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華夏(一千零一十三)保加利亞的“反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崛起之華夏 >>崛起之華夏最新章節列表 >> (一千零一十三)保加利亞的“反水”

(一千零一十三)保加利亞的“反水”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銀刀駙馬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銀刀駙馬 | 崛起之華夏 
銀刀駙馬)

蝴蝶效應之穿越甲午

左不多和英國內閣的優柔寡斷一樣,在加里波利前線的吼州揮官面對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總是猶豫不決,把時間全都浪費在了討論戰略上,結果讓寶貴的戰機都在手中一點一點的溜走了。

盡管協約隊在加里波利半島的軍事行動遭到了重大挫折而損失慘重,但并沒有完全失敗,戰事尤有可為之處。而且由于協約隊的多次海6進攻。土耳其方面的損失也相當大,各種兵器和人員消耗極重,而且由于英國潛艇部隊對馬爾馬拉海上航運的破壞,土耳其的物資補給已經開始生困難。這些從土耳其軍隊的總司令贊德爾斯將軍和海軍司令索羅切恩將軍給德國總參謀部的報告就能夠看出來。

土耳其武裝部隊總司令利曼馮贊德爾斯的參謀官所做的關于加里波利戰役的相關記載是這樣的:

只,我們現在知道,敵人只要再繼續向前進行掃雷,他們就可以完全確定一點:那片曾經讓他們心驚膽戰的水域其實已經沒有什么水雷

土耳其人儲備的水雷已經全都用光了。在君士坦丁堡剩下來的水雷無論是漂流在海里的和系留在水中的一數量都很少,根本不足以繼續支持作戰。而且也難以得到補充。如果這些水雷也耗盡的話,將有漫長的個同時間,不會有水雷到達戰場”

“土耳其軍隊目前已經消耗掉了大部分的彈藥。哈米迪耶要塞上的大炮只剩下了口安炮彈;基利德巴赫爾要塞只剩下口炮彈。如果我們的敵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以同樣的勢頭重新動大規模進攻,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將毫無疑問”,

我們為土耳其人的中型榴彈炮和野戰炮所儲備的炮彈已經消耗掉了一半。象5門萬班米的大口徑火炮,到現在為止只剩余刀炮彈,也就是說。每門炮只有田余炮彈。對于另外門凸厘米大炮而言,每門炮也只剩下刃至5o炮彈。,土耳其海軍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蘇丹,號裝有高爆炸藥的大口徑艦炮的炮彈情況尤其嚴重,因為它們已經全部耗盡,而中國方面答應提供的炮彈因為海路的阻隔而無法運進來,只有這種可以射得很遠的遠程艦炮炮彈才能夠有效的對付山坡后面的敵人。,戈本。號的彈藥也消耗了很多。如果再得不到補充的話,我們只能將這兩艘寶貴的戰艦開到安全的港口,不再讓她們從事作戰任務。”

索羅切恩將軍當時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寫道:

小5月份到來的時候,土耳其軍隊在達達尼爾的指揮部已經開始聽天由命了。一半以上的火炮彈藥已經告整,而且無法補充。如果敵人一直保持如此猛烈的進攻勢頭。我們將很難隨止,給敵人以毀滅性打擊的“蘇丹,號戰列艦事實上已經消耗光了她所有的主炮炮彈,土耳其人在中國為她購買的炮彈無法運進來,而因為技術上的原因,土耳其的兵工廠又生產不了這種高爆裝藥的大口徑炮彈,原本就不足的火炮和各種防御設施的來源已經被嚴重阻斷。我擔心無法阻止敵人艦隊的突破,因為那樣的話,將意味著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而如果土耳其放棄了君士坦丁堡。這個國家將無法將戰爭繼續下去。因為他們所有的能夠產生武器和彈藥的工廠幾乎都集中在都及其附近地區,進入海峽的英國艦隊會將這些工廠全部摧毀。克虜伯的下屬工廠已經得到了“蘇丹,號主炮炮彈的數據,并表示將盡全力為這艘戰列艦生產炮彈,但我知道,只要保加利亞不站在我們一方,從德國獲的任何物資供應都將是不可能的”

只,在已經布設好的道水雷防線中,許多水雷已經放在海中浸泡長奶個月之久。其中大部分水雷的引信已經被海流沖走,得到了物資和彈藥補充的土耳其人士氣高漲,想要重現5月日對敵人的致命打擊,他們開始全力搶修并加固在以前的戰斗中搖搖欲墜的防御工事,并且繼續向加里波利半島增兵。很快,情報人員回的消息傳到了倫敦:保加利亞即將開始總動員!現在協約國將不得不痛苦的看到,這個巴爾干強國將毫無疑問的加入中歐同盟國的陣營。很快。保加利亞相在一次會議上對其追隨者說的話證實了這一消息。這位相在會議上稱:協約國敗局已定,保加利亞決不能站在失敗者的一方!

從某種意義上說,保加利亞加入同盟國一方作戰是由于協約國在加里波利半島的軍事失敗造成的,而讓人值得玩味的是,恰恰又是保加利亞的加入同盟國,使土耳其人能夠通過保加利亞得到德國的物資援助,從而加了協約國在加里波利半島的失敗!

歷史在這里,仿佛陷入了一個因果相連的報應循環。

終于,在協約國決定恢復在達達尼爾海峽的進攻時,土耳其人已經在這段停頓時間里完全恢復了過來,贊德爾斯全力從博拉伊爾抽調了兩個土耳其師到薩里巴伊爾山脊來加入到原來的守軍當中,而指揮進攻中的協約隊將領們誤認為這個地方是由土耳其人殘存的薄弱兵力防守的,等到他們吃了大虧意識到了自己錯誤的時候一切都為時已晚,協約認為這次進攻再次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而且依然象以前一樣的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上一章  |  崛起之華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