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金融財團第十章華海集團的問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重生之金融財團 >>重生之金融財團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章華海集團的問題

第十章華海集團的問題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云亦寒  分類: 都市 | 商戰風云 | 云亦寒 | 重生之金融財團 
當天晚上李明就接到了施瓦茨曼的電話,他們同意加入獵豹基金。同時還給李明介紹了幾個厲害的操盤手,而彼得森也同意就任里爾銀行行長一職。李明掛了電話的李明并沒有給李濤再打電話,因為他知道李濤現在已經睡了。

李明首先找到的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戴爾公司,只不過現在的戴爾公司適合落魄的,他們擠在一個不足一百平米的房子里。當李明提出要向他們公司注資的時候,除了戴爾本人其他的合伙人都露出了一副歡呼雀躍的樣子。但是戴爾卻對李明的的突然注資感到意外,然后通過一系列的談判最后簽訂了一個協議,這個協議的內容是幼苗扶持基金向戴爾公司注資一百萬美元,獲得戴爾公司49的股份但是幼苗扶持基金在未上市的情況下不得參與公司的經營。而當公司上市的時候幼苗扶持基金不參與股份融資。也就是說公司的融資部分全部由邁克爾·戴爾一方所擁有的股份去融資,當然幼苗扶持基金在上市之后的公司股份權益相對于原是管理層邁克爾·戴爾只能折半使用。這在一方面也就保證了戴爾融資之后不會發生被踢出公司管理層的危險。

和戴爾公司簽訂協議之后李明開始尋找下一個公司,他去的第二個公司就是未來首富比爾蓋茨所在的微軟公司,他與比爾蓋茨談判的不是很順利,因為他提出的股份比例比爾不能接受,于是李明退了一步才簽訂了協議,最后決定注入一千萬美金購買微軟公司25的股份。當然前提是這些股份只能買賣不能參與公司經營,而且在五年內不能出售股份。在簽訂這份協議的時候李明還專門打電話給李濤問究竟簽不簽約,因為現在微軟公司的市值只有兩千萬美元。所以李明看到這么一份苛刻的協議擺在面前時就有點猶豫不決了。最后還是李濤給拍板,要求李明答應比爾蓋茨的條件,最后才簽成了協議。

然后簽訂了兩份協議的李明起程趕往第三個公司韋里孫通訊公司,和這個公司商談的比較融洽,最后融資三千萬美元得到韋里孫通訊公司20的股份。完成了這幾項任務的李明還沒有喘一口氣,就被李濤的一個電話派往了他的導師埃菲爾教授那里,原來李濤無意中聽艾麗婭說起他們的導師埃菲爾教授和斯坦福大學的列昂納德·波薩克(LeonardBosack)和桑德拉·勒納(SandyLerner)夫婦,而且他們夫婦最近要自己開辦公司,所以請他們導師給介紹幾個投資基金。于是以李濤有肉就要吃的性格,讓他立刻打電話給導師埃菲爾教授,再通過埃菲爾教授得到了列昂納德·波薩克(LeonardBosack)和桑德拉·勒納(SandyLerner)夫婦的聯系方式,最后邀請他們見一面。

經過連續的奔波終于到達斯坦福市的李明立刻邀請列昂納德·波薩克(LeonardBosack)和桑德拉·勒納(SandyLerner)夫婦出來坐一坐。

“列昂納德老師,我對你們的公司策劃書很感興趣,隨意我想問你給我們能夠合作。”見到列昂納德夫婦,李明將這次來的目的說了出來。

“我們想知道你給的條件是什么?而且我們夫婦對于技術很感興趣但是對于經營不太懂所以需要找一個管理人來一起創立公司。”列昂納德說道。

“這個我當然知道,我們已經找到了一個很優秀的CEO,根據股權我們是這樣分配的,列昂納德老師你們夫婦將獲得新成立的公司20的股份而我們找的這個CEO將獲得5的股份,我們幼苗基金將注冊兩千萬美元占據75的股份。而且在未來需要資金的時候我們公司來回追加。你們看怎么樣?”李明將李濤的條件給提出來,其實李明也有疑問為什么李濤會提前找獵頭公司講那個約翰·錢伯斯給花重金挖來。

