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槍王張繡第三百七十章 擴建長安城(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北地槍王張繡 >>北地槍王張繡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章 擴建長安城(下)

第三百七十章 擴建長安城(下)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嬴放勛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嬴放勛 | 北地槍王張繡 
北地槍王張繡

全文字站水繡聞聽,轉頭望向楊阜,問道:“那義山以為當如何心

楊阜答道:“首先在城口設水閘,可阻水沿河道進入。[加入書友超級群1:46586936,積分換大禮]再次將長安城河道連通至城東南的嚴水、消水處,此兩水亦是連通渭河,如此一來就可將長安之水復流回渭水。而敵人若決渭水灌長安,以長安之地理必不會如楚漢相爭之時淮陰侯淹廢丘之水一般可將全城淹沒。不過水量也會增加,此情況之下河道未必能及時疏通,卓以為主公可在長安城東南開挖一湖,用以調節水量,若水量過多可開閘引入湖中,若雨水不足使得河道過淺亦可開閘將平時儲起的水從湖中引出,以充長安河道。”

開湖調節城池水量,漲潮之時,水量充沛,則可引水入湖中,而水量過少之時則可開湖放水增加城內河道水量,這就是華夏先民之智慧。

張繡聽得,笑道:“大善!”

賈詡沉吟了一下,也說道:“如此一來,的確可減少長安城被水淹之風險。城內水系如此,也足夠矣。”

張繡立即從筆架上將毛筆取下。而后拿過一紙,在上面畫了起來。未幾,毛經集眾人方才所言,一座正方城池以及城池外左右兩邊各兩條河道自北引渭水而后連通東南面的滬水和孀水,城的東南角還畫了一圈,標注之下正是楊卓所言之湖。

隨后張繡將外城的城墻和城墻外的護城河也畫了出來,由于城內四條河道皆是自北向南,出城之后直接溝通護城河再連城東南的湖以及折向東南連通滬水和霸水,故此城內四條河道倒是筆直整齊地將新的長安外城劃分成五部分,其中中間內城的部分最大。

此時眾人已經一同圍了上來。法正見得圖紙,指著最接近內城的兩條河道說道:“四條河道只與城外的護城河連通,未免太過不便,于城內亦要溝通。而這兩河道與內城接近。何于內城城墻之下也開挖一護城河,引此兩條河道之水而入,既可將此兩條河道連通,又可使得內城防御加強。”

眾人想了想,齊聲贊道:“有理。”此時鐘猜已經接過張繡手上的筆,在紙上畫了起來,將靠近內城的河道接通,內城北面和內城南面皆挖河道連通。楊阜見得,說道:“有此兩條河道接通已經足夠,外面兩條無需在城內接通,若是河道皆通,若敵軍攻破外城則可沿河道直抵內城城下,殊為不美。”眾人聽得,一同點頭。

張繡笑道:“河道雖然便利,然不可無大街。由于內城為新長安城之中心,故此當建一街貫穿長安南北,此街則為中軸。而城內有四條河道貫穿南北,當在河道內外亦設大街貫通南北,如此一來東西兩邊當各有兩條貫通南北之大街。五條大街與四條河道相加則為長安城貫通南北之道路。而貫通東西之街巷亦如南北一般,亦設九條大街,如此則定為新長安城之格局。”

頓了一頓,張繡繼續說道:“新長安城中,繡以為將長安學宮、科舉考察皆設在城北,兩邊則為蒙學以及販書和文房四寶等物。城東為文官之官邸所在,城西則為武官之官邸所在,可從大街直通內城,方便議政。城南則以坊為主,東、西兩邊各設市,市中為大商家所交易買賣之地小商販則可沿坊擺賣。膘騎大將軍府、京兆尹府等府衙全數在內城,其中京兆尹府在內城邊,方便百姓報官。”

鐘妹聽得,驚道:小商販可沿坊擺賣?如此一來城南就會混亂,不便管理。”

