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槍王張繡第七十九章 評時論政(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北地槍王張繡 >>北地槍王張繡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九章 評時論政(下)

第七十九章 評時論政(下)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嬴放勛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嬴放勛 | 北地槍王張繡 
頓了一下,張繡繼續說道:“光武中興之后,為免世家在朝中勢力過大,廢棄了外朝大部分之能,故有雖設三公事歸臺閣之說。既不倚重外朝,而皇族當年又有七王之亂,以此為鑒皇族又不可信,故光武之后即倚重外戚,卻是因當年有霍光之舉也。然汝霍光一般之外戚僅一人也,故光武以來外戚專權已是常事。然外戚終究只是三代以內之事,往后之皇帝要掌權,外戚即成其阻力,而可倚重而滅外戚者,僅宦官此近臣也,如此滅外戚之宦官即是功臣,能掌大權。故此光武之后,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是也。朝堂雖然黑暗腐敗,但世家勢力扎根于地方,關東世家久研經學,故光武之后名士大儒輩出,如此就有朝堂雖暗,然各地名士大儒輩出此怪象。”

張繡一口氣將東漢的禍根說了大半,場中眾人都是紛紛點頭,張繡喝了一口酒,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下繼續說道:“此即其一,乃是法。繡以為法家既然以法為名,其本自然乃法,所謂術、勢其實是使‘法’能建立之手段,無論周公之設分封、公孫鞅之變法還是文景之治均如是,術之根本乃是為建立一合乎天下之法,如合則天下大治,如不合則僅一時繁榮。最后之勢,繡以為君王之勢不及國家社稷之勢,只要國家強盛,其所行每一策均能形成一勢,進而影響周邊諸國。觀春秋時楚國慕齊、晉之盛,雖屢戰,然最后卻是歸化,中原諸國亦不以其為蠻夷;再若匈奴雖與我大漢屢戰,而羨我大漢繁華,愿意歸化,繡以為數十年后亦無匈奴,其已融入我大漢。此皆因我中原強盛,國家社稷之勢強大,四方蠻夷均拜服,則如是理。所謂法、術、勢,即可法度為本,術為手段,則國家勢大,四夷歸化;此才是真正之強國。”

頓了一下,張繡又說道:“不過每一合乎天下之法之建立,皆不容易,如今漢制已壞,當立新制以合乎天下人之所需才得以延續大漢。然以繡看來,關西歷經羌禍又得不到關東文化之滋潤而衰落,故繡斷言關東亦為關西之武力所摧毀,如此天下即大亂也。”

張繡此言一出,場中眾人卻是沒有一個流露出驚訝得神情,反而很是認真地點了點頭,郭嘉出言道:“天下大亂之兆已顯,嘉與文若、志才、公達兄均猜到,但卻不如伯淵所言那般詳盡慎密。”

曹操卻是嘆了口氣神情甚是落寞,顯然他此時還是那個心懷大漢,一心想做大漢征西將軍的曹操。只聽見曹操說道:“伯淵如何看此大亂?”

張繡笑了笑,說道:“取天下易,大治天下難,諸位莫要忘記北方尚有胡人虎視眈眈,大漢內亂,胡人當收漁翁之利,其時內亂稍平,外亂又起,故此乃是內外交困之局也。”

張繡此言一出,眾人均是愁眉苦臉,杜畿卻是問道:“伯淵有何良策?”

張繡說道:“良策繡方才已言,當建新制,以定天下。”

鐘繇急問道:“新制當何以立。”

張繡搖了搖頭,說道:“繡亦未知也,故拋出此論與諸位一議。”

鐘繇想了想,問道:“恢復高祖之制可否?”

張繡搖頭道:“不能,高祖之時世家未顯,如今世家林立,復高祖之制僅重滔王莽之復撤矣。”

戲忠卻是輕笑道:“當鏟除世家,以除禍根。”

此言一出,眾人齊聲說道:“不可。”

戲忠笑了笑,說道:“此忠戲言也。”眾人聽得,齊聲大笑。

被戲忠這么一打攪了,原本凝重的氣氛卻是散去不少,張繡既然沒有提出解決的辦法,眾人一時半刻亦想不到,于是便不再談論時政,只是說些詩賦,談些韻事,直到天色微暗,眾人才告別散去。

張繡與眾人告辭回別院,那邊曹操與眾人卻是在談論張繡,杜畿首先嘆道:“想不到關西亦有張伯淵如此奇才,文武雙全,觀察時弊如此深入,吾不如也。”

曹操卻是笑道:“觀張伯淵往日所為,吾還以為他僅一武夫,想不到亦有如此大智。”眾人均點了點頭,之后卻是不說了,轉而談些趣事。只不過曹操等關東之人對張繡卻是忌憚不已,而杜畿這關西之人心中卻是有些特別的想法,至于韓浩這樣的中間派和與關西經常接觸的鐘繇卻是若有所思。

幾人心中有事,自然無心談下去,應付了幾句之后卻是各自回到居住之所,今夜卻又有不少人徹夜難眠了。

另外一邊,張繡和賈詡還有胡車兒卻是走在返回別院的路上,張繡卻是奇怪于從酒館到現在,賈詡都是一路旁觀,默不作聲,張繡卻是忍不住問道:“先生為何沉默不語?”

賈詡回道:“既然無話可說,自然不說話了。”

張繡無語,賈詡完全是一個如果你不跟他說話,他可以一整天都不張嘴的人,張繡轉了個話題問道:“先生看今日酒館之中幾人如何?”

賈詡這次卻是露出些許微笑,說道:“均當世之才,有幾人之才更在詡之上,想不到在這一間小小的酒館中就讓詡見識不少天下英才。”

張繡問道:“先生且試而論之。”

賈詡回道:“大人心中有數,何必問詡。”

張繡:“……”

張繡只得又轉了個問題問道:“先生以為今日酒館之中,有幾人可為我所用。”

賈詡想了想,伸出三根手指說道:“當不出三人,只一人乃絕頂奇才。”

張繡聽完,嘆了口氣,說道:“想不到關東與關西之人,排斥如斯。若天下不亂,恐怕這幾人都是繡之好友吧。”

賈詡默默地點了點頭,說道:“世事如此,大人還是莫要強求。”

張繡嘆了口氣,說道:“其實若能如先生所言般有三人能為我所用,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只怕連三人也沒有。”嘆了口氣,張繡接著說道:“算了,且回家中。”

時間很快就踏入四月,蔡邕終于上京了,同行的還有曹操、荀攸等好友以及世家子弟和一些京官。

看了書評區很多評論...多謝大家支持!!


上一章  |  北地槍王張繡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