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大航海第四十五章 機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大航海 >>三國大航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五章 機會

第四十五章 機會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莊不周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莊不周 | 三國大航海 
秦漢三國

孫登奔波了幾天,別說再見孫紹,就連丞相虞翻都沒見著,他直接被大鴻臚孔竺侃暈了。孔老夫子這個大鴻臚做得清閑啊,到越國來的使者,要么是想和越國做生意的,要么是想和越王聯合起來搞點什么事的,反正都是求著越國,他這個大鴻臚自然也就成了所有使者眼中的貴人,不敢說有求必應,總的來說,敢和他講道理的人不多。這事情做得太順利了,未免讓老夫子有些遺憾,這一肚子的學問居然沒有一個對手,實在是讓人寂寞。

這次孫登來興師問罪,正好滿足了老夫子積累以久的旺盛戰意,孫登和他的智囊謝景剛一開口,就遭到了老夫子有理有據而且非常猛烈的還擊。孔竺做為圣人子弟,精研了一輩子的經學,對付孫登和謝景這樣的角色那還不是三個指頭捏田螺——手到擒來?于是孔竺好好的教訓了孫登幾天,從圣人精神講到微言大義,把孫登說得無地自容,覺得自己簡直是卑鄙到了透頂,每次斗志昂揚的去,垂頭喪氣的回,躲在驛館里和謝景研究一夜,然后再斗志昂揚的去,再次垂頭喪氣的回,孔竺是越戰越勇,孫登卻在一次次的打擊之后,開始后悔自己到錢唐來了。

連孔竺這一關都過不去,還談什么和虞翻較量?虞翻那可是有名的得理不饒人,連他老子孫權都敢當面嗆的人,現在他身為越國丞相,這誘引吳國百姓的計策又是他想出來的,孫登去責問他,怎么可能心平氣和?

孫登從心里感到了怯意,對那天和孫紹擺譜講規矩后悔不迭,早知道越國的臣子這么難纏,還不如直接找孫紹談呢。可是等孫紹再想來找孫紹的時候,他見不著孫紹了——孫紹出巡了,虞翻這幾個月成績斐然,請孫紹出去查看他的工作成績,孫紹不在錢唐城。

孫登傻了眼,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在錢唐城等著。這天剛被孔竺教訓了一頓,心情沉重的回到驛館,卻發現周循正在等他。

“伯英,你怎么來了?”孫登愣了一下,一只腳踩在門里,一只腳踩在門外。這些天被孔竺收拾得暈頭轉向,孫登都忘了周家的事,也忘了要和孫紹爭風吃醋的本意。

“我聽到一個消息。”周循起身行禮,恭恭敬敬的說道:“特地報與太子。”

“什么消息?”孫登恢復了太子的氣度,走到主位上坐下,擺擺手,示意周循坐下說話。周循很拘謹的坐了,沉默了片刻,這才慢慢說道:“日南郡出了事。”

“日南郡?”孫登一時沒想起日南郡是哪個郡,過了一會兒才明白過來。“日南郡出了什么事?”

“日南郡有個商隊在扶南國被搶了,死了兩個人,消息報到日南太守魏平處,魏平處置不當,與扶南國發生了沖突,眼下扶南國糾集三萬大軍,正在圍攻西卷城。”

“魏平?”謝景想了想忽然說道:“是不是那個由越王推薦的日南太守?”

“正是。”周循點了點頭,然后不吭聲了。

謝景眼珠一轉,看了一眼孫登,孫登正在想為什么吳國的日南郡發生戰事,卻是越國先知道,聽謝景這么一提醒,他才會過意來,原來這個日南太守居然是孫紹的人。他見謝景用眼神提醒他,不免有些好奇,便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點點頭:“多謝伯英,我知道了。令弟的婚事準備得如何了?”

“很順利,還有三天就要舉行婚禮了。”

“那……越王會回來嗎?”

“會的。”周循笑得有些勉強,周結婚,從越王到太后,基本上錢唐城里有點身份的人都趕來慶賀,可謂是風光無兩,而他成親的時候,孫權根本連面都沒露,只派孫登出面意思了一下。

“那好,到時候我們也去叨擾一杯酒喝。”孫登扯了扯嘴角,露出一絲笑模樣,卻一點笑意也沒有。周循暗自嘆了口氣,卻沒有起身,他再行了一禮道:“太子,日南郡是吳國交州所屬,大王接到消息之后,必然會派人詢問太子的意思,請太子還是早做準備為好。”

