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槍王張繡第三百一十六章 司隸軍屯,建南陽學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北地槍王張繡 >>北地槍王張繡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一十六章 司隸軍屯,建南陽學宮

第三百一十六章 司隸軍屯,建南陽學宮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嬴放勛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嬴放勛 | 北地槍王張繡 
辰繡點頭說道!”示嗣所言其是,如今各地諸侯均在邊鵬世且峪障。不準流民穿州過郡。而之前司隸之民幾乎都已經在南陽落戶,不便遷移,故此司隸地區除了河東、河內兩郡以及洛陽周邊之外,其余各郡都有不少田地被荒廢

韓浩聽得。說道:“浩有一法,可令田地不致荒廢,并補充軍糧所需。”

張繡聽得,連忙說道:“元嗣且細細道來。”

韓浩笑道:“以大軍屯田。”

賈詡聽得,接話說道:“元嗣所言。莫不是文皇帝和武皇帝于邊境以罪人、奴婢、戍卒屯田之法?”

韓浩聽得,點了點頭,說道:“正是此法。只不過此次屯田并非在邊境,而是在司隸的荒地。浩聞主公以西涼五萬降卒于長安與函谷關之間新筑一潢關,并復建洛陽。若一年皆用降卒而行繼役,卻是浪費

張繡聽得,腦中有靈光閃過,但一時之間卻抓不住,這時韓浩說道:“浩以為,當以這五萬降卒于司隸之荒地進行屯田,春耕、秋收最是繁忙,五萬降卒就在田間勞作。而夏季工作不多。主公正好調這些降卒去筑潢關以及復建洛陽,冬天則視乎天氣,若天氣良好則降卒亦要筑關建城。”

頓了一頓。韓浩繼續說道:“如此潰關和洛陽城之進度雖然會減慢。但有大軍屯田,軍糧卻是不愁。主公亦無須另外用百姓之納糧來供養降卒,讓其自給自足即可。而主公筑關建城亦非一日可成。糧食則每日要用。況且主公只怕還要西征馬騰、韓遂二人,若是大勝,有大量降卒卻是難以供養,只怕要行殺俘之舉,卻是不詳。而主公若以此五萬大軍屯田,到時自有軍糧可接收降卒,筑關堅城自有降卒可用。”

賈詡聽巖,仔細想了想,說道:“主公,元嗣此法可行。”張繡聽得。卻是說道:“元嗣此法雖妙。不過繡以為此法只可行一時而不行長期延續。”

韓杰亦點頭道:“主公所言甚是,如若有百姓無田,軍屯自當退還百姓,直到無荒地可用,軍屯自解散。而且有大軍先屯田,可減輕百姓開荒之勞力。”

賈詡這時亦插話說道:“元嗣所言有理,只怕司隸無荒地可用,主公已經將關中取下,元嗣此法確實可行,更可解我軍糧草之急。”

張繡點頭道:“如今司隸之中只有祖農郡荒地最多,繡就表奏元嗣為弘農太守,負責在弘農郡進行軍屯之事

韓浩聽得,拱手道:“諾。”

三人坐了一會,就見到賈詡府中的老仆進來稟報道:“大將軍,府上老管家來尋,說是蔡先生、皇甫先生和朱先生到得將軍府上求見,特來請大將軍回府。”

張繡聽得,用疑惑的目光望向賈詡,說道:“文和,怎么繡出去幾日。就如此多事?”

賈詡說道:“幾位先生早就欲見主公,不過早前主公要處理大戰之后事宜,幾個先生不便打攪罷了。”

張繡聽得,奇道:“聽文和所言,此事應該不”

賈詡點頭道:“沒錯,幾位先生欲向主公申請建學府之事

張繡聽得,奇道:“學府?”

