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邊軍一小兵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邊軍一小兵 >>明末邊軍一小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

第239章 王樸離去、南下真定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白牛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老白牛 | 明末邊軍一小兵 
王斗與陳安來到督標營的營房,便是當地南圈頭一帶。從南圈頭到魏家莊,沿著孝義河兩岸,宣大三饋軍士扎下了好大一片營地,綿延旗幟似乎望不到邊。

王斗來到總督行轅時,這里正吹吹打打送是一批前來勞軍的鄉仲百姓,盧象升意氣風,帶領三饋總兵及各將官目送他們遠去。他還不忘對眾將教導:“……只要我大明官軍一力殺賊,盡心報國,百姓便會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各將都是諾諾稱是,看見王斗過來,盧象升喜道:“王將軍來了?”

他身后各人也是親切地與王斗寒暄,大同饋總兵官王樸更是高聲叫道:“王將軍,兄弟與眾位軍門,都在翹以待,等候王將軍的解惑技道呢。”王斗忙道:“不敢不敢,該是末將向各位軍門討教才是。”

一一與各位總兵拱手見禮,眾人擁進盧象升的中軍大帳去,持續誅論前幾日的話題。

各人一至批準,王斗部隊驍勇能戰,其實兵器盔甲不是重要問題,各人鎮中全部饋的官兵不敢說,至少各家正兵營內,要做到甲胄器械精良,其實問題不大。

王斗更趁機向盧象升討要一部分先進的自生火銃與魯密銃,盼望回去后好好研究研究,盧象升慷慨地答應了。至于陣法,各總兵書房府邸內,哪家沒有收攏一大把的兵書?就算有人不識字,各家麾下,少不于顧問贊畫,他們將官家族出身,也有自己的戰陣心得,這個也不是問題。山西饋總兵官虎大威沉吟道:“如此說來,便是士卒與操練的問題了。

王斗道:“虎軍門所言極是,戚帥曾有云:兵在于貴選,椅有章程,兵有額數,餉有限給,其法惟在精。所以他老人家選用士卒,向為鄉野誠實之人,而不用城市游滑之人,如此士卒操練,軍士便于畏于軍法,遵守章程,作戰時佼可如臂使指,可當堂堂大陣。”

以上王斗之言,都是戚繼光練兵精華心得之一,;河之戰,戚家軍戰至最后一個人,他老人家所言,自是金玉良言。

眾人都是沉吟,王斗之意,他們也明確,各人知道自家事。各營軍紀敗壞,兵不成兵,畏戰做逃兵還好,殺良冒功更是大把,兵痞占了一大把。這些人或許有人武勇不錯,不過他們存在軍中,卻是弊大于利。

如依王斗之言,這些人都要裁了,那各人營中幾千人,只會余下數百人,兵源缺乏是一點,這裁下的人如何安排?再次招募軍士,糧餉何來?王斗道:“可讓他們開墾地步,現大明各處荒地眾多,卻不缺乏屯田之所。”大同饋總兵官王樸問道:“屯田之資何來?”王斗微笑道:“卻要朝廷想方設法。”

各將都是交換著意味深長的眼色,王斗軍中各士卒營養良好,這自然是王斗有大把錢糧的緣故。王斗以前不過是衛所千戶或是守備,朝廷不但不糧餉,還要收稅,他卻有能力裕養出那么多強悍的軍士,想必有他自己撈錢的門路。

此事只可意會,不可言談,這個妙方,是王斗自己建功立業的核心絕學,他不可能說的。不過在座各人,能做到一饋總兵的,誰沒有兩把刷子,誰沒有自己撈錢的門路?僅靠朝廷投下的糧餉,他們能養活自己的家丁嗎?

王斗之言,倒是為__人打開了一條新的思路。有王斗成功的榜樣在前,或許各人可以試試。

盧象升當然知道王斗練兵錢糧是哪耒的,瞪了王斗一眼,王斗只裝沒看到。

其實王斗對各持所說的,早對盧象升說了,很多事情對王斗簡略,站在盧象升這個地位上,卻是復雜無比,往往讓他有心無力。他暗嘆了口吻,正色道:“好,現在眾將議事。”

立時帳中各人都是坐得筆挺,盧象升道:“定州大捷后,京師振奮,圣上連連御旨嘉勉,各營將士,也是士氣高漲。現奴賊大部南下真定,趁此銳氣,我宣大軍結束在高陽的休整。本督決意,明日便班師前往真定,以解彼處百姓倒懸之苦。”

鐵甲鏘鏘,眾人都是站起身來高叫:“愿隨督臣鞍馬,殺賊報國,再立新功。”

定州大捷后,宣大三鎮將士,對清兵的膽怯之色,可說一掃而空,軍心士氣,達到高峰。

盧象升也很滿足:“定州之捷,證實奴成色厲內茬之本性,只要我大明官軍勇于殺賊,他們的頭顱,便是我們的軍功。眾將,青史留名,就在當日,諸君努力!”一片聲的大叫:“殺賊報國,殺賊報國!”王斗也是隨著眾人高叫,在定州大捷的鼓舞下,己經越來越多的明軍敢于出城野戰襲擊敵人,現在軍情樂觀。此次清兵入寇,比歷史上艱巨得多。正在這時,卻見一個護衛急入帳內,向盧象升稟報。

