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寶葫蘆第四百一十五章 機遇和挑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黑寶葫蘆 >>黑寶葫蘆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五章 機遇和挑戰

第四百一十五章 機遇和挑戰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悲痛麼名  分類: 都市 | 鄉土 | 悲痛麼名 | 黑寶葫蘆 

很多人常常感嘆缺少創富的機遇,其實他不知道,很多的時候,機遇光顧我們并不是敲著鑼打著鼓來的,它是悄悄地降臨在我們的身邊,問題的關鍵你是否覺察得到。其實不同的人在機遇面前,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多年以前,以色列有一位行為學家,為一群年輕的乞丐做了一個這樣的實驗:向乞丐們放施舍物,乞丐們可以在以下三種施舍物中任選一種:1oo美元、一套西裝和一盆蒲公英。在施舍過程中這位行為專家做了一個統計,結果顯示:百分之九十的乞丐要了1oo美元,百分之九的乞丐要了西裝,只有百分之一的乞丐要了蒲公英。

十年后,這位行為學家對當初接受施舍的乞丐進行了跟蹤調查,但調查結果讓人驚嘆:要美元的乞丐,基本仍以乞討為生;要西裝的乞丐,大部分成了藍領和白領;而要蒲公英的乞丐,全部成了富翁。這個結果是偶然還是必然,行為學家對此做出了這樣的結論:這個結果是當初選擇時的必然結果。

他解釋說:要美元的乞丐,在拿錢時心中想的是收獲。這種只想收獲,不想付出的人,只能永遠是乞丐。要西裝的乞丐,在拿到西裝后心中想的是改變,哪怕稍微改變一下自己的形象,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一生。正因為他們有了改變的欲望,使自己由乞丐變成了藍領和白領。而要蒲公英的乞丐,在拿到蒲公英時心中想到的是珍惜機遇。

據說:蒲公英原產于地中海東部的沙漠中,如果沒有雨,它們一生中都不會開花結果,但只要有一場很小的雨,不論這場雨是什么時候落下的,它們都會抓住這難得的機遇,在雨水蒸完前,做完所有開花、結子、傳播等工作。要蒲公英的乞丐之所以要了蒲公英,就是因為他們希望自己的明天能夠像蒲公英一樣抓住哪怕是一閃而過的機遇。

抓住機遇,需要有一雙善于現機遇的眼睛,并且還需要有一顆執著探索的心靈。說到這,筆者就想起了法國化學家別涅迪克博士,一次,他在實驗室里做實驗,當他準備將一種溶液倒入一只燒杯時,一不小心燒杯“咣當”落在了地上,糟糕!還得費時間打掃地上的玻璃碎片,別涅迪克博士心中有些懊惱,但燒杯并沒有碎,于是他彎腰撿起那個燒杯,仔細觀察這只燒杯和其它別的燒杯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以前燒杯掉在地上全都無一例外地摔成碎片,唯獨這只燒杯不但沒被摔壞而且連裂痕都沒有?

他一時找不到答案,于是就把這只燒杯貼上標簽,注明問題,保存起來。直到有一天,別涅迪克博士無意中看了一篇報道,說市區有兩輛客車相撞,多數顧客被車上的擋風玻璃板碎片劃傷,別涅迪克博士一下想到了那只不碎的燒杯,他找到它,仔細地觀察這只燒杯,現那只燒杯的瓶壁上有一層薄薄的、透明的膜。

他用小刀小心地取下來一點進行化驗,結果表明,這只燒杯曾盛過一種叫硝酸纖維的溶液,那種薄膜就是這種溶液蒸留下的,他想如果這種溶液能用在汽車玻璃的生產中,不就可以避免生類似的交通事故了嗎?別涅迪克博士為自己的想法歡欣鼓舞,不久這種產品真的投入生產并且大獲全勝,別涅迪克博士也因為他的明,獲得了巨額的財富。

機遇不是隨時都有,但它卻是青睞有準備的人、勤奮的人。

有一個人,上世紀8o年代的時候,她只是一個被分配到工廠做電焊工的技校畢業生,但她喜歡英語,并且一直堅持自學,后來她考進了某大學的夜大英語系。利用業余時間深造學習。電焊工這個活很累,她白天要干活,晚上又要到離家很遠的地方去上學,很多人都不理解她,一些人認為她起早貪黑把自己搞得這么累不值得,有的人還出于嫉妒處處給她設置障礙,但她仍然堅持著。

1986年她夜大畢業,那一年她25歲,還沒有結婚,正趕上中國銀行籌建,到她所在的畢業班要人,當時要求的條件是年紀在25歲以下,未婚、專業英語畢業成績要在95分以上,她通通達標,就這樣她沒有靠任何關系和背景就走進了中國銀行,并從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日后有人說她幸運、命好,其實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為了迎接今天的機遇,所付出的種種努力。

