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當然知道司馬懿這廝所指的那二人是誰了,一個必是當朝丞相,荊州士人的領袖諸葛亮,另一個自然則是威震天下,擁有滅魏奇功的左大司馬方紹。()
正如司馬懿所言,此二人的出身并非有多光鮮。
諸葛亮的祖上雖然做過司隸校尉,但在其父親那一帶時已經沒落,諸葛亮兄弟甚至不得不投奔自己的叔父,但之后不久,其叔父也因病而逝,荊州的諸葛家那一系,從那時起其實已經跌出了名門大族的行列,憑借其祖上的名聲,其實只勉勉強強算個末等士族而已。
不過,借著其姐嫁入蒯家,自己娶了黃家之女,同時又結交龐統等大族士子,其兄又入東吳為官之因,所以諸葛亮又能走動于荊州上等士族之間。
在龐統看來,從根本上而言,諸葛亮的出身要遠遜于自己,甚至連諸如馬良、蔣琬等輩也有不如。
至于方紹就更不用說,出身只是個低微的書僮而已,若非憑著諸葛亮的提攜,更是難以擠身于士人的行列,論其出身,自然要更低許多。
誠如司馬懿所說,莫非果然有其事不成?
“哈哈,仲達真是會說笑啊,來來來,飲茶飲茶,都要涼了。”龐統忽然間表情大變,大笑著捧茶小酌起來。
司馬懿嘴角微微一揚,也不緊不慢的飲了幾口茶,隨后笑道:“戲言也好,真言也罷,士元兄洞察力非懿所能比,日后自然會有定論。”
“呵呵,仲達兄過獎了。”龐統故作無所謂的樣子,笑嘻嘻道:“仲達兄乃中原名士,我早已仰慕已久,正有許多經學上的難題要向仲達兄請教呢,咱們今日不談公事,只談經學。”
顯然龐統是有意的避開方才談論的話題,司馬懿見狀也便不提此事,遂是與那龐統探討起了經學之事。
三日之后,皇帝的龍案之前呈上了數十道群臣的奏章,皆言上大將軍關羽功高勞苦,當升為太尉,以顯其榮寵。
此時少帝尚且年幼,糜太后臨朝聽政,大臣們呈上的諸般奏議,其實都是由糜太后代為批閱。
不過因由諸葛亮等賢臣在,糜太后的所謂臨朝聽政也不只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已,以往的諸般上奏,只要諸葛亮龐統等人表了態的,糜太后基本上都照準,不過這一次事關到上大將軍關羽,糜太后心里就有點拿捏不住,遂宣方紹入宮來商議。
自帝位之爭那件事后,方紹就再難得與糜氏私下相見過,所見之時,無非也是在上朝議事之時而已,但那時當著群臣之面,自然也不敢造次。
時隔年許,再見糜氏之時,卻見這位榮升太后的女人,氣色反而比先前要好很多,似乎女人那容顏衰老的速度也隨之減慢了一樣。
很顯然,兒子登帝位,自己當太后,壓在心頭的大石頭終于落定,使得糜氏壓抑多年的焦慮心情終于得到稀釋,心情好,人仿佛也跟著變年輕一樣。
“微臣叩見太后。”君臣之禮不可廢,當著眾多侍婢宦官的面,方紹還要做足臣子的戲份。
“中正免禮。”糜太后見到方紹好開心的樣子,恨不得親自下階將方紹扶起,只是礙于太后之尊方才沒有屈身。
“謝太后。”
當方紹起身賜座之后,糜太后便令宮人都退往殿外,不要打擾他們商討政事。
當宮人們都退盡之時,糜太后起身下階,走到方紹跟前,竟是親自的為他斟茶倒水。
方紹吃了一驚,忙道:“太后這是折煞微臣了,微臣豈敢受此厚待。”
方紹玉要奪還糜氏手中的杯壺,卻給她用手臂輕輕擋了回去,笑盈盈道:“這里又無外人,你我之間還客氣什么,這一杯茶你當然受得起。”
見得此狀,方紹也便不多言,任由糜太后斟滿一杯茶,她遂是雙手奉上:“先前若無中正,阿泰他能否當上皇帝還尚未可知,中正你對我母子的恩情如此深厚,這一杯茶我敬你,算是聊表謝意吧。”
糜太后言語誠摯,方紹心有所感,就不再拘泥于禮,遂是笑而飲之。
接下時,無非又是敘了一遍長坂坡什么的舊事,感慨過后,糜太后方才轉入正題。
“中正,我看了你們上的這些奏表,看這情形,你們是想奪云長的兵權呀。”糜太后說得很直白。
“這個……”方紹輕咳了一聲,“也不能這么說,以太尉之職,歷來只能授以德高望重之臣,云長將軍乃元功宿將,升任太尉也是理所當然應受的榮寵。”
糜太后原本就不笨,如今又當了幾年的太后,處理了不少的政事,于政治之道也頗有經驗,那奏表一送上來,糜太后就知道這是要削關二爺的兵權,眼下方紹所說的這些,糜太后自然也知是官話套話借口話。
于是,糜太后面露些許不滿:“中正,你我之間還需要這樣的場面話嗎?”
