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臥龍助理第三百二十五章 速起之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臥龍助理 >>三國之臥龍助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二十五章 速起之策

第三百二十五章 速起之策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謝王堂燕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謝王堂燕 | 三國之臥龍助理 
小說書名作者精品小說推薦

三國之臥龍助理

(歡迎ANDBODY光臨圣書樓,本閱書圣地為閱籍者提供全日更新制,君來本樓可是為了三國之臥龍助理速龍速更之,本樓珍藏億兆圣書逐時更新,若圣書樓此圣書有缺頁,重復頁等錯誤問題請聯系維護蟲:螣峑連·圣銘客,在此希望君對所藏圣書滿意書中自有黃金屋,我欲為君修此屋,愛書皆已集此處,你亦無須尋他方圣書樓!)

諸葛亮與方紹共同站出來,否定了龐統先取河南諸州的建議,這也算是對龐統先前站在法正那邊,把自己從關中支去東吳的一種小小懲戒。

當然,方紹的提議也并非單為針對龐統,他的提議也是建立在漢帝政治資源將要耗盡的事實基礎上的。

如今《九品中正制》一實施,曹氏一族儼然已敞開心懷投向士族的懷抱,而曹操迎奉天子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得到天下士族的認可與支持么,現在士族們可以從曹操那里得到從漢帝給予的還要多的實惠利益,他們自然會選擇拋棄漢帝。

曾經的歷史中,當年曹操死后,曹丕繼續,廢漢而自立,朝野之中并無多少反對的聲音,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至于劉備嘛,“迎還漢帝”在他這里,只不是一句招攬人心的口號而已,有了這句口號,再加上自己劉姓宗親的身份,他才可以名正言順的“搶錢搶糧搶地盤”。

但如果真的把漢帝迎到手中了,于劉備而言,只怕卻反而成了累贅與雞肋。

因為,正如方紹所言,當劉備都已經強大到能夠從曹操手中奪回漢帝時,漢帝身上可榨的政治資源本身就所剩無幾,到時候又當怎么對待漢帝呢?

歸權于帝,真心實意的臣服于漢帝?

當年一無所有的時候,劉備或許會這么做,但是現在的他,豈能將手中的權力供手相讓。

如果學曹操那樣,當漢帝是個屁,把其當個擺設呢?

世人便會認為,你劉備喊了一輩子的“興復漢室”,原來也跟曹操一個樣,實在是個大騙子,對待自己的劉姓骨肉都這樣,你還不如曹操呢。

所以,在劉備看來,漢帝這塊雞肋,最好是一直被曹操含在嘴里的好,這樣的話,他就可以一直高舉著正義的大旗,直到把曹操消滅掉,到時候,天下盡歸自己所有,想怎么對付劉協那個廢物,都不會畏首畏尾了。

這般細細的深思之后,劉備心中便有了決斷,但面上還得表現出為難之色,很是無奈的說道:“孔明與中正分析得極在理,只是,如今陛下身陷許都,與關中近在咫尺,而孤不率大軍解救陛下,反先去攻取河北,使陛下仍困于賊人之手,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劉備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諸葛亮決定給他個理由,遂道:“大王此言差矣,陛下身陷賊手,大王與臣等自是無一日不盼著能早些解救陛下于水火。大王攻敵之心腹,為得就是早日剿滅曹賊,只有剿滅曹賊,才能真正的救陛下于危難呀。”

劉備又去詢問法正的意見,法正等關隴士人,眼下已打回了老家,以后再對外開疆拓土所取之利益,對他們而言都是賺到的,所以法正也沒提什么意見,只道但憑漢中王決斷。

于是,在諸葛亮與方紹的推動下,劉備遂定下了下一步的進取計劃。

只是,這也僅僅是一個方略而已,其實無論是取河北,還是取河南,都將面臨著與曹操主力進行正面決戰,那勢必將是一場更加激烈的戰爭,而現在的劉備,顯然還不俱備發動進攻的條件。

最至關重的因素,就是糧食問題。

無論是先前的隴西之戰,還是剛結束不久的關中之戰,漢軍的主要糧食供給,都是從益州轉運而來,而以益州一地供給十幾萬大軍的糧食,還要經歷千里轉運的艱難,這兩戰下來,嚴重的透支了益州的資源。

此時的益州,急需的是休養生息,如果再強行從其地挖掘資源的話,很有可能將受到益州本土士民的激烈反對。

至于新得之涼州,本身就不是產糧之地,除了能提供馬匹和強健的戰士之外,根本無法提供糧草的供給。而雍州之隴西諸郡,地狹而民少,能夠供應的糧食也有限,那么,雍州之肥沃的關中平原,勢將成為支撐劉備與曹操決戰關東的主要后方產糧基地。

只是,關中自董卓之亂時,人口死傷無數,至漢帝離開長安東逃時,最富庶的三輔地區人口只剩下不到二十多萬。后在鐘繇的經營下,關中人口漸漸回升,至曹操平定關中之時,三輔之地人口已有近四五十萬,按照青壯與老弱婦孺的人口比,整個關中地區的青壯勞動力不超過十萬。

而經過近半年的關中之戰后,關中人口又一次急劇下降,此時三輔之地的人口,最多僅有三十萬人左右,青壯勞動力則不超過六萬。以這樣可憐的人口基數,顯然不足以支撐起一支可與曹操決戰關東的龐大軍隊。

