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明其妙的穿越
以后的日子是,老三動動嘴,跑斷腿。不過蘇荔最喜歡的是,康熙把鑄“萬壽錢”也叫“羅漢錢”的差事也交給了。
康熙60大壽亦即虛齡61歲,是年叫做“犯太歲”,生肖天干地支重疊,因為皇帝犯太歲,有國師預測,此年會有變亂、天災、大瘟疫等事要發生,具體發生地:山西一帶!為了化解這場災難,國師高僧智囊團中,有人獻計,鑄造此“羅漢錢”,同時經過高僧大師持咒,然后在各地寺廟來分發給善男信女。
她忙讓去拿了四個,讓明心用紅繩子打上漂亮的萬壽結,給家里四個孩子一個人拿一個。還愣了一下,四個孩子?蘇荔白了他一眼,
“女兒不是人?”早就對全府上下把大格格當透明人就很不舒服了,沒想到此時,還能問出四個孩子的問題來。
無語,只好點頭,怎么說也就這么一個女兒,雖說一直不受重視。
蘇荔送出宮時還囑咐,一定要讓福晉跟大格格說,就一個女兒,可不得更加疼愛。她不知道的是,這次的事讓李氏感動不已,雖說李氏自己都不怎么把大格格放在心上。
知道蘇荔一直想要女兒,就跟她說笑,不如再生一個。蘇荔想想搖頭,她總不能說,萬一再生個兒子,不是改了歷史?可是這話不好說,只說,太疼了,還是不要了。毫不手軟的打了她一下。
“萬壽錢”是作為壽辰紀念發行的,跟現代國慶啊,領導人去世發行的紀念幣是一個道理,極有收藏價值,這錢做得也極為精美,與當時普通的銅錢銅錫比例不同,整個錢看上去金光閃閃。字跡也清晰漂亮。這錢當時也是限量發行的,不敢多拿,但看蘇荔這么重視,還是多拿了一個給蘇荔玩。蘇荔于是感動的又親了一下,則飛快的去找濕布洗臉。但其實這對蘇荔來說卻沒多大的用處,她又帶不回去。學穿越小說里的,找個地方埋了,將來挖?想想就算了,還不等她去挖,做房地產地都給挖走了。
而千叟宴的事卻有些失控了,原以為就一千人左右,結果各地各府都在往京里送人,于是奏請康熙,能不能只請六十五歲以上的。即使是這樣,已經達到四、五千人,這還不包括滿州的貴族。康熙也不是傻子,一聽這數字,也嚇了一跳,忙讓張庭玉去下旨別再讓他們進京了,各州各府自行安撫。已經進京的就依所言,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留下,其余地好生送出京去,另行賞賜。
松了一口氣,從袖中抽出折子。交給李德全,一邊繼續說道:“兒臣想,即便是只請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宮里也不好展開,兒臣想奏請皇阿瑪,能不能就在暢春園里擺宴,而且在時間的安排上,可否錯開萬壽節?改為下旬,這般兒臣也好安排人手;宴席的菜式也是。因為是露天為主,兒子想,雖說是三月下旬,但怕天氣突變,所以菜單上還得再做琢磨……”
“你倒是想得周全!”康熙看著奏折,想想又拿起蘇荔上的那個折子對比看看,“你媳婦的折子也是你寫的?”
臉盤僵了僵。想想。“兒臣幫著參謀了一下。”
康熙笑了笑。他想也是。怎么說也是個女人。他也只知道她會做飯。其它地倒還真是沒怎么……對了。她對醫理也有點研究。不過應該是皮毛吧!想想挑挑眉。“朕去年聽她唱過歌。讓她準備、準備。你三哥請朕三月十三到他地園子里去上壽。說是還有歌舞助興。那天讓她也去。”他可不是商量。是命令。不過他這近四十年里。似乎也沒怎么跟人商量過什么事吧!
嚇得臉都白了。定定神。“兒子都沒再聽她再唱過。只怕她會地也不多。那個。不如。兒子去尋訪幾位名伶……”康熙臉色一變。忙收口。陪笑道。“蘇格格雖說自己唱得少。但腦子倒還好使。兒子讓她準備準備。好好排個歌舞。恭進萬壽之觴?她一個人唱。也不大氣不是?!”
康熙這才勉強點頭。這才松了一口氣。心想實在不成就找幾個伶人回來。讓蘇荔領著上臺。總不會太失禮吧!
