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邊軍一小兵第602章 這片土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邊軍一小兵 >>明末邊軍一小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2章 這片土地

第602章 這片土地


更新時間:2013年08月04日  作者:老白牛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老白牛 | 明末邊軍一小兵 
  貼吧        

吧內搜索

搜標簽

共有1頁

回復貼:0

貼吧公益

崇禎十五年七月中,宣府分巡道北路,獨石城。

此城為宣府鎮長城最北端之關口,也是長城最為險要的關隘之一,看城南里許的白河中,有一平地凸起,巍然孤立有若一塊奇石,城北數里外的北柵口,則兩山夾峙,只容單騎經過。

雄關巍峨,看連綿的長城,在各處山嶺蔓延,煙墩一個接著一個只是,長城各處,許多地方已然殘破,山嶺也是光溜溜的,不說樹木,雜草都少,虜馬可以輕松地從各處山岡,山坡,入了口來。

此時眾將都聚在王斗身邊,在一處山嶺上眺望,指著一處,贊畫秦軼,以滄桑的口氣道:“宣鎮三面皆邊,獨石尤為全鎮之咽喉,其地挺出山后,孤懸絕塞,京師之肩背在宣鎮,宣鎮之肩背在獨石。”

他道:“雄峙邊境,易守難攻,此為兵家必爭之地,永樂二十年,成祖第三次親征漠北,大軍便由此越過獨石口,挺進開平,阿魯臺不敢戰,盡棄輜重,逃往北面。”

他嘆道:“可惜,宣德五年時,大明失大寧,廢興和,開平孤懸塞外,陽武侯薛祿多次奏請,大明遂棄地三百余里,失灤河龍崗之險,此后北虜,便多次從獨石口入寇。”

王斗說道:“便若守江必守淮,欲守獨石,必守開平。眼下,我師已占平定堡(后世沽源),設立各類屯所草場,日后,可順著灤河而行,再復開平舊衛,然后,再北占應昌,控制附近的草場與沙漠。”

七月十六日,王斗再領護衛營,靖邊軍各將,從萬全右衛城,經野狐嶺,巡視塞外興和所,沙城等處。

塞外溫差很大,甚至再過段時間,就要打霜,而且紫外線很強,所以眾人,都穿上了厚厚的秋冬衣,騎著健馬。

野狐嶺山勢高峻,風力猛烈,雁飛過此,遇風輒墮,是后世萬全縣與張北縣的交界處,也是壩上與壩下的分界點,更是農耕與游牧的分界線,因林高草茂,古時野狐成群,所以被稱之為野狐嶺。

眾人上野狐嶺,高史銀策馬感慨:“不見野狐,只見黃羊也,打一頭,烤來吃。”

中午,眾人大快朵頤,皆食高史銀射來的黃羊,指著面前諸峰,秦軼嘆道:“此嶺,盡見中國之興廢,成吉思汗伐金時,金兵號四十萬,列陣野狐嶺北,大敗,精銳盡喪。”

“國朝滅大元,元順帝攜文武后妃棄城而逃,過野狐嶺,奔元上都。洪武三年,征虜左副將軍李文忠公,以十萬人出野狐嶺,大敗殘元,擒國公帖里密赤以下六十人。永樂年間,成祖數次御駕親征漠北,便從野狐嶺往返。”

他嘆道:“宣德縮邊后,宣德五年至嘉靖三十八年,北虜大規模入寇,就有三十八次,從此北顧,寒煙衰草,中原之風自此隔絕矣。”

高史銀哈哈大笑:“雖然我也是讀書人,不過卻沒有秦贊畫如此多愁善感,這進進退退很正常,這不,我漢軍不又出塞了?”

眾騎在山谷山道上穿行,不時可見野獸出沒,出了山口,眼前一亮。

疏林、柳叢、草地,還有河水蜿蜒,湖泊處處,一片片的樺樹,楓樹,很多樹葉,已然慢慢呈現金黃,內中攜著火紅,金葉交輝,疊翠流金!

感覺,就象看到油畫。

這里,氣溫也低了點,似乎平均溫度,降低不少,雖還未入秋,猶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幕府,在這里設立屯堡與草場,主要,就是圍繞原興和所城,沙城,還有沙城西北的海子設立。

眾多的流民移來這里,種植小麥、大豆、甜菜等物,且這里草原廣闊,水草豐美,還有眾多畜場設立,皮毛、肉食等加工廠,也一個個設立。

沿途過去,密集的屯民正在干活,這些新屯堡,主要是采取營田制,類似一個個大農場,屯民們,就象雇工,每月獲得口糧衣食,工錢鹽茶等。

不過,擁有自己的田地,是中國之民千百年的期盼,目前營田制,都屬于過度階段,最終,還是會分田到戶。

當然,日后他們部分官方組織也不變,畢竟,單人獨戶,可能有興修水利,對抗災害的能力嗎?

