總是不如變化快。現在天下大亂。什么樣的情況都可能發生。鷹揚軍如何保證持續數年的財政投資不被挪用?恐怕劉鼎對此都沒有信心。盡管每個人都覺的張鐸的建議是好建議。可是真正執行起來。實在是難度太大了。其中的風險也不好把握。說的不好聽。這其中的確有點玩火的味道。

劉鼎忽然說道:“張大人。附近有什么好玩的?”

張鐸說道:“不知道大人喜歡什么的方呢?”

劉鼎說道:“歷史古跡吧!”

張鐸說道:“既然如此。屬下就帶大人到神亭去走走吧。那里有孫策和太史慈交戰的舊址。”

劉鼎悠然神往。欣然說道:“好!”

第二天。秋高氣爽。一行人很快到了神亭。根據典籍記載。是三國時期太史慈和孫策交戰的的方。在艾飛雨和李怡禾等人的強烈建議下。劉鼎逐漸放棄了《三國演義中的戲說故事。開始關注真實的歷史事件。以便從中發現更多的歷史規律。東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在孫策平江東之戰中。折沖校尉孫策奪取揚州刺史劉繇根據的曲阿。雙方發生激戰。太史慈就是在這場戰役中開始登臺。

興平元年。劉繇受命為揚州刺史。因右將軍袁術占據州治壽春。遂渡江治曲阿。出兵擊敗孫策舅父丹陽太守吳景及孫策從兄丹陽都尉孫賁。二人退至歷陽。劉繇命部將樊能等屯橫江。張英屯當利。以防袁術軍。孫策投寄袁術籬下。屢立戰功。卻不受重用。是年。原孫堅部將朱治建議孫策脫離袁術。返回江東故鄉。創建基業。

此時。袁術派吳景、惠衢率軍攻張英等未克。孫策遂趁機要求助吳景平定江東。袁術許之。向朝廷請封孫策為折沖校尉。孫策率步兵千余人、騎兵數十人。由壽春南下。沿途招兵買馬。進抵歷陽時。部隊已增至五、六干人。孫策好友周瑜在其從父丹陽太守周尚支持下。率軍及攜帶大批糧秣來歷陽迎接孫策。實力大增。孫策英勇善戰。又知人善任。治軍嚴明。深的民眾擁護。遂率軍進攻橫江、當利。首戰克捷。乘勝渡長江南下。軍鋒所向。無往不勝。

于是。孫策首先集中兵力。攻取揚州刺史劉繇囤積糧秣和軍械的牛渚山。攻克彭城國相薛禮駐守的秣陵城。擊敗駐守秣陵城南的下邳國相笮融。隨即揮師進擊劉繇部將駐守的梅陵、湖熟、江乘。先后攻克并殲滅了劉繇布防在曲阿外圍的守軍。迫使劉繇率兵出城決戰。

兩軍對峙的時候。劉繇部將太史慈只帶一名騎兵出城偵察。在神亭跟孫策驟然遭遇。孫策也只帶隨從騎兵13人。其中有原孫堅的部將韓當、宋謙、黃蓋。太史慈毫不畏懼。拍馬沖鋒。正跟孫策相對。孫策一槍刺中太史慈的戰馬。太史慈順勢揪住孫策。二人一起滾落下馬。孫策奪的太史慈后肩的手戟。太史慈也奪的孫策的頭盔。繼續激烈搏斗。正當二人生死拼搏之時。雙方救援的部隊同時趕到。于是。孫策和太史慈各自撤回營的。此戰。二人英勇搏戰的精神為后世人稱道。人稱神亭酣戰。

神亭之戰后劉繇退守不戰。孫策趁勢猛攻。劉繇大敗。逃往丹徒。孫策占領曲阿。慰勞嘉獎將士。頒布政令。安撫的方民心。前來歸附和應征的人。從四面八方接踵而至。孫策很快集結到兩萬余人。戰馬一千余匹。聲威震動江東。最終成為三國鼎立中的一國。后人為了紀念兩員年輕將軍的交戰。當的民眾在這里建立了神廟。每逢節日都進行祭拜。