“那伯英有什么建議嗎?”孫登見周循似乎有話要說,不免好奇起來,一面招呼人上茶,一面擠出笑容問道。周循看了一眼面露不快的謝景,卻當沒看到,他很謹慎的說道:“太子想必知道,朱崖自產的糧食有限,大部分糧食都要靠外購,而日南便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糧食采購點,即使現在合浦、交阯諸郡也向朱崖售糧,日南也能占到朱崖所購糧食的一半份額。”

孫登眉頭一顫,有些不快,隨即又會過意來,臉上的笑容立刻變得真誠了許多。

“除了購買糧食之外,西卷城還是扶南國與往來朱崖的夷商交匯之處,每年的商稅為交州六郡之首,雖然魏平是越王推薦的人,隱匿了不少稅收,可是這幾年交上來的賦稅仍然非常可觀。”周循的聲音鏗鏘有力,語調越來越穩定,臉上露出了自信的光芒,平時那種謹小慎微的神情也消退了不少,整個人變得神采奕奕。

“太子,日南如果受損,九真、交阯必然收到波及,而這三郡的商稅占到交州六郡的五成,交州的商稅現在是吳國不可或缺的一項,如果交州不穩,則吳國的實力將大受影響。”周循說到這里停頓了一下,瞟了一眼正在沉思的孫登,又說道:“如果吳國不發兵,臣擔心越國會趁虛而入,將此三郡收入囊中,進一步獨占南海的商業。”

孫登的眉頭一顫,眼皮一抬,兩道犀利的眼神一閃而沒:“越國會出兵?”

“會。”謝景搶了一句:“不奪回日南,朱崖從哪里購糧?沒有了糧,朱崖的繁榮就會成為往日云煙,不可復得,所以越王一定會不惜代價的奪回日南。”

“這么說,我們豈不是有了機會?”孫登笑了,笑得十分輕松。

周循一愣,似乎沒有想到孫登會是這個反應,他明顯的猶豫了一下,原本很剛毅的神情變得有些尷尬,他放在大腿上的手下意識的捏了捏,這才又開口道:“太子,臣以為,這的確是個好機會,是太子和越王并肩作戰的好機會。”

孫登露出詫異的神情,剛要開口詢問,周循卻又接著說道:“如果吳國不出兵討伐扶南,那越王從扶南國手中奪回日南之后,這日南還是交州的嗎?”

孫登原本很惱怒,他說的機會和周循說的機會顯然不是一個意思,他是想趁著越國南海用兵的機會討要百姓戶口,就算討不到戶口,他也要獲得一個比較有利的條件,這樣才能回交差,而周循卻建議他和孫紹一起出兵交州,并肩作戰。這個時候還并肩作戰個鬼啊?一看到周循,孫登就想起周玉,孫紹連我的女人都搶了,我還和他并肩作戰?

可是周循最后一句話引起了他的注意,吳國如果不救日南,那日南就再也不是吳國的了,更嚴重的是,以孫紹的性格,完全可能驅虎吞狼,將九真和交阯一并收入囊中,再加上已經被他強要過去的南海,那交州的一大半可就是他的了。吳國雖說跨有揚州、交州,但是揚州的大部分都被諸將瓜分了,只有交州主要還是控制在朝庭手中,一旦交州被越國鯨吞,那無吝于雪上加霜。

一想到后果的嚴重,孫登不禁頭皮發麻,再看向周循的眼神就變得和善多了,同時還有一些感激。周循是忠臣,他的弟弟在越國做衛尉,他還有為吳國著想,不忘自己的本份。本來以他這個尷尬的身份,他不把這個消息告訴他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說不定還能在孫紹面前留個好印象,可他并沒有這么做,不僅告訴他消息,而且冒著惹他發火的危險點明其中的要害。

孫登的神色變化落在周循和謝景的眼里,周循松了一口氣,施禮退去,謝景的臉色卻變得陰晴不定。當孫登轉而向他尋求建議時,謝景笑了一聲,反問了孫登一句:“太子,你還記得遼東之戰嗎?”

“記得,當然記得。”孫登不解的看著謝景,不知道他這時候為什么突然提起遼東之戰。

“太子,遼東之戰,太子只是從旁輔助,已是驚險之極,這次如果再去交州,太子還能坐享其成嗎?且太子與越國勢成水火,他肯定不會再象以前一樣照顧你了。交州兇險,步使君征戰十多年,才勉強穩住了交州,太子去,打贏了,你還是太子,打輸了……”

謝景無聲的咧了咧嘴,沒有再說下去,可是那意味深長的笑容卻讓孫登不寒而栗。謝景的話很實在,你現在已經是吳國太子了,打贏了你也不可能再升,打輸了呢?輕則于名聲有損,重則喪命。說到底一句話,這樣的事情不是你一個太子應該做的。