任何努力,只要付出了總會有回報,這種回報就是人們所說的幸運或者機遇,不同的是這種幸運和機遇的降臨,只是時間早一點、晚一點的事。

人們常說,天才加機遇等于成功,一個有才能的人,把握不住機會也不會事業有成。有這么一個上帝的信徒,他相信上帝達到了癡迷的程度,這一年正趕上大水淹了他所住的村子,鄰居做了個木筏子,讓他一起逃離村莊,他說不用急,我是上帝的信徒,上帝會來拯救我的,鄰居無奈,只好走了。

大水已經過了膝蓋,這時來了一條船,船上的人讓他上船,他說,我只信上帝,上帝會來拯救我的,船上的人見他不上來,只好走了。過了一段時間,大水已經沒了胸部,天上來了一架直升飛機,給他扔下了軟梯要他趕快上飛機,他仍然堅持說上帝不會扔下他不管,一定會來救他的,所以他還是不肯走,飛機也只好飛走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洪水淹沒了整個村莊把這個人淹死了。這個人死后真的上了天堂,他見到了上帝并質問上帝,我是一個虔誠的信徒,我有了災難上帝為什么不來拯救我?上帝說,我怎么沒救你呢,我給了你三次機會:第一次是你鄰居的木筏子;第二次是一條船;第三次是直升飛機,你怎么說我沒救你呢?只是你沒有把握住機會罷了!

《圣經馬太福音》中有則寓言,大意是主人遠行前分別給了三個仆人一些資金,等回來時現,前兩個仆人都將資金翻了一倍,而只有最后一個仆人守著資本無所作為,于是主人獎勵前倆人而懲罰了后者。隨后說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后來這句話被概括為一個術語“馬太效應”,應用在經濟學領域中的意思就是一種一步領先,步步領先,贏家通吃的現象。

中國也有類似這樣的故事。有一個人碰到一個神仙,這個神仙告訴他說,他有機會得到很大的財富,在社會上獲得卓越的地位,并且娶到一個漂亮的妻子。這個人終其一生都在等待這個奇跡的承諾,可是甚么事也沒生。最后孤獨的老死了。

當他上了西天,他又看到了那個神仙,他對神仙說:“你說過要給我財富,很高的社會地位和漂亮的妻子的,我等了一輩子,卻甚么也沒有。”神仙回答他:“我沒說過那種話,我只承諾過要給你機會得到財富,一個受人尊重的社會地位和一個漂亮的妻子,可是你卻讓這些從你身邊溜走了。”

這個人迷huo了,他說:“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神仙回答道:“你記得你曾經有一次想到一個好點子,可是你沒有行動,因為你怕失敗而不敢去嘗試”這個人點點頭。

神仙繼續說:“因為你沒有去行動,這個點子被給了另外一個人,那個人一點也不害怕地去做了,你可能記得那個人,他就是后來變成全國最有錢的那個人。還有,你應該還記得,一次城里生了大地震,城里大半的房子都毀了,好幾千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子里,你有機會去拯救那些存活的人,可是你卻怕小偷會趁你不在家的時候,到你家里去打劫,偷東西,你以這作為借口,故意忽視那些需要你幫助的人,而只是守著自己的房子”這個人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神仙說:“那是你的好機會,拯救幾百個人,可以使你在城里得到多大的尊榮和榮耀啊!”

神仙繼續說:“你記不記得有一個頭烏黑的漂亮女子,那個曾經非常強烈地吸引你的,你從來不曾這么喜歡過一個女人,之后也再沒有碰到過像她這么好的女人可是你想她不可能會喜歡你,更不可能會答應跟你結婚,你因為害怕被拒絕,就讓她從你身旁溜走了”這個人又點點頭,可是這次他流下了眼淚。

神仙說:“我的朋友啊!就是她!她本來應是你的妻子,你們會有好幾個漂亮的小孩,而且跟她在一起,你的人生將會有許許多多的快樂。”

我們每天身邊都會圍繞著很多的機會,可是我們經常像故事里的那個人一樣,總是因為害怕而停止了腳步,結果機會就溜走了。我們因為害怕被拒絕而不敢跟人們接觸;我們因為害怕被嘲笑而不敢跟人們溝通情感;我們因為害怕失落的痛苦而不敢對別人付出承諾。不過,我們比故事里的那個人多了一個優勢,那就是:“我們還活著,我們可以從現在起抓住和創造我們自己的機會。”

19世紀時有一位瑞典青年,家境很不好,窮困得連肚子都填不飽,更別提入學受教育了。青年雖然在這種環境之下成長,但是絲毫不氣餒,一有多余的時間就自學,因此學習了許多關于建筑和化工方面的知識。他決心要用自己的所學改變自己的命運。

后來,青年憑著所學的一些知識,開始進入建筑公司做起了小助理。他積極努力地工作,因為表現出色,先后協助了一些著名建筑師的工作,在這段時間里,他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知識,再加上潛在的天分,逐漸在建筑界小有名氣,為許多人所肯定。但是,由于他沒有好的學歷和出身背景,所以不管他再怎么努力,也無法打入上流社會,成為地位崇高、有名望的建筑師。看到無法實現愿望,青年因此郁郁終日。

有一天,他在街上遠遠地見到一群侍衛,簇擁著瑞典國王查理四世出訪,他情不自禁地想:“如果我有國王這樣的機遇就好了。”