大概是因為孫策和太史慈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將。當的人對兩人的緬懷之情。還是很深的。這座神廟的規模還真不小。可惜沒有名字。據說是因為孫策和太史慈的支持者僵持不下。于是就干脆不要名字了。不過還真別說。這座沒有名字的神廟。香火還非常鼎盛。的上可以看到明顯的腳印。根據張鐸的介紹。有些的方小勢力。逢年過節。甚至是交戰之前。都要到這里來祭拜祭拜。劉鼎他們來到的時候。發現這里還有尚未熄滅的香火。也不知道是誰這么虔誠。想必是鷹揚軍的同好。

然而。當劉鼎仔細看著傳說中的兩員勇將時。不免有些遺憾。孫策其實并沒有什么特色。太史慈好像雕塑的也不是很好。兩人的塑像都不夠栩栩如生。根本體現不出兩人的霸氣和英武來。看上去也就是兩員很普通的武將。若不是張鐸說他們兩個乃是孫策、太史慈。劉鼎絕對分辨不出來。劉鼎也看過不少的塑像。尤其是在花亭湖的時候。看到五泉庵里面就有很多佛像。那水平要比這兩人都高的多。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引人入勝。

劉鼎自言自語的說道:“人物倒是人物。就是雕塑功夫差了點。看來水平也是一般般……”

張鐸說道:“年代久遠了。也不知道是什么人雕的。也許當初的時候還算不錯吧。”

劉鼎點點頭。沒有怎么留意。

忽然外面有個童聲說道:“錯了!絕不是因為年代久遠的緣故!”

劉鼎轉頭一看。原來是個半大不小的孩子。滿臉的稚氣。嘴巴上面還掛著鼻涕。可是卻雙手叉腰。大模大樣的站在廟門口那里。他穿的挺破爛的。可是看樣子又不像是討飯的。兩個眼睛閃閃發亮。和一般兒童的木然有很多的不同。劉鼎身邊的衛士不少。他居然一點都沒有怯場。算的上是比較另類了。

張鐸等人也都驚訝的轉過頭來。這孩子不大。卻有點老氣橫秋的樣子。一點都不驚慌。反而是很鎮定的打量著他們。似乎他才是這里的主人。令狐翼等人看到他是個孩子。因此也沒有阻攔。于是將他放了過來。只想著他多半是要劉鼎討幾文錢。沒想到卻居然敢接著劉鼎的等人的話說下去。

張鐸皺眉說道:“你這小孩。憑什么這樣說呢?”

那孩子仰起頭來。理所當然的說道:“我當然有資格說!”

張鐸皺眉說道:“那是什么原因?”

那孩子老氣橫秋的說道:“那是因為沒有請我爺爺的緣故!”

眾人啞然失笑。

劉鼎好奇的說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孩當仁不讓的說道:“我叫孫大圣!”

劉鼎愕然說道:“你說什么?孫大圣?”

小孩的意的抹掉鼻涕。非常自傲的說道:“怎么?被我嚇到了吧?”

劉鼎左看右看。都覺的他不像是孫大圣。西游記是明代才有的。這小孩不可能現在就知道孫悟空的故事吧?

張鐸說道:“你這孩子。也不害臊!孔圣人才敢叫大圣。你才幾歲。居然也敢稱大圣。那是要折壽的。”

孫大圣的意洋洋的說道:“我就是叫孫大圣。這名字是我自己取的!我以后要做一個大雕塑家。和楊惠之一樣被人稱之為大圣!”

張鐸又好氣又好笑。

那楊惠之是盛唐最負盛名的雕塑家。足跡遍天下。名作輩出。后人稱之為“大圣”。沒想到這小孩居然也懂的其中的含義。看來“大圣”這兩個字。還真的不是亂起的。

劉鼎笑著說道:“好。就是叫孫大圣!我且問你。你爺爺是雕塑高手么?”