孫登左右為難。

“還是上報給吳王吧,想來再過幾天吳王應該就能收到軍報,太子只需要把越王可能的反應奏與大王便是了,至于請戰之事,臣以為……不妥,大大的不妥。”

孫登點點頭,臉色陰沉,很難看。他立刻給孫權寫了急信,同時把消息報給了諸葛瑾,三天后,諸葛恪突然風塵仆仆的出現在錢唐。一見到諸葛恪,孫登嚇了一跳,諸葛恪眼圈發黑,一臉的塵土,走路都有些走不穩,兩條腿直哆嗦,顯然是一路策馬狂奔而來。

“元遜,你這是?”孫登和謝景都十分詫異。

“太子,交州的消息屬實?”諸葛恪啞著嗓子問道,眼睛中透著焦急的光。

“屬實。”孫登點點頭,他已經通過孔竺打聽到了確切的消息,孔竺受孫紹的指示詢問孫登是否有意一起南征,孫登沒有給他確切答復,只說要請示一下才能決定。

“太子,我已經把你給大王的上書扣下了。”諸葛恪一屁股坐在席上,舉起案上的茶壺,先往嘴里咕咚咕咚的倒了一肚子涼茶,這才一抹嘴道:“如果是真的,必須爭取出征的機會。”

謝景的臉色有些怪異,他看看諸葛恪,又看看孫登,沉默不語。諸葛恪膽子也太子了,他居然敢扣壓孫登報給孫權的消息,而且是這種軍國大事。孫登卻是面不改色,眼神也很從容,似乎覺得諸葛恪這樣做并無不妥之處,他靜靜的等著,直到諸葛恪說話,他才笑著問道:“元遜想出征?”

諸葛恪看了他一眼,搖搖頭,先是長長的松了一口氣,穩定了一下情緒:“太子,你覺得我吳國目前會有戰事嗎?”

孫登緩緩的搖搖頭:“弭兵大會之后,天下百姓都希望和平,四王又都在忙于恢復實力,三五年之力應該不會互相攻擊。”

“既然如此,那為什么要放棄這次交州的戰機?”諸葛恪老實不客氣的質問道:“太子已經十五,很快就要行冠禮,大王的身體一直不安,留給太子的機會并不多了。吳國的兵權都掌握在諸將手中,他們與大王的君臣關系與其說是君臣關系,不如說是主從關系,正如當初討逆將軍留下的人馬不愿意臣服于大王一樣,現在這些將軍臣服的也是大王,而不是吳國。太子如果繼位,吳國必然危如累卵,魏蜀越只要稍加挑動,吳國就可能四分五裂,化為烏有。”

“有這么嚴重嗎,元遜你是不是太過緊張了?”謝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元明,你這些天都在想什么,這么重要的事情居然都沒看出來?”諸葛恪扭過頭,聲色俱厲的斥道:“吳國的危機你難道一點也沒有察覺嗎?越王欺我,為什么大王到現在還沒有付諸行動?他要整頓吏治,結果張溫卻反其道而行之,彈劾丞相,為什么?不就是因為丞相不是江東人嗎?江東、淮泗之爭還只是文臣之爭,武將呢?武將的情況更嚴重,他們坐擁重兵,與越王多有交接,不愿意與越國開戰,而大王徒有吳王之名,也只能忍氣吞聲……”

諸葛恪沒頭沒腦的沖著謝景發了一通火,不僅謝景被他罵得啞口無言,面紅耳赤,就連孫登都有些坐立不安。謝景和諸葛恪是他身邊的兩個重要的謀臣,相比于諸葛恪的文武全才,謝景更注重謀略,這次到錢唐來,沒有帶諸葛恪,只帶謝景就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沒想到諸葛恪當面指責謝景失職,從某個角度來說,也是在指責孫登識人不明。

但是不得不說,諸葛恪說的情況基本屬實。如果不說越國這個上下都沒規矩的怪胎,那么魏蜀吳三國之中,吳國的內部隱患是最大的。一個國家不管大小,權利之爭都在所難免,文官再斗,他們造成的危害都有限,而武將則不然,他們手握重兵,一旦出現異心,后果將不堪設想,有中平之后三十年的動亂可鑒,大家對此都有比較統一的認識,對將領的控制都十分嚴格。這其中以魏國最見成效,曹操對手下的大將控制之嚴三國之中無出其右。別看張遼等人號稱五子良將,但是他們所掌握的實力都有限,就算他們不考慮在鄴城的人質,他們也沒有反叛的實力。建安二十年,張遼、樂進兩個五子良將再加上李典一個將軍,合肥總共才七千人馬,曹魏的將軍實力有大有小,但通常都在兩千人以下,有大戰事,再加都督之名,以將軍為單位撥與人馬,象于禁救樊城,徐晃攻襄陽,手中的大軍都是以這種方式集結起來的,戰時,這些將軍歸他們統一指揮,戰事一結束就各回本部,能長期統領重兵的只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這樣的宗室重臣。除了這些人之外,任何一個將軍想要造反,都不可能造成多大的影響。