張繡聽得,笑道:“若只容許在市中擺賣,市的地方就算再大也不可能容納所有大小商販。若是日后打通前往大秦國的商路。長安就是最重要之地,要容納各地商人只有兩個市恐怕不夠,就算市能容納各地商人,那長安的小商販根本無處可做買賣,如此豈不是絕了他們活路。將坊、市打開,雖然不便官府管理。但長安城內外的百姓皆可在坊間擺賣。如此一來就算他們家中沒田。但能做買賣亦不至于餓死。”

張繡身為穿越者知道歷史的進程,坊與市之間的界限遲早要打破,歷史上是推后了近千年到宋代的時候才打破。坊與市的打破使得宋代商貿發達,大小商人隨處可見,漢末人口雖然不如宋代,但張繡若是將坊與市之間的界限打破,就算一名普通的百姓,都可以在坊間隨處擺商貿的發展。

其實這么做張繡蘊含了另外一層的原因。縱觀中國歷史,都能發現一個朝代到了最后時期,肯定是大量沒有農地的百姓餓死,而這些沒有農地的百姓最后都會爆發起義。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口增多與土地兼并。

一個朝代初立之時人口不多。百姓基本上都能分到田地,然越發展下去,人口越多,田地則越分越少。唐之前田地都歸于世家,唐之后田地則歸于能成功考取功名之士子及其后人手中。如此就是張繡穿越之前所說的土地兼并,這就是導致朝代興替的原因之一。

然這么多朝代之中,僅有一個是例外,那就是宋代。宋代商貿發達。家中無田之人就會到城中工作。以謀取收入。如此一來無田之百姓也就不會與其他朝代一般餓死,故此宋代百姓之起義是最少的,而且原因也多不是活不下去,當然宋代的閑漢也是最多的。

張繡知道土地兼并其實是不能避免的,就算是他穿越之前所活的時代也一樣,既然不能避免,就要想一種方法讓沒有了土地的農民能活下去的道路。

無疑,發展商業就是唯一的出路,特別是與外國的貿易。

以張繡算計,只要重新將通往羅馬的商路打通,商業在短期之內必定會井噴式的發展,而打通前往羅馬的商路還需一段時間,此時網好就是長安擴建之時。到時商路一通,各地大商云集長安,而坊、市之間界限亦打通,由大商帶動“漢城內外甚至關中各地的小商販到長安城的據間擺賣。加三糾過挖通。交通四通八達,絕對能使得長安之繁盛超越先漢,可以跟歷史上后世的盛唐以及兩宋時代的都城相媲美。

將長安、洛陽和宛城三座大漢中心之城先發展起來,由此就可帶動全國各地的商貿,到時商貿發展深入百姓心中,那么隨著時代的發展,土地兼并越來越嚴重的時候也不致于尋常百姓沒有活路而餓死,這是使國家能長久發展下去的重要途徑,當然不僅僅是這一項,還有其他更多的地方,例如吏治等,這些都是張繡從歷朝的得失所總結而出的。

坊與市的界限打破,確實讓官府的管治麻煩了許多,張繡看著鐘繇苦著的臉色,笑道:“元常,到時只需立下規矩,若是有人違反,則不準其再在長安擺賣即可。只要規矩立下了,且按律執行,管治那里亦不會麻煩太多。而坊、市界限打破。卻是大利于百姓

鐘辣苦笑了一下,說道:“缺明白了

張繡環顧眾人,問道:“對于長安城之設計,諸位可還有異議?”眾人皆搖了搖頭,這城集眾人之智慧,而且很多地方都是張繡這個穿越者提出,無論守御能力還是商貿、交通、布局規劃,都絕對比現在大漢所有的城池都要好。

張繡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長安城之擴建刻不容緩,如此潢關和洛陽城尚欠少許而未建成。那些降卒亦不好抽調,故此本將準備征援役,筑新城墻與開挖河道一起進行,諸位以為如何?”

鐘練聽得,皺眉道:“擴建長安城工程浩大,不知主公準備征多少浮役,而且軍隊方面亦要征兵,只怕青壯不夠。”

張繡默算了一下,說道:“本將此次準備征十二萬繼役,分為兩批。每批兩萬,工作兩月之后輪換。元常以為如何?”

