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金融財團第二百零一章華美國際娛樂公司的擴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重生之金融財團 >>重生之金融財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一章華美國際娛樂公司的擴張

第二百零一章華美國際娛樂公司的擴張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云亦寒  分類: 都市 | 商戰風云 | 云亦寒 | 重生之金融財團 
重生之金融財團正文

重生之金融財團正文。

“其實娛樂這方面的東西是人追求快樂、緩解生存壓力的一種天性。媒體娛樂節目對人的心理上的作用還體現在觀眾認同感的產生。娛樂節目允許觀眾分享他人的生活,因而能夠激動觀眾、教育觀眾,并促發觀眾進行想象和思考,更重要的是,激活觀眾的認同感,讓觀眾在感情上和認知上都投入到他們明明知道是虛構的故事中去。認同感這一概念提供了理解觀眾如何對虛構故事投入的鑰匙:角色的認同為觀眾提供了領略節目中故事的觀點和角度,左右著觀眾對角色的理解,并有利于培養觀眾與角色之間的親密感。

可以說娛樂特別是電影電視劇,最重要的是代入感,如果有了足夠的代入感我們的市場就能夠打開了。我之所以要啟用這些新人是因為我要進軍偶像劇。偶像劇,又稱青春偶像劇。是指集數不多、大量采用面貌俊美的演員、符合社會流行的造型服飾、適合年輕人的偶像藝人、以細膩愛情戲為主、主要場景為現代的時裝電視劇、以青少年為主要收視對象的劇種,或者是這一類的電影。偶像劇與稍早流行于電視的‘肥皂劇’或其他‘時裝劇’最大不同的是,該劇種最先強調的并非劇本的張力,也不是演員的演技表現,而是演員的外表。

一般來說,偶像劇起源于日本的1990年代的諸如《東京愛情故事》、《101次求婚》以偶像明星主演的12集日劇。不過也有人認為,偶像劇應該是來自美國的電視系列劇《飛躍比利弗》。這些都是較早的偶像劇。”李濤說道,李濤之所以選擇青春偶像劇是因為李濤前世的時候,華語世界的青春偶像劇就是以臺灣的為主。

“董事長可是我們之前沒有這種經驗呀,而且整個臺灣也沒有類似的節目,你說的這幾部電視劇我也看過,但是我覺得臺灣現在還沒有這種基礎,如果我們貿然上馬,那么最后的賺錢賠錢還是比較小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名聲如果咋了那么對于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損失了。畢竟我們現在還只是一個擁有雄厚資金的外行,對于除了資金可以說我們的其他方面對視不被人們所看重的。

所以我覺得我們還是要穩一點,與其冒險去搞青春偶像劇,還不如利用我們的資金優勢挖來一些人通過歷史劇和一些比較有前途的電影來站穩在談完娛樂界的位置。”張良同說道,可以說他李濤的方案并不是很了解,所以也就更不贊成了。但是如果一個了解李濤的人現在在李濤的身邊,那么他一定會提醒張良同不要做無用功了,因為李濤決定事情根本就沒有沒有改變過。

“呵呵,正是由于別人沒有這種經驗我們才要去做這個,如果我們一直跟在別人的身后去做,那么我們即使有資金的優勢,但是最終我們也不會成為娛樂界的龍頭,連臺灣都當不了老大,那么就更別提走向世界了。”李濤說道,可以說李濤現在的目的就是憑借青春偶像劇殺入世界娛樂圈,只有這樣才能夠令華語電影和華語電視劇在國際娛樂圈中有一席之地。

“不過這種電視劇我們都沒有經驗怎么辦?可以說現在我們沒有劇本沒有導演沒有監制甚至拍出來之后都不見得有電視臺會播放,要打造出來擁有我們自己特色的青春偶像劇還有很大的困難。”張良同說道,他的話雖然還是反對青春偶像劇的,但是語氣卻是軟了很多。

“第一步這種電視劇我打算親自,另外我們應該去挖掘一些新導演,畢竟新人接受新思想的能力強,而且培養出來之后他們不會像那些大牌導演一樣經常鬧一些不痛快。對了現在最重要的不是這些事情,我之前和李登輝先生談了一下,他表示可以讓我們建一個電視臺,所以這個事情你去負責以下,我們的新電視臺就叫華美臺灣電視臺。”李濤說道,這個事情也是李濤想要派電視劇的根本原因,可以說一家新成立的電視臺能夠站穩腳跟那么最重要的是他要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李濤才決定去拍青春偶像劇,李濤想要借助青春偶像劇一舉打響華美國際電視臺的而名氣。

