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臥龍助理第四百三十一章 徐州的心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臥龍助理 >>三國之臥龍助理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一章 徐州的心臟

第四百三十一章 徐州的心臟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謝王堂燕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謝王堂燕 | 三國之臥龍助理 

前幾番伐魏之戰,在荊州士人集團中,基本上都是由方紹領軍出征,而方紹也通過幾次戰爭中的杰出表現,得到了巨大的榮譽,進而在軍中獲得了無可比擬的權力。()

而龐統,自以為坐鎮長安,運籌帷幄于千里之外,但其實卻寂寂無聲,沒有人會關注到他,正是因此,才在數年之內被方紹蓋過了名頭。

要重樹自己在軍中和朝中的權威,就必要以巨大的功勞來奪回。

而如今,魏國已滅,龐統就只能從伐吳這里打主意了。

所以這一次龐統并沒跟諸葛亮唱反調,反倒是積極的推動伐吳之戰,不過,前提卻是他要充當伐吳之戰的主角。

有了龐統站在這一邊,皇帝劉泰便沒法再反對,以他現在的權威,焉能與整個朝廷百官作對,所以,在伐吳這件事上,劉泰只有選擇閉嘴。

在這一天的朝議上,漢國的中樞高層正式確定了伐吳,在接下來數天的爭論中,便是關于伐吳各條戰線主將的選擇。

中路的大將軍張飛所部當然是不能動得,唯有東路青徐戰場和西路荊州戰場的指揮權可供龐統爭奪。

龐統最先是想擔任青徐方面的統帥,因為那里不僅聚集著經過滅魏之戰洗禮的精銳北軍,而且還有魏延等當世名將,且在青徐之地,水網并不似江南那般密集,漢軍的騎兵更有利于在此馳騁,取勝的機率也就更大。

龐統的盤算是好的,不過方紹卻堅決的予以反對。

表面的理由當然是,自己曾親臨青徐一帶,對那里的地形較為熟悉,而且與魏延等大將配合良久,彼此間多有默契,自己更利于在那里指揮作戰。

不過,私里的原因卻是,青徐的眾將都是跟隨方紹日久之輩,是方紹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親信,方紹可不愿意放手讓龐統去統帥,不但讓他借此立功,而且還趁機挖自己的墻角,分化自己苦心經營起來的青徐軍團。

所以,方紹動員了自己在朝中的能量,對龐統的此議激烈的抵制,而諸葛亮也果斷的站在了自己這邊,龐統百般無奈之下,只有選擇退而居其次,要求統帥西路荊州軍團去伐吳。

理論上現在荊州軍團的統帥是右大司馬徐庶,但由于荊州軍團在上次吳人入侵時受到重創,實力遠不如從前,即使此番伐吳,亦需從長安增援部分軍隊,以及糧草供應,所以,徐庶的發言權也因此受到嚴重削弱,他根本沒辦法左右朝議。

結果就是,朝廷以龐統以大司馬的身份,帶三萬關中兵馬,以及幾十萬石糧草由武關南入荊州,統帥荊州方面軍,而徐庶則只能以次帥的身份居于龐統之下,實際上等于被降為了龐統的參謀,倒是張遼卻被龐統委以重任,充當伐吳的前部先鋒。

在龐統率部入荊之時,其余兩路人馬也在迅速行動。

中路,張飛所部集結了近十三萬兵馬,將由許都南下,對汝譙一線之敵發起進攻。

東路,方紹所部集結的兵馬將達到十八萬,目標直接徐州,預計攻陷徐州之后,南下攻取淮南,再與其余兩路兵馬會攻建業。

此番伐吳漢軍的部兵力已達四十余萬,已接近漢國總兵力的百分之九十。

就在漢軍四十萬大軍蓄勢待發之時,吳國東南正在經受蝗災的考驗,而在漢軍潛入吳境的細作鼓動下,各地山越叛軍頻頻出擊,攻打吳國內地州郡,使得比權不得不抽調了兩萬兵馬前往平定山越之叛。

吳國之內部看似危機重重,不過,孫權卻并不擔心漢軍的由外進攻。

原因很簡單,在西線,有陸遜強大的水軍,孫權相信這支水軍在長江水道上無人能敵,而不戰勝他引以為傲的水軍,那么其他的都是空談。

至于東線,徐州之地雖然地處偏北,吳國水軍發揮作用不大,但曹真的歸來,不但為孫權擴大的領土,也給吳國帶來了數萬精銳的步卒,還有數千匹寶貴的戰馬。

所以,孫權相信,憑借著下邳、彭城、小沛等諸城的堅固,再加上曹真所部的驍勇,輔以吳國精銳的水軍,抵擋于方紹的北軍當不成問題。

至于張飛的中路進攻,由于汝南南部一帶群山分布,漢軍騎兵的機動性無法發揮,孫權相信只要堅守城池,避免與漢軍野戰,假以日時,漢軍兵疲糧盡,自然就會退軍了。

因此,對于漢軍的進攻,孫權并未作更大的軍事調整,只是對原有的一線防御體系相應增加了一些兵馬,同時,在建業附近部署了近四萬之眾的機動部隊,作為預備隊隨時調遣增援四方。