目前來說,因為有規定,干活認真者,可優先獲得歸化籍與漢籍,優先分得田地,各屯堡實行營田還是有效的,也有利于開荒種田,推廣馬耕等。

這些屯堡,不但屯田,周邊,還有屬于他們的畜場,雞鴨場,菜園等,不要小看他們的物力,此次出征塞外,滿套兒等一些老屯堡,就可支援前線眾多的糧食,還有豬牛肉、蔬菜、木料、棺木、擔架、水果等等。

大大減少,從口內運送物資的力度。

“大將軍,各屯堡設立初來看,營田制,恢復農產,屯田開墾,是升常有效的,只是人心如此,最終按戶分田,此為必然。”

民政司大使張貴,此時也隨在王斗身旁,他感慨地說道。

秦軼也道:“確實,國朝初,便設營田司,數年之內,糧米滿倉,養百萬軍不費民一粒。”

“只是,這些墾軍,營田所獲全部入官,不比屯軍,交納一定數額糧米,余者全歸自己所有。日久下來,地無實畝,軍無實籍,征無實租,弱者賠累,強者侵奪,甚至將墾軍月糧扣充租稅,致使軍伍缺額,兵農兩失。最終,還是按軍戶分田,交納一部子粒,當然,現在衛所也衰敗了。”

王斗嘆了口氣:“是啊,總沒有十全十美之物,任何事物,日積月累,總有弊端。”

他想起后世的建設兵團,初期也是朝氣蓬勃,貢獻極大,然慢慢的,一樣經營不善,虧損嚴重,甚至減員厲害,有的師,甚至缺員達三分之一以上,建制嚴重不全。

就算日后各屯堡分田到戶后,一樣的,人有懶有勤,有經營不善,稅糧難以交納之人,放眼古今中外,世界各國,就沒有可以解決此種之良方。

雞犬相聞,馬匹嘶鳴,眼前各堡景色,朝氣蓬苑。

圍在各屯堡周邊,還有一些小村寨,或幾戶,或十幾戶,幾十戶的聚在一起,這些村寨,來源復雜,有退伍軍士功勛田與草場,也有商民設的屯田畜場等。

他們的建筑,也充分發揚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有傳統的木柵圍墻型,更多的,是那種大門往內,屋墻朝外,多戶聚在一片,類似四合院那種建筑群。

當然,有所不同,因為屋墻上,開有一個個射孔,一個個小窗,居民們,可以用鳥銃從此對外射擊。

這樣的建筑,居住與防御一體,都不用建圍墻,保險點,可在墻下挖一圈壕溝,幾十個婦孺在內,持著鳥銃,都可以將幾百個塞外馬賊,還有一些來犯部落等,打得狼狽回逃。

畢竟,他們沒有火炮,在塞外居住的商民,都辦有持銃證,個個購買了犀利的鳥銃,還有威勁子藥,來犯敵人的弓箭,哪是他們鳥銃的對手?

大門,也是在兩棟房屋之間,光這處,就有五個火力點,兩個還是側擊,如果賊寇破了大門的話。

更別說,各村寨間,都相互支援,馬賊等一來,軍堡屯堡也會出兵。

更干脆的,還看到類似客家人土樓樣式的建筑,更是防御強大,也越來越受到塞外商民的歡迎。

沙城西北不遠,有一海子,后世稱安固里淖湖,此時卻叫昂昆鬧兒海。

觀望此海,籬、鵝、鴻、雁之類滿其中,遠望如人,立者、坐者、行者,白者如雪,黑者如墨,或馳騎逐之即飛起,人去旋下,翩躚回翔于水次。

再往西北去,又有一海子,當地人稱插漢腦兒海,明初時,曾設察罕腦兒衛,不明白該海子,后來怎么變成插漢腦兒,有種詛咒漢人的意思,所以王斗統統改名,昂昆鬧兒海稱滅胡海,插漢腦兒海稱靖胡海口

秦軼道:“開平,曾為元之上都,沙城,元之中都,聞觀史書,此處最宜牧馬,今日觀此,方知塞外風景,往日讀書但紙上見,未若今日親見爾。”

兩個海子邊,已皆建軍堡,設立地方守備,護衛南面范圍的各大小屯堡,以靖邊軍乙等營輪流駐守。

眼下的靖邊軍中,好戰風氣非常濃厚,人人都想出戰野戰,若讓他們長期駐守,失去立功的機會,不免令軍士不滿,所以流輪駐守,是最好不過。

而這些部隊,就算在地方,平日除了操練,就是操練,并不參與屯田等各方事務。

如有戰事,當地守備,也可調動轄下屯堡村寨等兵力。

站在湖邊,看這里天鵝、大雁、野兔、狍子、狐貍等飛禽走獸無數,王斗心旌搖曳,塞外景色,自有不同。

指向西面,王斗道:“此去西邊,有集寧海子,可復設官山衛,若又占歸化城,控制陰山一線,再設開平衛,漠南一線,各據點相連,便形成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這片土地,又復歸我漢家所有。”

高史銀搖頭晃腦道:“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哈哈……”

眾將都是振奮,控制漠南,宣大北疆再無威脅,源源不斷的移民,就可以涌到這里。

溫方亮皺眉道:“陰山之北,寒冷干燥,荒漠處處,漢民難以施展耕稼長技。聞聽陰山西端,外間也是連綿沙漠戈壁,一直延伸到西域,不宜農耕,也不便放牧。中原歷代,北陲也是到達陰山適可就止,難道我靖邊軍,也只占據陰山便止?”

韓朝道:“以軍務來看,陰山北去,人煙斷絕,沙漠戈壁荒涼不毛,占據漠南,漢兵南以北上,胡兒同樣不便南下牧馬。”

共有1頁

回復貼:0

還沒有百度帳號?

后查看最近玩過的游戲


上一章  |  明末邊軍一小兵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