“董事長電視臺是指通過無線電信號、衛星信號、有線網絡或互聯網播放電視節目的媒體機構。現在我們要建一家電視臺首先要有無線電信號、衛星信號、有線網絡或互聯網等可以傳播信息的工具,但是我們現在確定一點也沒有相關的東西怎么辦?”張良同問道,由于張良同是專業學這個的,又因為李濤年齡的一些影響,他總覺得李濤做事情有些過于隨心所欲了,當然這并不是說他有輕視李濤的意思,恰恰相反張良同對與李濤在金融方面的操作和成就佩服的五體投地。但是從內心來講,他對李濤要整電視臺這個想法是有些不以為然的,他認為李濤是被那些人給吹捧的真以為自己是全才了。當然這種事情是輪不上他來表示反對了,就連他現在能夠負責華美國際娛樂公司的事情還是因為李濤的提拔。他和李濤的天差地別,他也只能夠在這個時候發點牢騷罷了。

“放心,我已經在美國有衛星發射公司和衛星制造公司,我們電視臺只要一成立就能夠擁有自己的衛星,你現在的任務是盡快將這個電視臺成立起來,這一段時間我會負責將節目的事情給弄好。”李濤說道,對于張良同剛才有些輕視的話語,李濤并沒有在意,因為他知道對方能夠不受自己身份的影響而說出這些話,那就說明對方是真的一心為了公司的利益。當然李濤是要的那種真正有能力的人,雖然張良同在有些地方不贊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張良同的分析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否則李濤也不會打算讓張良同來負責華美資產集團新聞每天這個行業了。

“好的董事長,我明白了,一定盡快將整個電視臺給成立起來。”張良同說道,現在張良同不得不感嘆一下有錢就是好,別的電視臺花費天大的勁才能夠從一些公司那里租借衛星使用,但是李濤的行為卻特別夸張,因為李濤不僅有自己的衛星還有自己的衛星公司。不過這些事情也沒有讓張良同很意外,畢竟作為華美資產集團的臺灣宣傳部負責人,他對于華美資產集團的一些情況也有一點了解。

可以說在普通的人眼里,華美資產集團就是一個和瑞士銀行團、安聯一樣的超級金融企業,但是最為內部人員,張良同知道華美資產集團就是一個超級財團,別的銀行團或者超級集團的股份都是比較分散的,所以一般也沒有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圖去決定一些事情,但是華美資產集團確實不一樣,可以說華美資產集團的什么事情都可以讓李濤去一言決定,所以在有的時候華美資產集團的成功就是因為它的權利高度集中化。

以前張良同對這個事情的沒有什么意識,但是現在他終于看到了這種高度集中的威力,可以說如果公司真的是那種股份分散式的東西,那么華美資產集團也就不會和李濤一樣為了這個還沒有成立的電視臺發射幾個衛星了。當然這也說明了衛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玩的起的。

接下來的幾天李濤就開始了對于寫劇本和找演員,這次李濤想要一舉打響華美臺灣電視臺名氣的電視劇就是開創臺灣偶像劇的典范《流星花園》,對于這個劇本的問題,李濤已經在前幾天讓人將版權買了下來,現在由于日本的經濟問題不景氣,失業率大增,所以現在那本《花樣男子》的動畫版根本就沒有出。不過李濤想要拍這個片子也就是這個原因,只有第一次才能夠創造出奇跡。

在買了《花樣男子》的版權之后李濤開始對日本的動漫感興趣了,說實話在前世李濤對于動漫并不怎么感冒,但是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對于動漫的癡迷程度讓李濤現在想起來都不知道是為什么,不過這種賺錢的機會李濤即使不懂也要撈一筆的。就在李濤用心的改變《花樣男子》劇本的時候,他讓還在日本的施瓦茨曼將日本的動漫業進行收購。

動漫產業,是指以“創意”為核心,以動畫、漫畫為表現形式,包含動漫圖書、報刊、電影、電視、音像制品、舞臺劇和基于現代信息傳播技術手段的動漫新品種等動漫直接產品的開發、生產、出版、播出、演出和銷售,以及與動漫形象有關的服裝、玩具、電子游戲等衍生產品的生產和經營的產業。

可以說要收購日本的動漫業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收購日本的動漫產業并不是收購一些企業,而是要收購人才,可以說那些企業對于動漫產業來說并不重要,人才才是動漫產業的核心。

其實動漫的最賺錢的地方不是它的本身,而是它附帶的影響力,這個影響力做出來的就是動漫周邊,它以動漫的人物形象為載體,對其周邊的潛在資源進行挖掘。包括以動漫為主概念的玩具、食品、飾品等等實物,同時也包括音樂、圖象、書籍等文化產品。這些不同形式的產品,在游戲周圍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這些東西除了可以獲得巨大的禮儀之外還可以從側面推動動漫產業的發展。

可以說動漫產業在以后為華美國際娛樂公司所贏得的利益不會比影視行業所帶來的利潤少,另外一點就是這些動漫還可以和李濤的網絡行業聯系起來,從而進一步的擴大利潤,這才是這個行業最有前途的地方。