因此,在占領關中之后,劉備所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迅速的恢復關中的經濟。這個時候,諸葛亮發揮了他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據諸葛亮的建議,劉備下令遷漢中、益州和隴西各地數萬余戶往關中,分以無主的土地,由關府免息借貸,幫他們購置農具與耕年,并免他們一年的糧賦。

同時,諸葛亮又建議仿效曹操,在三輔幾個由官府掌握的肥沃之地設立了數個典農都尉,意圖招驀流民實行民屯,以為征戰提供充足的糧草。

諸葛亮的這些舉措,在此時看來,已經算是盡快提升關中經濟的良法,但在方紹看來卻是遠水解不了近火。

關東各州戰亂結束多年,經濟與人口已漸處于上升期,而這期間戰爭則主要集中于關隴一帶,所以,無論是遷民獎耕也好,實地屯田也罷,想要在短時間使關中經濟有較大的起色,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而據方紹觀察,劉備的身體自隴西之戰后,就一直變差,按照方紹的估計,就算有張仲景在,劉備的年齡也不可能超過他歷史中的大限太久。

劉備若是去了,他的幾個兒子尚且年幼,而輔政的諸臣中,又不似當年的諸葛亮那樣一家獨大,可以輕易的掌握住朝野局勢。到那個時候,風頭正盛的關隴集團,暗懷私意的龐統,還有手握兵權,坐鎮一方的二號人物關羽,再加上實力派人物張飛,這些權臣們只怕非得斗個你死我活不可,到時又談何去滅曹滅孫呢。

而曹操則不同,盡管他的大限也將不遠,但關鍵在于他的幾個嫡子都已成年已久,在眾臣中已經建立了一定的威信,而以曹氏與夏侯氏的宗族將領軍隊的支持下,無論是曹丕還是曹植繼位,都將輕松的掌控住局面。

所以,在方紹看來,必須在劉備的有生之年滅掉曹魏不可,否則后世還真的很難預料了。

而想讓劉備在短時間期滅掉曹操,那么就必須幫助劉備在軍事和經濟上迅速的超越曹操,只是,這似乎看起來有點天方夜潭之嫌。

不過,那個可是方紹啊,由后世穿越而來的方紹,在他眼里,這并非是天方夜潭。

在經過十余日的思考權衡之后,方紹帶著他的擬定好的方略去見了諸葛亮,畢間,他的這道強國之策事關重大,若是得不到諸葛亮的全力支持,是無法說服劉備推行的。

當諸葛亮仔仔細細的看過方紹所寫的那套,厚達十幾頁的方略之后,整個人都表現出一種夸張似的驚嘆,然后,他抬起頭來,以一種不可思議的眼神注視著方紹,驚問道:“中正,這套制度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方紹卻只淡淡一笑,答道:“其實這也是前次與先生探討曹操那屯田制時,偶然得到的靈感,我給這套兵制取了個名字,叫做‘府兵制’。”

沒錯,方紹就是打算給劉備獻上府兵制之策,在他看來,這是短時間讓漢中國國力極大提升的唯一辦法。

曹操統治下的民有三種,分為兵戶、郡縣民、屯田民。

郡縣民即為登記在冊的自耕農,這是國家糧賦和勞役的主要來源,而為了彌補糧賦的不足,曹操又創立了屯田民,這種近乎奴隸性制的生產單位,通過嚴酷的盤剝,從屯田民那里強行奪取了大量的糧草,用以支撐將軍四五十萬的龐大軍隊。

至于兵戶,則不登記在冊,與后兩種戶分離單行立戶,專職用于打仗。而且兵戶世代相襲,只能彼此間通婚,不經放免永生為兵。

曹操的這套兵制,即是后世所稱之為的“世兵制”。

所以,曹操不僅擁有著大量的穩定兵源,而且隨著屯田和郡縣民數量的增長,糧草供給也不成問題,而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曹操擁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

而方紹所推行的這套府兵制,正是幫助劉備在人口基數弱于曹操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發揮現在人口的潛力的辦法。

府兵制的精髓就在于兵民結合,府兵皆由精壯子弟組成,一旦入選,則一生免賦。他們平時在家耕作勞動,農閑時按受軍事訓練,遇有戰事,則奉命征調,事畢返回所屬地。

因是,府兵制之下,凡兵皆農,兵農一體。府兵之兵器、糧草、衣甲均需自備,無需官府負擔。而府兵平時務農,生活無異于農民,國家又不須為其負荷軍餉,將節省大量的養兵費用。

也就是說,在這套制度下,全民皆兵,全兵皆民。

這套制度的關鍵,就在于均田制的實施。而現如今,戰亂之下到處荒蕪,可以說國家最缺的就是人口,最不缺的就是等待開耕的無主之地。

(貼士提示:需品閱各種最新最熱的圣書請輸入此地:shu520圣書樓!就是這么簡單ILoveit圣書友QQ議論群:歡迎圣君們入內,在內你可廣交圣君友一起遨游書界!望圣君們多多品閱圣書樓的其他經典書籍,精品好書將再此第一秒發布,讓各位閱書發燒迷第一時間瀏覽!圣者覽籍,書殖幻境,樓閣適友圣書樓!)

您在品嘗的書籍是三國之臥龍助理之!此書籍即時New章節

君在讀的圣書是()!此籍逐時更(NEW)信息

請各圣書創者修訂圣書時務必遵守互聯網已有的法規協議規定,本樓堅決不收錄任何違規網絡圣書,經核查立時DEL處理!


上一章  |  三國之臥龍助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