時炎夏已過,正是開戰的好天氣,方紹于立秋之前趕到了兗州,全面接管了東線軍事指揮權。

“文長,先前交待你的那件事辦得怎樣了?”方紹見到魏延的第一面就迫不及待的問道。

魏延笑道:“大司馬放心,你交待的事延豈敢不重視,延已將沿海的精壯漁夫盡數召集起來,訓練了一支大約一萬人左右的水軍。這支水軍雖與荊州水軍沒法比,但也勉強可以一戰。”

兩淮一帶水網頗密,漢軍在這一帶最缺的就是水軍,而這里不比荊州,幾乎人人都習水性,大部分的兵民都是旱鴨子,唯一懂水性的就是青州一帶東海渤海沿岸的漁民。

所以,早在兩年前,方紹回京之前,就囑咐鎮將魏延征集漁民組建水軍,看來魏延并沒有忘記方紹的囑咐。

“這支水軍是我們的殺手锏,暫時不能動用,先留著它吧。”方紹答道。

魏延就有點不解了,心想南伐吳國,本就水軍當先,好不容易訓練出一支來,不去徐州跟吳國水軍分庭抗禮,留在后方又有何用處。

“大司馬,吳人的水軍絕斷了通往徐州的各條水路要道,若不以新建的水軍開辟南下的道路,那我軍無論是兵馬投送,還是糧草運輸,就都要依靠陸路運輸,必然十分艱難,這支水軍,我以為是不是不應該留在后方呀。”魏延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方紹笑道:“糧草運輸艱難就艱難點吧,破吳的關鍵,就在于這支水軍,我自有用處,你就耐心的等著看好戲吧。”

方紹搞得神神秘秘,魏延心中是頗為不解,但他素知方紹足智多謀,料想他既然如此安排,就必然有其妙用之處,遂也不在多問。

敲定水軍之議后,方紹當即召在諸將,共商攻徐州之事。

徐州乃淮南之屏障,其地形頗為復雜。

徐州之核心在于下邳,取下邳則徐州可定,而攻下邳之路則有三路。

東北方向,在瀕海的五蓮山與沂山之間,有一條狹長的走廊,這條走廊貫穿瑯邪郡和東莞郡,直抵北海國。青州與徐州間有泰山、魯山、沂山、蒙山等群山阻隔,兩州連通的大路就只有東北方向這一條。

第二條進攻下邳的路線位于下邳西北面,這條道路的被蒙山山脈與微山湖相夾,中路地形平坦,兩翼卻極難通行。由此北上,經沛國和山陽郡與兗州相接,而小沛正位于這條道路出口的南端,也就是說小沛此條道路上屏障下邳的門戶。

當年曹操數攻徐州,幾乎每一戰都選擇此條進兵線路。最精彩的一戰就是官渡之戰前一刻,從前線抽調精銳騎兵,千里奔襲,幾天時間內兵臨小沛城下,擊敗了劉備軍的主力,然后在一個月內平定了徐州全境。

第三路進攻路線,則是西面經彭城攻下邳,彭城國一帶亦多山,而彭城則位于平坦大道之中,是此條道路連通東西的必經之地,同樣為戰略要地。但彭城之西是密集的淮河支流,如果漢軍由此路進兵,則極易遭受到吳人水軍威脅側翼。

三條道路之中,東北青徐那一條距中原較遠,不利于后勤補給,而西面那一條又容易遭到敵方水軍威脅側翼。唯西北兗徐那一路,地勢平坦,水網不密,正利于步軍進兵,故而自古以來,由中原攻徐州,多選這一條。

經過了數天的商議之后,方紹與諸將終于敲定了具體的進兵計劃。

即以兗徐路作為主攻方向,由魏延作中路統帥,率軍七萬,由陽城南下,先取小沛,再攻下邳。

而青徐路,則以黃忠作為統帥,統兵四萬,由青州南下,攻取徐州東面各郡。又以鄧艾統兵三萬,進攻彭城,此兩路作為佯攻部隊,牽制部分吳軍,三路大軍最終合圍下邳。

至于方紹,則自統四萬兵馬,跟隨魏延主力之后,作為預備軍使用。

十天之后,十八萬漢軍分路南進,直取徐州。

作為吳國東部邊境,盡管徐州上下對于漢軍的進攻早有準備,但當他們真正收到確切的漢軍入侵消息之時,還是一片嘩然。

畢竟,挾滅魏余威而來的漢軍來勢洶洶,這般銳利的兵鋒,即使是身經百戰的吳國諸將也為之悚然。

諸將之中,唯有一人早就期盼著漢軍的進攻。

下邳城的驃騎將軍府中,曹真手拿著那份敵軍入侵的消息,滿臉的興奮與激動,口中咬牙切齒道:“方紹,你來的正好,亡國之仇,弒親之恨,今日我曹真就與你一并算清!”


上一章  |  三國之臥龍助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