對于這種不容易收購的情況,李濤給施瓦茨曼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收購掉這個行業的咽喉,從而再向他的身體里邊深入,所以施瓦茨曼在聽了李濤的話之后就開始了對日本動畫設計和動畫片制作的公司進行了收購,為此日本的那些僅剩的財團雖然有些憤憤不平,但是他們卻絲毫沒有辦法。

其實對于這個事情李濤是有一定的深意的,如果說李濤控制了日本的中央銀行是控制了日本的官方經濟,那么李濤收購日本的動漫業則是對于日本的民間經濟進行了吞并,如果李濤的目的最終達到了,那么以后日本經濟就離不開李濤了,可以說李濤就全面掌控了日本的經濟,從而通過經濟掌控了日本這個國家。這個情況日本的有志之士也不是沒有看到,但是現在他們說什么都已經晚了,因為李濤的步伐一旦邁出就絕不會收回,而且他們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抵擋著一切。

施瓦茨曼收購的第一家日本動漫公司就是株式會社日本Sunsrise公司,SUNRISE公司是親自參與動畫制作的日本企業之一,隸屬BANDAI旗下,以制作機器人動畫而聞名于世。1972年蟲制作公司獨立出來的一些職員以“SUNRISE藝術工作室”的名義開始創業。同年,SUNRISE創業者和東北新社合資創立了“株式會社創映社”。當時發表的作品都標注的是“C東北新社”的字樣,這表明版權屬于東北新社。直到1976年,SUNRISE工作室才正式以“株式會社日本Sunsrise公司”的名義擠身于日本動漫舞臺。由于這家公司的影響力很大,所以當施瓦茨曼正式宣布株式會社日本Sunsrise公司并入華美國際娛樂公司并以新名字“華美日本動漫公司”的名義正式在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時候,人們開始真正的重視起李濤的這家華美國際娛樂公司,因為之前他們都當李濤成立這家公司是為了玩一玩,所以大家都沒有怎么重視,但是當華美資產集團真正進入娛樂行業的時候,人們才想起來即使李濤的隨便玩玩可以動用的資源也是他們所不能夠想想的。

施瓦茨曼第二個目標是日本的東京電視臺,由于日本東京電視臺最大的股東日本經濟新聞社早在之前就被華美資產集團暗中操作了一部分股份,所以在李濤讓施瓦茨曼收購日本動漫業的時候,施瓦茨曼就開始暗中收購起日本經濟新聞社的股份,同時他也開始了大張旗鼓對東京電視臺進行了收購,但是日本經濟新聞社也開始大力的反抗,很顯然他們并不想讓施瓦茨曼如愿以償,因為他們對日本動漫充滿了信心,而且他們的實力也是特別強大的,他們并不希望丟掉日本動漫這一塊。但是事實卻是在施瓦茨曼復雜的金融操作之下,最后無論是東京電視臺還是日本經濟新聞社都被施瓦茨曼收購了,隨后這兩家公司被宣布并入華美國際娛樂公司。

與此同時這件事情對于外界的影響是不同的,雖然在收購東京電視臺和日本經濟新聞社的時候施瓦茨曼費的心思并不比收購現在的華美日本動漫公司多,但是影響力卻是完全不同的,因為日本經濟新聞社不是普通的新聞公司能夠相比的,日本經濟新聞社創建于1876年,當時名為“中外物價新報社”。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日本經濟新聞以客觀、公正、迅捷、翔實的報道吸引了海內外大量讀者,一直為日本的政界、經濟界、學術界和科研部門所重視,特別是作為高層決策者的必讀報刊,日益發揮著重要的參考作用。

日經集團擁有以日本經濟新聞社為核心的72家控股公司,員工總數約7440人,年營業收入約3867億日元。日本經濟新聞社實行員工持股的股份制,現有員工3650人,其中記者1400人,2005年營業收入2327億日元。日本經濟新聞社在日本國內設有58個支局,另有35個記者常駐機構分布在世界各地,每天通過版面衛星傳輸系統在世界的7個印刷點同時印刷當日報紙。

日本經濟新聞社的核心事業是出版和發行報刊。其中,報紙有:《日本經濟新聞》(分早刊和晚刊,發行量300萬份)、此外還有《日經(流通新聞)》、《日經產業新聞》、《日經金融新聞》、《TheNikkeiWeekly》等,發行總量達400萬份。日本經濟新聞社擁有名為“NIKKEITEL21”的大型數據庫。每天有1500萬次的點擊率。日本經濟新聞社每天通過電子網絡發布大量實時信息,并有歷史數據可供用戶查詢。被世界各國廣為關注的“日經指數”就是日本經濟新聞社發布的。

當然施瓦茨曼能夠順利的收購日本經濟新聞社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之前的那場日元之戰的時候,李濤通過一些方式吃掉了日本許多大財團在各個大公司之中的股份,通過之前的股份,施瓦茨曼才能夠出人預料的將日本經濟新聞社吃掉。自此之后施瓦茨曼在金融界有了一個自己的外號“獵豹之狐”


上一章  |  重生之金融財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