查理四世原來是個法國人,曾是拿破侖身邊的元帥,由于他的卓越才能為老瑞典國王所賞識。因此在臨終之前收他為義子,要他統治瑞典。

查理四世不負老瑞典王的厚望,將瑞典治理得井井有條。但是,要怎么樣才能引起國王的注意呢?青年動起了腦筋。

“如果我能建造一個很特殊的建筑物,來吸引國王,那就好了!”青年的眼睛一亮,“對呀!國王原來是法國人,如果我在瑞典建造一座類似法國凱旋門的建筑物,一定能引起他的注意。”

有了這個想法,于是青年四處奔走,爭取到幾位過去有生意往來的企業家的支持,不久之后就在一座瑞典小城內,蓋起了一座抓住了法國凱旋門神韻的建筑物。一天,國王經過小城,看到這個建筑物時,驚訝得說不出話來,睹物思情,緬懷過往,引了他許多的感慨。

事后國王特別召見青年,夸贊他的建筑技術。

受到國王贊賞的青年,忽然之間聲名大噪,各種媒體爭相報導有關他和他的建筑作品,他被大家奉為天才。從此,他不但擠進了上流社會,更一躍成為瑞典建筑界大師,身價百倍。

機遇是通向成功的橋梁。但機遇神出鬼沒,不易捕捉;機遇變幻莫測,難以捉摸。

一天,智者立志要抓住機遇,懦夫、愚人和懶漢向往著成功,也跟隨智者一同去捕捉機遇。

四人在茫茫霧海中上下求索,苦苦探尋。突然,機遇化作一只碩大的鵬鳥從天而降,她拍打著強勁的雙翅向懦夫撲來,懦夫嚇破了膽,口吐黃綠色的苦水,癱倒在地,再也沒有起來。智者說:“那正是彩虹難逢的機遇啊,只要勇敢地抓住她,便會走向成功的巔峰。真可惜,他不僅失去了機遇,甚至還賠上了老命呢!”

智者、愚人與懶漢繼續尋找機遇。

一會兒,機遇化作一團閃光的火球晃晃悠悠地向愚人飄來。智者大聲喊道:“注意啦,那正是機遇,看準時機抓住她!”

愚人一聽,便迫不及待地跳了起來,他伸手猛抓,而機遇還沒有到位,等他雙腳落地時,機遇卻剛剛從頭頂飄飛過去。愚人急得直跺腳,埋怨智者捉弄他,智者說:“要想抓住機遇,必須要看準時機,過早過遲的行動都將丟失機遇啊!”愚人不理解,賭氣回去了。

智者只好與懶漢繼續上路。

又過了一會兒,太陽驅散了迷霧,大地一片光明。機遇幻化成和煦風里,伸個懶腰便迷迷糊糊地睡著了,智者怎么也推不醒他。智者只好獨自撐開綠傘天的旋律中自由翱翔。智者立即把成功的種子撒向高山、撒向平原、撒向江河……

當懶漢從甜夢中醒來時,智者正在收獲成功的碩果。

懶漢生氣了,責備智者獨自抓住了機遇,智者說:“別埋怨了,看來懦夫、愚人和懶漢都是與機遇無緣的!”

危機就是商機。早有古人云: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在信息時代,壞事更可在瞬間便傳遍全球。但你能在第一時間悟到并抓住其中的商機嗎?

危機常在,而巧渡危機的智慧并不是每個企業和經營者都具有的。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或企業家不但要善于應對危機,化險為夷;還要能在危機中尋求商機,趁“危”奪“機”。古今中外,把危機變成商機的事例亦不在少數。

南宋紹興十年七月的一天,杭州城最繁華的街市失火,火勢迅猛蔓延,數以萬計的房屋商鋪置于汪洋火海之中,頃刻之間化為廢墟。

有一位裴姓富商,苦心經營了大半生的幾間當鋪和珠寶店,也恰在那條鬧市中。火勢越來越猛,他大半輩子的心血眼看將毀于一旦,但是他并沒有讓伙計和奴仆沖進火海,舍命搶救珠寶財物,而是不慌不忙地指揮他們迅撤離,一副聽天由命的神態,令眾人大huo不解。

然后他不動聲色地派人從長江沿岸平價購回大量木材、mao竹、磚瓦、石灰等建筑用材。當這些材料像小山一樣堆起來的時候,他又歸于沉寂,整天品茶飲酒,逍遙自在,好像失火壓根兒與他毫無關系。

大火燒了數十日之后被撲滅了,但是曾經車水馬龍的杭州,大半個城已是墻倒房塌一片狼籍。不幾日朝廷頒旨:重建杭州城,凡經營銷售建筑用材者一律免稅。于是杭州城內一時大興土木,建筑用材供不應求,價格陡漲。裴姓商人趁機拋售建材,獲利巨大,其數額遠遠大于被火災焚毀的財產。

這是一個久遠的特例,然而蘊含其中的經營智慧卻亙古不變。

為了方便下次訪問,請牢記,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  黑寶葫蘆目錄  |  下一章