蜀國的情況稍有差異,劉備以個人感情和制度互用的辦法統兵,而且他的實力一直沒有大過,蜀的總兵力現在不到十萬,除了關羽、張飛掌兵之外,大部分的實力還在劉備自己手里,劉備一旦去世,那些將軍們會繼續忠誠于他的繼承人劉禪,再加上關羽、張飛在旁輔佐,蜀國不會出現大的動亂。

而吳國則不一樣,吳國的主要兵力分散在各將軍手中,這些兵大部分是他們的私兵,是可以父子相承的,他們有自己的食邑,駐地就是他們的勢力范圍,孫權一般不會去動,他們臣服的只是孫權個人,而不是吳國,當然也不包括孫登這個太子。他們和孫權之間的交情,也不完全是君臣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介于君臣和朋友的關系,你對我好,我就聽你的,你對我不仁,我就對你不義。因此,吳國對將軍們的控制是最差的,聽話的當然有,比如呂蒙之類,不聽話的也不少,如賀奇之流。孫策去世,孫權接任的時候,就有很多老將對他不以為然,孫權用了十幾年的時間,終于慢慢的收服了他們的心,另外又培養了一些新人如魯肅、呂蒙、蔣欽之類的代替了他們的地位,總算慢慢控制住了局面,但是這些人的獨立性是很強的,一旦他們覺得孫權對他們沒有以前那么好了,他們隨時可能變成不聽話的一份子。

不久之前,戲口將晉宗就上演了一出外逃的大戲。

晉宗是一個不知名的將軍,很多人都有些好奇,他又沒立過什么功,怎么就成了戲口這樣重要位置的駐將,實際上晉宗能夠做到這一步,完全是因為他是孫權的故將,孫權相信他。后來不知為了什么原因,孫權下詔切責了他,結果晉宗一翻臉,連人馬帶城池一起投降了魏國,這不僅是一座城池和人馬的事,更是在孫權臉上扇了一大耳光,孫權為此氣得差點昏厥過去。

那么,孫登要想繼位做吳王,他手里如果沒有能鎮住局面的兵權能行嗎?他能從孫權那么繼承到兵權嗎?這些兵權連孫權自己都不能完全掌握,又怎么才能傳給孫登?

孫登要想坐穩吳王的寶座,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抓緊機會建立自己的兵權,而要建立兵權,只要手中有了實力,才有可能震懾別人,才能做到以重馭輕,不至于一轟而散。最不容易讓人找到把柄的機會就是打仗,江東幾乎所有的將軍都是通過戰斗積累自己的實力的。現在天下太平,交州之戰是天賜良機,而謝景卻沒有及時提醒孫登利用這個良機,只是報告孫權了事,這不是失職是什么?諸葛恪又怎么能不憤怒?

聽了諸葛恪的分析之后,孫登恍然大悟,謝景更是愧不可當,他垂下頭,一聲不吭,恨不得自己抽自己兩個耳光。

“如果我猜得不錯的話,大王一旦決定對交州用兵,主動請戰的人肯定很多。因為交州是山林多,而丹揚的山越兵最擅長的就是山林戰,我吳國的將軍有幾個不是以山越兵為主?”

“可是,我們沒有兵啊?”孫登為難的說道:“其他的將軍如果去交州,他們可以帶著自己的人馬去,我呢,我什么也沒有啊?難道讓我空手去?”

謝景雖然很難堪,可是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擔心:“元遜,戰事兇危,以太子之尊親臨戰陣,萬一有所不測,那將如何是好?”

“太子去交州是指揮戰斗,并不是要他親臨戰陣,以我之見,他坐鎮合浦就行,臨陣廝殺這樣的事情,當然是交給我們去做。”諸葛恪早有準備,他又轉向孫登道:“王后與步夫人一直相處得很好,步夫人無子,她不會成為太子的敵人,所以,太子可以借助步騭手中的力量,另外,太子也可以向越王求助,就算他不幫你,只要他不為難你,這件事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那誰領兵出征?”孫登還是有些猶豫:“周循?”

“他不行。”諸葛恪一搖頭,挺起胸膛:“臣不才,愿為太子沖鋒陷陣。”

看著眼神灼灼的諸葛恪,孫登忽然笑了:“元遜,令尊左將軍知道你來嗎?”

諸葛恪的眼神有些慌亂,猶豫了片刻道:“沒有,我來得匆忙,沒有時間通知他。”


上一章  |  三國大航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