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激情燃燒歲月第五十五章 李思明的春天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重生之激情燃燒歲月 >>重生之激情燃燒歲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五章 李思明的春天㈠

第五十五章 李思明的春天㈠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肖申克117  分類: 都市生活 | 肖申克117 | 重生之激情燃燒歲月 
沒有人能夠知道李思明在勞改農場的時候,心里究竟在想著什么。甚至很多時候,李思明都不知道自己在想著什么,雖然堅信未來是光明的,但僅僅一年的勞改生活,讓曾經樂觀的李思明往往真的認為自己真的犯了罪。

自始之終李思明都認為,自己只不過是千萬蒙受冤屈中毫不起眼的一員,還好自己在牢籠中只不過呆這么兩三年時間,相對于那些從50年代末就來到這里的“老反動”來說,自己太幸運了。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腹,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段孟子的語錄,李思明抄在學習筆記上面,以此來鼓勵自己。

1975年很快就在李思明的自我安慰中很快過去。這期間發生的政治事件中,最引人眾目的是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之后,鄧小平復出并主持政治局、國務院、和軍委工作,有些人惶恐不安;4月5日中國共產黨的老對手蔣介石逝世;同年9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開展對《水滸》的批判。

而對于李思明來說,1975年除了年紀大了一歲,什么也沒有變化。相對于1975年的平淡,1976年可以說中國歷史上最值得研究的一年,也是發生了最引人注目無數政治事件一年。這年的元旦,《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發表元旦社論《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傳達了毛澤東對鄧小平提出的“以三項指示為綱”的指責,掀起了所謂“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序幕。讓剛剛看到的希望的人民群眾,又一次失望。

1976年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悲痛的一年。

1月18日,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逝世,終年78歲,這年的清明節,北京各界群眾自發來到天安門廣場,為總理獻花寫詩,“四人幫”將此事件定性為反革命事件,但這也是“四人幫”最后的表演。

7月6日,開國元勛、人民軍隊的締造者之一、元帥朱德,這位敦厚的長者在北京走完了他最后的旅程。

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7.8級地震,唐山被夷為平地,死亡24萬多人,直接經濟損失在100億以上。這給多災多難的1976年雪上加霜,民間謠言四起。

9月9日,一代偉人、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全國政協名譽主席毛澤東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這一天恰恰是他領導秋收起義49周年紀念日。

10月6日,以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為代表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斷措施,依人民的意志,迅速粉碎了“四人幫”集團。同月,首都百萬軍民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集會,隆重慶祝粉碎“四人幫”斗爭的偉大勝利。在這金秋的十月,“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宣告結束,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在李思明“暫居”的勞改農場里,氣氛從1976年上半年開始顯得有點“詭異”:有人偷偷摸摸地傳閱著“秘密文件”,有人在角落里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有人將報紙翻來覆去地研究著政治風向。1976年下半年的時候,政治局勢逐漸變得明朗,往日夾著尾巴做人的“知識份子”們開始有了說話的底氣,不再是低聲下氣委曲求全,開始有了“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意思,借著批判“四人幫”的膽氣,發泄著對自身遭遇的不滿。

盡管還有勞改農場的管教干部不愿放棄自己的權威,但是眾勞改們的待遇一天天好轉起來,仿佛一夜換了新天地,有人害怕這些勞改們的報復,往日的聲色俱厲換成了和藹可親關懷備至。要讀書看報?沒問題,閱覽室隨便進。要寫反映材料?沒問題,我幫你郵寄!想治病?我給你推薦最好的醫院。突然改善了條件和待遇,勞改們還一時適應不了,萬一要是政治風向又變了怎么辦?雙方你來我往,相敬如賓和諧團結,一派大好局面。

大興島的五連知青們也在運動著,每天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和謠言,讓人心中產生不同的想法。“四人幫”倒臺后,副指導員徐學青惶惶不可終日,他將自己關進辦公室,研究毛選,兩天不見人也沒有吃飯,他想從毛選中尋找中央是否有人反革命的答案。