“好,我們同意你的條件。”列昂納德夫婦商量了一下說道。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順利了,約翰·錢伯斯就認新成立的思科公司的CEO,而列昂納德擔任董事長一職。1984年12月思科公司正式在硅谷成立,這比真實歷史上剛成立的思科公司大很多。李濤相信它會比原來歷史上的思科發展更快要知道正常軌道上的思科1984年12月在美國成立。1986年,思科第一臺多協議路由器面市,1993年,世界上出現一個有1000臺思科路由器連成的互聯網絡,思科系統公司也從此進入了一個迅猛發展的時期。目前互聯網上近80的信息流量經由思科系統公司的產品傳遞。思科已經成為毋庸置疑的網絡領導者。思科系統公司目前在全球擁有35000多名雇員,2004年的營業額超過220億美元。

而李濤感覺現在自己就像是打上了順風車,就算以后自己將獵豹基金和離岸基金都賠完了,只要有幼苗扶持基金和它所握有的這些公司的股份,他就能當一個不愁吃不愁穿的蛀蟲。想起未來的日子李濤就很興奮。當然李明的任務差不多都做完了,他現在正陪著艾麗婭去注冊離岸基金,順便也感受一下世界的美好。

這段時間不光李明李濤兄弟兩個心情不錯,就連李瀚海的心情也不錯。自從李濤告訴他擴張以后,他就開始運用自己的金融手段開始以小吃大的杠桿收購了,他先后收購了一家電視機廠一家冰箱廠和一家顯像管廠。現在他將公司也改成了華海集團,現在的他雖然還欠著銀行大量的資金但是他并不在意,因為美國人幾乎沒有不欠銀行錢的。而他雖然是華裔但從小在美國長大的他更傾向于美國的消費方式。他現在感覺自己愛上了這種以小吃大的游戲,其實以小吃大杠桿收購是美國八十年代被認為是杠桿收購之基的四大并購項目,其累計交易額就達到了17億美金。最典型的例子是是Gibson賀卡交易獲得了巨額利潤。該公司首先在1982年被私有化,一年半年之后重新上市再次成為公眾持股公司。由Wesray資本公司領導的管理團隊1982年以8,000萬美元從RCA手中購入Gibson(只用了100萬美元的自有資金)。該公司在18個月后再次上市的時候價格為2.9億美元,這可能是由于得益于1982年開始的牛市,實際上公司本身并沒有顯著的變化。Wesray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前財政秘書威廉姆西蒙的33萬美元投資獲得了價值6,600萬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杠桿收購流程投資的巨額收益使杠桿收購成為80年代獲利性最高的投資理念,它吸引了眾多參與者,包括銀行、保險公司、華爾街的公司、養老基金和財力雄厚的個人。從1981到1989年,共發生了1,400宗“私有化”交易。在第一宗大交易Wometco交易出現以前,傳統杠桿收購規模都很小。該交易發生于1984年,價值超過10億美元。此后,杠桿收購市場出現爆炸性增長,杠桿收購市場的總規模迅速上升,1983年完成的交易額為45億美元,到1989年完成的交易額上升為766億美元。1983年到1987年完成的20宗最大杠桿收購交易總收購價格為765億美元。

但是李濤發現父親的集團馬上要面臨一場危機了,因為由于長期的貸款收購,李瀚海的公司出現了流動資金不足的情況,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李瀚海總有資金接著去收購,所以李濤決定派人去查一查。于是李濤給施瓦茨曼打了一個電話。

“喂,是施瓦茨曼嗎?我是李濤”電話通了李濤問道。

“哦,是老板呀,我是施瓦茨曼,找我有什么事嗎?”電話那邊回答道。

“咱們公司的信息部組建好了嗎?我想請你替我調查一些事情。”李濤先問了一下從施瓦茨曼進入公司就一直在組建的信息部,在美國每一個大型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信息部,這個信息部是用來送所信息并且分析那些將要投資的目標公司的。這樣可以得到更準確的信息以便決策不會出現錯誤。而現在李濤就是想用這個信息部來搜索一下自己父親的公司的財務問題。

“哦,老板成立好了,有許多人都是原來的雷曼公司的,還是靠彼得森給拉過來的怎么了,有什么問題嗎?”電話那頭的施瓦茨曼不解地問道。

“恩,是有點事,我想請你替我調查一下新成立的華海公司有什么財務問題,和你說實話吧那是我父親的公司,最近我父親經常進行杠桿收購,但是我總覺得他的財務出了一些問題,所以想請你給調查一下,看看是誰在幕后操作。”李濤將自己的疑惑和施瓦茨曼說了,以施瓦茨曼這種金融界的精英一聽就知道出了什么問題。

“好的老板,我立刻著手安排,過兩天給你準確的消息。”施瓦茨曼現在對李濤已經佩服的五體投地了,因為現在和李明混熟的他已經聽李明說了李濤當時的預測,所以現在張口老板閉口老板的叫著,一點也不感到尷尬。


上一章  |  重生之金融財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