方紹一怔,神色間略顯尷尬,輕咳著緩解這氣氛,笑道:“太后多心了,臣這么說,只是不想讓太后為此事傷神而已。”
糜太后嘴微微一扁,不悅道:“諸般奏議,雖然都是你們提出來的,但最后下詔的還不是我,不想傷神也得傷呢。”
她將話說到這般地步,方紹也不好再忽悠,遂坦言道:“這件事嘛,其實正如太后所說,臣等確實是想削去云長將軍的兵權。”
不等糜太后有所反應,方紹馬上又解釋道:“前番帝位之爭時,關將軍一再的阻撓陛下登基,這想必太后也是不會忘記的,以關將軍的性格,這件事雖然最后他不得不讓步,但心性記性是必然的,不然這些年他也不會屢屢違背朝廷的旨意。所以,臣等想趁這次機會,讓關將軍安享晚年,這也算是鞏固陛下與太后的地位呀。”
削關羽兵權,最根本的原因當然是他根諸葛亮、方紹這一班執掌朝政的大臣們屢屢作對,不過這種話當然不便講與太后,故而方紹才將太后母子的切身利害作為借口。
果不其然,這番話后,太后緊繃著的神經便松馳了下去,臉上的表情也好看了許多。
糜太后微吐了口氣:“原來如此,那我就心安了。只是云長他性格那般高傲,這件事擺明你們針對于他,我只怕他會不肯就范,到時候鬧將起來,總歸不是件好事。”
方紹呵呵一笑,信然道:“太后放心,關將軍的脾氣雖然大,但他也是識時務之輩,方今以關將軍的處境,他應該明知自己無力抵抗,脾氣嘛雖然會鬧一鬧,但最終還是不得不讓退認命的。”
這么多年以來,糜太后最信方紹,而他這番自信的話,也算是給糜太后吃了顆定心丸,遂是笑道:“既是你們早有算計,那這奏議我過幾天準了就是。其實今日召中正你入宮,也不盡然是為了政事,你我許久未見,也正好敘敘舊事。”
糜太后說著便與方紹湊近了一些,表情也曖昧親密了不少。
方紹知道她是什么意思,以往的糜氏其實還是很隱忍的,但自先帝故去,兒子當了皇帝,自己當了太后,臨朝聽政,大權在握,不再需要顧忌任何人之心,潛藏在內心里的玉望也就隨之噴發。
的確,如今大漢朝的天下,沒人能再阻攔她做想做之事。
有太后撐腰自然是不錯的,不過眼前大漢國的內部形勢頗為微妙,自己又新立奇功,聲威正如日中天,在這個時候,正是政敵覬覦的時刻,方紹并不想讓政敵抓住什么大的把柄。
“微臣忽然想起來,還有幾件重要的公務沒有處理,臣怕是要先告退了。”方紹準備抽身而去。
“怎么這么快就要走,中正,你莫非是要躲著我么。”糜太后顯得有點不高興,那話也說得越發的明朗。
方紹就有點為難了,他既不能做什么出格之事,又不便拒絕太直得罪了太后這個強援,見得糜太后那副癡怨的樣時,不為難才怪。
不過,眼睛轉了幾轉之后,方紹便有了應對之策。
“太后眼下權位未穩,而臣如今剛得滅魏之功,正是眾人矚目的焦點,多少懷有敵人之輩,都等著抓咱們的把柄,這個時候,咱們得萬般小心才是。”
這一番將糜太后的玉火澆熄了半邊,理性重新開始占據頭腦,但她卻仍有不悅,扁著嘴道:“那怎么辦,難道我們就這樣一直隔著道山似的嗎。”
方紹上前握住了糜太后的手,笑著寬慰道:“當然不是,且請太后暫先隱忍一段時間,待到大局已定之時,我們自然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沒人能威脅得到我們。”
聽得方紹的保證,糜太后這才滿意,臉上重現笑容,點著頭道:“那好吧,你若有這心思,我再等等又如何。”
又寬慰了一陣之后,糜太后才放方紹告辭,方紹如蒙大赦,趕緊告辭而出,腳步匆匆,待得出了宮門之時,方紹是長松了口氣,暗想若非自己靈動一動,也采用拖延手段,今日怕就要“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