徐大帥和張華等人卻沒有放過他,張華向他發炮了,他在閱報欄上寫了一張“大字報”,上面寫著:“徐學青為什么不改名”。至于徐學青為什么叫徐學青,這全連的人知道。在以往這名字可以帶來意想不當的政治資本,但在今天卻是他想躲也躲不掉的罪證。當年他得罪的人太多了,人人爭先恐后的批斗他,這以往可是自己的“活”兒。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想不到他也有今天,這三十年還不到吧?”猴子感嘆道。

“風水輪流轉,當年他對付阿明的手段,今天讓他也嘗嘗。”曾智被人批了整整十年,這次他也嘗到了批別人的滋味。

“咱們別的不管,他誣陷阿明的事情,一定要讓他承認,早一天讓他寫認罪材料,阿明就可以早一點出來!”徐大帥說道。

于是,徐大帥、張華、曾智、猴子四人積極參與這次批判行動,寫大字報,發傳單,向上級遞材料,四人還編話劇,跑到團部搭個臺子,自編自演起來。在大興當知青期間,他們從未像現在這樣積極過,讓人大跌眼鏡。

徐學青被逼無奈,只好寫材料為李思明翻案,反正自己已經“罪行累累”,不過他還保留一點自我保護意識,將責任全推到“四人幫”身上,說自己是囿于政治局勢,受到壞人蒙蔽,自己只是執行者等等。反正在“文革”之后,大家都可以將任何冤假錯案推到“四人幫”身上。

勞改農場里的眾勞改們,每天也在寫材料,為自己洗脫罪名,每天各種材料如雪花般被寄往全國各地。

李思明幾乎每周都能收到楊月的一封信,每封信都是楊月自己自言自語,訴說在軍營里的新鮮事,毫無例外地在最后寫著為什么不回信這名話。李思明確實從未回過信,因為李思明覺得沒啥可寫的,每天無非是勞動、吃飯、政治學習和睡覺,比在大興還要無聊。最后楊月在信中罵了他,他才回了一封信,編了幾個小笑話打發了事。

楊月收到信很高興,回信明顯厚了許多,還夾著她身著軍裝拍的一張照片,照片上的她婷婷玉立,面帶微笑。她說她父親和他的一幫老戰友都獲得了解放,一定會幫李思明洗清冤屈的。

勞改農場里,喜氣洋洋,每天都有人離開這里。在李思明記憶里,每當有人離開這里的時候,全農場里的人都敲著臉盆歡送,剩下的人無一例外地滿臉羨慕,并下定決心反復的寫材料遞材料。而離開的人,無一例外的眼淚花花的,終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農場里的醫生沈立,也要走了,他的問題很簡單,況且他的刑期早就過了,是那種被強制留在農場務工的人之一,他是李思明在農場里認識的第一個人,李思明自然要送行的。

“我說你小子,怎么一點也不著急,每天東竄西竄的,難道你想在這待一輩子?”沈立有點恨鐵不成鋼地說道。

“我兵團戰友說,現在冤假錯案太多,陳年舊帳一大堆,我的事情上面已經知道了,過一陣子會解決的。”李思明解釋道。

“到時一定要告訴我。對了,我這次是回到我原來所在醫院,繼續老本行,你若回北京一定記得找我!”沈立叮囑道。

“老沈,你這不是咒我生病嘛,不行,咱們還是永別的好。”

“你這小子!再見了!”沈立卷著破爛行李,爬上了汽車。

“永別了,司徒雷登!”李思明遠遠的叫道。

“臭小子!”

回到囚室,曾是大學教授的焦成還趴在床上寫著材料,李思明記得“四人幫”被打倒的那天半夜里,他從被窩里爬出來跑到院中,瘋狂的叫喊:“天亮了!天亮了!”

“老焦,還在寫啊?”李思明問道。那焦成全神貫注,根本就沒注意。一旁的刀疤臉不高興了,這些日子里,看著一幫曾和他享受一樣政治待遇的“文化人”,忽然解放了自由了,心里是不一般的不平衡。

“媽的,都寫了第五遍了!”刀疤臉說道。

“我高興我樂意,你管得著嗎?羨慕吧?”焦成聽見了,一臉不屑。

“你……你還是讀書人呢,我不跟你一般見識!”刀疤臉也不想和他計較,這么多年井水不犯河水也習慣了。


上一章  |  重生之激情燃燒歲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