司隸屢經戰亂,人口并不多。也就兩百萬左右,到是南陽,經過數年大治,人口已經逾兩百萬,比之司隸一州都要多。征十二萬瑤役其實算是比較多的,但工作只兩月。而后輪換,持續一年,也就是每人工作半年,倒也不算重。而且張繡沒有大規模征過援役,百姓這數年安居樂業,張繡此時征浮役到也不會激起民憤,比之關東的諸侯,張繡可算是仁主了。關東諸侯曹操、袁術、袁紹哪個。沒有大規模征過繼役,曹操擴建許昌又建皇宮數月可成,其中有多少百姓埋骨許昌城下。袁術就更不必說了,兵役、繼役皆多,百姓苦不堪言。而在張繡麾下當兵除了管飽之外還有軍餉可拿,豈是其他諸侯可比,這種程度的繼役自然不會激起民憤了。

鐘繇聽得,點頭道:“應該無妨。不過這么做,長安城未必能短時間建成

張繡笑了笑,說道:“如今又無大戰,可讓兵卒亦參與建城。從南面的秦嶺開采山石,途中以滾木為路,山石沿滾木鋪設的路拉至長安城。這里以兵卒和青壯為主,其余百姓則負責建城和開挖河道。先筑南面城墻,待得冬天之時將渭水引入河道,讓河道結冰,山石就可沿冰道運至其余三面。加上潢關和洛陽建完,明年征討韓遂和羌人當有降卒。再將這些降卒尋來建城,如此算來。約兩至三年,長安擴建就可完成。”

鐘辣聽得,笑道:“看乘主公還是頗為體恤百姓,他們基本上都做些較為簡單的,重活皆是兵卒和降卒來完成

張繡微微一笑,道:“讓兵卒來也就練一下他們的體力,潢關和洛陽就完建好,那些降卒一到,我軍兵卒就回去練了。而且孟起現在正在征討隴西那邊的氐族和戎族。本將讓他盡量收降這些胡人。眾人聽得,齊聲說道:“主公英明。”

張繡微笑道:“嗯,子秀(閻團字),汝曾經負責南鄭城擴建,元常事務繁多,那么長安城的擴建就有汝直接負責。”

閻圃聽得,還以為自己聽錯。長安城的擴建們胃重要無比,張繡竟然將此重托交給他這么一個降官,實在讓閻圃覺得意外。愣了一下之后,在鐘繇的提醒下閻圃才反應過來。拱手一禮,說道:“圃必不負主公所托

張繡點了點頭,說道:“嗯。長安擴建完成之后,內城將成為官府各衙門所在,將不再準許百姓居住。原來住在內城之百姓皆要遷至長安外城,這個就由元常安排與內城的百姓解說。盡量將這些百姓都安置在較好的地段吧

鐘辣聽后都一一記好。

張繡頓了一頓,繼續說道:“長安擴建豈能只是本將出錢糧,征繼役。通知現在在長安城中做買賣的大商人還有世家,他們應該知道怎么做。就學伯侯重建洛陽城那般,捐助的多的商人或是世家則在未來的長安市中戈一地與他,而出力最多的那些,則在擴建后的長安城中刮一地讓其建府邸,至于如何衡量,則由元常負責。”

將目光轉向賈詡,張繡說道:“若是那些沒有出資的商人和世家,就給本將狠狠地打壓他們,長安擴建都不出力,還想在長安做買賣。哼哼,此事就由文和負責。”

鐘辣和賈詡聽得,同時應道:“諾!”

最后,張繡拍了拍腦袋,說道:“對了,坊與市界限打破之事暫且不要泄露出去,此事干系重大。待得長安擴建好之后才將此消息公布。另外新的長安學宮也可同時修建,城內建設則由元常負責。”

見到鐘繇越來越黑的臉色,張繡知道他麾下文官實在太少了,武官方面還好,現在副將也開始增多了。但文官方面一向就是張繡的弱點,雖然剛剛多了諸葛謹、楊阜這些人。但隨著地盤的擴大,又開始不夠用了。而且長安還要擴建,很多地方都要用人,張繡又在哀嘆無人可用了。()

a123中文網[a123.e]全文字站


上一章  |  北地槍王張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