盧象升滿面笑容地站起來:“又有圣旨來到,眾將,這就隨本督出迎!丁,

在中軍大帳外,又有一個太監向盧象升專人宣讀圣旨,除了嘉勉之外,便是催促盧象升立時車兵前往真定。

這個早在盧象升的意料之中,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圣旨的后面,還提到山西軍情緊急,要盧象升分出一部分兵馬,讓大同饋總兵官王樸帶領他的本部麾下,立時回援山西,以解太原危急。

盧象升呆了一呆,還是立時接旨領命。王樸也接了圣旨,還有一道兵部的檄文,接到圣旨的時候,他的表情很希奇,隨后沉痛地過來,向盧象升叩拜離別,他哽咽地道:“督隹,末將走了,惋惜不能再鞍前馬后,追隨督臣殺敵了。”

盧象升眼中隱隱現出淚花,親自攙扶王樸起來,溫言對他說道:“將軍不必如此,你回援山西,也是一樣務國效率,倒不必定要追隨本督麾下。”他交待王樸:“無論將軍到7哪里,都需記得忠義報國的道理。王樸哽咽道:“I\臣教導,末將記子了。”

他與楊國柱與虎大威拱手而別,二人也滿是嘆息,無論他們以前如何看不起王樸這種花讖買來官位職務的紈绔子弟,但這些時日的并肩作戰,多少有些戰友友誼,臨別之時,二人都是依依不舍。

離別時,王樸也拍了拍王斗的肩膀,嘆道:“惋惜不能再與將軍并肩作戰,此戰后,若將軍到了大同,兄弟必將倒屣相迎。”

王斗鄭重地與他施禮而別,不論王樸在歷史上如何不堪,至少日前這場戰事,他表現得有板有眼,值得自己尊重。同時他心下浮起暗影,各人只道山西危急,兵部調王樸回援合情合理,只有王斗知道此事可能是楊嗣昌在背后搞鬼。

楊嗣昌這個人,頗有政治與軍事才干,只是目光短淺,心胸狹隘,報復心極強。他與盧象升只不過政見不同,就如此處心積慮,因私人意氣而不碩大局?可嘆惋惜啊。

當日王樸便領軍拔營而走,留下一大片空蕩蕩的營寨,宣大軍士眼見軍中兄弟又少了幾千人,底本高漲的士氣不免低落一部分。盧象升又招集全軍將士勉勵,才讓落下去的士氣回升一些。

王樸走后,盧象升所帶領的只有宣府鎮總兵楊國柱,山西饋總兵官虎大威,還有王斗,宣府參將張巖等人,兵馬約在十萬。第二日一早,在孫承宗帶領的全城鄉紳百姓歡送下,盧象升領軍離開了高陽。

離開路上,王斗頻頻回望高陽縣城,此次離開高陽前往真定,前途莫測。讓王斗安慰的是,在昨晚自己鄭重請求下,孫承宗總算愿意離開高陽城前往保定,解除了王斗心坎一個隱憂。

歷史上清軍圍攻高陽城前,孫承宗的好友蔡鼎,還有芽元儀等人,都勸告孫承宗到保定避難,或者干脆到南方去,孫承宗都婉言拒絕了。最后他以八十高齡,率全家子侄及高陽百姓奮起反抗,最后六個兒子、二個侄子,十二個孫子侄孫全部殉國。或許是此次清兵圍困的感嘆吧,孫承宗不忍拒絕王斗的好意,最終答應了王斗的懇求,保存此有用之身。

王斗總算放心腸離開了高陽,雖然自己力量有限,但大明的忠義之士,自己能救一個是一個吧。一個樸素的愿望。從高陽城到真定府城近三百里,盧象升,王斗等人一直往南而行。

此時清兵己經深入真定府的衡水、棗強、贊皇、臨城、高邑等地。雖一路上碰到不少清兵大股小股敵人,不過畏于這只部隊的威名「各清騎只是遠遠旁觀,并不敢靠得很近。所以一路行來,雖不時有一些小股的接紲戰,總體行軍順利。

念于軍中有大批的糧草輜重,盧象升等人都有過苦楚挨餓的經歷,知道兵荒馬亂的,籌備糧草極為不易,有銀都沒處所買,軍中攜帶的糧草,就是這只大軍的生命線。

所以兵部塘報雖催得很急,盧象升還是屈服了楊國柱等人的意見,鄭重行軍為妙,大體全軍一天行軍六十里到七十里。

幾無后,也就是在崇禎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這天,盧象升「王斗一行人,全軍達到真定府城之下。

轉載的小說明末邊軍一小兵只是為了宣傳這部部優秀的小說,讓更多的讀者分享閱讀的快樂,領略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同時也為這部小說大作明末邊軍一小兵做個推廣。明末邊軍一小兵的所有文字、圖片、評論版權都歸明末邊軍一小兵作者所有,若您對的轉載行為有任何疑義,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確認信息后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上一章  |  明末邊軍一小兵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