回德妃宮里。把經過說了。蘇荔一聽就傻眼了。“我上臺唱歌?”
“這有什么?宮里哪個娘娘沒一手拿手地絕活。你以為給皇家當媳婦簡單?萬歲爺點你地名。是好事。唱得好。我再幫你說說。升等可不是順理成章地?天天聽人叫你格格。我都煩!”德妃不以為然。升等快成了德妃地心病了。只要有機會。她就要說道說道。
“當格格挺好,荔兒沒升上去的野心!那個,荔兒非要像個傻子似的彩衣娛親?那個……”蘇荔很想說她跟老康真沒熟到要為他獻唱的地步,可是當著德妃可不敢,只有去拉的袖子。
“什么叫傻子?”不樂意了。德妃也覺得這話過了,順手拿了個小靠枕砸了蘇荔一下。
“又亂說話。”
“是,荔兒錯了!”蘇荔認錯一向很快,馬上繼續抓著的袖子搖,“可是爺,萬一荔兒只會那么一首,難不成讓我快四月了唱紅梅花兒開?”
“額娘、月亮!”寶寶在懷里馬上說道,蘇荔毫不遲疑的捂住了寶寶的嘴。“月亮是什么?”拍開了蘇荔地魔爪,本來他也擔心蘇荔萬一只會一首歌的,現在看來,她的歌只唱給寶寶聽。
“蘇軾的《水調歌頭,可是十三日那天飲宴是晚上嗎?能在大白天的唱月亮嗎?”蘇荔看著,以她的記憶來說,除非是宮中設宴,不然,老爺子是不會晚上出宮的。
“行了,改明兒爺找幾個名伶來教你,到時候。你跟著上去和兩聲也就算是交了差事。”說完又鄙視的看了蘇荔一眼,蘇荔這次沒親,只是定定的看著他。
“伶人能進宮嗎?”
怔住了,是啊,蘇荔最近在宮里忙著壽宴地事,自然不能出宮了。那些就算是名伶。不在特殊地時候,不奉召是不能進宮的,而且他們進宮是有時間的限制,不可能天天進來的,也就更不要談住在宮里了。他訥訥的看著蘇荔,倆人兩眼一抹黑。
“找幾個看得過去的宮女再把樂師找幾個來就成了啊!干嘛非要找戲子?”德妃很是時機地說道,蘇荔的臉快能擰出水來了。
“我又不是萬能女主,我會個屁啊!萬一是違禁地歌,我還活不活?”蘇荔抱過寶寶。就差放聲大哭了,“寶寶,額娘好可憐。給你唱個歌都不得安生啊!我著誰惹誰了?寶寶嚇到了,驚恐地看了一眼,最后實在想不出辦法了,只好用胖手輕輕的拍著蘇荔地背,以示安慰。
無奈了,怎么這個女人天天把活著掛嘴邊上,死哪就這么容易?可是想想也是,蘇荔當著自己的面都不會開口唱歌,如果不是那次在良妃院里唱。大家也不知道她會唱歌的。她應是從來就沒想讓人知道的。
“別嚎了,想想你還會什么吧?”看她干打雷就是不下雨,忍不住敲敲她地頭。
蘇荔其實真的想哭,剛剛她吼的那聲也是實話實說,她真地會的不多,而且,能用在這個時代的更是少之又少,總不能真的唱個《我想再活五百年吧?她真敢唱,人家敢聽嗎?先殺了你再說。
“那個……那個。《蒹葭成嗎?《詩經的歌應該安全點吧?”好在蘇老娘熱愛瓊瑤奶奶的戲,《在水一方的歌她倒是會唱的,主要是安全!
“沒別的?比如祝壽歌?”想想有點無奈,雖然勉強能唱,可不應景啊!
“那天唱祝壽地你還怕少了,《詩經好,萬歲爺喜歡。”德妃忙點頭,想想也只有點頭,也沒多少日子了。蘇荔又沒時間。只能撿她拿手的往外沖了。
“可是……可是……我不記得詞了,爺明兒給我帶本《詩經進來。”她可憐巴巴的看著。很想現在就打死她算了,省得著急,想了想,自從蘇荔進府之后,自己傷了多少神,受了多少驚……唉!命啊!他抬起的手在寶寶泫然若涕的眼神中放下,默默的坐下,拿筆默了《蒹葭給她,蘇荔簡直要崇拜了。
“爺你好厲害?你會背呢!”