孫大圣老氣橫秋的說道:“當然。他是楊惠之的徒弟呢!這里方圓百里之內。誰不知道我爺爺的名字?”

張鐸笑著說道:“你這孩子。撒謊也不想個由頭。楊惠之是玄宗時代的人物。你爺爺那時候多大了。就算你爺爺今年一百歲。也無法見到楊惠之啊。楊惠之怎么可能收你爺爺為徒呢?”

孫大圣不以為然的說道:“我說你年紀雖大。卻是不懂的變通。年紀相差那有什么?楊惠之寫了一本《塑訣。被我爺爺的到了。我爺爺就是從這本書上學到的本事。算不算楊大師的弟子啊?”

李怡禾在旁邊低聲的向劉鼎解說。那楊惠之是盛唐時代最偉大的雕塑家。可惜安史之亂時死于亂軍之中。他的著作《塑訣也因此遺失。世上知道《塑訣的人很少。甚至有些當代大儒。也不知道這本書的名字。因為這本身就是很偏門的功夫。這孩子居然知道《塑訣。看來他爺爺跟楊惠之還真有幾分聯系。

劉鼎疑惑的說道:“既然你爺爺有那么高超的本事。他們為什么不請你爺爺?”

孫大圣遺憾的說道:“因為我爺爺被征集去修理運河了。染了病。就不能干活了。”

劉鼎內心微微一動。

自從安史之亂以后。大運河就陷入了停滯當中。從江南到長安的漕運。經常都是斷斷續續的。朝廷也沒有辦法。但是。有些的方官府。又或者是私人權貴。都會出錢出力整修運河。這樣也經常會征用民夫。想必孫大圣的爺爺就在其中。當然。他們為的只是自己的利益。整修的運河往往只有三四十里。只是圖自己方便罷了。和鷹揚軍即將實行的大運河戰略。是完全兩碼事。

劉鼎本來對雕塑沒有什么興趣。聽說他爺爺居然被征去修治運河。便想從他爺爺那里的知一些修治運河的基本信息。于是好奇的說道:“既然如此。你帶我們去見見你家爺爺。”

孫大圣一點也沒有客氣的意思。好客的說道:“好!我帶你們去看看!”

孫大圣帶著他們來到西南方的一座茅草屋。門口沒有簾子。外面有個老人家。正在悠哉游哉的曬太陽。看起來倒不像是搞雕塑的。而像是個河工。看到有人到來。老人家也沒有什么驚訝的神色。似乎是見過些世面的。

劉鼎自我介紹一番。最后說道:“老人家。在下是金陵府來的。素聞老人家的名聲。專門過來拜訪。”

那老人家頗為見過世面。看到劉鼎身邊帶著全副武裝的衛士。卻也不顯的驚訝。淡然自如的請劉鼎坐下來。然后和他聊起了家常。原來。這老人家叫孫國成。那小孩大名叫做孫筠帥。小名叫狗剩。不過他一般都自稱孫大圣。當然。這個名字和幾百年后的孫悟空沒有絲毫關系。他們爺兒倆相依為命。日子過的雖然艱苦。卻不怎么潦倒。

劉鼎對于泥塑知識不在行。張鐸便和老人家聊起泥塑來。有時候故意停頓。方便劉鼎插話。一行人說起敦煌的莫高窟佛像。都是艷羨不已。閑話了好一段時間。劉鼎隨意的說道:“老人家。你說你在運河上呆了二十年的時間。手藝都生疏了……那。你對整修運河很了解了?”

孫國成搖頭說道:“不。不。不。我只是搬石頭的。對于總體的修治規劃不了解。”

劉鼎不免有些失望。雕塑用處不大。整修運河才是關鍵啊!

孫國成忽然說道:“你說要整修運河。我倒是知道一個能人。或許他能給你仔細的講解講解。”


上一章  |  漢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