賈詡說道:“詡曾聽蔡先生說過。想建一如同太學府一般的學府,詳細如何還是要主公見過蔡先生他們才知。”

張繡恍然地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文和與元嗣就先隨繡回府。讓人去將孝真和元常找來吧

計較已定,張繡與二人先回到府中,張繡見到皇甫嵩臉色紅潤,想來內傷已經好了許多,原本奄奄一息的朱雋臉色亦好了許多,行走自如,談笑風生,華俏與張機的醫術可見一斑。

等了一會,法正和鐘繇已經到了,二人開始還不太明白為何剛才散去又將他們找來,見到廳前坐著的三老,立即就明白前因后果。

幾人坐定之后,蔡包當先開口道:“伯淵,當年從東觀、蘭臺救出的藏書老夫已經將大部分整理好,有些散亂的典籍老夫亦將其放到一處。老夫與義真、公偉商議之后。卻是想在南陽建一學府,招收弟子。教授儒家典籍,不知伯淵以為如何?。

張繡點頭笑道:“學府之事對繡亦有利,繡自應允。不過繡以為。只教授儒家典籍,卻是失之偏頗。”

蔡包聽得,眼眉一挑,問道:“伯淵有不同的提議?”

張繡點頭道:“然也。昔年齊國于臨淄建稷下學宮,諸子百家于學宮爭鳴斗辯,何其讓人向往。既然建學府,何故只教授儒家典籍?如今百家雖然已經式微,但典籍仍在,既然如此,當授百家典籍以復當年稷下學宮之盛況。”

頓了一頓,張繡繼續說道:“既有東觀、蘭臺之藏書典籍,而岳父乃是當世大儒又精通音律,皇甫公、朱公精通兵法,公棋先生深明老莊與陰陽學說,有諸位在,不難復現當年稷下學宮之盛況。”

蔡芭聽得,時而歡喜,時而皺眉,最后還是說道:“伯淵所言有理。不過當年武皇帝定下獨尊儒術。如此大張旗鼓講百家學說,只怕

張繡擺了擺手,說道:“無妨,如今天下分崩離析,各地諸侯只顧東征西討,自不會來計較此事。如若岳父擔心復興百家,儒術式微那就錯了。”

蔡邑聽得,不解道:“伯淵此言何解?。

張繡說道:“武皇帝獨尊儒術。使得百家式微,然而百家并未消亡。而是早已融入于儒家當中。圣人只言仁,而墨子以義攻之。

然而自孟子之后,墨家開始式微,非是墨家無能人,實乃孟子已將墨家所言之義融入儒家當中,而又檳棄了墨家之糟粕,后人有云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而孟子之義卻是取自于墨家。”

頓了一頓,張繡又說道:“后道家、法家、陰陽紛起,然于武聳時董子一并納之而入儒家。故此繡以為百家復興,儒家非但不會式微,更因有百家攻擊,而更為完善。孟子之前僅有仁,而孟子之后仁義并稱可見一斑。”

蔡邑聽得,嘆道:“不想伯淵對學說見解如此獨

皇甫嵩和朱雋亦同時點頭道:“老夫亦贊成。”

張繡點了點頭,笑道:“《諸子略中將先秦學派分為十家,其中儒墨道法為四大顯學,另外還有陰陽、名、縱橫、雜、農小說合計十家。然經過年歲洗禮。名家、農家、小說三家典籍基本已經遺失實難以重現昔日之輝煌。不過先素又豈止十家。孫武作《孫子可為一家曰:兵;扁鵲神醫,救萬民。可為一家曰:醫。皇甫公與朱公深通兵法,可講兵家典籍;元化先生與仲景先生當世名醫,可講醫家;岳父精通六藝,可分講禮樂射御書數,如此學府不難重現當日稷下學宮之輝煌!”

蔡邑聽得不住點頭,嘆道:“伯淵所言有理,之前卻是老夫眼光太過狹隘了。”

張繡聽得,笑道:“岳父只是一時未想到而已,既然如此,當在宛城中擇一地而建學府。”說完,將目光望向鐘繇。

鐘繇想了想,說道:“此事易爾。城北尚有原來世家離去之后丟空宅院,只需稍加改建即可。”

張繡點了點頭,又說道:“學府所講深奧,未必人人難明,元常可在學府附近建蒙學三所,請儒士教授百姓識字。而進學府者”必先要考教才學,只有通過考驗,才可進學府聽課。繡以為學府之中講學先生分三等,名傳當世之大儒,有著書立說者為上師,各地名士為中師,而能通過考驗之學子,有意在學府講學則為下師,學府之長為祭酒。不禁各地大儒、名士到學府中講學,亦不禁各地學子于學府中求學,不論出身世家、寒門,只論才學,不論出身,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聽得,一同擊掌贊道:“好!”