已經沒話好說了,抱過寶寶親了兩下,直接跟德妃告辭。懶得再搭理蘇荔了,蘇荔也不介意,反正已經習慣了,過兩天自然會好。她哼著依稀殘存的調子,對著詩句,要知道瓊瑤奶奶的歌詞是改過的,想套著調子唱原詞她也不知道行不行。
德妃聽了兩次但讓人拿來琴,彈了一遍給蘇荔聽,蘇荔在現代是聽地合成樂,哪聽過用古琴彈奏的《在水一方啊!整個人都聽傻了。現在終于知道為什么剛剛德妃要說在這宮里誰沒一兩手絕活啊!也是,光長得漂亮有個屁用,德妃能在宮中這么多年,地位穩固,果然也有其不傳之密啊。
德妃彈完了,想想搖頭,“這曲子有點俗,淺白。”邊說邊用紙筆記下剛剛自己彈奏的曲譜,蘇荔瞄了一眼,什么宮商荔暈頭轉向,只好抱著寶寶在邊上傻站著,突然發現此時的德妃好漂亮,此時德妃還不到五十呢,又會保養,可不高貴迷人。德妃邊記邊不時的用手撥一下琴,口中念念有詞,蘇荔直接把詞放到了德妃面前,讓德妃看看詞,想想又彈再記,如此這般的好一會后。重新彈起,這次大致相同,但德妃似乎有又似乎沒改,蘇荔可不懂這個,只覺得意境更悠長了,也更適合古琴的韻味了。蘇荔也不傻,馬上拉著寶寶就在德妃邊上,小聲的跟著曲調,低唱原詞。德妃又停下了,改了幾處……
如此這般的練到第五次時,蘇荔便已經完全掌握了清穿版地《在水一方……不,應該叫《蒹葭,德妃這才滿意了。
讓蘇荔重新抄錄一遍后,才派人去叫宮庭樂師過來,把樂譜交給了樂師讓他們趕緊在十三日阿哥們給萬歲上壽前排出來。當然還不忘跟樂師說,這是蘇格格為萬歲爺上壽新做地。樂師問了幾個專業的問題之后領命而去,蘇荔快哭了,這次是感動地,此時蘇荔都相信自己是真的運氣好了,不然怎么會有這樣的貴人相助,抱著德妃都不肯撒手。
“剩下的靠你自己了。”德妃當然知道她怎么想,輕輕的拍拍她的腦袋,抱過寶寶,倆人玩去了,蘇荔明白德妃的意思,現在曲子有了,歌她也會唱了,可是這遠遠不夠,在皇家演出,即便是所謂的家宴,也不會因陋就簡,而皇子們只會爭奇斗艷,蘇荔是老爺子親自點的,自是不能太丟臉,其實以德妃的意思是,蘇荔一定要趁機會脫穎而出,搏得老爺子的好感,別再當格格了。
蘇荔卻不這么想,真出挑了,她就沒完沒了了。歌她會唱,可是她不會去戲臺前唱,怎么說也跟老爺子八字不合了,還是躲遠點好。暗暗地打定了主意,就開始選人排舞,她當然也不會,只是樂師們會,先由樂師們排了,蘇荔只是在人家的基礎上,加入在央視春晚開場時的精典動作,整個舞蹈也就似模似樣了。樂師們倒也沒像一般的穿越小說里激動得熱淚盈眶,人家都是見過世面的,看看覺得還成就沒管她了,排了幾次樂師們發現她從來就沒往中間站,而且也沒跟著練習動作,有膽子大的小心的問了一聲,蘇荔就笑,也不解釋,只是跟著樂隊一起練習唱歌。
三月初九上午,誠親王也就是三爺親自來請老爺子去熙春園壽筵,老爺子的萬壽節從這天起終于開啟了序幕。
康熙六十一年(1722),為了博取民心,康熙皇帝又先后召群臣耆老一千余人,宴賞于乾清宮。在這次宴席上,康熙即席賦詩《千叟宴,“千叟宴”之名由此而定。
所以康熙六十大壽在暢春園辦的宴席并不叫千叟宴,小P在此說明一下,只是不知道叫什么好,于是就這么寫了,其他的倒都是史有實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