法正笑道:“主公可酌情開放東觀、蘭臺藏書,如此更好。

張繡聽得,笑道:“知我者孝直也。繡準備列項,如繡治下學子,可翻閱部分稀罕藏書,而外地士子。只能翻閱尋常典籍。天下讀書人皆愛書,本將有近三萬卷藏,不愁各地英才不投至本將麾下!”

法正聽得,笑道:“只需學府建成并成功運作,不出十年,主公再不用依仗世家之力。”

張繡聽完,微笑以對。

這時蔡琶卻是說道:“既然商議已定,伯淵且為學府賜名。”

張繡想了想,說道:“宛城屬南陽郡,而又是是要重現當日之稷下學宮,就名南陽學宮。繡準備先在漢中郡以及新建的洛陽城中建學府。派中師和下師講學,以后各地大城均設學府。如若各地學府中有英才,可送來學宮聽課學習。如今學宮地址,就設在宛城,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蔡笆、皇甫嵩、朱雋三人自然同意。鐘繇聽完,想了想,說道:“興建學府花費并不多,用錢最多處只在書籍,不過主公如今可印刷書籍,紙制書籍運送亦方便,當是無礙。”

張繡聽完,說道:“如此,興建學府之事就交由元常處理。至于請各地大儒、名士到宛城講學之事,就交由岳父處理,相信以岳父之名。當能請到不少當世名士來講學。”

蔡邑呵呵一笑,道:“老夫將老臉闊出去了也將那幫老家伙找來。”

皇甫嵩和朱雋聽得,亦笑道:“老夫亦如此。”

鐘猜將自己的事情記好之后就匆匆離開,張繡則與眾人商議了一些細節之后。才將他們一一送走,再看天色之時。已經臨近黃昏,忙碌了一整天,才算是將水軍建制與興建聳宮這兩件影響深遠的大事處理完。

十日之后,宛城南郊,只見留在宛城的眾將悉數到齊,而其中一人年過四十,滿臉威嚴,而如今神色凝重。正是長安守將黃忠。

今日正是烈士墓園建成之日,亦是張先和雷敘遷墳入烈士墓園的時候。一切依照禮制將張先、雷敘二人重新下葬好。法正則是手持一篇祭文在念讀。張先、雷敘作為張繡麾下最先犧牲的大將,受到的待遇還是不錯的。

待得法正念完祭文之時,就有士卒將早就折磨得不似人形的俘虜張橫押了上來,黃忠見到張橫,怒氣就開始上涌,一腳將張橫踢到張先、雷敘墳前,腳踩在其背上讓其跪下。接連用力三腳,逼著張橫向張先、雷敘二人磕了三下頭。

張橫此時還將頭望向張繡,有氣無力地求饒道:“請大司馬饒命”他消息閉塞,還不知道張繡已經被封為膘騎大將軍。

黃忠聽得,怒哼一聲,說道:“不用求了,你今日必死無疑,本將就要取爾首級,以慰張先、雷敘在天之靈。你如此行徑豈是好漢所為。韓遂麾下有將如此,當是恥辱。”

張橫聽得黃忠所言,自知必死。用怨毒的眼神先后看了黃忠和張繡一眼,忽然大聲說道:“來吧,給我一個痛快,我死后做鬼亦不會放過你們,且看你們如何被我家主公殺敗。戰死沙場。”

黃忠聽完,怒哼一聲,雙手持金背朝陽刀向下一揮。

手起刀落,張橫立即身首異處。不過黃忠亦如他所愿,給了他一個,痛快。一腳將其尸首踢開,黃忠收回金背朝陽刀,向張繡行禮道:“忠謝過主公。”

張繡點頭說道:“張先、雷敘皆是忠勇之士,漢升為袍澤報仇,本將焉有不允之理。不過聽聞馬騰、韓遂二人又蠢蠢欲動。漢升當速回長安,以震懾宵”

黃忠答道:“主公且放心,當日主公所行離間計早已成功,整個冬天忠不斷派出探子到兩人治內。早已探得二人聯盟已經名存實亡馬騰、韓遂必不會再聯手進攻長安,雖還未兵戎相見,但亦只是各自為政。”

張繡聽得,說道:“雖然如此。但漢升切不可大意。”


上一章  |  北地槍王張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